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呀APP 3.0 產品更新對比報告

2020-12-11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報告初版寫成於2020年2月26日,當時版本號V2.3.1,兩天後吱呀APP於29日更新V3.0版本。

此報告部分為3.0版本更新後新加內容,正值前後大版本更迭,結合部分數據補充,可以更好的查看產品本身。本次更新筆者認為此次更新的方向有兩個,一種是增加新的功能,嘗試再次拉新用戶或召回用戶,另一個方向在於增強變現場景的完整度,促進變現。

1. 產品信息

產品名稱:吱呀

產品圖標:

體驗環境:三星S10 SM-G9730(Android 10)

體驗時間:2020年3月5日

APP版本:v3.1.0

產品介紹:吱呀,以聲音為一段關係的起始點,隱匿身份,外貌等現實條件的限制,開啟純粹的聲音交友之旅。無論你的聲音是低沉的,輕快的……總有一個人喜歡你,讓我們用聲音,認識有趣的人。(吱呀官方介紹)

產品特點:聲鑑系統,陌生人匹配,連麥聊天。

slogan:用聲音,認識有趣的人

說說陌生人社交

根據Mob研究院發布的《2019陌生人社交行業洞察報告》陌生人社交已經歸於沉澱,整個陌生人社交市場頭部效應顯著,探探、陌陌裝機量遙遙領先,而新的產品如積目、Uki等正著重與嘻哈、二次元、聲音社交等垂直細分場景各自逐鹿。

行業痛點方面,由於陌生人社交容易打色情的政治擦邊球,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各家產品平臺的內容質量,其次匹配後如何幫助用戶快速破冰,仍是產品最主要的難題。

圖 1 陌生人社交歷史進程

說說吱呀

吱呀APP是一個優質的陌生人社交產品,滿足需求短直快,UI風格為可愛風,產品專注「聲音」垂直化場景,在這個還沒有巨頭的細分場景,吱呀十分優秀且可玩性較高。

2. 版本迭代記錄

圖 2 吱呀APP主要版本迭代路徑

圖 3 吱呀APP安卓平臺總下載量統計

版本迭代總結

吱呀APP的迭代路徑和很多2C的APP的迭代步驟十分相似,分以下幾個階段:

(1)V1.0-1.10:這個階段經歷了3個月左右時間,迭代超過10版本(部分小版本迭代沒顯示在圖片中),其主要更新部分還是處於完善或豐富其主功能為目的。

(2)V1.10-V2.2.0:這個階段APP功能趨於完善,下載量顯示已爬升到了頂峰,產品從成長期逐漸趨於成熟期,固定的用戶群已經形成,APP或選擇進行流量變現;

(3)V2.2.0-V2.3.0:APP進入成熟期逼近衰退期,更新頻率明顯降低,筆者認為產品在嘗試流量變現;

(4)V2.3.0-V3.0:時隔半年產品迎來大改版,筆者猜測其在尋找下一個增長點,吱呀能否成功,關於後續的數據我們將拭目以待;

3. 用戶使用的需求

我先講講第一隻羊們的故事:

(1)小新,男,單身、25歲,在北京是一個白領,朝九晚五,下班之後有大把的空閒時間,沒什麼具體愛好,想搞(Pao)對(nv)象(sheng)。他有一天看到應用商店排名第8的社交app叫「吱呀」,下面寫的是「用聲音,認識有趣的人」,他下載登錄後系統引導他錄聲音匹配,他錄聲音後匹配了幾個女生,沒想到平時沒注意的聲音竟然獲得了好評。

(2)小綠,女,21歲,學生,參加了大學的聲樂社團,唱歌好聽,聲音甜美。她也下載了吱呀感覺總算找到秀自己歌聲的平臺了,然後她被匹配的好幾個小哥哥要微信。

(3)小秦,男,20歲,學生,喜歡打王者,鑽石水平,總想找個女生帶妹子上分順便秀一下但是苦於社交圈和大學專業沒有女生朋友,在app的王者配對上找到了妹子,開始了遊戲。

(4)小靜,17歲,女,長相一般的高中生,在疫情期間偶然間看到這個app打發時間,她有些敏感,不太喜歡現實中壓力很大的實名社交,她很喜歡匿名匹配只聽聲音的社交方式。

然後是頭羊和羊群們的故事:

