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也有姓:姓「洋」的多為清朝時由外傳入

2020-12-20 中國網山東頻道

&nbsp&nbsp&nbsp&nbsp胡蘿蔔出現在竇漪房的面前,她也就過過眼癮而已

&nbsp&nbsp&nbsp&nbsp在電視劇《美人心計》中有個鏡頭,竇漪房要為劉恆精心熬製一鍋粥的時候,廚房的臺子上擺著幾根新鮮的胡蘿蔔,奪人眼球。要知道,當時的胡蘿蔔還在西域的地裡長著呢,要是硬生生把它拔來放在漢朝皇宮的廚房裡,我也是醉了。

&nbsp&nbsp&nbsp&nbsp胡蘿蔔,是很有特點的一種蔬菜,光是聽叫法,就能知道它的來源。農學家石漢生先生有過這樣精闢的總結:大凡姓「胡」的蔬菜很多是兩漢西晉時由西北傳入的,如胡姜、胡桃等;大凡姓「海」的蔬菜,大多是南北朝以後從海外引進的,如海棗、海棠等;大凡姓「番」的蔬菜,多數是南宋至元明時經「番舶」傳入的,如番薯、番茄等;大凡姓「洋」的蔬菜,則大多為清朝時由外傳入,如洋蔥、洋姜等。正是這些來路眾多的蔬菜豐富著我們的餐桌。看來,人類有姓,蔬菜也有姓,根據它們的姓就可以判斷出它們來自哪裡。

&nbsp&nbsp&nbsp&nbsp胡蘿蔔,一看「胡」姓,就知道肯定不是中原作物,它原產於亞洲西南部,祖先是阿富汗的紫色胡蘿蔔,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在這之前,民間有一種說法是,胡蘿蔔的祖先是一種雜草,也就是野胡蘿蔔,和它的遠房親戚們香菜、芹菜、小茴香一樣,種子磨碎了有香氣,在最早的用途中是一種香辛料。在德國和瑞士發現了距今3000-5000年左右的人類居住的地上,有用野胡蘿蔔的種子磨成粉的遺址。大概公元10世紀,在阿富汗一帶,野生胡蘿蔔被馴化成一種蔬菜胡蘿蔔。之後,被馴化的胡蘿蔔開始週遊世界,10世紀時從伊朗傳入歐洲大陸,由於地域的差異,阿富汗的紫色胡蘿蔔逐漸演變為短圓錐形的、橘黃色的歐洲胡蘿蔔。到了中國後,很快又入鄉隨俗,漸漸變成現在的長根形的中國胡蘿蔔。

&nbsp&nbsp&nbsp&nbsp胡蘿蔔,到底是啥時候不遠萬裡來到中國的,現在的說法有不少版本。大多數人認為是元朝時傳入的,這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菜部》第二十六卷中有記載,「元時始自胡地來,氣味微似蘿蔔,故名。」看樣子胡蘿蔔就是元朝時從西域傳過來的。但是,少部分人對這種看法有不同意見,在南宋的官方藥書《大觀本草》新修訂的版本中記載著新增了六味藥,胡蘿蔔赫然在列,說明宋代人當時有口福能吃到地道的胡蘿蔔了。

&nbsp&nbsp&nbsp&nbsp還有一種說法,胡蘿蔔的來源出現在清乾隆年間的有關文字記錄中,大致意思是胡蘿蔔味道甘甜,營養豐富,有生吃、熟吃兩種吃法,受到大多數人的歡迎。於是,民間有人題詩要感謝張騫,說假如不是張騫歷盡千辛萬苦出使西域,大家怎麼能享受到這麼美味的東西呢?看看,漢武帝時期又成為胡蘿蔔來中原報到的時間。可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只記載了張騫從西域帶回了苜蓿、葡萄種子,並沒說胡蘿蔔。所以,胡蘿蔔是不是張騫當時從西域帶回來的,還不能完全下結論。

&nbsp&nbsp&nbsp&nbsp這麼分析下來,有一點可以充分肯定,無論是元朝、西漢武帝時期還是元朝到西漢中間的某一時期,在張騫沒有出使西域前,皇帝、王后和王公大臣是吃不到胡蘿蔔的。《美人心計》中出現的胡蘿蔔,肯定不是自動長了腿飛來的,只是由於劇本需要,讓它們穿越了一把。所以,劉恆和竇漪房也不會有那口福,他們也就過過眼癮而已嘛。

