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已至年底。相比過去三年,2019年成為「教育資本寒冬」如今看來已毋庸置疑。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副總裁張戈在第三屆藍鯨教育大會上曾表示,「有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教育行業對外披露的投融資案例約167起,去年同期為342起。今年不足去年一半,這就是行業所普遍認知的『資本寒冬』」。
但在教育一級市場因資本退潮而「苦熬寒冬」的一年裡,我們又在第四季度看到了希望。自10月至今,VIPKID、愛學習和學堂在線皆宣布獲得了新一輪融資。一個D+輪,一個E輪,融資額度大小不言而喻;還有一個雖是B輪,但對外披露金額已過億元。
儘管「教育資本寒冬」已成事實,但依然有項目在寒冬中獲得資本青睞;依然有風投機構敢於在寒冬中繼續押注。
簡單劃分,A輪及以前被稱作創業項目的種子期、初創期;B、C輪為成長期;D輪為成熟期;D輪以後為擴張期。相比於A輪及以前,「踩雷」已進入B輪的項目概率相對要低;但同樣的,能參與B輪及以上輪次的資方也要有雄厚資本才有資格入局。
藍鯨教育在2019年底,選擇今年獲得B輪及以上輪次的、具有代表性的知名教育項目,盤點在「資本寒冬年」中,仍能逆大勢而起的項目與資方。
B、C兩輪,素質教育為王
我們此次所選擇的B/B+輪次項目共有11個,如下圖所示。
這11個項目,我們可簡單歸類為5個素質教育項目(樂聚機器人、畫啦啦、小碼王、西瓜創客、核桃編程)、2個教育類服務平臺(青團社、易思匯)、1個MOOC平臺(學堂在線)、1個職業教育項目(三節課)、1個國際學校項目(NOIC ACADEMY)和1個數學思維項目(豌豆思維)。在這11個項目中,青團社與易思匯實際上算是「非典型教育項目」,而NOIC ACADEMY則是新東方集團「自產自銷」的成果。
由此,我們或可看出2019年B輪融資的方向——素質教育當仁不讓地成為了資本的寵兒。但饒有趣味的是,雖然素質教育與職業教育均為國家政策扶持的春風所吹拂,但職業教育項目卻難有亮點;11個項目中僅有三節課1個職業教育項目獲得B輪融資。
這與職業教育用戶的生命周期和留存周期都相對較長有關,直接導致職業教育在教育這一長周期賽道中「更慢」、資本卻想在短期內獲取投資回報「更難」。
C/C+輪項目,我們共選出了6個。其中有3個素質教育項目(美術寶、編程貓和寓樂灣)、1個成人英語(美聯英語)、1個數學思維項目(火花思維)和1個兒童內容項目(凱叔講故事)。
在這6家公司中有2家需要特別關注。一是編程貓,編程貓在發布融資消息的同時宣布,「已聘請國內頂級投行,將正式開始籌劃科創板上市工作」。素質教育大類下的編程細分賽道,或已有公司率先跑通的情況出現。
二是美聯英語。美聯英語在資本運作上低調晦澀,2019年初才披露2018年第三季度的融資事項不說,5月曾向SEC遞交招股書但遲遲未有下文;卻在12月13日突然爆出使用SPAC(特殊目的併購公司)「借殼上市」。與SPAC類似的情況,在A股市場中不被《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第十一條所允許;且美國對SPAC的監管也非常嚴格。
美聯英語資本運作不僅低調,且在赴美上市的教育中概股中所用方式也與眾不同。但其招股書透露出的經營狀況,還需廣大投資者密切關注。
D輪及以上,傳統賽道的老牌項目稱霸
較具代表性的獲D/D+輪融資的公司共有4家。包括在線英語(噠噠英語)、K12教培(愛學習教育)、在線數學(洋蔥數學)和智能題庫(作業盒子)。
