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中的情感勒索:我是為了你好,你卻毫不領情

2020-12-23 小朋的院落

作者丨小朋

我曾看過一位被家暴的女士的演講視頻,演講的時候,她已經離開了令她痛苦多年的婚姻。也許,我該為這個女士感到慶幸,她終於脫離了給她帶來痛苦的關係。然而,對她的心疼則是更多,因為她曾無數次在遭到家暴後下定決心要離開,可還是一次又一次原諒了她的丈夫,直到丈夫的家暴行為變本加厲:他咬掉了她的鼻子。

聽起來是不是很嚇人?

然而,我更關心的事情是,是什麼讓這位女士不能離開一段糟糕的婚姻關係呢?

看完整段演講,我總結了兩個主要原因:

1、每次家暴完,男人都會懺悔,痛哭流涕的跪求原諒,這讓受傷的女人產生了憐惜他人的心理。一次次的受傷後,她還是選擇給他們的婚姻以希望,也給了男人繼續傷害她的可能。

2、如果女人堅持要離婚,男人則會威脅、恐嚇她說會傷害女人的親人。為了避免更可怕的事情發生,女人一再妥協、忍讓。

通過這個故事,我想聊的並不是家暴,而是關係中常見「殺手」:情感勒索。

一、那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情感勒索

如今,情感勒索這個詞,已經不再是晦澀難懂的概念了。即便你不太明白它是什麼意思,我想你也可能聽過類似這樣的話:

「你太自私了,從來不會為他人考慮「「我是為了你好,你卻毫不領情」「你如果不借給我錢,我就沒法活了「「你要敢和我離婚,我就讓你再也見不到孩子「「我看是白養活你這個孩子了,一點都不懂得感恩「

我想,你已經從這些話裡感受到了什麼東西。

沒錯!是控制。

《情感勒索》一書中寫道:

情感勒索是控制行動中最有力的形式。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會用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勒索我們,我們如果不照他們說的做,就有苦頭吃了。所有勒索的重心是最基本的威脅、恐嚇,它會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出來,但大意就是「如果你不按我說的做,你就不會太好過「。

出於對關係的維護,你可能會對勒索者妥協。可是即便如此,你們的關係也並不會變得更好,因為情感勒索所製造的關係,是一份帶著緊張和壓力的關係,在這份關係中,沒有人能夠獲得成長。

你可能會感到好奇,為何情感勒索會發生。這個問題真的值得好好去探索,假如你知道它為何發生,就有可能找到破解之道。

二、為何情感勒索會發生?

情感勒索的關係中,至少會有兩個人,一個是情感勒索者,一個是受害者,這兩個人常常配對出現,關係糾纏。

為何情感勒索會發生呢?它會發生在怎樣的兩個人身上呢?

其實,情感勒索是一段關係的舞蹈。缺少任何一個人的配合,這段舞蹈都沒有辦法跳下去。

《情感勒索》一書中,對勒索者和受害者的內心狀態同時進行了分析。

情感勒索者身上具備的特徵是:恐懼、安全感低,他會恐懼失去,恐懼改變,恐懼遭到拒絕,恐懼無法掌控局面。為了抵禦不確定性和壓力的侵蝕,才催生了「情緒勒索」這個產物。

而失戀、離婚、退休、疾病等等生命發生轉折的極端,都有可能輕而易舉的讓你的親朋好友成為一個情感勒索者。

不得不說的是,那些情感勒索者很少是存心勒索我們的,他們只不過想借勒索尋求安全感和掌控感。我們就像他們在生命垂危階段能夠抓住的唯一稻草,從心理層面上來講,他一定要緊緊抓住一個人,才能讓自己活下來。

可是,為什麼那個被抓的人偏偏就是你呢?下面,我會帶大家來分析一下情感勒索中受害的一方具有什麼樣的特徵。

容易受到情感勒索控制的人所具備的心理特徵:

過度需要他人認可過分害怕他人生氣不計代價的維持和平容易為他人負過多責任頻繁質疑自我

你會發現以上幾項特徵中比較高頻出現的一個詞是「過度」。沒錯,以上這些特徵如果適度,基本不會有什麼壞處。

但是,一旦一個人沒有底線的妥協、讓步的話,看上去一切風平浪靜,實際上是為下一次更強程度的情感勒索埋下伏筆。

這一次,對方借你一萬塊錢不還,下一次他可能會借兩萬甚至更多。情感勒索會像個無底洞一樣,在每一個勒索者有壓力的時刻,向你伸出魔爪。

在分析勒索者時,我們提到了一個詞「恐懼」。其實,在被勒索者身上,也有恐懼:恐懼衝突、恐懼被否定、恐懼被拋棄……

正是因為這些恐懼的存在,讓那些情緒勒索者輕易的抓住了你的脖子,他們常常能直擊要害,讓你進入到自動化的行為反應模式裡面去。

在《情感勒索》這本書裡,作者羅列了情感勒索者帶給受害者留下的三種感覺:

