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每家有每家的過法。 時間的隧道把我們帶回到三年前七月的一天,發生在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家庭中的故事:
一段時間以來,耿文芳越發不安地發現,和同齡的孩子的相比,自己剛滿一歲的女兒季恩亦出現了異常現象,孩子不分白天夜鬧騰的不行。經當地醫院檢查診斷為輕度腦癱,這對於這個平靜的家庭簡直是無聲的驚雷!更何況,這一幕是發生在一個分居兩地的軍人家庭。而此時,恰逢部隊一年一度的老兵復退工作,時任鎮江邊防檢查站某中隊副指導員的耿文芳丈夫季偉,和平時相比,他的工作顯得異常繁重。
面對窘境,她堅強地撐起了這個家的大梁。一時間,在鎮江與徐州的城際列車上留下了她疲憊的身影,排隊、掛號、付費、CT彩超、住院治療,徐州兒童醫院的電梯間、各診療室的通道長廊裡留下了她那深沉腳步聲,就是這個體重不足百斤的柔弱的身軀,撐起著丈夫該做的事情。
女兒的病情穩定了下來,雖然在徐州治療一段時間,但孩子的病情並非像抽絲剝繭那麼好的快,艱苦的日子還將伴隨著她,而這僅僅是才開始。也許是夢想支撐著信念,耿文芳忍著心痛,民間或網上四處尋醫問藥。當夜深人靜,鬧騰的孩子平靜睡著的時候,她好想好想拿起手機給遠在部隊的丈夫打個電話,但是當她拿起電話的時候,她的心又牽掛起丈夫身體不知近期如何?就此將電話放回自己的枕邊,因為她深知,此時此刻部隊更加需要他。就這樣,為了不影響丈夫的身體和工作,她獨自把家庭的這份沉重埋在心底,直到老兵全部安全離隊後,她才將女兒的情況告訴丈夫。
「老婆,這幾個月我們部隊承擔著奧運安保的任務,我恐怕又回不去了,對不起!」身為丈夫的季偉又一次拿起了電話向老婆表達了歉意,「沒事,我是軍嫂,我能理解,家裡的事你不用擔心……」這是耿文芳和季偉打電話時的最常掛在嘴上的一句口頭禪。結婚6年來,丈夫一直在基層中隊,在基層工作的時候,部隊擔負的任務多、工作重,很少有時間休假。在近兩千個日夜中,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還不到二百天,正是由於耿文芳的理解、關心和支持,作為丈夫的季偉他撐起了興國固邊的軍人使命!他先後3次榮立三等功,2次被部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總隊優秀共產黨員、全省優秀四會教員,2012年被總隊表彰為優秀政治教員,2013年被表彰為知兵愛兵先進個人。
正因為耿文芳自強自立的那一面,她在單位揚中市八橋中學更是一個德藝雙馨的人民教師。擁有教齡8年的初中教師,在支持部隊丈夫工作的同時,堅持自立自強,在自己工作的平凡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在顧及「小家」的同時,更執著於「園丁」事業,她把學校當成自己希望的家園,把學生當成自己收穫未來的希望。平常不過的日子裡,家庭學校兩頭不誤,付出了她許多的細心:2010年10月,她所帶的班級中有一名學生上音樂課時被毒蜂蟄傷,身為班主任的她第一時間帶著小姚去醫院治療,並墊付醫藥費。由於治療及時,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事後她還囑咐小姚要按時吃藥,注意觀察病情。為了表示感謝,2010年10月10日小姚父母在《揚中熱線》上發帖以示感謝,揚中電視臺「江州教育」欄目進行了專題報導。
8年來,她所帶的班級在每次年級的考試中都能夠取得非常好的成績。在8年的教師生涯中, 她當了4年的班主任,她守業盡職,為了上好新課改後的每節課,時常邊哄孩子邊備課,不經意間已至深夜。她的課堂教學方式靈活多樣,讓聽課的學生們推崇。她所帶的班多次被學校評為「優秀班」,個人也因工作突出,先後被評為市「優秀教師」和揚中市優秀團幹部。
她,一個平凡的女人,一個平凡的軍嫂,她不可能有驚天地、泣鬼魂的豪言壯語,也不會用華麗辭藻來喧染,她有的只是一顆樸實的心,就是這顆心溫暖著一家三代人,用這顆心把芬芳灑滿軍營;她用孱弱的雙肩挑起家庭的重擔、用博大的情和無私的愛默默詮釋著一位邊防軍人妻子的風尚;她,是丈夫眼中的好妻子,兒女眼裡的好母親,官兵口中的好軍嫂。耿文芳,她是邊防軍人永遠的驕傲,有了她的大愛與奉獻、有了她擁軍優屬的表率,祖國的邊防更加穩固巍峨,人民的生活才更加祥和,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