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的世界,是打工人難以企及的詩和遠方

2020-12-11 中國慈善家

這一波頂級流量,來源於可望不可及的「想像中的美」。

(11月中旬,因一段「野性與純真並存」的短視頻,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藏族小夥丁真在社交媒體爆紅。 )

皚皚的格聶雪山,犛牛漫山遍野,一個少年在藍天白雲下,和他的馬兒為伴,馳騁在美麗的草原上,累了可以在上面躺上一整天。這裡是四川甘孜州理塘縣,也是「甜野男孩」丁真的世界。鏡頭裡,身穿藏族服飾的丁真,有一張帥氣的臉龐、原生態的膚色,清澈略帶羞澀眼神,在最近幾天俘獲了數億粉絲的寵愛,以至於專門發明了一個詞 「又甜又野」。

近日,這條不足10秒的短視頻在網際網路上走紅,丁真堪稱2020年冬天裡的「頂流網紅」。截至目前,丁真相關話題微博已超過15億,單條點讚超過270萬。這一切只是偶然嗎?

理塘藏語叫「勒通」,意為銅鏡般廣闊的壩子,位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形屬於青藏高原東南緣,平均海拔達到4133.7米。理塘縣總面積14352平方公裡,比成都還大,但是常住人口僅有73141 人(其中藏族佔95%以上),理塘縣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裡5人。

理塘自古便是川藏南線茶馬互市的重鎮,雪山、草原、寺廟、湖泊在這裡交融,原始的自然風光中透著神秘色彩。受制於地理條件,牧民們仍保持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習慣,理塘也因此被稱為「隱世天堂」。倉央嘉措在絕筆詩裡寫道:「白鶴啊,請借我一雙翅膀,我不會遠走高飛,只到理塘轉轉便回。」所以倉央嘉措雖然出生在門隅地區,但理塘一直以來被譽為倉央嘉措的故鄉。

可見,丁真和他生活的理塘之所以能夠打動網民,重要的還是他為人們呈現了一個「想像中的藏區」,這是無數混跡於大都市、消磨於瑣碎日常的「打工人」嚮往的詩與遠方。

(川藏線途徑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 )

這不奇怪。

偶像文化本身就是以大眾的想像為中心的。在當地政府、文旅公司、視頻團隊和平臺的策劃(和包裝)下,丁真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

在我們村莊,每天推開門,就能看見格聶雪山大部分時間,我就和弟弟一起放牛,時間過得好慢,好慢,躺在草地上,也能躺上一整天最開心的是和兄弟們賽馬,我騎馬很厲害的,村裡比賽經常拿第一,他們都叫我賽馬王子很多人問我,我的夢想是什麼,我沒有太想過這個問題就想騎著我的小馬,翻山越嶺這就是我的世界,雪山,草原,冰川,寺廟,白塔我的朋友們,還有唱不完的情歌

通過視頻的唯美畫面,丁真的世界滿足了都市裡的打工人逃離現實的臆想。夢醒之後,每天還得照常早起趕公交、地鐵,為了訂單與客戶唇槍舌劍,還要和老闆鬥智鬥勇。最後,即使你足夠努力和幸運,也難以逃脫「內卷」的命運。這時候,「打工人」追捧丁真,本質上與追一部影視劇,或看一本小說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所以,理解丁真為何走紅的現象,與其注意力集中在丁真和推手們製造的「丁真的世界」上,不如探討一下,究竟是什麼力量促使打工人淪入瑣碎庸俗的日常?

其實,這個問題早在19世紀社會學誕生之時,古典社會學的理論家們就開始在探討。18世紀的工業革命,造成了兩個重要的後果:一個是鄉村和城市的斷裂,一個是市場化的社會分工。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道:「一切發達的、以商品交換為媒介的分工的基礎,都是城鄉的分離。」 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社會具有兩面性,一面是幸福、富裕和激情,一面是悽慘、貧窮和厭世。

在西美爾的筆下,都市是現代生活的中心,瞬息萬變的商品、縱橫交錯的街道、密密麻麻的陌生人。在奔騰不息的金錢溪流中,所有的事務都以相等的重力飄蕩。普通人為應付這種理性化而發明了世故、冷漠和厭世。人們分明的個性在不斷消失。現代精神越來越精於算計,越來越排斥那些狂野的本能衝動、孩童般的激情與好奇心。

都市中物質文化的主宰,壓倒性的勞動分工,使個體越來越孤立。個體沒有被溫暖所包圍,而是倍感孤獨。都市不僅成為權力和經濟的中心,而且在一步步地引導和吞噬鄉村的生活方式。鄉村置身於一種穩定的、慣常的慢節奏中,反過來成為都市的一個象徵性的鄉愁之所,在詩人和藝術家們的筆下,田園詩般的鄉村生活成了都市人隱秘的眷戀。