恐懼感、責任感和罪疚感。

這三種感覺會讓人難以從情感勒索中得以脫身。

比如,在電視劇《安家》中,房似錦的母親就是一個善用情感勒索的人。她會跑到方似錦的單位要錢。這個行為是具有恐嚇性質的,因為她不走,房似錦就沒法正常工作。為了要錢,她還會謊稱房似錦的爺爺 生病了,因為她知道房似錦最在乎爺爺,這利用的是房似錦的責任感。

她還會不斷的向房似錦傳遞一種觀念:你能有今天,都是我的功勞,你不給我錢,就是個白眼狼。她的這些行動,會讓房似錦覺得她有責任為原生家庭負責,如果她不按母親說的做,她就會活在恐懼和罪疚感之中。

對房似錦來說,她的家庭就是個無底洞,可是她的無底線付出和給予也並沒有拯救這個家庭。

可以說,身處於情感勒索關係中的人有多痛苦,是常人無法想像的。因為勒索者常常會一句話就能戳中你的要害,讓你配合他的控制。他會輕而易舉的就讓你有活在黑乎乎的山洞裡找不到出路的感覺。

為了生存,你必須接受他的控制。

三、如何擺脫關係中的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導致了人際關係中的噩夢,它會讓人感覺無論如何用力都無法掙脫糟糕關係的牢籠。

《情感勒索》的作者認為:

情感勒索看似以受害者妥協和勒索者滿足告終,實際上,侵害了受害者的完整性,也讓勒索者的心態更加扭曲,關係中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那麼,究竟該如何面對情感勒索者才是正確的呢?福沃德在書中給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方法,這些方法也在實際案例中得到了印證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接下來,我會向大家介紹書中的其中一個方法:SOS策略

SOS策略有三個簡單的步驟:停下來(stop)、冷靜觀察(observe)和制定策略(strategize).

步驟一:停下來

停下來的意思是,當面對情感勒索時,先什麼都不要做。

那什麼是什麼都不要做呢?首先,你需要讓壓力和你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要解開情感勒索的套路,你需要給自己充足的時間來對事情進行思考,而不是立即採取行動。

這時,無論勒索者向你提出什麼請求,你可以先用下面幾句話回應對方:

「我現在不能給你任何答案,我需要一些時間思考」「我現在不想決定」「這件事非同小可,我不能輕易下決定,讓我想一想」

也就是說,你並沒有答應情感勒索者,也沒有拒絕情感勒索者,你給自己思考空間的同時,也給了對方承受情感壓力的機會。

至於思考的時間是多久,要看事情的複雜程度,作者的建議是至少思考24小時。

停下來,會有效避免你的情緒化行為發生。事實上,無論是情感勒索者的控制,還是受害者的妥協,多少都有情緒化的行為在裡面。

對於情感勒索者而言,他無法承受恐懼,所以想緊抓對方。而對受害者而言,他無法承受恐懼、責任和罪疚感的侵擾,繼而乖乖就範。

停下來,會幫助你留足空間和時間去更全面和理性的看待問題,而並非做出拒絕或妥協的簡單回應。

步驟二:冷靜觀察

這個步驟的目標是幫助你讓感受和思考同時進行。

觀察包括了幾個層面:

1、對自己思想層面的觀察:

當情感勒索者向你提出要求時,你的思想裡會浮現出哪些念頭,把它們記錄下來。

比如:

「我如果借給他錢,那麼我就是個自私的人。」

「他現在過得不好,我有責任。」

「我如果不按照他說的錯,他的生命會發生危險。」

「我過得好不好不重要,他過得好才重要。」

當你看到自己的這些想法時,不妨問問自己,這些想法究竟是從哪裡來,這些都是真的嗎?

「這是真的嗎?」這句話是我在諮詢中常常會問來訪者的一句話。這句話就像一根針一樣,會把虛幻的泡泡戳破,讓人瞥見現實。

2、對感受(情緒)的觀察:

當和情感勒索者進行互動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情緒產生呢?