4家公司中除噠噠英語在年初發布融資情況後就銷聲匿跡,再次發聲則是傳出被好未來收購的消息外,3家公司在2019年均有較密集的媒體曝光。有趣的是,3家公司在2019年均改名——高思教育改為「愛學習教育集團」,洋蔥數學改為「洋蔥學院」,作業盒子改為「小盒科技」。
結合3家公司的發展情況來看,改名不僅限於「更換馬甲」,更多地則反映出一個事實:這三家公司均不再滿足原有賽道體量。隨著融資輪次的增加,開闢新戰場、加速跑馬圈地已成公司發展的必要之舉。
上述三家公司中我們還要重點關注小盒科技。原因無他,在獲得D輪融資前該公司負面纏身:2018年底被人民日報點名曝光其誘導學生充值、暗含遊戲等問題;1月初謊報完成中央電教館的審核備案後被對方指出為不實消息;2月初被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曝光,成為江西省清理的15個違規學習類App之一;2月底再被傳「資金鍊斷裂」。如今看來,此次更名在一定程度上,怕是還有「衝喜」的意味。
近日,小盒科技被爆出大面積裁員。入校APP商業變現被阻斷的現實,無疑給小盒科技的未來發展蒙上一層陰影。這家公司2020年能走到哪一步,如今看來晦澀難明。
最後,則是3家已進入E/F/pre-IPO輪的公司。這三家公司中,除了VIPKID為「血統純正」的教育公司外,另外兩家更偏向於科技公司。但另外兩家公司的教育屬性均為內容型平臺:一個是知識分享社區(知乎),一個是音頻內容分發平臺(喜馬拉雅)。
VIPKID在2019年經歷頗多風雨,有關融資與經營狀況的真假新聞「滿天飛」。十月初官方宣布獲騰訊戰略投資,無疑給這家自成立之初,就站在輿論風口浪尖的網際網路教育「戰車」注入了新的燃料。但能否克服一對一模式存在的頗多弊病,最終打破普遍唱衰該賽道的「魔咒」、實現上市,尚有待觀察。
綜上:第一,作為受政策加持的新興賽道,B、C兩輪的素質教育項目頗受資本歡迎;第二,數學思維/以數學課程起家的項目貫穿B-D輪,「數學輔導」一直都是熱點項目;第三,到了D輪及以上,終究要看近幾年來一直是行業熱點、從未褪色的賽道——K12教培、在線英語和題庫及增值產品。
產業基金已與專業風投分庭抗禮
最後,我們簡單觀察下在2019年,依然有底氣、有實力加注B輪及以上項目的資本玩家。
在25個投資案例中,首先需要將知乎和喜馬拉雅兩個科技屬性更重的公司剔除;其次,忽略未披露資方的小碼王;最後排除NOIC ACADEMY,上文已提到過,這是新東方「自產自銷」的項目。
結合各項目公開披露的融資信息,及IT桔子相關數據,藍鯨教育將21個項目的資方進行整理。在這些項目中重複出現的資方我們重點標註,分成專業風投機構、教育屬性資方、阿里系和騰訊系四類,使用不同顏色區分。
我們發現,其中專業風投機構出現10次,教育屬性資方出現9次,騰訊系出現4次,阿里系出現3次。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看出,2019年加注B輪及以上項目的資方的一些特點:
2019年,教育屬性資方出手的頻次,已經與專業風投機構不相上下。一方面體現了資本趨冷後,專業風投機構出手次數減少、更加謹慎;另一方面,在資本寒冬下,更懂教育的產業基金敢於出手,在2019年已與專業風投機構成分庭抗禮之勢。
另外,BATJ中長期看重教育的非騰訊莫屬。雖然如今騰訊自己的「教育中臺」大熱,但在騰訊教育布局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仍然是投資。而且騰訊出手相當闊綽,押注1個D+、還有1個E輪項目。相比之下,阿里系的布局明顯要晚。而百度和京東,幾乎沒有下場博弈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