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簡報」,聚焦重點話題,梳理一周來發布的改革政策、行進的改革場景、呈現的改革故事,全方位展現南粵大地精彩紛呈、波瀾壯闊的改革畫卷。
當前,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我們更要樹立全局、長遠、辯證眼光,審時度勢、因勢利導,牢牢把握戰略主動,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紮實辦好廣東的事。
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廣東應如何在諸多風險挑戰中化危為機,打出一片新天地?敬請關注第58期深改簡報。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推動惠民生擴內需,推進城市更新和開發建設方式轉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意見》要求,明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重點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內容可分為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3類,各地因地制宜確定改造內容清單、標準。科學編制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規劃和年度改造計劃。養老、衛生、託育等有關方面涉及城鎮老舊小區的各類設施增設或改造計劃,以及專業經營單位的相關管線改造計劃,應主動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規劃、計劃有效對接,同步推進實施。
《意見》要求,精簡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審批事項和環節,構建快速審批流程,積極推行網上審批,提高項目審批效率。完善適應改造需要的標準體系。推進相鄰小區及周邊地區聯動改造,加強服務設施、公共空間共建共享。加強既有用地集約混合利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下半年穩就業保就業工作,明確要集中政策資源,強化要素支撐,加強項目資金投入,促就業舉措要應出盡出,拓崗位辦法要能用盡用。
7月21日,人社部組織建設的全國性一站式就業服務平臺正式上線。
通知指出,更好地發揮投資對就業的拉動作用,合理調配各類資金流向,優先支持具有民生效益和就業效應的項目。用好用足抗疫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重點支持帶動就業能力強的補短板項目。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開發更多就業崗位。因地制宜適當擴大今年以工代賑規模,將更多返鄉留鄉貧困勞動力納入政策覆蓋範圍。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充分發揮雙創示範基地帶動作用,加快雙創支撐平臺項目建設,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支持養老、託育、醫療、家政等社區家庭服務業發展壯大,吸納更多就業。實施適當政策傾斜,擴大省級資金投入,撬動更多社會資源,支持返鄉入鄉創業和長江流域漁民退捕安置,帶動更多農民工等人員就地就近就業創業。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23日向社會公布,提到要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針對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任務》提出,優化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能設置,改善疾病預防控制基礎條件。完善醫防協同機制,強化各級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職責,增強公立醫院傳染病救治能力,推動醫防機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加強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病預防控制職責,健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與城鄉社區聯動工作機制。加強口岸傳染病防控能力建設。
對於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務》提出,指導各地提早制定具體方案,加強人員培訓和應急演練,壓實「四方責任」,做好「五有三嚴」(有防護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責任人、有防護物資設備、有醫護力量支持、有隔離轉運安排,嚴格發熱門診設置管理、嚴肅流行病學調查、嚴防醫院院內感染)等工作。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推動地方做好為慢性病患者開具長期處方服務工作。
近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印發《關於深化省屬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從6個方面提出21條措施,為接下來3年省屬企業「改革向哪走」指明了方向。
《若干措施》提出,2020年完成第一批省屬二三級企業專業化整合工作,啟動第二批整合;完成省屬企業總部職能、機構和崗位設置調整。到2022年,85%以上省屬國有資本集中到基礎性、公共性、平臺性、引領性等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除科技型、創新型企業外,原則上省屬企業不再保留規下企業;實現1—2家省屬企業集團整體上市,力爭每家省屬企業至少有1家主業上市公司;技能人才佔職工總量比例提升至25%,高技能人才佔技能人才比例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此外,《若干措施》還要求,省屬企業的研發人員數量佔職工人數比重每年增長10%以上。
日前,廣東省司法廳起草《廣東省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草案)》並正面向公眾徵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20年8月15日。《規定》分為六章,共61條,包括決策草案的形成、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決策執行與實施後評估、法律責任等方面。
具體來看,《規定》為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範圍列出了五項內容,如制定有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編制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重要規劃;制定開發利用、保護重要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等。值得注意的是,廣東重大行政決策或將執行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追究相關單位和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
促進利用外資提質增量,廣東出臺穩外資「十二條」措施。日前,省政府印發《廣東省進一步做好穩外資工作若干措施》(下稱《措施》)。《措施》聚焦回應外商核心關切,從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大投資促進力度、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營造支持外資企業穩定發展良好環境等4個方面提出了12條措施,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近年來,廣東連續出臺了力度空前的「外資十條」及其修訂版等政策,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取得了明顯成效。2017年-2019年,廣東利用外資持續保持穩定增長,質量效益不斷提升。記者從廣東省商務廳獲悉,今年以來,在受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下,廣東實際使用外資仍達821.9億元,總體好於預期,且呈現明顯回穩態勢。
7月25日凌晨0:00,東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公安局、自然資源局、不動產登記中心等單位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出臺樓市重磅新政,東莞限購來了!
根據通知,非東莞戶籍居民家庭在東莞購買第一套商品住房的(新建商品住房或二手商品住房,下同),須交滿一年社保;購買第二套商品住房的,須交滿2年社保;自通知施行之日起在東莞購買的商品住房,須取得不動產權證滿3年後方可交易轉讓。
備受深圳市民關注的《深圳經濟特區城市更新條例(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首次公開徵求社會意見。據了解,為破解個別舊改項目業主「漫天要價」或不籤約導致項目「難產」,深圳將在全國率先對城市更新立法,不僅擬定法定最低補償標準,還擬規定當已籤訂搬遷安置協議的合法產權比例不低於95%且符合房屋徵收相關規定的,市、區政府可以對個別未籤約業主的房屋實施徵收。
【來源】南方日報、南方+、新華社、央視新聞
【編輯】胡素青 張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