(1)小櫻,女,24歲,酒吧駐唱歌手,晚上工作白天很閒,她和三五一起駐場的歌手們在吱呀的「派對」裡開了個派對,常駐靠聽眾刷禮物賺取一些外快。

(2)小陳,女,25歲,白領,歌聲不錯,在吱呀派對上經常跑去小櫻的房間和路人pk,時間久了混熟了,成為了常駐歌手,被好多小哥哥要微信。

(3)小李,男,25歲,藍領,平時愛看遊戲、美女直播,最近每天晚上到吱呀派對裡聽歌刷刷禮物,偶爾上麥和房間內的人聊天挑逗,最終撩到好幾個人,加到了微信。

這時候,我們更容易分析其用戶類型:

  • 年齡在15-25之間
  • 女生多於男生(UI風格、界面風格,還有敏感性格部分)
  • 學生、或者工作屬性決定了有一定的空餘時間
  • 性格較為敏感,不喜歡壓力過大的現實面對面社交
  • 想認識新人,想去宣洩情緒
  • 聲控

4. 功能結構圖、產品邏輯圖

圖 4 吱呀APP功能結構圖

功能結構圖解讀

以上圖中標紅的是3.0版本相對於2.3.1版本更新的內容,標綠的是2.3.1版本中有的但是在3.0版本中功能更換位置和結構的功能。

特別提出:吱呀APP從誕生到現在的聲鑑功能,在3.0版本被刪除了。

圖 5 吱呀APP產品邏輯圖

5. 功能解讀

從用戶進入APP的兩個主要路線說起。

匹配路線

圖 6 吱呀APP用戶情緒曲線-匹配路線

從一個用戶登錄的開始說起:

整個圖標的顏色以漸變紫色白色為主色,UI以可愛的風格為主,考慮到APP的模式是陌生人社交,紫色在顏色設計哲學中代表著神秘,漸變紫色更是加了一絲親和力。可愛風的UI的作用是考慮到用戶在進行陌生人社交時,對聊天的對方除了聲音作為線索更多的是靠想像對方的形象,而可愛風的UI能降低用戶對陌生人的懷疑。

本身可愛風有一些追尋童真的心理,而「可愛」在15-30歲的用戶群中可以和魅力掛鈎,天然增加用戶之間的吸引性。

在3.0版本更新後,APP主顏色變為了綠色,但是圖標和部分UI還是紫色,整體有些不和諧,有一定的顏色衝突的割裂感,不知道後續產品是否會做出改變。

在UI和顏色的加持下,登陸過程為基本的電話簡訊/微信登錄方式,值得說的小點是輸入6位驗證碼後不需要點擊登錄,自動驗證,小細節是個爽點。

圖 7 登錄界面1 、圖 8 登錄界面2

錄音部分,出於匹配的目的,APP為用戶設計了5個場景:找CP、唱歌、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心情。5種場景中,王者和吃雞為專屬遊戲場景,其目的是利用遊戲場景解決匹配後的破冰,且是將用戶使用產品時情緒變化的終值帶到了產品外,好的遊戲體驗或者好的遊戲連麥效果有助於用戶對吱呀產生確定性的依賴,即可以在這個平臺免費找到陪玩的異性。

「心情」是3.0版本更新的場景,它引導用戶選擇一個表達此時情緒的表情,獲得匹配,其體驗類似於一定有情緒回應並能互相聽聲音的漂流瓶。筆者認為這個場景的可以將匹配雙方想傾訴的內容提前發出來,這些內容更加容易成為兩人的談資,這有助於匹配後的快速破冰,同時因為不同的心情具有時效性,這也變相增加了這個場景錄音的觸發頻率。

除此之外:錄音按鈕由按住錄音變成點擊開始點擊結束,關於這點更新筆者認為是當用戶想進行長錄音時(比如唱歌),很多手機無操作30s會自動息屏,這種點擊開始的模式可以規避這個小痛點。

圖 9「心情」錄音界面

圖 10 吱呀匹配功能

「我的」界面發生了很大改變,2.0版本的個人資料內容被整體封裝為一部分作為「我的」頁面上方頭像+暱稱的觸發入口中,觸發後才是更改個人資料。

更改個人資料部分在2.0版本的暱稱+個籤+頭像的基礎上,增加了身高、生日、地區、學校、公司、職業、標籤的屬性,屬於3.0部分變化最大的更新點之一。

在編輯個人資料中有「聲音瓶」,即每個場景下用於匹配的錄音,前個版本的「擦亮」聲音的功能被取消了。

版本更新後吱呀將個人信息維度從簡單變為複雜,但都不是必填項,筆者認為其目的是官方想讓產品覆蓋更多種類特點的用戶,原先的簡單式個人資料面向的大概是對陌生人有比較高的防範意識的性格略微敏感的用戶(多為女生),更新後為擁有表達欲的用戶提供了一部分包裝自己的可能。

