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勒索》:為何傷你最深的,都是離你最近的人?教你擺脫操控

2020-09-05 林蘋果讀書


人人都應該學點心理學

(它像溫暖的光,照耀你心田)

以前,我認為「心理學」是離自己生活比較遙遠的一門專業知識。

雖然,作為大學老師的姐姐不止一次的給我說:「你應該學點心理學,當你遇到難過的事,就會自己調整心態了。」

直到有一天,我自己確實感覺到,被身邊的「朋友」傷害了,那種自我懷疑和恥辱深深刺心的感覺,每想起來都會憋屈難受的要死……

好友藍可能看我實在難過不開心,就發給我一個心理測試題,題目是「你內心住著怎樣的小孩?」,總共有40多道問答,我認認真真答完題,結論是:你是一個討好型人格

然後又看到一篇文章:《討好型人格,終其一生都得不到別人的關愛》。我好難過……,我被別人肆無忌憚地傷害,甚至終身不能得到關愛,卻是因為我喜歡討好別人? 我怎麼這麼懦弱和卑賤?

(討好型人格特徵)

可是,仔仔細細看完這篇針對我測試的心理學報告,我終於找到了讓我心裡舒服的辦法,那就是:自我覺知! 覺知即治癒。

其後,我又陸陸續續讀了幾本關於心理學方面的書,發現心理學是一門向內能進行自我改變,向外能影響別人的知識。

就我讀的幾本書來看,武志紅的《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是一本教大家「感知自我、成為自己、活出自己」成長性心理學書籍。

陳海賢的《了不起的自己》是激發潛能,挑戰和超越自己的心理輔導書。

今天,我專門要解讀的這本《情感勒索》,是一本教我們怎麼保護自我的心理輔導書。

這本書的作者蘇珊·福沃德,是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和暢銷書作家,她的作品《原生家庭》是暢銷20年的經典。

她在這本書中指出:

對我們的殺傷力最大的人,往往是我們最關心、血緣最濃、交往最頻繁的人。


這是因為我們互相知根知底,有時候貌似並非有意,但也清楚能怎樣利用,針對彼此心理和情感上的弱點來達到目的。

這就導致了我們人際關係噩夢的基本形式——情感勒索。

你最關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裡。

你最親近的人,會把你拖進最持久的戰役。

作者通過生活中常有的案例,詳細剖析了勒索者的心理狀態、行為模式、性格特點,一步一步引導和教會我們,如何擺脫這些情感勒索,如何改善我們和親朋好友或者上司同事「相愛相殺」的親密關係。


1 什麼是情感勒索? 以愛為名的情感操控。


作者說,情感勒索是控制行動中一種最有力的形式。它其實就是以愛為名的情感操控。

所有勒索的中心都是最基本的威脅、恐嚇「如果你不照我的方式做,你肯定會不好過。」 這一般都是勒索者或明或暗的潛臺詞。

比如,我曾經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慷慨大方又善解人意的人,並且覺得周圍人都是這樣評價我的,可是有一天,和我一起合作的同事,因為沒有答應和她調換崗位的要求,她就給我的上司和其他同事說,我其實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並乘機曝光了我一些私密的事情,而且,在人多的場合有意無意嘲諷我幾句。

那段時間,我很鬱悶,總覺得周圍都是異樣的目光,感覺到被孤立、被藐視、被嫌棄的委屈和痛苦。

蘇珊.福沃德在書中說,你沒有順從勒索者的意願,他就說你其實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當你一旦相信這些話的時候,就等於被控制了所有的決定和行動。

情感勒索者一般4個面孔出現:懲罰者、自我懲罰者、受害者誘惑者。他們利用我們的恐懼、責任、內疚等心理,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他們的行為有6項致命特徵: 要求、抵抗、施壓、威脅、屈服、重啟(惡性循環)。

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大強,就是一個典型的情感勒索高手。

(你如果不按我說的做,看我怎麼折騰……)


為了不記錄每天的花費,他就要求蘇明成兩口子快點還錢。「你如果不按我說的做,那麼你就不要好過」,這是以懲罰者的形象出現;

當他的錢被騙子以高額回報為誘餌騙走後,蘇大強就以「如果你們不給我找回被騙的錢來,我就不吃飯,甚至要跳樓,讓你們心理產生負罪感」,這是自我懲罰者的形象出現;

當蘇明成每天端給他的飯不那麼可口時,他使出了「是你讓我吃不好飯,才逼得我吃食物中毒了」受害者的形象;

隨後,他又拋出了讓蘇明成不用天天給他做飯只給他50元吃飯錢的誘惑條件,誘惑者。

2 情感勒索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傷害?



