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期間我幹了一件蠢事。在超市用支付寶結帳後,光顧著把年貨往手推車裡裝,居然把手機忘在了收銀臺上。還好最後找了回來,要不然雞年真的要換新機了。
行動支付的出現已經讓錢包的「存在感」降低了不少,但與此同時手機的「負擔」也隨之增加,這無形中增加了手機的丟失的機率(尤其是那些丟三落四的人)。你有沒有想過,行動支付的便利性再前進一步是什麼樣的呢?
去年 3 月,Google 上線了一款名為 Hands Free 的支付服務,顧名思義它可以擺脫雙手完成支付過程——你不需要掏錢包,也不需要拿出手機,只要告訴營業員你打算使用「Google 支付」,並報上自己的大名就好了。
Hands Free 聽起來有些「科幻」,但其實你可以把它理解為線下版的「兩步驗證」。
在使用前,你需要下載 Hands Free 的同名 app,然後添加個人信息和付款帳戶。當你結帳時,商家的 Hands Free 系統會利用手機的藍牙、Wi-Fi 和定位數據來判斷你確實位於該店附近——這是基於地理位置的驗證。
然後收銀員可以據事先錄入的姓名、頭像等信息來人工確定你的身份(有點像機場的安檢)——這是基於 ID(個人信息)的驗證。完成這樣的兩步驗證後,你就可以完成支付微笑著拿東西走人了。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前景美好的支付方式,Google 卻在運營 1 年後宣布它即將停止運營——近日 Google 在其官網發表聲明,Hands Free app 將於 2 月 8 號正式停止服務。那麼問題來了,Hands Free 為什麼不能繼續做下去了?
與其說 Hands Free 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商業計劃,倒不如說是 Google 一次為期 1 年的實驗項目。自去年 3 月上線以來,Hands Free 僅在加州灣區南部的麥當勞、棒約翰和一些當地的商店裡完成了部署,並沒有表現出任何快速擴張的跡象。
當然,Hands Free 所面臨的問題也非常現實。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收銀機器的改造和收銀員的培訓,而相比 NFC 支付,Hands Free 的「升級成本」要更高。同時說服商家和消費者接受一種新興的支付方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掃碼支付和非接觸式支付(NFC)漸漸成為了當下行動支付的主流,當兩者和傳統支付方式「搶佔山頭」時,一方面依靠的是便利性上的優勢,另外消費上的紅利(推廣方式)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對於 Google 來說,將 Hands Free 維持在一個可控的體量下進行技術論證,顯然它更為擅長的工作。
實際上,Hands Free 最終想要實現的願景是,用搭載機器視覺技術的計算機完全替代收銀員的工作(完成 ID 驗證),用「人機對話」取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進一步降低人力成本並提高收銀的效率。
Amazon Go
此前,極客公園也報導過亞馬遜推出的「Amazon Go」服務,它將付款結算、開收據的環節放在了線上,這樣用戶就會省略掉排隊付錢的環節。Hands Free 的啟發性在於,它提供了一種將電子驗證(地理信息)和生物驗證(頭像)相結合的方式,這將成為「無人賣場」走向普及的關鍵要素。
值得一提的是,在關於 Hands Free 停止服務的聲明中,Google 表示希望未來能夠讓更多的人使用到這項技術,最後還不忘為 Android Pay 打了一個廣告。雖然 Google 並未公布過去 1 年 Hands Free 的運營數據,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在 Android Pay 中能夠見到更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出現。
(編輯:Quen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