筆者認為,此類陌生人社交用戶對產品真正的需求是將陌生人社交沉澱為熟人社交,不管經過何種場景,例如是遊戲、要到微信、包括連麥本身都是逐漸由陌生人的「弱社交聯繫」變為擁有聯繫方式的「熟社交關係」,而此次更新的豐富個人資料筆者認為是一定幫助的。

在更改個人資料之外,「我的界面」有如下改變:

圖 11「我的」界面

「我的金幣」即充值系統,其用處在於後面的「派對」打賞。

3.0版本更新「我的金豆」系統,其獲取方式為籤到、分享等,作為一種貨幣,現在可在商城換取進場動畫和聊天氣泡,種類還沒補齊,預計後面還有更新。

筆者認為,金豆系統的更新是產品常規增加用戶留存和增加用戶離開產品的成本的一種常規手段。

圖 12 金豆商城

3.0版本更新值得一提的是聲音實驗室功能,現階段只有變音器,產品提供了6種變音功能,這增加了產品的可玩性,同時變音器後的聲音支持分享到吱呀好友。

聊天部分非常簡單,除打字外,僅有語音、表情、連麥三種特殊聊天方式。最新版本支持了語音功能的「變音器」,增加了聊天功能的趣味性。

筆者認為,社交app的聊天部分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它承載著讓用戶之間快速破冰的任務,陌生人社交平臺應該在此基礎上儘量打破兩個陌生人剛剛匹配上沒有話題的尷尬。

吱呀app的聊天功能過少,作為一個已經上線1年半左右的APP,其下載量已經趨於穩定,筆者估測這款APP正處於成熟期後期即將步入衰弱期。基於打破陌生人的社交壁壘上,聊天本身應該賦予更多的功能,如真心話、罰唱歌等等遊戲功能,兩人合作的小遊戲程序等等。

情緒曲線的最後是落地,如果是組CP的最終方式應該是加微信/QQ聊天,如果是基於王者、吃雞場景的匹配,最終結果可以是去加好友玩遊戲,或者單純的將聯繫渠道留在吱呀。

顯然,吱呀APP的競品不可能是QQ/微信這種過億級別的社交巨頭,所以最終導流到微信/QQ是無可厚非的,也是維護用戶的主需求。

總結匹配路線

作為ToC的社交產品,筆者認為在一個人下載到使用關上APP的整個流程中,必須有讓用戶感受到特別愉悅的峰值和在最後離開之前感受不錯的終值。顯然在匹配流程中,用戶能感受到的峰值是匹配,而終值發生在產品之外:要到了微信/QQ或者加上了遊戲好友一起打遊戲。

總體而言,匹配路線下的用戶體驗尚可,對產品也有峰值終值的記憶點,有助於促活,新加入的聲音實驗室、豐富個人資料維度、金豆系統筆者認為應該是吱呀內部的一個新的嘗試,嘗試尋找新的用戶增長點。

派對路線

圖 13 吱呀APP用戶情緒曲線-派對路線

還是從故事說起我們看看怎麼讓用戶需求落地的:

小李進入了app主界面,進入了「聊天」最上方的派對,他閱讀了規則也想上麥聯繫麥上的小姐姐,他為了插隊給主持人充值並送了個價值6元的「花花」,如願上麥,在8個小姐姐爆麥並互選後,他和小姐姐私聊並去打遊戲了。

在整個流程中,充值是最不爽的點,這是這個模式變現無法改變的,必然造成用戶的不爽,整個流程的峰值是主播主持下的爆麥連麥,之後就是前面敘述過的聊天功能,終值是落地獲得了微信。

圖 14 派對內主界面

3.0版本更新了如下內容:

  1. 禮物排行榜:這刺激了用戶消費,算是對變現場景的完善和補充;
  2. 增加了在線列表;
  3. 增加了分享功能;
  4. 原本在產品外的開房間功能被放進了產品內。

同時派對列表又卡片式變成列表式,增加了「熱度」屬性。

最重要的是,「派對」和「聊天」兩個頁面整合為了一個,且最上方為「派對」。

筆者認為這是吱呀將兩個原本割裂的流程儘量在表現感知層的角度整合在一起,增強變現場景,其他的更多的目的在於完善派對的功能。畢竟作為吱呀APP唯一的變現場景,總體的流程就是找尋合伙人做房主,主持人主持,然後部分來吃草的羊要被薅羊毛,刷的禮物平臺和房主/主持人分成。這次版本更新完善了變現場景,其是否能起到效果還有待觀察。