傑夫和琳恩是一對夫妻,琳恩負責賺錢,傑夫負責看家,他們倆因為財務問題有些摩擦,每次發生這樣的事,傑夫就拋下琳恩出走而去,因為他知道,琳恩非常害怕被拋棄而離不開他。

所以,琳恩只有兩個選擇:一是一切聽他的;二是跟他分手,獨自品嘗孤獨的滋味。

所以,情感勒索的結果就是讓利用我們的恐懼感、責任感、罪惡感,操控我們的行為,來達到他們的目的。

因為掌握了我們的恐懼,勒索者們就會發出勒索信號:

照我說的去做,否則我就會: ★離你而去;★反對你的意見;★不再愛你;★對你大吼;★搞砸你的生活;★跟你拼了;★把你開除。

一次次不起眼的小讓步,掩蓋了一顆消耗愛意、侵蝕人格、毀滅關係的定時炸彈。



所有這些,它毀滅了這段關係之間的信任,破壞了我們的自我完整性,讓勒索者的心態更加扭曲。


‌1 他們用語言和行為,讓我們感到失衡、羞恥和深深地罪惡。


‌2 我們想扭轉局面,但最後還是掉進陷阱。


‌3 讓我們懷疑自己的誠信,對自己的效率喪失信心。


‌4 導致我們的價值觀方向發生偏離。

‌危害了我們之間的親密關係及自尊心。


3 如何擺脫情感勒索? 化知識為行動


作者在這本書裡給出了詳細、紮實、可操作的解決辦法。

‌三項簡單的工具:一份《我和自己的約定》、一個有力的聲明、一系列自我肯定的話。

‌ 三個簡單的步驟: 停下來、冷靜觀察、制定策略。

分析三種類型的要求:無關緊要的、有點重要影響自我完整性的、是重大決定的。

‌制定相對應的策略:對無關緊要的做非防禦性溝通;對有點重要且影響到自我完整性的可以採取化敵為友或提出交換條件;是重大決定的運用幽默的方式擺正立場、堅定信心。


當然,這些方法最主要的作用是,能減少勒索者強加於我們的罪惡感


作者就像一個親切的充滿人文情懷的老者,充滿關愛的教會我們,如何科學、理性地終止親近的人對我們的傷害,如何迅速識別可能危害我們完整自我的行為。


1 在考慮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做出清醒、積極的決定。


2 要分析決定,是不是每個狀況都值得怒不可遏,或者言聽計從?


3 和勒索者斷絕關係。(這也是一種最健康的解脫方式)



你在生活中,曾經做過哪些讓你左右為難的決定?

比如在一段煩惱的感情中,是應該對他人負責呢?還是果斷決定就地放手?

