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申請,英語標準化測試肯定是都要進行準備的。
Pivot的老師當時根據我的情況,給我一個參考的分數線,大概考到那個標準就差不多了,所以我把主要時間還是花在課程和科研上。
專業課程方面,前兩年我的分數排在年級第一,大三的時候我選了很多課,有12門專業課,還有很多研究生課程,這些對於專業背景的提升還是很有幫助的。
科研上,我最先開始聯繫了基礎數學方向的一個導師,邊向他學習,邊讀一些分析方面的書打打基礎。
大二下的時候,我正式聯繫了一位應用數學的大牛,側重計算數學以及應用分析,從大三上開始做科研,關於液晶界面的問題。
大三寒假的時候,我證明了兩個比較完善的結論,這兩個結論跟我最近得到的一個結果合在一起,剛剛寫了一篇文章。
經過這次科研,導師也非常肯定我的科研實力,這對我後面得到他們非常強有力的推薦信是很有幫助的。
除了這一段非常漫長的本科生科研之外,大三下我還考慮兩個不同的問題。
一個是流體力學中的偏微分方程,另一個是不同模型的理論模型,和滑鐵盧大學的一個教授以及北大這邊的導師一起合作的,主要是由我進行推導。
大三下的時候Pivot的老師建議我趕緊聯繫暑期科研。
我聽從老師的建議,聯繫到了加州理工學院的一位教授進行暑研。
這段暑研我們做的是一個最新的課題,所以暑假接近兩個月時間就得到了不少結果。
導師也覺得我的科研成果很好,然後之後就是一個整理結果、寫文章、修改的過程。
當然數學發paper過程還是比較漫長的,所以雖然沒有正式發表,但是申請的時候可以作為附屬材料掛到網申中,對申請中也是比較有幫助的。
概括來講,我在本研和暑研中得到了3封強推,我覺得對申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