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
隨著彩超技術的提高和普及,頸動脈彩超檢查已經成為了體檢中的一項常規檢查項目,它可以幫助人們及早發現動脈硬化及動脈斑塊的發生情況。平時沒有任何不適感覺的人,當被告知長了頸動脈斑塊,既吃驚又擔心,更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此時,醫生往往會問:有糖尿病嗎?血壓高不高?有高血脂嗎?您仔細想想,是不是這樣的呢?如果既沒有糖尿病,也沒有高血壓,血脂檢查也都在正常範圍內,就更會大惑不解:這斑塊究竟是怎麼長出來的?
動脈斑塊實際上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種表現,是由於血管內皮中積存了大量脂肪,並經炎性反應而導致的一種血管病變,它的發生與血管內皮損傷與脂肪堆積有關,舉個簡單的例子:
裝修新房時,現在流行一種做法,就是在鋪好的地磚接縫處進行美縫處理,這項工程做好了,每一塊地磚的接縫與地磚成為一個平面,就不會積存汙物,打掃起來也很方便而不會出現地磚乾淨而接縫處藏汙納垢的現象。如果這項工程沒做好,美縫做的凸凹不平,則有的地方很容易積存髒物,整個地面看起來總像沒有清理乾淨一樣。
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與之類似,血管內皮的損傷就像在血管內壁上形成了不平整的縫隙,血液中的脂肪遇到這些縫隙很容易沉積下來,時間長了就會引起血管炎症,進而形成粥樣物質改變了血管的原有結構,如果某處脂肪沉積的過多,就形成了斑塊。
損傷血管內皮最常見的原因是糖尿病和高血壓引起的高血糖與高血壓,除此之外吸菸、飲酒、長期熬夜等也都會造成這種損害的發生,給脂肪的沉積創造了條件。
那麼,是不是只有血脂也高了,才會有脂肪的沉積呢?當然不是,因為血管內皮有了損傷,凸凹不平的血管內壁增大了血液流動的阻力,原本不會沉積的脂肪就有可能會沉積下來,久之便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而形成斑塊。
因此,一旦檢查發現頸動脈長了斑塊,就提示存在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首先要檢點一下自己是否有不良的生活習慣,找出可能損傷血管內皮的危險因素,其次就要據情況進行降血脂治療,特別是對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並非不超過正常值即可,需要有更高的控制目標:
對於已經發生的早期動脈斑塊,要想阻止其生長或儘可能地消除,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降到2.1mmol/L以下。對於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來說,如果還沒有發生心腦血管併發症,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降到2.6mmol/L以下。如果已經明確診斷髮生了心腦血管病,比如冠心病、心梗、腦中風等,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8mmol/L 以下。
而低密度脂蛋白的正常值是3.37mmol/L,由此可見對於存在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的人,不能以正常的血脂標準要求自己,要從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做起,必要時及時服用降脂藥治療,特別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的人,對血脂進行嚴格控制是必須做到的。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點個讚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