你感到恐懼?壓抑?還是失落和憤怒。

去觀察你的情緒狀態,只是觀察而不試著推開,有助於你和這些情緒保持一些距離,同時也培養你耐受這些情緒的能力。

有時候,我們會把情緒和想法混為一談。這會讓我們的內在如迷霧一般,你知道你不舒服,卻不知道怎麼不舒服,很容易讓你進入到刺激-反應的狀態。

想法是我們頭腦中的所思所想,諸如:我覺得老公根本不在乎我的感受。這就是一個想法,而「我覺得老公根本不在乎我的感受,這讓我感覺憤怒。」裡面的憤怒就是其中一種感受。

當你對自己的內在狀態有所觀察,你才能更好的掌管自己,而不是一下子傾倒到對方的威逼利誘之下。

3、對身體反應的觀察:

除了情緒上的感受,我們還會有身體上的感受。例如你覺得胃痛、身體發抖、緊張、臉紅這些都是身體的感受。

觀察身體的感受和反應,是讓你看到你怎麼了。你是否因為情感勒索者咄咄逼人的態度而惶恐不已、心跳加速。

觀察以上感受的作用是幫助你體會你自己在一個怎樣的狀態裡。你是在刺激-反應的狀態裡,還是在對事情進行回應的狀態裡呢?

這二者的區別是前者是一種自動化的反應,基本不是靠大腦思考來的。自動化的反應就像你的身上裝上了機關一樣,只要別人一按你身上的機關,你就會隨時進入到被人控制的狀態裡。

後者是你在接受刺激時,能夠保持自我的完整性和感覺,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你不會迅速進入到情緒化的反應程序裡。

要知道,在情緒勒索發生時,對方需要被照顧,你也一樣需要被照顧。

步驟三、制定策略

停下來、冷靜觀察,這兩個步驟會幫助我們看清局勢,為接下來的制定策略做出準備。

因為解決事情的方法永遠不止拒絕和妥協這兩種。

但是,要想制定好的策略,既需要充分的時間來思考問題,又需要你能夠看到自己和對方,還需要你有堅定自我的能力。

《情感勒索》一書中,作者總共為大家提供了四種策略,分別是:

非防禦性的溝通、化敵為友、條件交換、運用幽默。

在這裡,我將不對以上策略一一說明。我想說的是,以上幾種策略都是你和情感勒索者將對話展開的方式。在對話展開的過程中,你既看到了情感勒索者的內在世界,也可以表達真實的自我。

事情其實並不需要以妥協或拒絕而結束,但是雙方卻都需要被彼此看見。

最終,事情並不是一個人決定的,而是兩個人同時商定出最佳解決方案,各自負責自己需要負的責任。

制定策略,會幫助你更好的準備自己,以便應對對話中的可能性發生。基於你對情感勒索者的了解,你還可以在制定策略時模擬一下和勒索者的對話,以便你可以以更輕鬆自如的狀態面對勒索者。

四、寫在最後:

改變過去的積習—包括情感勒索者和你自己的—必須花上一段時間,也要付出不少努力。你要給自己和對方多一點時間。

通過《情感勒索》中的實際案例我發現:要想改善被情感勒索者裹挾的局面,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可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無論如何,是時候改變情感勒索的局面了。因為情感勒索中,並不存在真正的贏家。

