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內蒙古自治區從2020年起在民族語言授課學校使用國家統編《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教材。由於前期宣傳解釋工作不夠細緻、不夠到位,一部分群眾、家長和師生不理解、有疑惑,影響了這項工作的推行。為消除誤解、以正視聽,盟委、行署開設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有問必答」,解答群眾、家長和師生的疑惑,打消顧慮,促進工作順利推進、孩子健康成長。
答:按照《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規定,教材編寫和修訂,由具備相應條件和資質的編寫機構組織相關學科專家團隊編寫,實行主編負責制,經編審機構召開教材審核會議集體討論審定通過後使用。歷年《蒙古語文》教材的修訂,是經基層學校和教研部門推薦,並通過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取得「審查人才資格」的專家庫中隨機抽選的同志完成的,按國家教材委要求增加了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內容和篇目的比例,刪減了部分篇目。
此項工作屬於正常業務工作,每學期都要對教材進行修訂。其內容選擇既要符合課程標準規定的知識類別、覆蓋廣度、難易程度,又要相對穩定、與時俱進,及時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科學技術進步新成果,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培養核心素養、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緊密聯繫學生思想、生活、學習實際,與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的培養有機結合,充分體現教育教學改革的先進理念。
下一步,自治區教育廳將充分吸收有關專家、學者,以及民族學校老師、學生們的意見建議,對教材內容作進一步修訂,避免《蒙古語文》教材與國家統編《語文》教材內容重複,既緊跟時代發展,又保護傳承蒙古族語言文化、民俗傳統。
答: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新高考評價體系旗幟鮮明地將「引導教學」作為高考內容改革的主要方向,更加強調教、學、考的有機統一。其核心功能是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較傳統的高考評價體系,更加強化了學生自主選擇的自由權,對於具有優勢學科或特長潛質的學生而言,會從原來文理分科的「取長補短」變為改革後的「揚長避短」,讓自己的優勢學科能夠配上感興趣的學科參加高考,使學生自身優勢得到最大的發揮和成長。因此,學生完成高中全部必修科目後,根據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自主選擇優勢學科參加高考,能夠有效避免偏科現象。
答:目前,國家正在組織實施新高考制度改革,我區將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2022年前啟動。改革後不再分文理科,屆時將不存在「文科綜合」和「理科綜合」高考科目。目前,除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外,其他學段和年級課程教材、授課語言都沒有變化,連續推行三科統編教材後,會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原則進行評價,即學什麼考什麼。
答:考慮到我區盟市之間、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的教師和學生語言基礎不平衡等因素,自治區教育廳研究制定了《民族語言授課學校統編<語文>教學及評價要點》,可以作為各地各校教學組織和學生課業評價的基本遵循。各地各校還可根據本地本校實際靈活進行調整。總的講,學生學業水平評價相對於漢語授課普通學校,既考慮知識內容的有效銜接,也考慮民族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實際。在這個前提下,對教學要求、內容目標和教學難度等方面也將適度進行調整。目前,相關配套文件、制度正在研究論證。
答:我區民族語言授課中小學《蒙古語文》課程一直是必修課,《蒙古語文》課時安排沒有變化。
答:民族學校每年為小學一年級新生提供《新華字典》和《學生蒙古語詞典》,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參考。同時,自治區制定印發了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統編語文《蒙漢生僻字詞和成語對照表》供學生使用。使用《道德與法治》、《歷史》統編教材後,將會同時發放蒙古文翻譯版的教輔資料,並根據實際編印相關輔助教學參考資料。盟教研室也將加強這方面的教學研究,提供應有的支持。
答:各級黨委、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蒙古語授課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們將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措施。師範類大學十分重視包括政治、歷史專業在內的蒙古語授課學生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很多畢業生具有良好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基礎。實施國家統編教材後,各地會加大歷史和政治專業「雙語教師」的招聘力度,通過進一步培訓後,補充「雙語教師」。因此,推行國家統編教材使用,將更有利於大學生就業。
答:目前國家正在實施新高考制度改革,將不再分文理科,也不存在「文科綜合」試卷和「理科綜合」試卷,自然不存在同一張試卷出現兩種語言文字。
