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9時,隨著第一位讀者走進上海展覽中心序館大廳,2017年上海書展正式拉開序幕。
這已經是上海書展一項延續多年的傳統了:上一年最後一位離開書展場館的讀者,將被邀請為下一年首位入場的讀者。今年首位入場的讀者是從事中德文化交流工作的胡漪雯。她與上海書展的淵源已有十年之久。在她看來,每年的書展都在變化——展出的書目和呈現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雖然如今網絡購書越來越方便,但她仍然喜歡書展的氛圍:「網絡上選購的話雖然可以搜索,但是沒法精確地選到自己想要的書。書展有個很好的展示平臺,更多的是和書的直接交流。」
和往年不同,今年上海書展為了做到「動靜分隔」,同時也為了讓上海書展觸及更多讀者,邀請了滬上17家實體書店作為分會場,包括新華書店(上海書城)、大眾書局、博庫書城、建投書局、西西弗書店和衡山合集等。一些偏安靜的閱讀活動傾向於安排在實體書店舉辦,書展的重頭戲依然在上海展覽中心。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記者在現場看到,書展第一天上午10時,展覽中心內已人頭攢動。
上海書展是不少滬上人民每年8月必須「打卡」的重點活動,因此,很多人對於上海書展的主會場布局或許早已瞭然於心。不過,如果你在接下來幾天裡有計劃前去逛逛,我們覺得以下這些內容值得一看。
為了進一步推動國際書籍設計藝術和出版文化交流,從2015年開始,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中國最美的書」評委會在每年8月上海書展期間舉辦「世界最美的書上海巡展」活動,迄今已成功舉辦過「世界最美的書」、「德國最美的書」和「荷蘭最美的書」設計藝術展。今年在西一館底層「理想書房」舉辦的是「瑞典、芬蘭書籍設計藝術展」,展出了兩國2016年度獲獎作品,同時展出的還有2016年「中國最美的書」獲獎作品。
在我們的印象中,北歐國家素來是設計強國,那麼瑞典和芬蘭兩國的書籍設計師是如何看待書籍設計的?如何比較瑞典、芬蘭和中國的「最美的書」?
「芬蘭書、瑞典書和中國書,有意思的是,它們看起來有點兒像,」來自瑞典的特邀設計師Lotta Kühlhorn告訴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就好像全球各地的設計師都聯合起來了,從展出的芬蘭書和中國書中,我也能挑出完全可以稱之為『瑞典設計』的書,因為它們有著同樣的優雅、非常多的空白和非常精緻的字體,這些都是一樣的。」在展覽現場,Kühlhorn最喜歡的一本中國書是《金陵小巷人物誌》。
芬蘭設計師Elina Warsta認為,優秀的書籍設計總是從文本出發的,設計師的工作就是讓文本以視覺化的手段呈現給讀者,讓書本找到對的讀者。「所有的視覺效果必須基於書籍內容設計,視覺效果支撐著書內的文本。從某種角度來說,設計師應該在暗處,我們不應該僅僅是為了好看而設計一本書。」
兩位設計師都注意到,被冠以「最美的書」榮譽的書籍通常都以本國藝術、設計或建築為主題,且價格昂貴。Warsta表示,她有一位才華橫溢的設計師朋友,經常設計面向兒童讀者的幻想小說,卻從沒獲過獎。Kühlhorn則認為,把那些製作成本昂貴、極盡設計巧思的書本與面向普通大眾的書本放在一起比較並不合理,但「最美的書」也應該給大眾讀物留出空間。
Kühlhorn向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記者指出,實際上,瑞典2016年的獲獎作品包含了一本中學9年級的《拉丁語入門》課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部雅致而實用的教材,會讓人們體會到讀拉丁文的樂趣。版式設計令複雜的語法寓教於樂,清晰明了,教材也可以很美。一部佳作,允許讚美。」評委會這樣評價。「太美了,這真的讓你更想學習了。」Warsta笑道。
近兩年來,隨著《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等一系列品質上乘的國產動畫電影上映,「國漫崛起」的聲音開始出現。不過,在幾十年前,眾人追捧的正統「國漫」並不在電影院裡,而是在連環畫中。
在西一館二樓,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設立了精品連環畫體驗館,展出了《水滸傳》《封神演義》《紅樓夢》《三國演義》等一系列我們父輩小時候看的「小人書」。有意思的是,在體驗館內,讀者還可以在iPad和Kindle上閱讀連環畫。現場工作人員告訴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上美近年來開啟了經典連環畫的電子化工作,連環畫很快就能通過電子屏幕找到新一代的年輕讀者了。
同樣是在西一館二樓,「日月樓中日月長——豐子愷家庭影像、漫畫主題展」也正在進行。在長16米、高3米的展牆上,豐子愷與家人的私人影像,以及他的漫畫、手札、舊書等圖像,直觀地展現了這位文人、藝術家、漫畫家的「個人史」。
