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研究生預支8萬彩禮救父,被戀愛5年男友拉黑」的新聞引發了廣泛關注。
梁某是陝西某大學的女研究生,7個月前,其父在歸家途中突然暈倒,後送醫診斷為腦出血,不到半年花費70多萬,家裡背上幾十萬債務。
借不到錢的梁某,猶豫糾結了許久才鼓起勇氣,向戀愛5年的男友提出結婚,並希望男方能預支8萬元彩禮錢,沒想到就被男友拉黑。
此事在網上發出後,網友眾說紛紜,基本上分為兩大派:
一派認為不該道德綁架,還沒結婚就要彩禮不合適,女方家庭是個無底洞,男孩的選擇是明智的。
一派同情女生的遭遇,痛斥男生無情,即使沒有戀愛,作為同學,也應該伸出援助之手。
誰對誰錯不好評判,因為任何人和事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我們不是當事人,無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
通過這件事,結合最近看的書,我來從親密關係心理學角度淺析愛的真諦。
一、婚姻不是愛和金錢的交易
婚姻就是男女(或者同性)雙方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建立的長期契約關係。
愛是婚姻的基礎,金錢是婚姻的保障,但是絕不能放大金錢在婚姻中的比重,把婚姻當成金錢的交易,那麼愛就不單純了。
女孩可能太心急了,所以想以5年的感情作為籌碼,提前索要彩禮錢,來拯救自己的父親。
只是這個時候兩人是戀愛關係,而沒有婚姻契約,有點說不過去。
聽起來就像是交易,你用錢來買我的感情,我以後一定嫁給你,確實有「情感勒索」的嫌疑。
如果換個說法,請男友如果有能力就借給自己一些錢,以後不管兩人結局如何,都會償還。
這樣就不是交易,而是很舒服的借貸關係,可能他更容易接受。
二、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不要把愛人當「救命稻草」
張艾嘉結婚不久,她的丈夫告訴她:我們兩個千萬不要黏在一起。她一開始很生氣,最後卻深以為然,並誇丈夫有大智慧。
張艾嘉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人來到世上,又一個人離開世界,每一個人到最後都獨孤的。所以我們不應該把所有的幸福,都依賴在對方身上,讓對方給予你想要的一切。
很多人在親密關係中會迷失自己,認為雙方是不分彼此、沒有邊界的。
邊界模糊的人,他們的邊界很容易被其他人突破,也容易侵犯對方的邊界,從而衝突不斷。
我很理解這位女生想救爸爸的迫切心情,她把男友當成了自己的救命稻草。
但是,就像《歡樂頌》裡的樊勝美一樣,寄希望於王柏川拯救自己的所有困境,最後傷人傷己。
她最後終於明白,自己的事需要自己來承擔,寄希望於對方是不明智的,每個人都一樣,都是獨立的個體,天使並不存在。
縱然這位男生的做法欠妥,但是也能理解,畢竟有情不能飲水飽。
在現實社會裡,錢真的可以解決你人生中百分之九十九的問題,剩下的百分之十是可以用錢來緩解的。
人都是孤獨的,即使婚姻也不能拯救孤獨。所以,你必須要懂得,我就是我,你就是你。
三、抱怨別人,不如從自身上找原因
人生在世,都離不開一個情字。不管在親情、愛情還是友情中,我們總想自己的情感能被滿足。
簡·尼爾森《正面管教》中說,當小孩的歸屬感和確認自己重要性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他就會覺得沮喪。
克裡斯多福·孟曾在《親密關係》裡表述,當你因為欲求不滿憤恨時,你會重新感受到小時候的同樣情形下的沮喪。
期待不被滿足,就會產生抱怨。
《親密關係》中寫到,所有親密關係中的爭執,都隱藏著童年的不堪回憶和未曾滿足的需求。
我們在親密關係中,不自覺地加入自己的臆想,希望對方能以自己期望的方式做事,一旦不被滿足,就會情緒低落,怨氣衝天;我們還擔心會被自己依賴的人拋棄。
我們不知道,所有你長大後對伴侶的期待,都是因為小時候沒被滿足的後遺症。
女孩被拉黑後,在網上哭訴雖然可以理解,但細看來更像是抱怨,希望網友同情自己,譴責渣男,「情感勒索」看起來更明顯了。
金伯利·羅斯和弗雷達·弗蘭德曼所著的《與內心的小孩對話:如何治癒你的童年創傷》一書中就講到了,打破對自己生活造成影響的那些認知和思維,自信,自尊,重新去改變自己才能幫你走出童年創傷。
所以,抱怨的癥結可能不在伴侶那裡。停止抱怨,學著去改變自己的心態,擁抱真實的內心世界,才能治癒自己。
四、自先沉穩,而後愛人
亦舒在《我的前半生》中有言:自先沉穩,而後愛人。
《隱秘的角落》裡周春紅對朱朝陽的愛,可謂密不透風,壓抑沉重。
她以愛的名義,給孩子上了一把枷鎖,把孩子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忘記了給孩子溫情,忘記了孩子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不是她用來炫耀和證明自己的工具。
一個以「為你好」、愛你的名義,整天把目光盯在成績上,不時地抱怨,渾身戾氣、充滿負能量的媽媽,媽媽不快樂,孩子更不會快樂。
女孩想救父,想著如果男友出錢救父,那麼自己肯定感恩戴德和他結婚,任勞任怨照顧他的家人。無意識中把自己當做了商品,是不愛自己的表現。
悅人先悅己,愛己後愛人。很多人連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去愛,又怎麼會去愛別人。
從今天開始,去愛自己。停止自責,停止焦慮,誇讚自己,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婚姻不是金錢交易,更不要把愛人當成自己的「救命稻草」,因為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少抱怨多自省,先愛己後愛人。
認清自己,尊重對方,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也是最明智的選擇。
最後送給大家戴建業教授的一段話,共勉。
人生一帆風順,既不可能,也不可貴。不管男孩子女孩子,首先都要思考:我如何養活我自己。如果家庭條件不好,就要思考我怎樣讓自己活下去,說不定就能絕處逢生。
真正懂得愛的真諦後,將沒有人能傷害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