答:按照國家要求,實施國家統編三科教材,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今年的統編《語文》教材,自治區先期制定印發了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國家統編語文教材《蒙漢生僻字詞和成語對照表》,《道德與法治》和《歷史》統編教材使用後,將配發翻譯版的教輔資料。同時,每年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時提供《新華字典》和《學生蒙古語詞典》,供學生學習理解使用。
答:自治區教育廳已經著手對國家統編《語文》教材的內容和民族語言授課學生的學情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編制國家統編《語文》教材教學指導建議和評價要點,依照小學六年均衡設置課程,按比例分配課時的思路,調整教學進度和時序,並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在保證知識體系銜接的前提下,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難度。這樣安排調整後,在課時總量範圍內,不會導致規定教學時間內無法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
答:客觀地講,目前學生的心理壓力主要還是來自一些社會負面輿論的影響,以及大人們焦慮心理的幹擾。只要家長和老師能夠正確認識推進統編教材使用的重要性,動員學生全部到校複課,這個問題即會得到解決。複課後,學校、老師會隨時關注孩子們的心理變化,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幹預和輔導,幫助學生健康順利地學習生活。同時,公安機關會採取靈活工作方式,在不幹擾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情況下,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治理,打擊網絡暴力,確保學生安心學習。
答:對於只有漢授四年級漢語水平的七年級學生來講,在學生自願前提下,採取輔導員培優的方式提升成績,一定程度上會存在課業量增加的情形。但是,對於統編教材推進使用過渡期的學生,這既是提升成績最有效的途徑,也是當前必須克服的困難。
答:使用統編教材後,需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盟教研室將及時發現、分析、研究統編教材使用中的問題,並採取針對性措施探索解決。
答:不能。因為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從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課程是由國家教育部門統籌安排的,且已經過多年實踐。如果推遲到五年級開始學習英語,將會導致小學最後2學年教學任務無法完成,既會造成學生無法畢業,又會影響孩子以後的正常學習。
答:學校正式開課後,家長依然不送孩子上學,會導致:一是孩子未能跟班學習新知識,功課會被拉下,成績受到影響;二是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送適齡孩子上學接受義務教育是法定義務,如果堅持拒送孩子到校上課,可能會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答:為了更好地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行署辦公室於2020年9月6日印發了《關於關心關愛民族學校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授課教師的若干措施(試行)》(錫署辦發﹝2020﹞42號),在確保授課教師人事身份、職務職稱、工資待遇「三個不變」的基礎上,又制定了「六條具體措施」:
一是建立過渡期輔導員制度。鼓勵蒙漢雙語教師作為專兼職輔導員,對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課後服務,由學生自願提出申請,學校統籌安排。課後服務不佔用正常的課時安排。每名輔導員輔導5—10名學生,輔導學時計入教師工作量,超課時給予相應報酬。為了保障提升蒙古語文教學質量,對學習蒙古語文困難的學生,參照執行。
二是建立蒙漢雙語教師成長機制。從2020年秋季開學開始,每學期由盟教育局對蒙漢雙語教師組織普通話水平測試,合格者由行署頒發「錫林郭勒盟蒙漢雙語」教師資格證。取得蒙漢雙語教師資格證的教師,優先評聘專業技術職稱。適當增加民族學校使用三科國家統編教材的蒙漢雙語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職數,職稱職數不足由旗縣市(區)統籌解決。
三是實施蒙漢雙語教師培訓計劃。對使用三科國家統編教材授課教師,通過國培計劃、校本培訓、骨幹培訓等方式,提供免費職業能力提升培訓,培訓時間計入教師工作量。支持鼓勵使用國家統編教材、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的蒙漢雙語教師組建名師工作室,按照名師工作室經費標準給予保障,採取「師徒制」等方式,提升蒙漢雙語教學能力水平。
四是建立蒙漢雙語教學輔助資源。依託和利用自治區教育雲平臺、蒙古文資源網和內蒙古有線電視播出「同步課堂」等平臺,供學生自主學習,輔助教師開展教研教學;鼓勵和組織我盟名優骨幹教師開展網絡課堂、教研指導。
五是適時調整教育教學評估標準。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課時結構,科學確定教學目標,靈活設置課型,制定符合國家統編教材的教育教學評估細則、教師考評細則。學校不得單純地以學生考試成績對三科使用國家統編教材、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教師進行教學評價。
六是建立蒙漢雙語教師補充「綠色通道」。對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新增的編制需求單獨列編,學校根據教學實際制定計劃,隨時申請使用編制。對使用三科國家統編教材的蒙漢雙語教師,在招聘時適當放寬年齡、戶籍等條件,可採取直接試講等多種方式選拔,擇優錄用。
中共錫盟委辦公室
錫盟行署辦公室
2020年9月7日
來源 |《錫林郭勒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