相關焦點

  • 《情感勒索》:教你走出情感勒索的迷霧
    你最關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裡。最親近的人,會把你拖進最持久的戰役。「你要是敢跟我離婚,就別想見孩子了!」「你個不孝子,是不是想讓我死給你看?」《情感勒索》這本書,通過大量情感勒索的案例及應對方法, 告訴我們情感勒索的各種表現方式,每一種類型都有對應的案例,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意識到自己身邊隱藏的情感勒索。最重要的是,運用大量的篇幅告訴我們如何去應付情感勒索,除此之外,還讓我們直面自己的內心,了解會被情感勒索的深層原因。
  • 我最愛的人,傷我最深,避免情感勒索從拒絕開始
    在蘇珊·福沃德博士的新作《情感勒索》中,她全面細緻的介紹了情感勒索的根源,並強調情感勒索的存在不僅僅是勒索者狡猾的緣故,還與受害者的一再縱容密不可分。而受害者要想科學、理性的終止勒索者對自己的傷害,最重要的就是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情感勒索》作為一本暢銷全球20年的心理學經典,與蘇珊·福沃德博士豐富的從業經驗和專業且容易理解書籍內容必不可分。
  • 你正在遭受「情感勒索」.
    /朋友是否對你說過,「你連我的愛豆的生日都記不住,咱倆還是不是好朋友了!」即使,你連這個人名字都記不清; 「你明天不能陪我去面試嗎?你可是我最好的朋友!」即使,你已經連續加了兩天班周末想要好好休息。你最關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裡。最親近的人,會把你拖進最持久的戰役。我們不再去思辨事物本身的正確與否,而是將焦點落在了如果我拒絕了這樣的要求,是否會失去什麼?從而削足適履,反省自己的審美品位和做人準則。 特別是走過疫情這段日子,前去民政局離婚的門檻都被踏破,更別說分手成災的異地戀。為何有一天,愛情變得不堪重負?
  • 你可能已經被「情感勒索」
    生活中,小林這樣的情況似乎並不少,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小林,你是不是也會面對許多「情非得已」的事情呢?為什麼對方仿佛總有讓你不能再繼續拒絕的理由呢?我們似乎陷入到了一段說不清道不明但是確實很難過的關係中。今天推薦的書來自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情感勒索》。
  • 你也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嗎?《情緒勒索》為你揭開情緒勒索的真相
    媽媽看到她不好好吃玉米,沒有探究背後的原因就直接把玉米扔掉了,並且用「玉米好可憐」「都是你把它們害死了」等語言威脅她吃玉米。從此,凪在媽媽面前就必須裝作吃得很香的樣子,才能避免被媽媽責難。這就是典型的情感勒索。「情感勒索」這個概念是由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首先定義的。
  • 關係中的情感勒索:我是為了你好,你卻毫不領情
    《情感勒索》一書中寫道:情感勒索是控制行動中最有力的形式。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會用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勒索我們,我們如果不照他們說的做,就有苦頭吃了。所有勒索的重心是最基本的威脅、恐嚇,它會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出來,但大意就是「如果你不按我說的做,你就不會太好過「。
  • 「我們不要你了」,父母看似玩笑話的背後,孩子卻受到了情感勒索
    如果你沒有把這件事情做成,我們就不要你了。父母的這句看似是玩笑話,但是可能讓孩子會覺得這是一種情感勒索,因為家長在強迫孩子做一些孩子不喜歡做的事情。但是突然有一天孩子自己爆發了,他對小麗講,你為什麼一直說不要我不要我不要我難道不是你的親生孩子嗎?你是不是一點點都不愛我?
  • 《情感勒索》:全都是為你好,是父母對子女最大的傷害
    實際上,這種打著以愛之名,對孩子全方位進行操控的教育方式, 已經束縛了孩子的身心,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發展。心理學上,把這一類現象歸結為「情感勒索」。情感勒索多發於我們最親近,最關心,交往最頻繁的同事,朋友,父母,子女身上。情感勒索是極具破壞性的,不容忽視的。特別兒童時期的一些遭遇,對孩子未來成年的生活學習,婚姻家庭以及走上社會的人際關係處理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 《情感勒索》:想要擺脫無休止的情感勒索?首先得認識這3種情緒
    蘇珊·福沃德博士在她的著作《情感勒索》裡面就告訴了我們是如何受這三種情緒的影響的:01情感勒索中的三大迷霧1、恐懼感我們也許一直以為情感勒索離我們很遠,但是其實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情感勒索於是內心好像缺了一角,「這都是我造成的,害得朋友沒能好好看電影」一直迴蕩在心裡。我們不得不承認罪惡感的力量是如此之巨大,讓人輕易就拋棄自我價值觀,轉而把一切過錯,不管應不應該自己承擔的,都攬在自己身上。看到這些,你也許會更深地體會情感勒索實際上無處不在,情感勒索令我們防不勝防。
  • 我這都是為了你好 | 情感勒索的傷害家長都知道嗎?
