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該放的權力放掉,把該管的事務管好,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在動力,把政府工作重點轉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李克強總理5月13日的講話,彰顯了政府轉變機構職能的鏗鏘誓言,順應了時代發展潮流,契合了民心民意,備受世人關注。
李總理的講話概括為四個字「簡政放權」,即通過簡政放權達到穩增長、推轉型、促就業之目的。這是一種很好理解的邏輯關係,對老百姓來說絕對是福音,因為其中包含了沉甸甸的民生份量;對掌握公權力者來說無疑是一種「不幸」,因為他們的固化利益怕是難以保住了;對社會發展來說,則是實現「中國夢」的推動力量,因為科學發展、公平正義和公共服務等社會基礎得到夯實的時候,也就是國人圓夢之時,廣大民眾早就盼望這一天了。
中央所作的「簡政放權」部署,不免讓人想到「精兵減政」。在1940年前後的烽火歲月裡,陝甘寧邊區的領導機關內出現了嚴重的人浮於事的現象,人民負擔加重,妨礙了革命工作。毛主席採納了黨外人士李鼎銘先生的意見,在邊區實行精兵簡政,一掃機關「臃腫龐大」、「人浮於事」等現象,讓全部精力、人力、物力、財力對付戰爭,大大凝聚了人心,成為中國革命勝利的法寶。
今天的「簡政放權」同70年前的「精兵簡政」不可同日而語。當下,那些只聽響雷不見下雨的「用文件貫徹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的文山會海,那些因機構臃腫、隊伍龐大造成的畸高不下的「三公消費」,那些因「坐轎子」的人過多使社會階層呈現「頭重腳輕」……今天的「簡政」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削減固化利益集團的指數、份額,取締其不當利益,讓更多的改革紅利為廣大民眾所分享。
老百姓的想法很實際,讓那些不幹事或不幹正事的官員們不再吞噬他們的血汗,他們創造的財富不是養肥貪官,而是能夠讓自己有尊嚴地活著。國民經濟就像一塊巨大的蛋糕,一部分的貧窮往往就是因為另一部分人的非法佔有所致。
今天的「放權」,其實是一場自我革命。對政府職能錯位的問題,李克強說「把借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然而,地球人誰都明白,這種錯位是利益驅動帶來的,並且成為一種固化狀態,現在觸動利益問題可是比觸及靈魂還難。然而,李總理講,改革不僅要取消和下放權力,還要創新和改善政府管理,管住管好該管的事,表明了新一屆政府直面改革、敢於碰硬的務實作風。
什麼是政府該管的事?我想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保民生」,誠如李克強所說: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針對食品、環境、安全生產等領域群眾高度關注、反映強烈的問題,重拳打擊違法違規行為,讓不法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價。二是「保基本」,在非基本的公共服務領域,更多發揮市場和社會組織作用;必要的行政審批也必須規範,防止滋生腐敗,把權力牢牢地裝進「籠子」裡。當然了,以更多精力布局謀篇,把控好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走向,理應是政府的份內之事。
常言道「打天下容易,坐江山難」。今天的「簡政放權」相對於過去的「精兵簡政」,實則是一種由凝心聚力地革敵人的命,到刮骨療毒般革自已命的嬗變。願我們的國家在這種嬗變中日益強大,願廣大人民在這種嬗變中完成圓夢之旅。(董聚山)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專題:李克強縱論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
(千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