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陳鐳從淘寶直播輪崗到閒魚。他是阿里巴巴第422號員工,領導開發了淘金幣、淘女郎,以及淘寶直播這些豐富淘寶內容的產品。加入閒魚,陳鐳要面對的是,一個從茶水間完成的內部創業項目,而過去近一年,在他的管理下,閒魚GMV達成了100%的增長。
6月18日晚,陳鐳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採訪時,阿里巴巴新一年的輪崗也正在進行之中,阿里零售通總經理林小海轉任大潤發CEO,而阿里大文娛CTO莊卓然調任飛豬總裁。對如果再次輪崗會對閒魚產生怎樣的影響,陳鐳告訴記者,「閒魚的方向是集團想要去做的」,「這部分是我做和是誰做,差別不會特別大」。
阿里巴巴的期望是,閒魚可以發展成為一個國民級的應用。如果要用一個目標來明確,陳鐳表示,就是每個家庭都在用閒魚。這意味著,全國4億家庭使用這個應用,同時有將近1億DAU(日活躍用戶數)。不要盈利,而是用戶滲透,這是在阿里巴巴繼手握淘寶和天貓兩大電商平臺後,孵化新交易平臺的目標。
六年前,作為生態的補充,閒魚前身淘寶二手上線,而現在閒魚的定位從C2C模式演變到C2X,後者包含了C2C、C2B、C2S等多個模式。引入官方退換貨的優質二手商品,增加了上門的舊物回收,在線下開設閒魚小站,甚至在平臺上出現了「雪地代寫字」「代喝奶茶」等交易,陳鐳稱,隨著搜索和推薦的引入,閒魚越來越像一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產品。
阿里巴巴通過資金、業務和流量三個維度推動了閒魚的發展。最簡單的是錢的投入,前五年時間裡,阿里巴巴是閒魚財務投資者,而現在閒魚已經可以依靠自身供血;與此同時,閒魚與阿里其他電商平臺一樣同時共享中臺帶來的技術優勢,以及菜鳥的物流和螞蟻金服的支付交易服務。
除此之外,業務和流量又同時推動了閒魚的發展,「一鍵轉賣」是最典型的功能,這是構建在淘寶和閒魚兩個平臺之間的功能,用戶可以通過該功能將淘寶買到的東西在閒魚轉賣。2019年底,阿里巴巴曾披露一組數據稱一年有1.4億件淘寶商品被轉賣到閒魚,高峰期是每年的雙12購物節後。
搜索是另一個連結兩個平臺的方式。在One IP的策略下,同一個帳號以及共享中臺服務,使得用戶在淘寶上的部分行為會出現在閒魚上。也就是說,如果用戶在淘寶上搜索一件商品,在登錄閒魚後他可能會看到同樣商品的二手或閒置售賣。
發展六年後,閒魚也正在形成獨立的生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內容(創造的價值)大於流量」,陳鐳說,閒魚的流量80%已經來自於口碑的自然增長。他預告閒魚將在接下來進行改版,推出新的功能,而這將解決閒魚目前發展中遇到的一些困境。
早前主打閒置二手交易的閒魚湧入了一些職業賣家,這引發了爭議。對此,陳鐳稱,官方也關注到了部分淘寶賣家在閒魚售賣,而閒魚的定位是C2C平臺,這意味著並不一定是「二手」商品,尤其是目前平臺的全品類化後,勢必在一些如鮮花和寵物等品類出現職業賣家,因為這些類目很難純個人供給。
不過,作為「非效率型」電商平臺的閒魚或通過「一口價」等功能,同時對交易鏈路的梳理從而做出調整,「閒魚不迴避(職業賣家的問題),但如何提高用戶體驗,過幾個月會有個解答」。
另一個更需要解決的是用戶的黏性。影響個體買家和賣家達成交易的原因之一是,無法保證長期的實時溝通。對於解決之道,閒魚在不斷優化整個信息觸達和一些有效信息觸達,並增強社區屬性,通過UGC(用戶創造內容)創造好的內容,強化直播,並在短視頻持續探索,「做內容是為了吸引更多潛在的同好來閒魚,讓大家相對高頻地用閒魚。」
解決這兩個問題的同時,閒魚想要加強自身同城屬性,在這背後是消費者交易的便捷性和信任度決定的,最典型的用戶行為就是「自提」。2019年,閒魚重新定義了同城,即以近場網際網路的方式去觀察,結合現有的數據分發和LBS的能力,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今天閒魚的平臺上已經出現了「懸賞」的嘗試,即用戶可以花錢獲得他人的服務。
接下來閒魚會把租房、搬家、家政等服務用同城的方式切入,希望用戶在閒魚上可以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同時幫助用戶發現身邊各種有意思的集市和線下活動。陳鐳告訴記者,閒魚的所有延伸發展都是圍繞「C2X」中的「C」(消費者)。
也就是說,阿里巴巴「散養」狀態下的閒魚,如何獲取用戶,留住用戶就是立項六年後的明確任務。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梁辰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