當然,古典社會學的批判是基於19世紀資本主義社會,20世紀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社會經過改良有了很大進步,而且在不同的文化和制度下也有著不同的發展。但是,源於分工和市場的現代社會,並沒有在根本上消除理性化的弊病。一個身處現代社會的個體,很難逃脫「打工人」的命運。

(2019年7月31日,四川理塘毛埡壩草原上的藏族女孩。)

很快,就在人們消費丁真「甜野」時候,丁真也淪為了一名「打工人」。

11月18日,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文旅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出手籤約丁真為理塘旅遊形象大使。丁真每個月工作,有五險一金,工資3500元。公司與丁真籤了兩份合同,一份是勞務合同,一份是代理合同。勞務合同需要丁真為理塘和甘孜的旅遊出力,代理合同則是公司代理丁真的著作權及肖像權,幫助丁真爭取一些利益,但不會參與任何分成。

對於這份新的工作帶來的生活改變,丁真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採訪時沒有說不適應,但是,「相比之下,以前的生活狀態更好,騎馬、放牛,更喜歡草原的生活,自由放牧。」 面對鏡頭,丁真依然十分拘謹和羞澀。

與此同時,丁真在當地政府和旅遊公司、平臺的商業運作下,迅速變現為商業影響力。11月25日,丁真入職後一周,理塘文旅就發布了一部宣傳片《丁真的世界》,展現丁真的甜野之美和理塘的自然風光,72 小時內獲得了 7 億+播放量。截至12月4日,「理塘」在搜尋引擎的搜索量猛增620%。

這種傳播效果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價值。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截至11月25日,四川甘孜地區酒店在去哪兒網的預定量較去年同期增長89%,其中11月17日當天酒店預定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11%。機票方面,自11月17日,以甘孜康定機場、亞丁機場為目的地的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90%。可以說,丁真以一己之力帶動了整個理塘、甘孜地區的旅遊熱潮。

從商業的角度講,丁真從走紅到籤約,是2020年度最耀眼的一個文旅經典案例。但是,商業化以後,按照別人的劇本來「表演」的丁真,還是網民們喜愛的那個「甜野男孩」嗎?在接下來的生活裡,他要面對的是做自己和做別人喜歡的自己之間的平衡。

但是,一個快速躥紅的素人偶像,一切流量來源於「想像中的美」。五年前,開淘寶店為生的李子柒也是不經意地在網上發一些無釐頭的視頻,比如做飯,走紅後開始專業拍攝所謂「古風美食」短視頻。五年過去了,商業化取得成功的李子柒雖然還有人在關注,但與出道時的爆紅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當然,我們希望丁真的偶像周期能夠延長。但是,假如某一天,丁真在網民心中不再具有他們想像中的那種美了,他還能平靜地接受現實,回到理塘那個快樂而自由的天地嗎?還是會成為一個「用後即棄的人」。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殘忍的假設。但是,當我們從做出選擇的那一刻起,就要為一切可能的結果做好準備。(郜曉文)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圖片網

