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書展就剩最後5天了,一年一度書籍的盛會,如果還沒有帶娃去過,強烈推薦這個周末要去一次哦。
這次書展有很多最近一年內發行的新書(版本),書展官方推薦了100本好書目錄,我們特別為您精選了十本不容錯過的給娃的好書,也歡迎大家留言薦書!
01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唐詩三百首
(清)蘅塘退士/編謝有順/評註
中信出版集團
適讀人群 :所有年齡段
文化名人、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馬未都,對這本《唐詩三百首》讚不絕口:「對於關注唐詩的讀者是件天大的喜事。」他挽起袖子,親筆手寫作序,千字長文導讀。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帶給你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唐詩三百首》首次根據唐詩宋詞本身的氣質特點選擇全彩配畫,共收錄了唐代至近現代超過百位藝術大師共424幅珍品畫作,包括宋徽宗、唐寅、張擇端、趙孟頫、仇英、陳洪綬、石濤、揚州八怪、惲壽平、文徵明等。
全本全譯全注,精校精編精排:完整收錄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孟浩然等77位文學大師的310首經典代表詩作,傳奇學者、作家謝有順嘔心瀝血,全本評註。,內容豐富充實,體現了文化學者獨樹一幟的解詩眼光,可讀性極強。
02 中文魅力啟蒙——
倉老鼠和老鷹借糧
作者:汪曾祺/文,王祖民/圖
貴州人民出版社
適讀年齡:3-8歲
作者是中國著名文學家、著名語言大師汪曾祺先生。汪老先生的作品中每一個字都恰到好處,常讓人覺得增一字太多,減一字太少,他對於文字運用的精緻、精到與精準,使得他的老師沈從文先生與眾多近現代文學研究者,都把他的作品視為文學語言的範本。
繪者是大家熟悉的王祖民老師,他是2016年國際博洛尼亞插畫獎的得主之一。他創作的《六十六頭牛》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佳作,這些作品往往是非常流暢、放鬆和具有中國味道的。
這本書可能孩子暫時沒辦法自主閱讀,家長應該逐字逐句地讀給孩子聽。 在充滿韻律感的詩歌般的語言中,孩子將體會到中文的魅力所在,為文學審美打下不俗的基礎,這將是一種特別重要的收穫。
03 讓學拼音變快樂——
魔法拼音國
姜自霞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適讀年齡:4-6歲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推薦,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姜自霞博士編寫!依據漢語拼音方案,近400個全部常用音節!故事+遊戲結合,實戰演練,任務闖關!
7冊故事書+ 3本遊戲手冊+100張字母遊戲牌,音頻聽讀互動,拼音真好玩!
04 培養科學思維——
PNSO恐龍大王科學繪本
作者:趙闖/繪,楊楊/文
少年兒童出版社
適讀人群 :6-12歲
趙闖和楊楊是-個科學藝術家團體,其中趙闖先生是一位科學藝術家,楊楊女士是一位科學童話作家。兩人於2010年6月1日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PNSO啄木鳥科學藝術小組」,開始職業化的科學藝術創作與研究事業,同時啟動「PNSO地球故事科學藝術創作計劃(2010-2070)。
《PNSO恐龍大王科學繪本》是PNSO啄木鳥科學藝術小組的研究成果,故事以各種恐龍為主角,通過幽默故事講述了許多有趣的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故事並未將故事僅僅放在主人公——恐龍身上,而是運用了舉一反三的科學思維方法,將一個有趣的問題分別從橫向和縱向展開,讓孩子們在愉悅的閱讀中,體會思考和探索的樂趣。這種獨特的邏輯思維方式,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他們建立一種獨到的看待事物的方法,更加輕鬆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05 童年是有味道的詩——
