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之為藝,深美閎⑴約,有如萬花鬧春,令人目迷心醉。如何進其門,登其堂,乃至入其室而造其微,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大題目,是一篇值得擬定的大文章。把詞寫好,與個人秉賦、學養有關,難以一概而論。下擬就本人治詞的一點體會,略陳管見,權當引玉之磚。
我覺得填詞既有大體的規矩,但也沒有刻板的程序。個人認為,要寫好詞,大略言之,也有四端。
一、營造詞境
營造詞境,就是要找到一個適合你的創作心態、點燃你的激情的氛圍。詞是一種賞心悅目的精美文體。一般來說,它是以輕靈為質,活潑為姿,深婉為境,綿妙為態的藝術。而與威猛粗豪,突兀狂怪的風格有距離,至少後者不是詞的本色與主流。藝術創作是一次心靈的燃燒,有一個預熱與發酵的過程。填詞更是如此。只有創作主體在沉思冥搜中與創作客體相融相浹,才能產生靈感,引發豐富的奇思妙想。文瑩在《湘山野錄》中說:「寇萊公一日延詩僧惠崇於池亭,探鬮⑵分題崇得『池上鶴』,『明』字韻。崇默繞池徑,馳心於杳冥以搜之。自午及晡,忽以二指點空,微笑曰:『已得之,已得之。此篇功在『明』字,凡五押之俱不倒(到),方今得之。』」詩為:「雨絕方塘溢,遲回不復驚。曝翎沙日暖,引部島風清。照水千尋迥,棲煙一點明。主人池上鳳,見爾憶蓬瀛。」「棲煙一點明」這五個字一字千金,詩境之妙,堪稱絕唱。這就是冥思苦想、想入非非所得來的佳句。這是他現身說法,道出了冥搜的過程,對我們應該有所啟發。
上世紀的大詞人、理論家況蕙風是這樣談他營造詞境的過程:「人靜簾垂,燈昏香直……據梧冥坐,湛懷息機。每一念起,輒設理想排遣之,乃至萬緣俱寂,吾心忽瑩然開朗如滿月。肌骨清涼,不知斯世何世也。斯時若有無端哀怨,棖觸於萬不得已……此詞境也」。又云:「吾聽風雨,吾覽江山,常覺風雨江山外,有萬不得已者在。此萬不得已者,即詞心也。而能以吾言寫吾心,即吾詞也。」這種萬不得已之狀態,即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呼奈何」的心境,也即是摒除雜念,呈露本心的最敏感、最純潔、最富妙思聯想的創作狀態。況蕙風十五歲時讀《蓼園詞選》忽有所感,得句有「春小於人,花柔似汝,雲涯悵望知何處?」可謂神來之筆。垂老追念,都唯為懷。就在於營造出了「無可奈何」的佳妙詞境。龔自珍的《減字木蘭花》:「人天無據,被儂留得香魂住。如夢如煙,枝上花開又十年。 十年千裡,風痕雨點斕斑裡。莫怪憐他,身世依然是落花。」這首悽豔入骨的作品,源自於他突然翻開年輕時候的一個舊紙包,裡面包著一些海棠花瓣,上邊寫著「更能消幾番風雨」幾個字,當年的題記和紙包裡的花瓣,觸動了他對鮮花與生命的惋惜,潸然淚下,寫成了這首詞。
當然,心境的營造有著個性的差異,謝靈運愛做夢,只要一夢到謝惠連(他的堂弟)就有佳句,似已變為思維定式,只要進入境界,就有佳句,他的「池塘生春草」就是這樣產生的。夏承燾先生秋夜過七裡瀧,作過一首《浪淘沙》。晚年我有幸陪他多年,他臨終時,我把他送到中日友好醫院,他說:「我過老的時候,你們不要哭,在我的耳邊哼我的這首詞。」他還說:「我死後就把我葬到千島湖。」這個願望在吳聞師母的努力下都實現了。
是什麼原因讓他五十年後還鍾情於此呢?他三十歲時的一個夜晚,泛舟經過嚴州就是現在的千島湖的地方,寫的《浪淘沙》曰:
「萬象掛空明,秋欲三更。短蓬搖夢過江城,可惜層樓無鐵笛,負我詩成。 杯酒勸長庚,高詠誰聽。當頭河漢任縱橫,一雁不飛鍾未動,只有灘聲。」
讀起來真有鬥轉星移、風月同天的氣象,堪稱一代名作。詞人此時完全和自然融為一體了,成了自然的化身。前幾年我接到分別五十二年的初中老同學的一本詩集,叫《飄走的雲》,其中談到了他的少年求學、老來獨身、以及劃右派的苦難,使我很受感動。一別五十多年,這位同學居然還想起了我,寄來了這本充滿淚水的詩集。我很感動,湊了幾句,填了一首《卜算子》:「莫問夢中人,飄蕩歸何處?海水桑根盡劫灰,遮斷來時路。
五十二年風,吹老江邊樹。剩有騷心一片清,伊鬱為君訴!」據說他讀了以後也是為之淚流滿面。如果說多少還有一點詩味的話,那就是時代的滄桑感在一個寧靜的月夜下,與我們的身世撞起了一點火花罷了。所以說,詩詞創作一定要入情入境,要寫出自己的身世之感來。
FL Studio 20 正版軟體 flstudio軟體
詳情聯繫網站客戶即可:
作曲編曲伴奏聯盟QQ群:317105167
音頻應用(音響設備,鍵盤,合成器,效果器,音效卡,耳機等)
QQ群:50691091
原創歌曲交流推廣QQ群:194623956
中國原創音樂推廣交流QQ群:138147485
https://www.zgycg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