6. 產品現狀分析

我們橫向來看用戶的情緒曲線——我們尋找產品的一眼,一條路,三個點。

  • 即第一眼讓用戶看到他的目標:用聲音認識更有趣的人;
  • 一條路:給用戶一條清晰的路徑看到他能到達的目標,通過錄聲音、進行配對匹配聊天,獲得陌生人社交的樂趣(部分人要落實到加微信/QQ變成熟人社交)。
  • 三個點:忍耐底線、峰值、終值。忍耐底線:筆者在整個流程中沒有感受到APP踩到了用戶的忍耐底線;峰值、終值的敘述如上面的情緒曲線的描繪。

下面我們用縱向的方式看一下用戶體驗:

圖 15 吱呀APP用戶體驗

從內往外說,吱呀APP作為靠聲音的陌生人社交產品,其思考下用戶表面上是聲控喜歡聽聲音、找人玩手遊或者單純的要微信,但是本質上屬性在於將陌生人社交變成熟人社交。因此他在自己的能力圈裡做了匹配機制,為了增加可玩性更新了聲音實驗室,各種場景。

但是問題出現在資源結構層,吱呀作為上線1年多的成熟產品,他一直在陌生人聲音社交這個「點」上進行鬥爭追尋最極致的用戶體驗和變現方法。但是筆者認為吱呀缺少背後能為他賦能的「面」的力量,點之於面是微乎其微的,如同百度為愛奇藝賦能、阿里為優酷土豆賦能一樣,吱呀在陌生人社交上沒有找到可以為他賦能的巨大推力。

也就是說,吱呀只找到了敵人也做到了避其鋒芒,但沒找到堅實的戰友,或者說後援。

從下載量數據來看,吱呀已處於一個產品的成熟期後期,近3個月來,除了小米平臺單日下載量在2020年1月13日有了一次爆發,其餘時間單日下載量均低於100,且在社交類別下面排名均在100-200外。

3.0版本後,產品迎來了小部分的波動,但是數據太少,還不足以說明問題。

表 1 吱呀APP近3個月下載量

吱呀在角色層中給用戶的角色、自己的角色都定位的十分清晰,且給了用戶最最直接的場景如吃雞、王者,同樣的在表現感知層也做到了足夠符合這個定位的用戶群體。

在文章開頭有敘述過,3.0更新的內容在於尋找新的增長點,如「心情」場景以及完善變現功能的場景,在這其中筆者最感覺到欣喜的是「變音器」,這是吱呀在匹配後對行業難點——社交破冰所做的努力,對其聲音實驗室後續的更新我相信是一個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7. 功能更新建議

拋開「點」「面」之談,從感知表現層上,行業難點沒變,如何做到社交破冰。

(1)產品在聊天窗口處過於簡潔,筆者認為,應該添加一點類似於「真心話」或者玩小遊戲比如合作打飛機,這樣既可以將遊戲場景一定量的留在APP,除此之外還避免聊天一開始容易陷入尬聊的尷尬。

(2)產品變現場景太過單一,應適度參考會玩APP,一些需要多人玩的遊戲或者真心話可直接轉為兩個人創建派對,與前文中提到過的吱呀處於需要商業變現的場景需求更加頻繁,諸如你畫我猜等內容型遊戲還可以適度植入廣告。

(3)在個人頁面除了點讚之外可以互相刷禮物,強化變現場景。

(4)增加「廣場」功能,可以是匿名的發動態,參考耳覓,可以發布接歌系統來二次促活。

寫在最後

吱呀APP是一個成功的產品,它也曾是聊天寶、多閃、馬桶MT三家挑戰微信權威時,登上過app store的社交類前十名的產品,這是難能可貴的成績。

有別於其他小步更新的APP,3.0版本的更新是吱呀邁了一大步,筆者認為這是吱呀內部的一次嘗試,一次對慢慢進入衰退期的產品再次的激發,這個聲音社交垂直類的產品能否重回他的巔峰,筆者樂觀的看待,同時也祝福這個產品越來越好。

ps.以上數據部分來源於酷傳,Mob研究院,部分方法論來自梁寧老師,並非本人原創,本人對其十分贊同,特此聲明。

 