隔了那麼久的一首詩
梅子涵
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
適讀年齡:6-12歲
梅子涵新書《隔了那麼久的一首詩》,用一貫的、沉靜溫厚的梅式風格語言,描述了在鄉下做客的孩子所受的溫暖疼愛,懵懵懂懂的小孩子只掛念著熱鬧好玩,不太懂大人的感情表達,舅舅舅媽慌慌張張的忙,姨夫平平定定的笑,還有默默躲起來的弟弟妹妹,備受寵愛卻不太明白的小孩,記憶中的童年有著真切的不舍與惜疚,白駒過隙,現在回想起來才覺得心疼。
全書的語言都是「孩子的語言」,簡單,平和,自然卻深情。我們似乎能看到一幅幅活靈活現的親人待客圖,好像那個小孩就站你面前,沒有距離感,沒有滄桑感,一切細節觸手可及。朱自強說,「梅子涵使用的孩子的語言也並不是兒童水平的語言,而是作家對生活中兒童語言的獨到發現和個人錘鍊。」梅子涵的文字讓人真切地感覺到,童年聞得到,嘗得到,有著獨一無二的豐富味道,是永遠放在心底最美好的一首詩。
06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特別推薦——
故宮裡的大怪獸
作者:常怡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適讀年齡:6-14歲
與歐美那些只會噴火、」飛翔的怪獸相比, 中國怪獸具備更強大的能力:天炎、海嘯、雷電、颶風.....故宮裡的大怪獸們運用神力盡職盡責地保護著故宮,所以被稱為「瑞獸」「吉獸」。
《故宮裡的大怪獸》系列童話是首部走進孩子視野的故宮題材童話,它通過小學生李小雨在故宮撿到「洞光寶石」,並藉助其神奇的魔力,得以聽到在故宮裡生活了幾百年的怪獸、仙人們開口說話,並經歷了許多驚險故事。
作者常怡通過故宮實際存在的、看得見的這些「怪獸」和看不見的「神仙」,巧妙而深入地挖掘眾多中國神話和傳統文化資源。「這些怪獸不是我編的,他們真實的存在於中國歷史中。其實,它們也不是因為故宮的存在而存在,而是早在故宮存在前,這些怪獸就存在了兩三千年甚至更久遠的時間。」常怡強調,書的內容不是憑空杜撰或子虛烏有,而是自己通過查閱很多故宮建築和收藏方面的書,也翻閱了很多像《山海經》《搜神記》這樣的歷史典籍,還有像日本的《怪奇鳥獸圖卷》等專門考究怪獸們來歷的書而來。
07 每個人的成長故事——
尋找一隻鳥
作者:曹文軒
天天出版社
適讀年齡:7-14歲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 「曹文軒新小說」系列新作《尋找一隻鳥》,今年5月由天天出版社出版。
《尋找一隻鳥》講述男孩羽片兒跟著媽媽和外婆生活在一起。羽片兒的媽媽告訴他:爸爸是一隻鳥。羽片兒與生俱來地與鳥兒有著莫大的緣分,一天,他追著一片從沒見過的羽毛,遇到了一隻在風雨中迷失了方向的黑色信鴿,這隻鴿子成了他最忠誠、形影不離的朋友。
羽片兒在每個假期都會背上行囊,帶著他的黑色信鴿一起,踏上尋找的旅程,他要去尋找那隻青灰的大鳥,尋找自己的爸爸。在旅程中,羽片兒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這些經歷就像是一塊塊拼圖,逐漸拼湊出一幅奇異而溫情的畫面。
曹文軒賦予了這部作品超越文字本身的魅力,用文字帶領讀者進入了一個活動的影像世界,是一部畫面富於詩意美感,內核充滿自省精神的深刻作品。《尋找一隻鳥》不僅僅是一部關於孩子的成長故事,也是一部關於每個人的成長故事。
08 催淚無數的故事出續集了!——
我的媽媽是精靈2
作者:陳丹燕
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
適讀人群 :8-14歲
老牌兒童作家的兒童科幻小說,教育部門推薦中小學生必讀圖書,中國經典優秀兒童幻想小說,多次榮登暢銷書排行榜,時隔多年終於有了續集。
不論對陳丹燕本人來說,還是就整個兒童文學創作而言,都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形式新穎,極具可讀性,能滿足孩子們的審美想像力;同時,它所牽涉到的如小學生應付升學考試的事,獨生子女尋求友誼的事,以及面臨父母離婚的孩子所做的努力和掙扎等,又都是今天的孩子們所關心的。這是一部能讓孩子和大人都為之落淚的作品。——評論家、兒童文學理論家劉緒源