一次次的讓步,看上去避免了衝突,卻也是為兩個人的關係埋下了雷,它不確定什麼時候就會爆炸。最終,兩個人連同這段關係都會身負重傷。

你若想真的為這段關係好,就要學會給彼此空間成長,而非為另一個人的生命負全部責任。

作者:小朋,二級心理諮詢師,用簡單的文字,書寫普通人的心靈世界。願你好好生活,好好愛。

相關焦點

  • 我這都是為了你好 | 情感勒索的傷害家長都知道嗎?
    孩子沒有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反而你跟孩子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原因很簡單,你覺得好的,對孩子來說不一定是好的。在心理學上賦予了這種現象有一個詞,叫做「情感勒索」。情感勒索就是以愛的名義要挾對方順從自己,它只會讓我們的關係崩壞。
  • 《情感勒索》:全都是為你好,是父母對子女最大的傷害
    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的《情感勒索》一書,對情感勒索的根源做了全面深刻的分析,並對勒索者和受害者的類型做了歸納,旨在教會我們如何擺脫情感勒索帶給我們的困擾。了解了情感勒索的實質,也有利於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及時糾正不良的教育方式。在這裡,我將通過父母對子女的情感勒索有哪些類型和手法,情感勒索給子女帶去的影響,以及如何應對這些方面情況做出分析解答。
  • 《情感勒索》:拜託你別再為了我好,要我去做違心的事了
    在網上搜素「我這都是為你好」這句話,可以發現有成千上萬的人在抨擊和控訴。《情感勒索》豆瓣知名群組「父母皆禍害」,創建已11年,據說裡面的成員高達十幾萬,大多數是在子女關係中受到挫折、苦苦思索出路的年輕人。
  • 「我是為你好」不是情感勒索的理由,真正愛孩子,父母應該怎麼做
    每當看到新聞中的部分小孩,因為沒有完成自己的任務或是作業,被父母批評甚至是毆打,嘴裡還叫喊著「我這是為你好」,不禁令人悲從中來。什麼時候父母才能夠意識到,「為你好」不過是自己情感勒索孩子的理由呢?可是小宇的父母打著「為你好」的旗號,情感勒索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小孩」的行為,無論如何都沒有改變。即便老師在交流溝通的時候旁敲側擊,小宇的父母也不將孩子的變化放在心上,在他們眼中,只要孩子足夠優秀就行了。
  • 《情感勒索》:答疑親近關係中帶來的傷害
    「你要是敢跟我離婚,就別想再見孩子!」「你個不孝子,是不是想讓我死給你看?」「要不是為了你,我和你爸早離婚了!」「你不幫我我也沒辦法,我還以為我們是朋友。」作為首部提出「情感勒索」概念的經典心理學著作,蘇珊·福沃德指出,情感勒索普遍存在在各種親密關係中——伴侶、代際、朋友、職場等等。情感勒索者利用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控制他們的受害者。蘇珊·福沃德是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同時也是一名暢銷書作者和演講家,經常作為嘉賓出席脫口秀,並在美國廣播公司主持一檔面向全美播音的節目。
  • 《情感勒索》:教你走出情感勒索的迷霧
    「我好難受,看看你讓我變成什麼樣了!」「你不是想要這個嗎?那就乖乖聽我的。」這四種情感勒索者可能是你的伴侶、父母、朋友、同事……他們也許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為你好」,卻會讓你過得生不如死。情感勒索者利用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控制了他們的受害者。在這種扭曲的關係中,沒有人是贏家。♬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主播朗讀音頻
  • 「我都是為你好」:面對親密關係裡的情感勒索,我們又該如何自處
    這個詞來自美國資深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的《情感勒索》一書,在這本書裡,她藉助大量的真實案例,系統呈現了情感勒索的來龍去脈,包括情感勒索的六項特徵,情感勒索過程中雙方的角色和心理狀態,以及如何有步驟地擺脫情感勒索,建立更為健康長久的親密關係。
  • 別讓親子關係中的「情感勒索」毀掉孩子
    而且這類父母最常說的話就是:「我這都是為了你好!」還有升級版的:「你這樣我們多傷心!」為了不被父母如此指控,孩子只能妥協了。家長們總是像權威的醫生一樣告訴孩子:你思想太極端了、你這種表現就是神經質、你這麼想就是心術不正、你有嚴重的心理問題……孩子們為了證明自己「沒病」,只能按照父母的心意行事。
  • 你正在遭受「情感勒索」.
    由於需要不停地餵養內心巨大的愛的空洞,他們無法真正地去愛,也無法坦然地被愛,在親密關係中,他們只能以情感勒索這種畸形的行為模式與他人相處,且句句打著愛的名義。 比起肢體上直接的暴力和情感的冷暴力,情感勒索是一種軟暴力,可以是糖衣炮彈或者是帶著淚水的軟刀子。
  • 「我都是為了你好」,常被父母情緒勒索的孩子,應該如何擺脫困境
    生活中,你總能聽到這樣的話:「我做這些都是為了你好」、「為了你我付出了這麼多」、「你長大了翅膀硬了,就不管我了」……類似這樣的話總在耳邊出現,你想做好自己,可它們卻總是讓你充滿了負罪感,於是逼著自己滿足別人的要求,可他們卻看不到這種付出和妥協。
  • 如何應對人際關係中的情感勒索?
