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夜星城」,逛不停。去年,長沙問鼎「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今年,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後,夜經濟的復甦為長沙帶來了汩汩活力。隨著「夏季有禮·秋天有韻」長沙首屆「夜星城」消費節活動的展開,本報將陸續推出「老長沙 亮星城」系列報導,尋覓老街新舊碰撞,探訪商圈火熱經營,看「網紅」長沙,是如何越夜越美麗。
文、圖: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陳煒
湖南人美好的一天是從一碗米粉開始的。米粉之於湖南,正如牛肉拉麵之於蘭州,豆汁油餅之於北京。對湖南人來說,能嗦粉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在熙熙攘攘的長沙商圈走街串巷,南接五一大道,北臨八一路的韭菜園街無疑是湖南「粉」味最濃厚的地方。每天清晨,大家在這裡喚醒味蕾;每天深夜,大家又在這兒卸下疲憊,在一碗滋味悠長的米粉裡心滿意足地品味市井人生。
常德壹德壹、湘西米粉、郴州棲鳳渡魚粉、衡陽紫竹滷粉……這條長長的巷子,將來自三湘四水的「名粉」一網打盡;大大小小的店面,解鎖了各種嗦粉的新方式;復古與新潮並存的米粉塗鴉,直白而又俏皮地訴說這裡的市井、煙火、風俗和人情。
當然,在以美食知名的長沙,安撫味蕾的絕不止是米粉。
夜色裡,沿著韭菜園一路向南,更多隱沒在繁華都市角落的「深夜食堂」一一顯露真容:南門口的美食城寨,高正街的盟重燒烤,裕南街的東瓜山香腸……一路走過,你不得不感嘆:如此美食,不可辜負啊!
去這裡吃,一碗粉品人間百味
每當夜幕降臨,韭菜園街車潮漸歇,街道兩側的五彩燈火將復古門樓上的「嗦粉」二字照得格外亮眼。此時,在常德壹德壹的廚房裡,員工張姐正將燒開的沸水倒進熱鍋,為前來光顧的客人開啟舌尖的歡樂場。
「粉店不只是充飢解餓的場所。」開業不到兩周,「粉客」的心思已被張姐看得通透——淡去喧鬧的夜裡,無論心境好壞、日子豐儉,惟有將米粉一燙,往碗裡一顛,澆足碼子,大大咧咧地嗦上一碗,這日子就變得有滋有味起來。半夜趕火車的年輕人點碗粉,只為在奔走遠方前將家鄉味道深埋心底;下班未歸的夜班族嗦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粉,藉此「清空」全身的疲倦;開了一夜車的計程車司機,滋溜溜地將濃湯喝至見底,立馬暖到了心尖尖。
這也許是長沙才有的現象。夜再深,嗦粉的客人總是絡繹不絕,往粉店一坐,寵辱皆忘。偶爾,無處可去者也會在這裡停留片刻,蜷縮在溫暖的光線裡大快朵頤,根本覺察不到他的辛酸苦辣。
米粉裡的人間百味,似乎就藏在這熙熙攘攘來來往往的人群裡。在這裡,別的不多,嗦粉管夠!一條400米長的巷道將湖南各地的口味聚集於此,每一碗都值得你久久回味。
曾經的韭菜園以種植韭菜得名,穿越百年時光成為現代都市裡一個別有韻味的所在。只是,如今的它,已新晉成集美食、文化、旅遊、休閒於一體的「米粉網紅打卡勝地」,讓「克(去)韭菜園米粉街,恰遍湖南米粉」變成「嗦粉大軍」開啟味蕾盛宴的集結號。
去這裡吃,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
沿著韭菜園南下,無論是滿懷期待的遠方遊客,還是土生土長的長沙「老口子」,閒暇之餘總會奔赴「名聲在外」的南門口尋覓「夜星城」中最正宗的美味。
