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人民幣,相信大家都已經再熟悉不過了。雖然都說談錢俗得慌,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人民幣,是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的東西,雖然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在行動支付的普及之下,我們出門付現金的情況已經很少見了,但是人民幣依舊是不會消失的。
並且,我國還有著明確的規定,以人民幣進行支付國內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所以說,就算現在行動支付和智能貨幣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現金的使用頻率,但是,人民幣的存在依舊有意義,並且不能拒收!
不管怎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離不開錢的,並且商家也不能無理由的拒收現金。一旦這樣做,後果可是很嚴重的。不過,不知道大家是否遇上一種情況。
正常環境下的拒收現金是被不允許的,但有的時候,別說商家了,就連銀行可能都會拒收你的現金!這種情況,往往是你拿著破損紙幣進行使用、兌換的時候。而「透明膠帶紙幣」和「不完整紙幣」就是兩個非常容易被拒收的現金。
紙幣是非常容易損壞的,如果不是被賦予價值的話,那麼錢就相當於一張精美的紙張。在日常的使用中,我們總是會小心翼翼的使用現金,不能靠近水火,否則就非常容易造成紙幣的損壞。
如果將這些損壞的紙幣拿去使用,往往會遭到商家的拒絕,因為紙幣是要被反覆使用的,就算商家能接受,如果商家找零的時候消費者不接受,這張紙幣可能就難以流通了。而銀行為何會拒收呢?
我們都知道,銀行是可以兌換破損紙幣的,而每次央行規定「xxx版紙幣停止流通」的時候,我們也是能去銀行將不能流通的貨幣進行兌換。而銀行回收紙幣也是有條件的,例如上文說到的「透明膠帶紙幣」和「不完整紙幣」,大多數銀行不會收。
透明膠帶紙幣回收之後,會加大銀行人員的工作負擔,工作人員需要撕下膠帶,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損壞。而不完整紙幣,銀行也會拒收。銀行會根據紙幣的完整度來進行判斷,如果紙幣已經殘破不堪到湊不齊了,銀行絕對不會做「虧本買賣」的,也不會進行兌換了。
不過,大多數時候,破損、不能使用、將要停止流通的紙幣,都是能去銀行進行詢問兌換的,萬一就能被兌換呢?那麼,銀行回收這些不能用、用不著的紙幣幹嘛呢?收回去的錢都會怎麼處理?你知道嗎?
我們都知道,被銀行收回去的廢舊紙幣是不會重新流通到市場的,而銀行在將廢舊紙幣積攢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就會統一運送到鈔票處理中心,進行「集中處理」。
第一種,用火燒掉。之前,廢舊的紙幣都會通過燃燒處理。這是能確保紙幣能被完全銷毀,不會被人通過拼接再流入市場的最好方式之一。而對於燃燒所產生的灰塵,工作人員也會將其進行再次利用,作為土壤的肥料。
但是,在考慮到燃燒會帶來汙染之後,這種處理方式就很少見了。
第二種,粉碎發電。廢舊的紙幣會被放進專門的機器裡進行碾碎,之後被廢碎的紙幣會成為類似煤塊的東西。為了安全起見,這個過程需要非常嚴謹,並且需要專門人員進行看護,因為這要涉及到大金額的錢幣。
為了防止人民幣被不法分子還原拿去流通,工作人員都會將紙幣縮成7:1的比例,達到完全不能還原的程度。據悉,通過這種方式,一車30噸的廢鈔,就能夠發電三萬千瓦時(度)的電能。
第三種,再生。這樣的處理方式,需要先將紙幣上的圖案和文字等,進行脫毛程序,將紙幣上花花綠綠的圖案去除之後,就能變成白色廢紙片了,之後會進行一系列的分解操作,將殘幣紙片變為白色紙漿。
一般來說,通過人民幣再分解製成的紙張質量都是很好的。
總而言之,只要是被兌換的廢舊紙張,最後都會通過以上的操作進行二次利用。而廢舊、破損的紙張,幾乎是家家都有的。
如果你家有這種因為廢舊而不能用,或者到了使用期限不能用的紙幣,不如拿去銀行兌換,也算是銀行和消費者雙贏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