    孩子沒有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反而你跟孩子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原因很簡單,你覺得好的,對孩子來說不一定是好的。在心理學上賦予了這種現象有一個詞,叫做「情感勒索」。情感勒索就是以愛的名義要挾對方順從自己,它只會讓我們的關係崩壞。
  • 《情感勒索》:答疑親近關係中帶來的傷害
    這些話光是看著都覺得腦殼痛。我們身邊親近的人往往最清楚我們的死穴在哪裡。作為首部提出「情感勒索」概念的經典心理學著作,蘇珊·福沃德指出,情感勒索普遍存在在各種親密關係中——伴侶、代際、朋友、職場等等。情感勒索者利用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控制他們的受害者。
  • 擺脫情感勒索,不做愛的傀儡
    他一點都不關心我。本應該平等的感情,卻變成了一方施壓,另一方屈服。被勒索的人最終成為了愛的傀儡,予取予求。1、走近情感勒索由蘇珊·福沃德和唐娜·弗雷澤合著的《情感勒索》是較早探索情感勒索這一感情現象的著作,成書於20多年前,且至今暢銷全球。書中對情感勒索的成因和運作原理進行了詳細分析,並為讀者介紹了多種應對情感勒索的方案和技巧。
  • 這3種人佛緣最深,離佛最近,是你嗎?
    再有信仰的人,沒有善根,也是與佛無緣;沒有信仰的人,卻從善如流,便是離佛最近的人。「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佛法是至高無上的解脫之法,娑婆世界眾苦充滿,唯有受持正道,圓滿正果,才能究竟解脫苦海。然而,雖說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但又因每個人根機悟性不同,緣法不一,所以不是所有人今生都有善根福德與佛結緣的。
  • 什麼是情感勒索?一種很少有人察覺的情感虐待,請務必遠離!
    假如你在和朋友通電話的時候,他的話把你惹火了,然後你說自己想冷靜一下,暫時不要聯繫了。而此時對方卻說道:如果你現在不把話說清楚,我現在就去死...這就是最典型的情感勒索的案例:分手鬧自殺!情感勒索其實也算是一種「虐待」。
  • 你是不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如果是,你就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你有沒有經歷過,另一半讓你感到快要抓狂瘋掉的戀愛關係呢?或者他們想去控制你的一舉一動,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你做什麼都是錯,對方做什麼都有理由,從而導致你在情感上受到了勒索?如果你有這種感覺,你並不是唯一的「受害者」。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發現自己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但是情感勒索到底是什麼呢?什麼是情感勒索?
  • 《情感勒索》:拜託你別再為了我好,要我去做違心的事了
    更糟糕的是,你自己感覺也很不好,害怕他們真的動手打你、害怕他們遺棄你,也害怕自己真的是一個「壞人」。你明明感覺到他們的要求是不合理的,是違背自己意願的,但是為了擺脫他們給你的巨大壓力,你只好選擇讓步。可是這種讓步讓你極為難受,仿佛被人踩在腳底下,拿槍指著太陽穴,吃了一斤狗屎。
  • 別天真了,其實這是「情感勒索」
    在她長年的從業生涯中,她見過很多諮詢者,看起來挺陽光,內心卻痛苦萬分,深陷情感的困擾。能走進心理諮詢室的人還是幸運的,至少他們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還有更多的人也面臨同樣的困擾,卻不知道源頭在那裡,也不知道怎樣解決問題。蘇珊認為,情感勒索是很多人陷入痛苦的原因。有情感關聯的,都是關係親密、來往密切的人和愛人。
  • 《情感勒索》:從心理學角度揭秘,如何應對人際關係中的情感勒索
    「當你不能答應對方的要求時,對方就會一哭二鬧三上吊。」「他們會採取各種手段去威逼利誘你,直到你做出違背你內心的選擇。」「如果你不按照對方的意思做,他便會使用各種手段威脅甚至以死相逼,讓你苦不堪言。」相信不少人都或多或少體會過身不由己的感覺,而此時的你,猶如提線木偶一般被人操控著。
  • 「我不要你了」,爸爸媽媽看起來開玩笑的,孩子卻遭受了情感勒索
    假如你沒有把這一件事情製成,大家就不逼你呢。爸爸媽媽的這句話看起來是開玩笑的話,可是很有可能讓孩子會感覺它是一種情感勒索,由於家長在逼迫孩子做一些孩子討厭做的事情。可是突然有一天孩子自身暴發了,他對小蘭講,你為什麼一直說不必我別我別我難道說不是你的親生父母孩子嗎?是不是你一點點都不愛我?小蘭看見自身的孩子,這般的憂傷,忽然感覺自身仿佛做不對。實際上小蘭的作法便是一種情感綁架,在與孩子的交往中,假如長期性應用這類作法,就會損害爸爸媽媽與孩子中間的情感。
  • 走出原生家庭的心理創傷(1):認識情感勒索,一種被綁架的愛
    情感勒索的危害「你如果跟我分手,我就從這跳下去」「你要是敢跟那小子在一起,就別認我這個媽了」「爸媽這輩子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都是為了你好,你怎麼就不聽呢?你是要氣死我嗎?」「還不都是為了你,你不乖,所以你應該被懲罰」這些話你是否感到熟悉?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領導同事會用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手段來迫使我們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蘇珊·福沃德博士在其著作《情感勒索》中把這種現象稱為「情感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