《日月樓中日月長——豐子愷家庭影像、隨筆、漫畫精選集》亦在今年的上海書展上首發。該書經由豐子愷幼女豐一吟授權,全面收錄了《憶兒時》《私塾生活》《兩個?》《給我的孩子們》等30餘篇經典散文,加上近百幅漫畫以及首次公開發表的豐子愷與家人的私人影像90餘幅(創作於20世紀20年代至70年代)。豐子愷的外孫女楊朝嬰、外孫宋雪君將出席周五下午的新書首發式,與讀者分享豐子愷的家庭生活故事、藝術創作,以及對孩子的教育等內容。
對豐子愷的藝術創作和人生經歷感興趣的讀者,還可移步至西一館底層的「曉風書屋」展館。近年來,曉風書屋經豐子愷家人授權,開發了許多與豐子愷作品相關的文創產品。這次專門在書店旁掛了一塊「杭州子愷藝術」的招牌,出售環保袋、紙扇、明信片、撲克牌等文創產品。在曉風書屋購買《日月樓中日月長》,還可獲得三枚豐子愷漫畫印章蓋戳。
今年上海書展,你不光可以買書,還能夠借書。
此次三聯書店聯手ATOUR亞朵在會場裡開了一家「竹居·流動圖書館」。圖書館內有一面布滿白色盒子的牆,轉動盒子,你就會發現內有乾坤——這些盒子原來是一個個裝滿了書的書格。精緻明亮的空間令許多讀者駐足拍照,好奇地轉動盒子,探查裡面藏著什麼好書。
讀者只要掃碼關注竹居官方微信,後臺發送關鍵字「借書」,登陸後掃描書籍竹居藏書二維碼即可完成免費借閱,且竹居門店支持異地歸還。
另外一處借書地點位於西一館底層的進口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與上海外文圖書進口有限公司聯合舉辦了外文圖書「你薦我購」活動。憑藉上海中心圖書館「一卡通」、上海圖書館少兒借書證、上海市初中三年級及以下學生電子學生證,即可最多借閱外文圖書10冊。
除了買書看書,文藝小清新們還能在書展現場找到些有趣的事情做。
在書展期間,朵雲軒(西一館2樓W12-1)在每天上午9點半到11點半、下午1點到2點半、3點到5點舉辦絲網印刷手作活動,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學習如何在團扇、帆布袋和布袋上印出埃及貓圖樣。
在尚映書坊(西一館底層W6-2)的創意互動工坊裡,你可以用十二生肖雕版DIY帆布袋、手帕或T恤,DIY開瓶器、冰箱貼、書籤、胸章等小物件,體驗鉛活字和火漆印。
或者,在貓的天空之城(西一館底層W2-3)挑一張明信片,寄給未來。寫好明信片,按照路程遠近放入你希望投寄的日期格內。你甚至可以選擇在10年後寄出明信片。
帶著孩子逛書展的讀者不妨前往序館「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展區體驗AR、寄有聲明信片。每天上午9點半到10點半、下午1點半到2點半,讀者可以在現場施展想像力,畫出各種海底生物,AR技術能把畫作立刻投射到屏幕中的海底世界,讓它們「活起來」。讀者還能在錄音棚裡錄製音頻,通過微信分享和明信片郵寄。
書展開幕恰逢二戰日本無條件投降72周年的第二天。在此次書展期間,東京審判巨幅油畫·出版工程專題展將在序館舉辦。
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研究員、著名畫家李斌擬定於2018年11月12日(東京審判閉庭70周年紀念日)完成巨幅油畫《東京審判》(4米寬、100米長)。在書展現場展示的是已接近完成的兩部分:東京審判·有關對華侵略罪、對華暴行罪庭審(4米寬、28米長)和東京審判·11國代表法官、檢察官(4米寬、8米長)。
不同於以往的歷史畫樣式,畫家李斌以油畫方式將參與審判的檢辯雙方等數百位真實人物付諸筆端。與之一同展出的,還有諸多關於東京審判和日本侵華戰爭的最新研究著作。
序館另一側是商務印書館120年紀念展。自創立以來,商務印書館抱持著「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的使命,整理國故,引進西學,編印各科教科書、工具書、學術圖書,刊行各類雜誌,開展社會文化公益活動,在建設現代教育制度、推動現代文化興起、促進現代學術進步、提升國民文明素質等方面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為中國的出版和文化教育事業、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做出了獨特貢獻。
在此次展覽中,讀者不僅能通過文字和圖片資料了解商務印書館的百年曆程,還能看到商務印書館歷史上的部分出版實物。
今年上海書展主會場序館的布展主題是「砥礪奮進的五年」,集中展示宣傳闡釋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點主題圖書近百種,包括目前已出版的21個語種、24個版本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5年來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和上海圖書獎等重要出版獎項的全部精品圖書,以及上海選送的第14屆「五個一工程」獎參評圖書也在此次展覽當中。
……………………………………
歡迎你來微博找我們,請點這裡。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