陳丹燕是一位能走進兒童生命空間深層次的作家。她以樸素而又文學化的筆墨,為我們逼真地描畫出渴望母愛和家庭而不得的小女孩,獨自一人走在成長路上的艱難。這是一部幫人拭去淚水、心靈變得堅強的作品。——中國海洋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朱自強
09 諾獎得主的小說集——
怪誕故事集
作者:[波蘭]奧爾加.託卡爾丘克/著,李怡楠/譯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適讀年齡:12歲+
2020年7月,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了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最新的小說集《怪誕故事集》。這部作品也是浙江文藝出版社策劃出版的託卡爾丘克作品系列(共九部)其中的第一部。該系列作品均從波蘭語直接翻譯,由著名波蘭語文學翻譯家、學者張振輝、烏蘭、茅銀輝、李怡楠、林歆等領銜擔當譯者。
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在2019年被授予2018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她也由此成為歷史上第15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作家。
小說集由十個故事組成:森林裡的綠孩子、母親過世後留下的形形色色的罐頭、意外捲入一場死亡案件的教授、「我」去探望做了變形手術的姐姐、修道院裡的神秘木乃伊、每年都會在死亡後復活的莫諾迪克斯……每個故事都發生在不同的時空中,從現代的瑞士,到三百多年前的波蘭;從中國的寺廟,到想像中的未來。每個故事都詭異且荒謬,你很難猜到下一頁將會發生什麼,但在怪誕之下又似乎潛藏著人類生活的蛛絲馬跡。
10 比爾蓋茨特別推薦——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作者:[美]塔拉:韋斯特弗/著,任愛紅/譯
南海出版公司
適讀年齡:14歲+
塔拉的處女作《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講述的是塔拉自己的成長故事,這本書創下出版界奇蹟,上市第一周便登頂《紐約時報》暢銷榜,至今仍然持續高居榜單前列,全美銷量破百萬冊,作者塔拉因此書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
全球37種語言譯本,讀者口口相傳,甚至中文版尚未出版,英文原版就已在豆瓣擁有9.0的高分。
比爾·蓋茨說:「這是一個驚人的故事,我在閱讀她極端的童年故事時,也開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這本書每個人都會喜歡,它甚至比你聽說的還要好!」
在美國愛達荷州的山區,有這樣一個家庭:一對父母和七個孩子,孩子們在家中出生,沒有出生證明,從來不注射疫苗,如果生病、受傷從不就醫,也不去上學。
塔拉就是這七個孩子中最小的的那個,1986年出生,17歲前從未上過學,父親性格固執獨斷,哥哥們願意用拳頭表達自己的意見,母親又是一個屈從隱忍的一個人,認為妻子需要絕對服從丈夫。
父親用家庭的名義、愛的名義束縛著、欺騙著、壓迫著塔拉以及其他家人,任何人想要反抗都是對家庭的背叛。還好,哥哥泰勒地離開給了塔拉榜樣的力量,讓塔拉內心有了覺醒,通過自學考試,一步步從廢料場走到了劍橋哈佛。
比爾·蓋茨專門邀請塔拉對書中內容進行一次訪談,並坦言:我的自學能力在她面前不值一提。
2018年,她出版了這本記敘自己成長和求學經歷的回憶錄《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通過寫下自己的故事,塔拉找到了一種答案:教育意味著自我創造,令她鼓起勇氣去打開生命的無限可能,去接受不同的聲音,去看更大的世界。
最後附上今年書展官方發布的100本推薦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