作者:W1ky,公眾號:魏言不聳聽

本文由 @W1ky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吱呀App:聲音社交的產品分析
    去年8月,酷鵝用戶研究院發布的《95後用戶的社交行為報告》顯示,社交聊天成為95後上網的主要目的。聲音社交屏蔽了很多雜音,荷爾蒙不再成主導因素,在陌生人社交方面具備一定的穿透力。2.3 聲音經濟愈發發達,社交潛力亟待挖掘在過去的2018年裡,「聲音經濟」越來越流行。從亞馬遜Echo到谷歌Home,以語音來進行操作的智能音箱發展迅猛。同時,知識付費產業中語音產品的成績非常亮眼,例如喜馬拉雅上吳曉波頻道3-4億的播放量是視頻作品的十幾倍。
  • 用聲音打造人設,吱呀APP開啟陌生人社交新路徑
    這些年輪番上陣,試圖滿足需求的社交產品,沒有一個是例外的。憑藉QQ和微信,騰訊在社交領域獨步天下。然而,一些更新的變化在潛滋暗長:越來越的人不熱衷於加新的好友,不願意發朋友圈;打開抖音時習慣性關閉了自動導入手機通訊錄功能……是年輕人更自閉了?還是不需要社交了?
  • 吱呀,聲音背後蘊藏著無限可能
    而根據Questmobile的2018年數據報告顯示:Z世代的用戶群體正在逐漸成為陌生人社交和泛社交產品的主力使用人群,相比於其他人群來說,他們更願意嘗試各類小眾新潮的社交產品。2.3. 用戶需求假想的用戶畫像其實已經透露出了很多用戶需求,例如:喜歡嘗鮮,渴望認識新鮮有趣的朋友,這就需要產品去幫助他們更好更快更精準的找到並推薦好友;例如:缺乏安全感但又希望可以向外去宣洩和傾訴,這就要產品有匿名功能給予隱私保護等等。
  • 全民K歌App產品分析報告
    1.2 體驗環境體驗機型:華為P10 plus系統版本:Android 8.0.0APP版本:5.2.7體驗時間:2018.8.81.3 報告概覽本文的結構框架如下圖所示:圖2-2 2018年Q2移動網際網路行業報告選圖2.2 競品對比分析根據易觀千帆2017.12數據統計,從圖2-3和圖2-4可以看到,在移動K歌應用中,市場主要被全民K歌和唱吧兩者所分食,雙寡頭優勢明顯
  • 百度地圖APP產品分析報告
    筆者以百度地圖app為分析對象,從產品功能結構圖、用戶調研、優化建議等方面做出深入分析,進而更加全面地了解這款產品。一、地圖app市場規模現狀1.二、產品功能結構圖對百度地圖及競品高德地圖兩款app進行結構拆解:百度地圖slogan:精準智能導航和公交出行;版本10.23.4高德地圖 slogan:實時公交、打車地鐵路線智能規劃;版本10.30.0兩款地圖導航
  • 《可立拍》3.0 更新!這款蘋果自帶的視頻編輯 App,是被嚴重忽略的...
    來源:APPSO手機預裝應用總是不如三方產品?看到這個問題,你是不是會下意識反駁:iPhone 和錘子手機的自帶 app 就很好用啊!近期《可立拍》正好迎來了 3.0 版本,借著這次的更新,A 君決定帶大家重新認識一下這款 app。▲《可立拍》軟體界面 .
  • 微信讀書App產品分析報告
    本文為微信讀書的產品分析報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一、產品基本信息產品名稱 微信讀書產品版本 Android V3.1.8體驗環境 Android 8.0.0體驗時間
  • 產品分析報告:小度音箱App
    產品背景智能硬體app端,幾乎是每一個智能硬體產品的標配,智能音箱更是如此。每一款智能音箱的聯網、技能查看、家居設備綁定等都必須通過app實現,且各個品牌的音箱都有自家的app,如小米小愛音箱app、阿里天貓精靈app、京東叮咚音箱app、華為的華為AI音箱app,對於百度旗下的小度智能音箱,則有小度音箱app。
  • 陌生人用聲音「遇見」:吱呀用聲音打開了社交的另一維度?
    其中,一款名為吱呀的社交APP,正試圖另闢蹊徑,通過「以聲會友的」方式,給這個市場加一把火。作為一款去年12月正式運營的陌生人社交產品,吱呀APP近日已衝上IOS社交免費榜第四名。根植於過往數年來蓬勃的「聲音經濟」,聲音社交的確值得期待。
  • 大數據下的性功能測試,看吱呀如何為男性提供專業訓練
