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杉林下長滿了三四米高的櫟葉杜鵑,漏鬥狀的花冠白裡透紅,花上還沾著昨夜的雨珠,顯得空靈清絕。
橢圓形樹葉是厚厚的革質,簇擁在一起,以堅強的深綠襯託花的柔美。
我幾乎張開了每一個毛孔,貪婪地感受周圍的一切,甚至捨不得眨一下眼睛,生怕眼前的美景如夢一樣消失。
到了坡頂,迎來更美的風景:
近處一片片山坡,遠處一座座山峰,漫山遍野開滿了白色、粉紅、淺紅的杜鵑花,連綿起伏。
我站在那裡,連相機都沒有端起,只是傻傻地感嘆:『此景只應天上有,不知何故落人間』。」
——節選自西西的高原遊記
如西西看到的高原美景一般,她的紙藝,也像極為珍貴的畫,要戴著手套才敢撫摸。
一句多餘的、冗長的話我都不敢多放,生怕它們變成畫上的一粒灰,影響觀感。
11年做了8版綠絨蒿,沒有最滿意
如果你去過高原,一定會被綠絨蒿驚豔,那是一種色調明麗而純粹的花,常生在流石灘和草甸上。
西西第一次見綠絨蒿是在2003年。坐著班車翻越折多山,窗外盛開著一大片黃色的花,碩大的花朵迎風綻放。西西扒著車窗,痴痴地看著,努力將它們的模樣印在腦海。多年以後才知道,它叫全緣葉綠絨蒿。
直到6年後,西西才第一次嘗試做紙藝的綠絨蒿。依據記憶裡花瓣的模樣,一晚上就做好一束。但那時壓根就沒有留意花蕊長啥樣,所以成品也完全沒有植物本身的空靈之態。
現在西西在做紙花之前,都會仔細研究花的結構。如果是普通植物,要解剖花來看個究竟。不能採摘的高原植物,就通過照片和文獻資料協助。
西西開玩笑說:但凡是扣過細節的紙藝植物,它化成灰我都認得到。
那之後每隔一兩年,西西都會再做一次綠絨蒿,到今天大概做了七八個版本。
如今這一版,每一根花絲、每一顆花葯、每一片花瓣、每一根小刺,都是手工製作、手工上色的,整個過程大概需要六七十個小時。(不包含製作樣品花的反覆測試時間和間歇休息)
每一個版本的綠絨蒿完工,都像是得到一枚紙藝水平進階的認證勳章。精進沒有止境,西西覺得今年的綠絨蒿也不是最滿意的版本,下一個會更滿意。
紙藝花,對植物的另一種愛
西西出生在雲南高黎貢山腳下,長在重慶郊縣。
上學時,每逢周末,西西就會約同學去爬山,看山裡的鬱鬱蔥蔥、看那些富有生命力的植被。
▲紀錄片《花開中國》裡的高黎貢山與大樹杜鵑。高黎貢被譽為「世界物種基因庫」,或許這裡也為西西注入了『熱愛植物的基因』。
小時候西西的家裡,也有不少植物。媽媽愛養花,爸爸愛養盆景。爸爸是個很擅長種花的人,即使是別人養死扔掉的木疙瘩,也能在他手裡發芽。
所以對西西而言,植物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像家人朋友那樣。
西西以前也養花,但是個『植物殺手』。
養過仙客來、瑪格麗特、繡球、風信子、耬鬥菜……,但基本都養死了,尤其是夏天經常被乾死,因為夏天正是山裡的植物開得好的時候,西西要去爬山。
所以西西現在都不養花了,做紙花就是她對植物表達愛與敬意的方式。
她覺得本身來源於植物的紙,和植物一樣自然質樸,是最適合做仿真花的材料。
一張張彩色的紙、一根根或粗或細的鐵絲,經過一雙手的加工,鐵絲就發了芽,舒展出翠綠的枝葉,吐出花苞。
在製作的過程中,西西也常常感到崩潰,為一些細節暫時無法找到合適的技巧而痛苦。
因為紙藝,西西更加體悟到自然之美不可思議。即便一朵普通的花也有精巧美妙的結構,一片普通的樹葉也留著自然神奇的筆觸。越做越感嘆大自然造物的精妙,越是感嘆生命的不易。
▲依次為紙藝鈴蘭、百合、開瓣豹子花、月季
擁有你的第一朵紙花
除了自己喜歡,西西做紙花也是希望讓沒有去過高原的人,看到藏在深山的植物的美麗,並且知道有一種不傷害自然的方式可以將野花帶回家。
最後分享來自西西的簡易野薔薇紙花教程,動手擁有你的第一朵紙花吧!
材料準備
白色、橘色、米黃色、深綠色皺紋紙,粗綠鐵絲,細綠鐵絲,乳白膠,剪刀。
方法步驟
1、取出米黃色皺紋紙,剪出一個長條,再在上方剪出細長條;
2、在長條的底部塗抹乳白膠,將其纏繞粘貼在粗綠鐵絲上,作為雌蕊;
3、取出米黃色皺紋紙和橘色皺紋紙,各剪出如圖的一個長條,並將其粘貼為一根長條;
4、等待粘貼好的長條乾燥後,也用剪刀將其剪成細長條;
5、將其纏繞粘貼到雌蕊上面,作為雄蕊;
6、用手指將雄蕊花絲向外擴展,然後將橘色部分向內摺疊成為花粉;
7、取出白色皺紋紙,剪出5片如圖的花瓣;
8、用手指向外延展花瓣,並做出一些弧度,使其更加接近自然的花瓣;
9、同樣的方法,製作出其他4片花瓣;
10、將花瓣一一粘貼到花蕊上;
11、取出深綠色皺紋紙,剪出5個萼片;
12、將萼片粘貼到花的底部;
13、取出深綠色皺紋紙,剪出3片葉子;
14、將葉子粘上細綠鐵絲,組合成為葉子;
15、將花朵和葉子組合起來,就做好了一枝野薔薇。
以上。
西西從小就與山野植物呆在一起,長大後更是迷上了高原,對植物的愛就越發濃烈。
你是因為什麼喜歡上植物、喜歡上養花的呢?與植物相處的時光,哪些事物讓你對它們愈發的喜愛?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