2020-11-24 2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時尚設計論壇、非遺服飾動態創演秀、創意設計靜態展覽等活動在東華大學延安路校區輪番上演,設計、藝術、創意、傳統等多種元素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眼球,「魔都」上海被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充滿個性和創意的作品「點燃」。
走上T臺的傳統服飾、穿在腳上的城市街景、戴上VR眼鏡的觀眾藝術家、印著藝術插畫的「大枕頭」……11月18日至24日,作為上海設計之都十周年主題活動重要的支線活動之一,東華活動周拉開了帷幕。
在「設計點亮生活——時尚設計論壇」上,眾多時尚人集聚一堂,帶公眾讀懂、看懂「時尚」。
「品牌如何秉持可持續理念發展?」上海之禾時尚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東華大學校友葉壽增拋出了他的提問。演講中他分享了他的「自然之道」,是基於古老東方哲學,從大自然中精選高品質的原料,並以對環境負責任的態度加以再造,摒棄多餘設計,展示其產品的天然之美。
WS世尊/無間設計創始人吳濱以「摩登東方的可持續設計變革」為主題,他從中國人對住宅需求與觀念的演變角度切入,認為人的需求想像力和審美,與所處的時代密切相關。
東華大學旭日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劉長奎聚焦「可持續時尚價值鏈解構」,他認為關鍵是要尋找並確認價值鏈內的「熱點」,針對熱點採取幹預措施,從而擁有改善整個系統環境和社會影響的最大潛力。
時尚,還可以是「堅持傳統」的。東華活動周上,非遺傳承人與10位東華大學服裝設計專業研究生結對設計的40套時裝走上了T臺。
「民族與時尚,傳統與創新,矛盾與融合,看似不搭又緊密相連,我希望能成為它們之間解密的橋梁,做苗族刺繡文化的傳播者、創新者。」來自貴州的少數民族繡娘、學員熊寬燕介紹。T臺上,「喜上眉梢啊」系列服裝奪人眼球,其設計靈感來自黔東南苗族「蝴蝶媽媽」的傳說,設計師將蝴蝶媽媽、花、鳥等苗族紋樣用鎖繡、平繡、纏繡等繡在印花面料上,提升了服裝的立體感。
據悉,東華活動周上,「時尚黔風」非遺研培成果靜態展、「本來、外來、未來:國際化視野中的上海非遺研究」學術論壇等活動也同步舉行。活動周將非遺研培與學術研究、學生培養緊密結合,搭建傳統與時尚碰撞的平臺,讓這些歷經千百年傳承的「非遺」瑰寶在當代煥發新的活力和生機。
此外,東華活動周上還推出了「亞洲聯盟超越設計作品展」——「亞洲之聲」。這項展覽在中國上海、中國臺北、韓國首爾、泰國曼谷四個城市同步舉行,今年徵集了來自十多個國家852件作品,其中有213件作品在東華活動周展出。
現場,一組「潮鞋」的平面設計引來眾多觀眾駐足,作品是以「現代城市」為設計靈感,設計師將城市肌理、地標建築、文化內涵等地域元素融入到作品中,講述這個城市的故事。其中的一款是以「揚州」為主題的,使用美食地圖為切入點,其中不僅有文昌閣、蓮花橋等建築元素,還將揚州城交錯的河網進行簡化,形成了鞋幫面的最終款式。
「讓不同人群共享設計之美,實現可持續時尚的美好生活理想是我們一直以來的追求和不懈努力的方向。」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李俊介紹,東華大學是上海市「文創50條」中重點布局的環東華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區的核心單位,而這所學校的設計學科是全國18個設計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之一,是上海市重點學科和上海市一流學科。
猜你喜歡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輪番上演的這些精彩,「東華」點燃你的激情!》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