    根據2013年——2014年中國性愛報告顯示,83%的國人認為性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94%的男人認為有義務令伴侶滿意,86%的男人認為歲月不饒人,力不從心在所難免,約75%的男人對自己的床上功力並不滿意,41%的男人做愛時長不足10分鐘,只有4%的男人會求助於醫生來解決自己的性問題。面對這個這個現狀,吱呀創始人老魚(花名)在這個細分領域找到了機會。
  • 產品分析:YouTube App產品體驗報告
    本文是YouTube App的產品體驗報告,作者主要分析app的產品狀況、產品結構、交互體驗、產品思路和產品內容輸出策略,探討目前知識付費領域的發展,分析「得到」產品的成功經驗。(本文大概1.5w字左右)
  • 下廚房app產品分析報告
    側面說明此app的主要用戶為上班時間較為固定的白領人員。總結:目前雖然下廚房領跑各大美食類app,成為電商美食領域的領頭羊,但是目前app的用戶一直處於穩定的狀態,如何繼續促進用戶增長和增加用戶粘性任然是需要進一步思考和改善的問題。1.3 用戶分析1.3.1 用戶畫像分析
  • 鬥米App產品測評分析
    同時迎來了app用戶量的暴漲;在2017-2018一年度的周期曲線內,我們發現:下載總量呈現出持續高漲的趨勢。目前的app版本為5.2.2,在app下載頁主打的宣傳關鍵詞是:對比平臺PC端的首頁首屏宣傳語【工作好】【選擇多】【上手快】,增加了結算、賺錢等含義的關鍵詞。而本身這些關鍵詞也是平臺的特色業務,比如:潮兼職系列業務、答題紅包業務等等。
  • 產品調研報告:你今天真好看,人工智慧的美妝護膚工具app
    三、產品介紹-你今天真好看3.1 產品體驗環境體驗時間:2020/3/10體驗版本:安卓 2.0.3.1體驗機型:小米8體驗產品:「你今天真好看」因此若維度過低,會導致app使用率減少3.肌膚秘訣需要增加該功能嗎?
  • 產品分析報告丨豆瓣app,在移動時代緩慢生長的一朵「奇葩」
    而到了17年7月,經過4.0版本「豆瓣時間」功能的幾次優化更新,在全新的5.0版本中,豆瓣在首頁放上了「豆瓣時間」(賣音頻、圖文課程)、「市集」(賣設計感強的生活美學產品、精品)與「豆瓣書店」(賣紙質書、電子書)三個看起來賺錢意味很濃的導航模塊
  • MONO產品分析報告
    後期更新迭代的版本中,用戶可以看到可以查看往期內容,方便用戶尋找曾經看過的內容,這個功能是更貼合人性的設計。3、小站幾乎所有的差評是為了反饋產品出現的bug,表示MONO的用戶體驗較好,得到了大部分用戶的認可。3、產品活躍度(1)總攬
  • Facebook二月產品更新新鮮出爐!2個重要更新3個須知!
    免費速開FB/GG/TikTok等各大海外媒體開戶的平臺,$/¥在線自助充值,全程免費0費率
  • 產品分析報告:微信讀書離國民閱讀產品還有多遠?
    又該如何成為國民閱讀產品?本文作者做了一份詳細地分析報告。本文結構:市場分析產品分析用戶分析競品分析SWOT分析體驗環境:小米10 MIUI 11.0.7微信讀書 v4.6.5掌閱 v7.32.0咪咕閱讀 v8.15.0
  • 優秀的產品體驗報告該怎麼寫?
    繼上篇《產品市場調研分析報告、競品分析報告、產品體驗報告的區別》之後,這次我將完整的講解產品體驗報告該怎麼寫。還沒有搞清楚和競品分析報告區別的朋友,可以看我上篇文章。我們知道產品體驗報告的主要目的是深度了解一款競品的產品情況,幫助優化自身產品體驗。同時,產品體驗報告也是面試神器,特別是校園招聘。
  • 得到APP產品分析報告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從得到app產品的市場情況、產品概況及功能、運營情況及版本迭代對得到app進行了分析。在這一年,各種知識付費產品相繼產生,分答、知乎live、得到「李翔商業內參專欄」、值乎相繼出現。虎嗅也推出付費會員,為其提供深度報告。行動支付及內容付費消費習慣的普及助推了知識付費的發展。知識服務產品由最初的零碎、分散狀態開始向產品化、規模化轉化,知識產品交易的數量由少至多,從零星的行為轉變為大規模的行為,在線知識付費市場逐步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