&nbsp&nbsp&nbsp&nbsp記者 郭志英

相關焦點

  • 在美國憑姓氏難斷定是否為華人 洋姓洋面孔華人多
    在美國憑姓氏難斷定是否為華人 洋姓洋面孔華人多 他指出其姓所以與傳統甄姓英文拼音Gin 不同,是因為他的父親來自哥斯大黎加,西文甄姓拼法是Gil。事實上,在美國若想從姓氏判斷對方是否是華人或是哪裡人,誤判的機率很高。  不過甄少仁對姓氏與眾不同,也有過不同版本說法。過去受訪時,指出是因父母移民美國時,海關人員不小心將Gin寫成Gil,以致將錯就錯。但他的長相所以比傳統華人更像西方人,是因為其父有二分之一哥斯大黎加血統。
  • 那些清朝的八大貴族姓氏,之後都改成了哪些姓?也許還有你的姓氏
    也許還有你的姓氏滿清是我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絕對算得上是一個重要的王朝了,雖說最終走向了滅亡,不過它也為我國的近代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清朝延續的近三百年的歷史中,滿族作為貴族人,因此他們也是一直享受著特權的,絕對的貴族望族,而之所以使他們如此驕傲,自然也是與他們的身份有關了,他們都以有著滿族的姓氏而為傲。
  • 柳姓的來源_柳姓起源_柳姓名人
    柳姓起源從歷史發展過程來說主要有6種,了解了柳姓的來源,再看看熟悉的柳姓名人,那麼你對柳姓這個百家姓了解更多了!柳姓的來源  柳姓起源一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魯國大夫姬展禽之後,屬於以居邑名為氏。據史籍《廣韻》記載,春秋時期的魯國有大夫展禽(公子展),食採於柳下(今河南濮陽柳下屯鎮),其子孫後代遂以邑名為姓氏,稱柳氏。
  • 清朝滅亡以後,滿族八大貴族的姓氏,都改成了什么姓?
    清朝滅亡以後,滿族八大貴族的姓氏,都改成了什么姓?在我國的歷史上姓氏還是很重要的,俗話說得好「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但是也有例外,現在有不少姓氏都是在一個姓氏裡演變而來的或者直接改性,大多數改姓氏的家族都是為了生存迫不得已才選擇改姓氏的,比如小編今天要給朋友們講的的,清朝滅亡之後,滿族八大貴族的姓氏,都改成了什么姓?
  • 兩岸姓氏趣談:大陸時代特色強 臺灣奇姓怪姓多
    中華民族繁衍數千年,流傳下來的姓氏多達上萬個,而主要的姓氏在一二百個以內。中國科學院副研究員袁義達經多年研究發現,目前全國最大的三個姓氏是李、王、張,三大姓氏的總人口達到2.7億,為世界上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而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一以上的姓氏有19個,分別為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
  • 清朝滅亡後,九大貴族姓氏都改成什么姓了?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姓
    清朝滅亡後,九大貴族姓氏都改成什么姓了?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姓。第一是清朝愛新覺羅姓氏,大家都是知道愛新覺羅是皇室的姓氏,愛新覺羅家族是最尊貴的,在大清時期代表了無上的榮耀。在滿清時期愛新覺羅只是一個小姓氏,家族人數不多,在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再到清朝滅亡時,經歷了296年,11代和12位皇帝,現如今愛新覺羅氏的人數發展為三四十萬左右。
  • 我姓王 古代名人最多的姓
    王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 王姓主要源流——源出姬姓。周靈王之子太子晉,也稱王子晉,因直諫而被廢為平民。時人因其是王族的後代便稱為「王家」,這支族人遂以王為氏。先秦時期,這支王姓一直活躍於河南洛陽一帶,秦末漢初,為避戰亂分別遷徙至山東琅琊、山西太原,最終發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兩大王姓望族。
  • 姓 氏 略 考 - 包 姓
    據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巴嶽特氏,亦稱巴樂特氏,以地為氏,蒙語為(不詳),世居阿巴噶(今內蒙古錫林郭勒阿巴噶鎮)、巴嶽特(今山西天鎮、陽高邊外)、西拉木蘭(今河北承德圍場)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ayotHala。
  • 山東村落有個罕見姓,《百家姓》中查無此姓,自稱明朝皇族後裔
    其實在最早的時候,姓和氏分別代表兩個意思,姓是指一個家族的族號,氏則是這個家族之下的分支。但是自秦漢開始,姓氏便合為一體,根據《通志·氏族略》中記載,「秦滅六國,子孫該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茲姓與氏渾為一者也」。 中國人非常重視姓氏,這也是封建社會時期士族門閥制度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
  • 百家姓——杭姓的由來
