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萊塢十幾年前的動作電影中,就有很多特工通過製作3D面具破解生物識別密碼的橋段。
而這些曾經令人覺得酷炫的科幻想像,似乎隨著科技的進步正在成為現實,而隨著人臉識別、刷臉支付、指紋支付的普及,這種安全隱患也逐漸成為一種全民憂患。
近日,美國一家名為Kneron的人工智慧公司宣稱使用3D面具突破了支付寶、微信的人臉識別系統,還騙過了國內某火車站的閘機,成功刷臉進站。
一時輿論譁然,對此微信支付表示如果出現人臉盜刷,將進行賠付。
值得注意的是,Kneron公司宣稱的突破支付系統和車站閘機並沒有視頻佐證,僅有文字報導。後續深圳電視臺使用一個矽膠製成、造價約10萬元的高精度3D頭模進行了實驗測試,結果顯示2D門鎖、手機2D攝像頭被秒開,但3D的刷臉支付系統沒被攻破。
雖然專家學者和國內很多專業機構對Kneron公司宣稱的成果都提出了質疑,但民眾的憂慮並未因此削減。
Kneron破解刷臉只是僥倖?
Kneron宣稱已破解人臉識別支付系統,著實令國內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平臺與信用卡機構「嚇出一身冷汗」。
「這意味著他們也能以此盜用別人的臉,盜刷別人的信用卡或申請網絡貸款。」一位信用卡機構人士認為。
但事實上,要攻克信用卡與網際網路消費金融機構的人臉識別系統,絕非易事。因為在用戶通過人臉識別進行刷卡付款或申請消費貸款時,相關金融機構通常會鑑於安全考量,要求申請人完成眨眼、抬頭、低頭、搖頭、張開嘴巴等活體檢測動作,以此確保是借款人「本人」在進行刷卡付款或申請貸款操作。
本文來源:東方財富網 作者: 責任編輯:趙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