    任何形式的情感勒索都有一個核心的基本威脅,那就是勒索者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一個意思:「如果你不按照我的要求做,有你好看的!」在人際關係,我們都有對別人提過要求的經歷,也都接受過別人的要求。有時,為了達到自己的要求,我們會使用一些有意識、有策略的操縱技巧。那麼,要求甚至操縱與情感勒索有什麼區別?
  • 親密關係中,情感勒索常見的10個表現,你中招了嗎?
    在親密關係中,這樣的開場白耳熟嗎?別以為這只是簡單的口頭禪,其實背後隱藏著一個嚴重的問題:情感勒索。顧名思義,他們會用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勒索對方,迫使對方在關係中做出讓步。如果不按照他們所說的去做,對方就要為此付出代價或承擔後果。
  • 《情感勒索》:從心理學角度揭秘,如何應對人際關係中的情感勒索
    蘇珊·福沃德認為:情感勒索是控制行動中一種最有力的形式。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會用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勒索我們,我們如果不照他們的要求去做,就有苦頭吃了。所有勒索的中心都是最基本的威脅、恐嚇,它會以許多不同的面貌出現,像是「如果你不照我的方式做,你肯定會不太好過」。
  • 《情感勒索》:想要擺脫無休止的情感勒索?首先得認識這3種情緒
    蘇珊·福沃德博士說過「情感勒索就像一陣迷霧,讓真正的狀況模糊不清。只要一遇到情感勒索,我們就會陷入情緒反應的泥潭,變得十分缺乏決斷力,更別提仔細思考及回應情感勒索者的所作所為了。」情感勒索特有的破壞手段讓我們缺乏做決定所需的一切能力:包括反應力、決斷力、觀察力。
  • 你也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嗎?《情緒勒索》為你揭開情緒勒索的真相
    這就是典型的情感勒索。「情感勒索」這個概念是由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首先定義的。她認為,利用親密關係迫使我們讓步的行為就是情感勒索。情感勒索者所做的一切並非全處於惡意,只是著眼於自己的利益。被害者們面對情感勒索往往深受其害卻不自知。更糟糕的是,情感勒索就像藤蔓,會在我們的生活中蔓延。
  • 安家:方思進母親敲詐元的背後,是中國式父母的「情感勒索」
    01什麼是中國式父母「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理論最初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和暢銷書作家蘇姍福沃德提出的。他主要指人與人之間在生活中的一種權力關係。情感勒索可以發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親子關係和親密關係。
  • 「我都是為你好」,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毀掉了自主天性
    豆豆的成績一旦有了少許的下滑,媽媽就會大發脾氣,對豆豆一通大罵後哭著說:「我天天管著你都是為你好,你考成這樣對得起我嗎?」豆豆每次面對媽媽這樣的責難,都顯得非常的委屈,他覺得自己明明已經很聽話了,為什麼媽媽還總是不開心呢?難道媽媽不愛我了嗎?
  • 為你好不是家長情感勒索的理由,避免傷害,家長先做到這3點
    作為父母,大多數的家長都想要給孩子所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所以一個家庭裡,孩子的身上幾乎承載了一代人的希望,而這些希望中,往往會出現一些矛盾,比如家長口中的「我都是為了你好」。在《遇見幸福》一劇裡,春泥是一個愛好音樂的女孩兒,可是媽媽並不贊成她的愛好,像大部分的家長一樣,覺得學音樂是沒有出息,而且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
  • 情緒勒索有多可怕?
    「情感勒索的本質是為了愛,情感勒索者就像沒有獲得滿足的嬰兒一樣,勒索是為了證明自己在這個世界不是被拋棄的,世界對他是有愛的。」「但大多數中國父母不強調情感,只強調規矩,很多父母並不明白心靈溝通,沒有心,頭腦再去努力,還是不能明白孩子要什麼,所以,中國很多成年人都還停留在『成年嬰兒』的狀態。」武志紅說,普遍存在的想法是,如果你愛我,就應該知道我在想什麼,「在很多『成年嬰兒』的觀念中,你必須服從,不服從我的世界就崩潰就完蛋了,所以成年後大多數人的關係都面臨威脅。」 這不是愛,也不會創造愛。
  • 你是不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如果是,你就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情感敲詐是一種非常失調的動態,發生在某些親密關係中。這是一種操縱手段,一個人以此對受害者提出要求,並威脅受害者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就像「常規」勒索一樣,情感勒索的信息是這樣的:「如果你不做我想要的事情,那麼當我想要的時候,我就會讓你感到很難受。」「情感勒索」跟「常規勒索」不同的,後者也許是你碰到你的上司,與一位女同事(不是他的妻子)在他的辦公室裡鬼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