相關焦點

  • 丁真的爆紅,不過是網友的「詩和遠方」
    在「人人都可以是15分鐘明星」的短視頻時代,丁真的「出圈」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他的野性與純真,讓千篇一律的流量小生霎時形色黯然,也讓久居都市樊籠的網友們喚起對遙遠「香格裡拉」的浪漫想像。只是,在現代都市人更廣闊的內心需求圖景中,丁真或許終將被下一個「甜野男孩」所取代,成為現代都市人渴求「田園牧歌」、「詩和遠方」、「逃離北上廣」的其中一站。
  • 「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求之不得的統統都是詩和遠方
    「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求之不得的統統都是詩和遠方時間:2019-04-27 17:30   來源:金投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求之不得的統統都是詩和遠方 前幾年年輕人流行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如今又開始流行起來了詩和遠方,關於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詩和遠方出處在哪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詩和遠方指的是理想生活,來源於由高曉松作詞   原標題:「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 喜歡丁真,源於我們對美好與純真的嚮往和守護
    丁真以其羞澀純樸的面孔俘獲了廣大網友的心喜歡丁真,源於我們對美好與純真的嚮往和守護,被網友戲稱為「甜野男孩」。「出圈」當晚,丁真再次出現在攝影師波哥的直播間裡。屏幕裡的丁真,神態羞澀可愛,蹩腳的藏音普通話,再次吸引一眾網絡顏粉。與當下油頭粉面的各路男團「愛豆」相比,丁真的驟然出現,猶如清風拂面,一掃大眾網友的審美疲勞。
  • 感受丁真的世界 《遇見倉央嘉措》音舞詩畫劇12月20日重慶開演
    最近,康巴漢子丁真以純潔帥氣的外表爆紅網絡,同樣進入人們視線的,還有他的家鄉理塘。不過即使你身在重慶,也能走進理塘,感受屬於丁真的世界。12月20日19:30,由理塘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聯合四川晶石雨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大型原創音舞詩畫劇《遇見倉央嘉措》將在重慶國泰藝術中心劇院正式開演。
  • 丁真的世界:熱搜中隱秘又美好的角落
    丁真走紅的時候,當地縣委正在做很多鞏固脫貧成果的工作,防止返貧,但因為沒有流量,始終沒有被外界看到,直到丁真的出現。理塘在過去被稱為「世界高城」,4000多米的海拔讓遊客望而卻步,直到近幾年才有了「天空之城」這個浪漫的名字。可以說,這是一次天時地利人和的「網紅經濟」。
  • 高曉松的自在和豐富,才是我們愛不夠的詩和遠方
    很多人發現,幾年前,高曉松那句「生活還有詩和遠方」,真的不是說說而已。他自己的人生,就是我們渴望卻又難以企及的詩和遠方。只是,那詩,那遠方,遠遠不止看了很多書,行了很多路。而是有著心走,如孩童般在自己喜歡的領域盡情跳轉、玩耍,喜歡就接著遊戲,不喜歡就迅速轉換,這樣的隨性,實在是羨煞了很多人。
  • 打工族的「詩和遠方」
    這裡面,一成是通過讀書跳出農門的企事業員工,一成是遠嫁他鄉的姑娘,剩下八成都是「打工族」,很多人也習慣稱呼他們「農民工」。每年,他們像候鳥一樣往返於繁華的城市和僻遠的家鄉,正月出門,臘月歸家,相聚的日子不過春節這幾天,所以格外珍惜。 記者老家在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涼水鎮一個叫「深溪山」的小村莊,村民世代務農為生。
  • 繁華之中忙碌,閒暇之地靜養,詩和遠方你都值得擁有
    城市之中,美好生活應與自然共生,一呼一吸,綠氧與靜謐相映共存,自然景觀,當有四季的顏色久在樊籠裡的都市人總是嚮往詩與遠方的生活若眼前的生活已至真至美又何必追尋難以企及的詩與遠方呢居自然,瞰雲海日出依山而居,是智者的選擇作為塔尖人士一生領導潮流,難得隨波逐流
  • 詩和遠方|偶爾苟且,平常讀詩,時常遠方 敢問路在何方
    不同的人,會譜寫不同的詩,會渴望不同的遠方。1.現狀如果能喝茶養花談詩書,誰會願意上班帶娃洗衣服?如果不是被生活摁在地上無情的摩擦,誰不想花時間去思考詩和遠方的田野?一句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說出來輕鬆,做出來需要多大的勇氣。誰的生活不是經常苟且呢?
  • 中經評論:讓「丁真家鄉」當得起人們嚮往的「詩和遠方」
    可見,丁真的走紅確實給家鄉甘孜理塘帶來了旅遊宣傳「附加值」。丁真讓理塘縣一躍而紅,廣大網友開始關注他的生活環境。這樣的貧困地區雖然偏遠,但往往自然風光秀美、生態環境良好、旅遊資源豐富,具有較大的文旅開發潛力。近年來,此類地區積極藉助網絡平臺,發揮生態環境優勢,不斷探索旅遊扶貧與生態發展相結合的新模式。