    據史籍《戰國策·齊策》的記載,春秋時期,魯國有個貴族受封於軍事要地亢父(今山東濟寧),世稱其為「亢父」。據古籍說:「徑亢父之險,車不得方軌,馬不得並行。」在亢父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者,稱亢父氏,後以通假字分衍為單姓亢氏、伉氏、抗氏,皆世代相傳至今。源流二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大夫三伉之後,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 資料 | 「時」姓的讀音初探
    陳友諒部逐漸壯大,自立為漢王。1363年,陳友諒率六十萬水軍進攻朱元璋,結果慘敗。朱元璋登基後,陳部將領陳寶六避禍於徐州,改姓為時(chi)。但又有此支時姓傳說陳寶六本來就姓時(Chi),只是改回本姓而已。現江西安慶白澤湖、廬江涪陵等地的陳寶六各支均以Chi為姓。
  • 塗 姓
    後有滿族、蒙古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Tuseri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塗氏、圖氏、屠氏、多氏、佟氏等。⑵.錫伯族託和爾秦氏,世居齊齊哈爾(今黑龍江齊齊哈爾)。後有蒙古族、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Tohercin Hala,蒙古族則稱圖木爾齊氏。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塗氏、佟氏等。 源流六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 原來娛樂圈有那麼多滿清貴族後裔,你們知道吳京姓什麼嗎?
    就讓我們看看娛樂圈有哪些「貴族後裔」出身的明星:佟大為佟佳氏為滿洲著名姓氏,為鑲黃旗。後佟佳氏改姓比較多,除了「佟」姓,還有「童」,「董」,「高」等姓,佟大為就是佟佳氏的後裔。關之琳關曉彤周海媚清朝,瓜爾佳氏湧現出許多顯貴家族,如:一等公爵鰲拜,大學士榮祿等。為滿族八大姓氏之一,清帝后妃中有多位是這個姓氏。後來,瓜爾佳氏多冠漢字姓關,還有石、郭、顧、敖等。
  • 關於時姓的解讀
    [4]宋公子來的後裔子孫,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稱時氏,世代相傳至今,郡望隴西、巨鹿。該支時氏讀音作shí(ㄕˊ),部分地方讀音作chí(ㄔˊ)。時氏族人大多尊奉宋公子來為得姓始祖。源流二據元代歷史學家胡三省注《資治通鑑》第183卷隋紀七之時德叡曰:「時姓,楚大夫申叔時之後」。[5]清末陳廷煒所撰《姓氏考略》引述了胡三省的說法。
  • 姓氏探源——巫姓
    在夏朝和商朝時,巫又被分別稱為巫祝和巫臣。商代時就有巫臣巫鹹和他的兒子巫賢,是當時的佔星家。巫人的後代中有以官職為姓氏的,稱為巫氏,是今天巫姓的主要來源。據《風俗通》記載說:「凡氏於事,巫、卜、匠、陶是」。巫姓來自於其所從事的職業,「巫師、巫醫、卜笙之官。」巫氏為古時之名門貴族,是百家姓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又《姓氏考略》上說:「黃帝臣巫彭作醫,為巫氏之始。」
  • 有人姓死 有人姓「爨邯汕寺武穆雲籍韝」
    比如,明朝有一本書叫《皇明千家姓》,明朝的「百家姓」不以「趙錢孫李」開頭,而以「朱」姓開頭。還有一本叫《御製百家姓》,是康熙皇帝親自編纂指導的,它以「孔、孟」開頭,因為清朝的皇帝要表達自己對漢族傳統儒家文化的尊崇。
  • 人口普查生僻姓氏現身:姓母姓苦姓半姓鍋
    姓「母」、姓「苦」、姓「半」、姓「鍋」……  「你姓啥?」「我姓王。」「王啥?」「王飛。」「飛啥?」「飛機」……這是許多地方流傳的兒歌。而其實質也是中華姓氏文化對孩童的啟蒙教育薰陶。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中華萬姓同根。大約在5000年前的伏羲時期,「姓」被定為世襲,且由父親傳遞,也就是從那時起,姓氏成為中華民族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記。
  • 【姓氏介紹】分享給身邊「巫」姓朋友
    巫人的後代中有以官職為姓氏的,稱為巫氏,是今天巫姓的主要來源。據《風俗通》記載說:「凡氏於事,巫、卜、匠、陶是」。巫姓來自於其所從事的職業,「巫師、巫醫、卜笙之官。」巫氏為古時之名門貴族,是百家姓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又《姓氏考略》上說:「黃帝臣巫彭作醫,為巫氏之始。」商朝時,巫在朝廷中的地位相當高,大臣巫鹹和他的兒子巫賢都是商朝的重要大臣,他們的後人稱為巫氏。
  • 清朝滿族人也分三六九等,其中這八個姓身份最為顯赫,非官既貴
    比如說常見的李姓,李姓最主要的一支是在上古的堯舜禹時期,皋陶掌管刑獄,當時這個官叫大理,所以他的後人就都以官為姓,姓理。後來改做了李,現今中國第二大姓,姓李的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7.9。再比如第一大姓,擁有一億多人口的王姓。王姓最主要的一支是周靈王時太子姬晉直言進諫,被貶為庶人。
  • 何姓來源,是「指河為姓」,還是「音訛為姓」?
    何氏家譜記載的何姓來源有多種,主要有:「指河為姓」、「驚答成姓」、「手紋得姓」、「居河為姓」、「急智得姓」、「避禍改姓」等,其中影響最大是「指河為姓」,尤其在南方各省的何姓族群中,「指河為姓」可謂入耳入腦,根深蒂固。而唐宋以來的大多數姓氏史籍都指出何姓來源於「音訛為姓」。到底哪個說法更可信?「指河為姓」是在何姓族群中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