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譴責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規範使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性。正確使用語言文字,對順暢社會交流十分關鍵。語言的分歧混亂必然帶來許多不良的後果。俗話說,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僅僅一字之差,就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因此,我們總結歸納出一些日常生活中易混的漢字、詞語及成語,供廣大書友參考。
「恆」,表示長久不變,特指恆心。
「桓」,本義指刻有迴環水雲紋的一種立在驛站旁作標誌的木柱;與「盤」構成「盤桓」,表示徘徊、逗留、迴旋、環繞之義,並用作姓。
「垣」,指圍牆。
wō
倭
nìng
佞
倭,是指我國古代對日本人及其國家的稱呼。《漢書·地理志下》:「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明代侵擾劫掠我國和朝鮮沿海地區的日本海盜被稱為「倭寇」。
佞,本意是指巧言善辯,引申用花言巧語諂媚人。《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徳二年》:「唐主性和柔,好文章,而喜人佞己。」喜人佞己,就是喜歡有人已花言巧語討好自己。
難辨析的詞語哀求
懇求
都用作動詞,指急切地請求。
「哀求」側重於苦苦地央求,有哀憐的意味。
如:哭著哀求醫生趕緊救救孩子。
「懇求」側重於懇切地請求,有誠懇的態度色彩。
如:懇求法院能予以輕判。
包修
保修
在指商品售後維修時,「保修」指在一定期限內,廠商對售出產品提供免費維修及保養,但要收取所需零件的成本費。
「包修」指在「三包」有效期內,廠商提供完全免費的維修服務,消費者可以不支付任何費用。
赧然
赫然
赧(nǎn),指因羞愧而臉紅。赧然,形容難為情的樣子。《朝詩外傳》卷十:「孟嘗君赧然,汗出至踵。」劉禹錫(唐)《上杜司徒書》:「始赧然以愧,又缺然以慄。」
赫然,形容令人驚訝或引人注目。魯迅《熱風·估<學衡>》:「翻開《史記》,便是赫然的一篇《五帝本紀》。」
處世
處事
處世,指人事交往、參加社會活動。
如:「他闖蕩江湖多年,有著豐富的處世經驗」。
處事,辦事、處理事務。
如:「他處事嚴肅,態度卻十分和藹」。
必須
必需
二者都有「一定」的意思。
「必須」是副詞,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強調某種事情一定得這樣做,含有命令語氣。
如:兩個太空飛行器之間必須天衣無縫地貼合/必須完成任務。
「必需」是動詞,強調某種事物特別需要。
如:這是改革必需的條件/這些也正是民生和經濟發展所必需/必需品。
「必須」的否定式是「無須」「不須」「不必」。
國是
國事
「國事」,既可以指對國家有重大影響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國家事務。
「國是」專指國家大事、國策、規劃等重大事務。「國是」的使用語境很嚴肅、隆重,所以很少用到。比如《茶館》中有一句『莫談國事』,這裡當然是『國事』,因為沒有人在茶館裡談國家根本方針。
易混淆的成語不堪卒讀
不忍卒讀
不堪卒讀:不堪,不能;卒,完畢,結束。形容文章寫得悽慘悲苦,令人心酸,不忍讀完。也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讀下去。出自《梅蘭佳話》:「柳曰:『月香姊情詞俱哀,令人不堪卒讀。』竹曰:『月香之志亦大可悲已。』雪香閉目不語,淚落衫袖。」
不忍卒讀:不忍心讀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內容悲慘動人。常誤用為形容文章寫得不好。
瞠乎其後
望塵莫及
「瞠乎其後」側重於因差距大而感到驚愕和束手無策。
如:網絡文學超強的傳播能力,使紙媒文學瞠乎其後。
「望塵莫及」側重於沒有能力趕上,常用來表示感嘆。
如:高額的房價讓年輕人望塵莫及。
防患未然
防微杜漸
都指對可能發生的事情加以預防。「防患未然」是指在災禍或事故發生前就加以防範,不讓它發生。
如:醫學的最高境界不是妙手回春,而是標本兼治防患未然。
「防微杜漸」則是指在錯誤或壞事剛有苗頭時就及時制止,不使其發展。
如:及時敏銳地發現苗頭,防微杜漸/反腐應該從防微杜漸開始。
不脛而走
不翼而飛
不脛而走:脛,小腿;走,跑。沒有腿卻能跑。形容事情未待宣傳、推行就很快地到處流傳開來。
如:這個消息不脛而走,校園裡很快便充滿了緊張的氣氛。
不翼而飛:沒有翅膀卻飛走了。比喻物品突然丟失。也比喻事情傳播得很迅速。
這兩個成語都有「迅速傳播」的意思,但「不翼而飛」多用於形容東西突然無緣無故丟失,而「不脛而走」則無此意。
如:我的MP4明明放在在桌上,我剛出去一小會兒,它就不翼而飛了。
事半功倍
事倍功半
事半功倍:事,做事;功,功效,成果。使了一半的力量,卻獲得了成倍的效果。形容費力小而收效大。該成語出自孟軻(先秦)《孟子·公孫丑上》:「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事倍功半」形容費力大而收效小。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休戚相關
休戚與共
休戚相關:休,喜悅、吉利;戚,憂愁、悲哀。憂喜、禍福彼此相關連。形容關係密切,利害相關。出自陳亮(宋)《送陳給事去國啟》:「眷此設心,無非體國;然用舍之際,休戚相關。」
如:《紅樓夢》中四大家族之間盤根錯節,休戚相關。
休戚與共:彼此間的憂喜禍福都共同承擔。形容相互關係密切,同甘共苦。
如:我們是休戚與共的好朋友。
◆ ◆ ◆ ◆
漲姿勢◆ ◆ ◆ ◆
huí hé
回 紇
古代西域遊牧民族,為今維吾爾族祖先。
lǎo dān
老 聃
即老子,道家學派創始人。
léi zǔ
嫘 祖
傳說中黃帝的妻子,發明養蠶、繅絲。
lì yì jī
酈 食 其
秦末人,劉邦的謀士。
fàn lǐ
範 蠡
春秋時越國人,曾輔佐越王句踐復興越國,事成後隱居江湖。
ròu zhī
月 氏
古代西域國家名。不要錯寫成「月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