  • 一位回族「阿娘」的「詩和遠方」
    在一間簡陋的彩鋼房裡,她一邊照料患病的丈夫,一邊撫養一對年幼的雙胞胎兒子,心中還牽掛著上大學的大女兒和今年要高考的二女兒……  不過,夜深人靜時,她的心靈卻開始了飛翔:心底的詩歌、手下的剪紙、案頭的書法……就像有詩人說的那樣——「生活不止眼前,還有詩和遠方。」
  • 遇見柏森,邂逅觸手可及的詩和遠方
    繁華都市,霓虹閃爍,在這滿眼的繽紛裡包含了你我他太多的理想和憧憬,我們想要任性的追逐理想生活,卻又無奈地要為所謂的任性攢資本。想要兩全卻不得法。曾經,我們嚮往海子詩裡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做一個樸實純粹的人,這樣如詩畫般的生活,誰人不愛,但無奈生活有太多的羈絆,放不下,也離不開。
  • 《丁真的世界》爆紅背後的故事
    於是,時差島團隊5人連夜從北京出發飛成都,踏上了尋找丁真的旅途。一周時間,我們跟隨丁真走遍了他的家鄉,看他曾看過的風景,見他曾見過的人。我們將這支短片命名為《丁真的世界》,也記錄下背後的故事。網際網路的喧囂從未停止,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
  • 八零後是怎麼一步一步背離詩和遠方的?
    不知不覺中,「錢途」早已經在很多人的眼裡,代表了「前途」。這些人裡面又有多少,是曾經追逐詩和遠方的八零後?曾幾何時,八零後心嚮往之的,是那句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人生信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詩和遠方,一個是出世的情懷,一個是入世的人生,情懷和人生,就像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年少輕狂時的八零後,管不了那麼多,就是這麼任性和灑脫。
  • 冬日裡憶鄉愁,華僑城以文旅繪就「詩和遠方」
    2020年,一位名為丁真的藏族小夥和他的家鄉理塘闖入了大眾的視野,集野性、純真於一身的他,不僅用「甜野」的笑容感染了大眾,更再度喚起人們心底對大自然的感知和嚮往,對「詩和遠方」的濃濃思念。「詩和遠方」不止在丁真的家鄉,隨著多地初雪已至,華僑城全國旗下景區冬景大賞也已徐徐展開,這個冬日,到華僑城旗下昆明轎子山踏雪、成都安仁古鎮賞花,去成都黃龍溪歡樂田園、深圳光明小鎮歡樂田園趣玩採摘,在海南三亞中廖村、昆明呈貢烏龍古漁村赴一段鄉村慢時光之約,在皚皚的雪山之巔、靜謐的鄉村美景及田間趣事中,聆聽冬日美好生活的天籟之音。
  • 世說新語|每個人心中的「詩和遠方」都值得呵護
    視頻背景無一例外都是工地,「男一號」裝扮就地取材:頭戴PVC管,手拿半塊大理石地磚,扮作諸葛亮朗誦《出師表》;頭戴錐桶,身披長雨衣,扮演劉邦朗誦《大風歌》……眾多網友留言「好厲害,有夢想誰都了不起」「被生活耽誤了的播音員」「原來『詩和遠方』就在身邊」,連中央電視臺知名主持人海霞都表示要和他交流切磋朗誦心得。通常,塵土飛揚,噪聲震耳的建築工地會讓大家避之不及。
  • 【夜讀】到不了詩和遠方,生活也未必苟且
    這個世界有喜劇,也有悲劇;有成功,也有失敗。嚮往詩和遠方的人很多,能夠擁有詩和遠方的人,卻並不那麼多。2  昨天在食堂吃晚飯的時候,偶遇一個學姐。學姐大四了,正在找工作。聊天時,她問我是學什麼專業的,我說是工商管理類。她聽了後說:「我有個同學也是學工商管理的。工商管理是個好專業,聽這個名字特別有感覺。」
  • 辭職去旅行反被騙財騙色:年輕人,你們真的懂什麼是詩與遠方嗎?
    所以,詩和遠方,其實只是一個偽命題,根本不存在永恆的詩和遠方,如果人一直追求詩和遠方,那麼他很容易就廢了。《非誠勿擾》有一期節目有過這樣一個男嘉賓:年輕的時候,他一直在追求詩和遠方,任性生活,四處流浪,45歲卻一無所有,只有貧窮和家人對自己的怨恨。
  • 夢在心裡、詩在遠方。《寫給「詩和遠方」》作者:張志傑
    寫給「詩和遠方」作者:張志傑夢在心裡、詩在遠方,人生最甜最美的意境,其實在我永遠不去的思念裡,故鄉是人出生初長的地方,第一口空氣就刻在我心房。神奇的味道具有無限魔力。像鮭魚軀動本能離海歸江。.人生尤如風箏,不管飛的多高,線放的多長,弦,總是牽在放飛人手上。.我是如風箏般的遊客,牽我線的是酸酸甜甜的故鄉。
  • 職場不僅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生活不會辜負每一份努力,跨過去是遠方,跨不過去,是苟且。前兩天的羅胖的跨年演講,講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 苟且紅利,意思是雖然看起來所有人都在做事,但是其中有大量的苟且者。其實那些稍有成就的人,可以捫心自問,他們那些人就真的是因為天賦秉異麼?不是,是因為他們在某些時刻,比別人稍微認真了一丟丟,這就足夠了。在攀登時代的中國,咱們比周圍人認真一丟丟,這就足夠了。別人的苟且,成就了我們的努力。所以苟且紅利準確來說,應該是不苟且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