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流動對於非洲豬瘟傳播起到關鍵作用,由於非洲豬瘟有較強的環境耐受能力,人的皮膚、毛髮以及衣物等都可能成為非洲豬瘟的傳播媒介。一個比較有有意思的問題是,人吃了感染非洲豬瘟病毒的豬肉之後,排洩物中有沒有活病毒,會不會傳播?
對這個問題筆者查找了一些科研文獻。人的排洩物的確會對某些豬傳染性疾病起到傳播作用,主要是一些寄生蟲及孢子類的病菌,特別對於庭院養殖。但是對於人類排洩物是否會傳播非洲豬瘟病毒,筆者並沒有找到相關的研究文章(如果讀者有見過歡迎分享給我們)。
這個問題在美國也引起一些關注 。美國養豬業把控制食物垃圾作為防止非瘟傳入和傳播的重要措施,所以當談到非洲豬瘟時,「垃圾(waste)」是個高頻用詞。但是waste在英文中可以指食物垃圾(food waste),也可以指人類糞便(human waste),因此產生一些混淆。
對此,伊利諾伊大學病理學系的病毒學家Dan Rock表示,這種情景下垃圾特指食物垃圾。由於非洲豬瘟病毒不會感染人,即使人吃了感染非洲豬瘟病毒的豬肉,病毒在消化道中會經歷低pH、高pH以及高活性的蛋白水解酶,在排出之後很難存活。
美國全國養豬委員會(NPB)的科學和技術副總裁Dave Pyburn對此表示贊同,認為非洲豬瘟病毒在人類胃中存活的機率極低。但也表示NPB確實沒有看到過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