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親子星球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我家那小子》?節目一播出,當時朱雨辰的媽媽就被推上了熱搜,她的行事方式讓很多網友直呼接受不了。
節目的主要內容,就是媽媽們操心兒子的終身大事。
朱雨辰的媽媽認為男女分工不同,女生就應該做賢妻良母,既然嫁進來就應該擔起責任。
此話一出,立刻引發激烈反響,很多人都說,現在是男女平等的社會了,早就應該丟棄原來那一套舊思想了。
可朱媽媽卻不認為她是錯的,朱雨辰的姐姐也很恐婚,她害怕自己做不到像媽媽那樣。
在照顧孩子方面,朱媽媽是真的無微不至,把朱雨辰的生活各個方面都安排好,甚至朱雨辰拍戲時她也要跟到劇組去做飯。
每天凌晨四點,就起床給兒子煮梨汁,幾乎無間斷,把照顧好兒子當成了畢生事業。
要知道,今年朱雨辰已經41歲了,但朱媽媽不僅全面包攬他的生活起居,就連戀愛對象的選擇也要管。
朱雨辰覺得媽媽給他帶來了很大壓力,網友們也都覺得這樣的愛太沉重了。不可否認,朱媽媽為孩子失去了自我,付出了全部,但這樣對孩子反倒是種傷害。
好在節目最後,朱媽媽也認識到了自己的做法可能有些不妥,表示以後會努力改變。
其實,朱媽媽對兒子的這種愛,屬於情緒勒索,生活中很多人都在遭遇,只是沒有這麼極端。
0101關於「情緒勒索」
國際著名的心理學醫師蘇珊·福沃德博士,在著作《情緒勒索》一書中,詳細介紹了這一概念。
生活中,你總能聽到這樣的話:「我做這些都是為了你好」、「為了你我付出了這麼多」、「你長大了翅膀硬了,就不管我了」……
類似這樣的話總在耳邊出現,你想做好自己,可它們卻總是讓你充滿了負罪感,於是逼著自己滿足別人的要求,可他們卻看不到這種付出和妥協。
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上演這樣的情況,而用這種手段勒索我們的,往往是親密的父母、子女、夫妻或者上司,讓你不知所措。
而被情緒勒索的人,通常都會有巨大的心理負擔,時刻告訴自己:不要讓人失望。
若父母有情緒勒索的傾向,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負面影響,影響人格形成甚至生活的所有細節。
0202常被父母情緒勒索的孩子,會怎麼樣?
1)深陷於恐懼中
習慣於情緒勒索的父母,會經常把這些話掛在嘴邊。
「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你要是不聽話,不好好學習,我可怎麼辦啊」、「你不乖乖吃飯,媽媽以後都不愛你了」……
父母總是這樣,明知道孩子離不開自己,還要用這些話來恐嚇他們,讓他們因恐懼感而不得不乖乖聽話。
2)被責任深深束縛
有些孩子天生就是一個對家庭、對父母充滿責任感的人,因此更容易被情緒勒索。
父母會用「我把你養大,你就應該按我說的來做,做不到就是沒有盡到子女的責任」達成目的。
通常責任感強的人會主動反省自己,從而給心靈加上沉重的枷鎖。
3)總活在內疚中
習慣於情緒勒索的父母,還會時不時上演一場「苦肉計」。
比如因工作或其他事情不開心,孩子擔心媽媽,可能會問為什麼,媽媽卻說「還不是因為你不聽話,讓我這麼傷心」。
這時孩子就會又自責又害怕,把過錯都攬到自己身上。
媽媽的一句「都因為你」,把所有問題都歸結給了孩子,這種內疚感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壓力。
0303看看你有沒有「情緒勒索」
1)情緒轉移,對孩子造成勒索
生活中,父母會經常因一些瑣事爭吵,結果就是爸爸出門冷靜,媽媽留在家裡獨自傷心。
這時一看孩子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屋子裡亂七八糟的,又要開始收拾房間,媽媽的情緒就更加失控了,對著孩子大吼大叫。
孩子想安慰,可媽媽正在氣頭上,一邊哭一邊罵「都是因為你,沒有你的話,我就沒有那麼累了」。
也許你只是因為生氣才說了這話,可對孩子來說這就是媽媽的真心話,這是最常見的「情緒勒索」場景。
2)強控制欲,勒索孩子的理想
不知道大家當初高考填志願時,有沒有受到過父母的幹涉?
一個朋友從小開始就生活在父母的操控中,小時候,她的媽媽覺得女孩子彈琵琶會很有氣質,於是不管她是否喜歡就報興趣班讓她學,即使不喜歡、不情願,也要每周練習。
平時一點休息時間都沒有,放假除了樓下散散步,其餘時間都被監督著學習,畢業晚會不到八點就要回家。
她喜歡數學,一心想報考數學專業,可父母覺得女生學什麼數學,還是當醫生更好。
她想要反抗,可媽媽卻哭著說:我含辛茹苦地把你養大,你就是這麼報答我的嗎?我還能害了你嗎?爸爸也在一旁怒斥道:我們都是為了你好,你不要讓我們失望啊!
面對父母的苛求,她只好同意改了志願,學了醫。
後來的我們都實現了父母的期待,可都放棄了當初的自己,一日復一日機械般地活著。
0404父母勒索的動機雖善意,但剝奪了孩子做自己的機會
一輩子很短,可大部分人都沒有好好活過。
從小父母為了讓我們能好好吃飯、乖乖聽話,「恐嚇」的話語經常經常環繞在耳邊。
長大後父母會說「為了你好」,讓孩子聽從他們的安排,不然就是不孝順,沒有盡到作為子女的責任。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一切都好,可有些父母真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過嗎?
小時候害怕因為不聽話會被媽媽拋棄,所以做什麼都小心翼翼;長大後為了不讓父母失望傷心,只能選擇順從,拋棄夢想滿足父母的期待。
0505被勒索的孩子,應該如何擺脫困境?
1)告訴自己「我沒有傷害她」
面對父母的情緒勒索時,我們首先要找出原因。
比如前文的例子,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而改變志願,我們應該明確告訴自己:即使我沒有順從,我也沒有傷害到他們,這不是我的錯,我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
不必害怕和內疚,每個人都應該是自由的,精神獨立才能涅槃。
2)非防禦性溝通
面對情感勒索時,溝通才是最重要的。
大多數進行情感勒索的人,都覺得自己是對的,並不會意識到自己在「勒索」別人。
因此,雙方必須做到及時和深度溝通,才能把事情說開。
溝通過程中,我們要堅定立場,維護自己的決定,正面表達想法,不要被對方情緒所感染,冷靜處理。
3)逃避雖無能但有用
有時適當逃避也是一種解決方法,《情感勒索》一書中,提到了『SOS』策略:
停下來(stop)、冷靜觀察(observe)和制定策略(strategize)。
面對來自他人的情感勒索時,我們首先用「我再想一想之後答覆你」、「我現在還不能做決定」等拖延話術為自己爭取時間。
在這段時間裡,再冷靜思考對策,明確自己的想法。
儘管逃避不能解決問題,但能讓我們獲得暫時的空間,能不受情緒的影響,尋找更完美的解決方法。
孩子的世界單純善良,所做的決定不一定全是錯的,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情緒和人生,強加到孩子身上。
同樣,我們也不能對身邊的人進行情緒勒索,不要將壓力與焦慮轉嫁給他人。
學會情緒管理,自我放鬆,變得佛系,才能找到人生的真正意義,真我活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