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資料圖
常女士燒傷診斷證明。常女士提供
廈門網訊 (廈門晚報 記者陳萬泉楊莉莉通訊員李琪彬)拔罐本是為了健康保健,不料卻燒傷了背部。16日,市民常女士撥打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訴說了自己的遭遇。3月7日,她在同安區樂海城市廣場一家美容院拔罐過程中被酒精燒傷,要求美容院賠償損失。目前,雙方在賠償金額上未達成一致。
【遭遇】
拔火罐時感覺被燒傷美容師卻堅稱沒有
3月7日下午1點多,常女士在同安樂海城市廣場就餐後,想要放鬆一下,就前往四樓一家曾消費過的美容院做美甲、開背和拔火罐。
常女士說,第一個玻璃罐還沒接觸到皮膚,她就感覺有東西滴在背部上,皮膚瞬時變得火辣辣的,疼得她直喊叫。「我連忙詢問美容師,但對方卻沒有停止,仍在繼續操作。堅持了一兩分鐘後,在我的一再要求下,美容師才將第一個火罐取下來。」常女士說,她一再詢問美容師自己的皮膚是不是被燙傷了,但對方堅稱沒有,只是有東西滴下來黏在上面,等結痂就好了,已用棉籤簡單處理了傷口。「我懷疑是她們火罐裡的酒精太多滴下來才把我燙傷了。」常女士說。
要求賠償每次醫療費及誤工費等遭到拒絕
常女士說,她從美容院出來後,立刻去了鎮裡的衛生院。醫生開了藥膏,但使用後情況並沒有好轉,燙傷部位還出現了血泡。次日,她來到美容院要求工作人員陪她一起到174醫院燒傷燙傷科看診。據醫生診斷證明,常女士體表皮膚燒傷總面積為百分之一,為2度到3度燒傷,由於燙傷創面深,癒合周期長,她還需多次就診。
當天就醫共花了400多元,全部由美容院店長支付,但第三天,常女士再次要求工作人員陪她到醫院時,雙方因時間無法協調未能達成一致。「之後我又去店裡找過,他們不願意陪我去醫院,也不願意支付醫藥費,態度很糟糕,鬧得很不愉快。」常女士說,商家應該賠償每次去醫院看病過程花費的吃飯、打車、公交、停車費、誤工費共計160元,再加上每次的醫療費用。
【回應】
建議就近就醫看診不願意支付誤工費
「事情既然發生了,我們作為店家肯定不會逃避。」美容院店長甄先生表示,確實是由於美容師的疏忽導致常女士受傷。「第一天她的傷口只是看著有點紅,沒有起泡,看起來沒有特別嚴重。」甄先生說,當天已通過道歉、拔火罐免單、做指甲和開背費用打折的方式向她表達歉意,不過她連開背的錢也沒有支付。
「我們的意思就是在第三醫院看,比較近。看病產生車費、餐費、停車費、醫療費我們都願意出,但是誤工費沒有道理。」甄先生說,現在雙方協商不成的主要是誤工費的部分,如果在三院看病就不會有誤工費的產生。
在甄先生提供的一段雙方的聊天記錄中,記者看到,甄先生表示願意支付包含車費、餐費、停車費、醫療費用,常女士則表示誤工費不能少,以後的醫療費要預充到卡裡,還要專門提供坐車的E通卡。
「該我們出的肯定是一分都不會少,但是不該我們出的,我們也實在沒有辦法。」甄先生表示,「現在常女士在網上對我們進行誹謗,說我們不願意支付醫藥費。現在更不可能滿足她誤工費的要求。」
【專家聲音】
操作不當容易燒傷 拔火罐最好上醫院
拔罐是很多美容院都有的項目。市中醫院禾祥東門診部推拿科主治醫師於恆表示,拔罐雖然操作簡單,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風險,特別是拔火罐,操作不當就容易燒傷患者。目前國內還沒有關於拔罐的相關資質考評,美容院等機構的拔罐技師水平沒有保證。他建議,需要拔火罐的患者儘量選擇醫院等專業機構,也呼籲相關部門、單位能出臺相關考評機制,讓拔罐技師持證上崗,減少燒傷案例。
他建議,在家拔罐可以選擇拔氣罐,雖然效果會比火罐差一些,但是會更加安全。不過,患有皮膚病、出血性疾病、局部腫瘤、血壓過高、體質虛弱的患者不適合拔罐,頸動脈、心臟等大動脈處也不適合拔罐。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