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在我們童年的時候,氣球是少有的玩具之一,圓圓的氣球浮在空氣裡,填滿我們美好的回憶。拿著一隻氣球,我們吹啊吹,慢慢變圓,真的很好看。但我們無止境地吹呀吹,終於一不小心就爆了。
那麼現在你有沒有發現,你表揚孩子時,就如同我們童年吹氣球呢?
時間過得很快,雖然已經到了中年,但有時候還會想起童年的往事來,比如和同伴們一起瘋狂的情景;因為表現好,被父親獎勵一個大蘋果的景象……雖然這些事情過去了很多年,但現在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
可能在很多孩子的意識中,父母的形象多是威嚴而讓人不敢接近的。我想,每個孩子在成長中,讓他們記憶深刻的可能不是因為調皮而被父母訓斥、批評一頓,而是受到父母表揚時興高採烈的樣子。
不過,讓我擔心的是,有些父母為了激勵孩子,常常過多表揚。對孩子進行表揚,對於父母來說,似乎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有些父母常常將表揚看成激勵孩子的萬能藥,每天將對孩子的表揚掛在嘴邊。
我認為,表揚過多,只會讓孩子產生「表揚疲勞」,給孩子造成許多束縛與負擔。
打個比方,你非常喜歡吃大白兔奶糖,給你一顆,你很高興地接受了;吃完以後,接著給你第二個……可是如果我一直給你的話,慢慢的,你會覺得開始噁心了。
這有兩個原因:一、你吃飽了,生理不需要了。二、你吃膩了,刺激受夠了。過多表揚孩子也會膩煩的,我們就有過這樣的教訓。
記得兒子上小學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學習成績並不是很好,我認為可能是他不夠自信,應該從他的自信心上抓起。為了培養兒子的自信心,我經常對兒子說:「兒子你真棒,好極了。「有時候兒子考試取得了芝麻大的成績,我都會對孩子大加表揚一器,沒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發現我的表揚起到了效果。
所謂有利也有弊,從兒子上二年級的時候開始,只要他考了好成績,如果我不及時表揚,或表揚不到位的話,他常常拉著臉,不理我們,有時候甚至還會發脾氣。
一次,他數學考了全班第一名,我知道了,特意給他買了幾包他愛吃的薯片,結果我剛遞給他就被他扔了,當時我很生氣,準備罵他一頓,後來想想,算了吧!
不過,這似乎還不是最嚴重的,表揚不容易,批評更不容易了。老師也向我反應,明明是兒子粗心大意做錯了題,老師提醒他時,他常常很不高興,有時候甚至還會哭鼻子。
我在想,兒子這樣,是誰錯了,是兒子還是我這個做父親的?
我覺得,是我在教育方式上出現了問題。
有了這個教訓之後,我不再不論大事小事,或者不分青紅皂白就對孩子表揚一番,我開始培養兒子另一種意識,那就是不論是學習還是什麼,你都是為了自己。失敗了,要不氣餒,成功了要不驕不躁。
我相信,除了孩子自己,任何人都無法代替孩子建立真正的自信,他們必須明白只有努力才會成功這個道理。只有當孩子擁有了自尊和自信,能夠自己克服困難的時候,我們的表揚才真正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在家庭教育中,作為父母,為了激勵孩子和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表揚孩子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批評,缺少表揚,會使孩子變得自卑,缺乏自信心,有時甚至會自暴自棄,任何意見也聽不進去。
但所謂「物極必反」,過分表揚同樣不能幫助孩子樹立長期的自信心,反而會讓孩子在父親的表揚聲中自我陶醉,當面臨一點點有挑戰性的任務時,他就很容易選擇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