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9日電 1月7日,《網際網路周刊》& eNet研究院評選的「2018年度APP分類排行」榜單發布,每日優鮮再度位列「2018年度生鮮電商APP」榜首。
消費升級趨勢下,生鮮電商領域風口不減,資本也逐步向頭部玩家集中,競爭日趨激烈。而在延伸業態上,無人零售、線下門店、社交電商、社區拼團等也在不斷豐富生鮮零售業態。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9月,每日優鮮宣布完成高盛、騰訊領投的4.5億美元新一輪融資,於資本寒冬中顯得格外亮眼。而每日優鮮似乎也沒有辜負資本方的信任,2018年度營收達100億規模,較去年漲幅超過3倍。
不僅如此,在新物種的孵化上,每日優鮮也交出答卷。旗下無人零售項目「便利購」市場綜合佔有率過半,社交電商品牌「每日一淘」完成1.3億美元融資,增長勢頭迅猛。
從創新前置倉模式到領跑生鮮電商
每日優鮮快速發展的背後,是對物流的重構能力及前置倉模式的創新。
在每日優鮮成立的2014年底,中心化電商讓用戶在「多、快、好、省」上體驗到服務升級,而隨著主流消費人群的代際變遷和技術變革,用戶對便利性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社區級電商成為業態進化的新方向。為此,每日優鮮以中心倉為依託,根據訂單密度在商圈和社區建立前置倉,覆蓋周邊半徑三公裡,實現1小時極速達。不同於前店後倉模式,這種前置倉只承擔倉儲功能,因此在房租、人力成本、坪效上指標上都優於店面。
前置倉距離用戶更近,不僅提高了配送時效,也有效保證產品新鮮度,更好的用戶體驗,對復購率的提升也有幫助。據悉,目前每日優鮮整體損耗率已經做到低於1%,這得益於其後臺的大數據算法,以周銷量和年銷量為基數,輔以星期係數、社區屬性係數、天氣係數、商城活動係數等變量,每日優鮮實現了一千多個前置倉的精準銷量預測與備貨。如今,其前置倉模式已從華北複製到華東、華南和華中,規模效應開始顯現。
而在未來,前置倉依然是每日優鮮的推進重點之一。新一輪融資後,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透露,正在推進「百城萬倉億戶」計劃,覆蓋100個城市,開拓10000個前置倉,為1億戶家庭提供全品類精選生鮮1小時達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