早在1990年,這裡已是長沙的美食地標。「趕得南門的包子,丟了北門的豆腐」,風雲數十載,地道的長沙俚語在城市的更迭中見證著「食」代變遷,成為幾代湖南人揮之不去的共同記憶。
而今,被霓虹燈裝飾得五彩斑斕的「大長沙美食城寨」讓曾經「魚和熊掌難兼得」的味蕾遺憾變成現實——這裡雲集60餘家網紅餐飲小店,幾乎囊括長沙所有民間小吃……一場舌尖萬味之旅且等你來開啟,「一寨吃遍大長沙」的完美享受正等你來體驗。
點點星光下,在意美、情美、景美的高正街漫步,清幽的巷道因為「盟重燒烤」的存在,而充斥著滿滿的武俠風。
草棚、土牆、酒壺、木桌……店名和門店設計靈感均來自網遊「傳奇」的「盟重燒烤」讓飲食老饕趨之若鶩,只想感受一把在徐克電影裡,身處荒漠客棧與好友把酒言歡、痛快吃肉的豪邁。
長沙的夜食「聖地」眾多,東瓜山的風頭也不容小覷。一根不過手指粗細的肉腸,就是裕南街的美食標誌。
長沙本地人都知道,曾經的東瓜山一度人煙廖廖、無人知曉,直到一位陳姓大叔為了養家餬口,擺起了肉腸油炸攤子,這一切才發生改變——沒有像模像樣的門店,只是一個位於路邊兩根電桿之間的棚子,每天收攤時拆卸,次日再重新搭建,卻硬生生憑藉香味醇厚、皮薄肉嫩的口感,成為眾多吃貨無法忘懷的美味。
過去的30年裡,每每晚霞剛落,東瓜山便開始邁入「深夜食堂」節奏,以東瓜山肉腸攤棚為中心依次排開的大小餐飲店鋪逐一擺起了各自的陣勢,等待著一波又一波客流的到來……
去這裡吃,再急也要先排隊
穿行於大街小巷的長沙人,從未停下尋覓美食的腳步。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最早的美食街,曾經的黃興路與東西兩廂的大小古道巷、晏家塘等四衢八街相互交織,熱鬧非凡,各類夜食小吃也是不一而足。
從最南端的「柳德芳湯圓」「雙燕餛飩店」,到折中處的「強民狗肉店」,再至最北端的「紅梅冷飲店」「半雅亭麵館」,這些曾經極具湖南特色的美食「聖地」,有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衰落、消失;有的卻經過改造修葺,一直延續至今。
或許,只有真正體味過舌尖變遷的長沙「老口子」,才能感受這座城市最深刻的味道。而在「食」代變遷中,坡子街的火宮殿、海信廣場的超級文和友、太平街的臭豆腐、遍布全城的茶顏悅色,已悄然成為長沙美食IP的「黃金一代」。同時也催生出四方坪美食街、楊帆夜市、漁人碼頭美食街等一批以湖南地方風味為特色的美食「打卡地」,在傳承與創新中,兩者造就了屬於長沙之夜的「新食尚」。
毋庸置疑,火爆的「深夜食堂」市場已然撐起星城夜經濟的半邊天。
今年國慶中秋期間,「天寶兄弟」「五十七度湘」等網紅熱門餐廳營業額同比增長均超過10%,而號稱長沙「兩大美食排隊王」的「超級文和友」「茶顏悅色」也是紛紛刷新紀錄:前者有「一天取號3萬個」的記錄,後者有遊客打「飛的」、坐高鐵奔赴而來,只為喝上一口熱熱的茶飲。素有「湘菜排隊王」之稱的「炊煙時代小炒黃牛肉」,更是排隊9萬桌。
炸炸炸、小龍蝦、唆螺、口味蛇、糖油粑粑……華燈初上,愛呷的食客「我帶上你,你帶上錢」,再叫上親朋好友,三五人,一張桌,一打啤酒,一聊就是一晚……這樣的「深夜食堂」,又何止是吃吃喝喝那麼草率的事,它早已成為湖南本土一種活色生香的生活方式,不知不覺中已經被貼上了地域文化標籤。無論是湖南本地以「吃貨」自居的男男女女,還是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只怕都難以抗拒這個香飄飄的「深夜食堂」哦!
編輯:陳大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