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孩子越推越遠的「軟暴力」,多數父母難逃「情緒勒索」的陷阱

2020-12-22 小風兒童心理學

有些家長為了孩子以後能有好生活,在孩子小時候就開始為孩子計劃將來,將所有的愛全部給予孩子,希望未來自己家孩子可以比別人家孩子更好。不過,家長們需要明白一個道理:過多的愛會變得沉重,壓的孩子喘不過氣。家長自稱著「為你好」這種話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枷鎖,束縛住孩子的身心健康。

大家所熟知的電視劇《小歡喜》中演繹過這樣的一幕:喬英子在單親家庭中長大,被媽媽獨自一人帶大的她承載了媽媽很高的期望,媽媽對她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都很嚴厲。甚至為她想好要考哪個大學、學習什麼專業,不顧英子的個人想法一味地要求孩子妥協。最後,喬英子得上了抑鬱症想要跳海自殺,好在最後媽媽意識到了自己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改正孩子以往對孩子的態度言語,幫助孩子走出陰影。

不過,電視劇裡的結局很多時候都是美好的、圓滿的,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不一定有這麼好的結局。很多家長都不了解「情緒勒索」的含義,更別提能發現自己對孩子的言語態度是一種「情緒勒索」了。其實,我們可以把「情緒勒索」稱之為軟暴力,相對於動手打孩子的硬暴力來說,軟暴力更容易摧毀孩子的精神世界,造成更大的傷害。

家長「情緒勒索」的種類有哪些?

1.「爸爸/媽媽還能害你嗎?」

這樣的話語是家長對孩子進行言語上的綁架,也是很多家長名義上的「為了孩子好」。這會讓孩子不情願地接受父母強加的想法,當孩子內心帶著牴觸情緒時,孩子會越來越不想聽家長的話。

2.「說了很多遍,你怎麼就是不聽!」

這句話家長會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對孩子吼叫,說出這話的家長往往是情緒失控的,孩子犯錯並不是惹怒你,可是你自己就被情緒左右了。孩子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時,會害怕的不知所措,永遠也解決不了該解決的問題。

3.「我們一天這麼辛苦還不是為了你!你能不能爭點氣?」

家長把出人頭地、改變命運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不能因此給孩子施加壓力,這樣並不會讓孩子感恩父母的付出,反而會讓孩子感到自卑羞愧,覺得自己很沒用,無形之中就降低了孩子的自信心,還怎麼能出人頭地呢?

4.「XXX怎麼就可以?你就不行?」

這是典型的拿別人家的小孩和自己孩子做比較的方式,不是說不能和別的孩子比,而是不能事事比、一直比,這會讓孩子覺得家長更愛別人家的小孩,產生自我懷疑:爸爸媽媽是愛我的嗎?甚至會導致自我放棄,永遠覺得不如別人、努力也沒用。

家長不經意的話語實際上已經給孩子帶來了莫大的傷害,「情緒勒索」不僅僅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還直接將親子關係惡化,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情感冷漠,孩子不願意和父母親近、講心裡話,最後變得孤立自閉。相信這樣的情況,每個家長都不希望發生,那麼就請從現在開始遏制「情緒勒索」現象的出現,不要對孩子說難聽的話來對孩子進行情感綁架式的勒索,讓孩子擁有健康美好的童年回憶。

我是小風,一個基於事實、專注內容的育兒作者,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可以關注我查看更多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對孩子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其實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之中已經不知不覺的形成了「軟暴力」,只是家長沒有發覺而已。這種「軟暴力」容易對孩子造成「情緒勒索」,從而使得他們的成長受到影響。但是除了家暴以外,不通過打罵也能對他人產生暴力,「軟暴力」就是其中一種,又稱為「精神暴力」。那「情緒勒索」又是什麼呢?情緒勒索是知名心裡學家蘇珊·佛沃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情緒勒索常見於許多人際關係中,包含親子、夫妻、朋友等。
  • 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父母切忌情緒勒索,給孩子造成傷害
    小時候,父母總是會拿那些優秀的孩子與自己比較,想以此達到激勵自家孩子的目的,但父母卻沒有想到這樣的做法,會讓這個&34;成為自家孩子的噩夢。當孩子被父母實施&34;之後,他們沒有辦法擺脫,也沒有辦法抗拒,所以他們會將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不和任何人說話,僅僅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在自己的世界裡騰出一片空地。
  •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這種軟暴力看似無害,卻要求另一方滿足自己的願望,而且被要求者從未發覺,這樣所導致的結果就是被要求陷入要求者的情緒勒索中,無法逃脫。其實比暴力更可怕的,是中國式情緒勒索:軟暴力。,將孩子拽入無邊的深淵。中國式父母總會營造一種情緒勒索,感動自己,更感動孩子,但是孩子所感受到的並不是愛,而是控制和深深地負罪感。他們每一句「我為你付出那麼多」「我活的那麼辛苦」背後的潛臺詞,都是「你必須達到我期望的要求」「你必須這麼做」。
  • 家庭教育中,比打罵更可怕的是父母「軟暴力」,家長切勿情感勒索
    生活在和睦的家庭和生活在暴力的家庭裡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現在的家庭教育中,有一種"新型暴力"比打罵更可怕,那就是父母"軟暴力"。"中常出現的一種狀況,孩子有什麼問題需要找父母解決時,父母不會想著第一時間就去解決,而是互相推卸,你推給我我讓給你。
  • 親子教育「情緒勒索」的6種句型,父母認為很有效,孩子越走越遠
    我坐下來和姐姐說,我知道你很愛你的女兒,卻不知道如何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和關心。但你今天的教育方式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會把焦慮和不安的情緒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感到恐懼,沒有安全感。我相信很多父母和我姐姐一樣,常常不自覺的用親情威脅孩子,讓孩子感到恐懼被迫接受父母的意見,這就是情緒勒索。
  • 親子教育「情緒勒索」的4種句型,父母認為很有效,孩子越走越遠
    我相信很多父母和我姐姐一樣,常常不自覺的用親情威脅孩子,讓孩子感到恐懼被迫接受父母的意見,這就是情緒勒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最常用的6大情緒勒索的句型,你說過幾句1、綁架式很多父母對孩子管控太嚴,當孩子反對的時候,父母常常會說:「我們這麼做還不是為你好,我還能害了你嗎?」當孩子聽到父母這種命令式的語言後,常常會不知所措,情緒波動也比會較大。
  • 中國式父母的「情緒勒索」有多可怕?孩子輕則逃避,重則「自閉」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引路人角色。但有一些父母採取了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例如我們所熟知的「棍棒交加型」暴力式育兒。但實際上還有一種「軟暴力式」育兒,也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這種「軟暴力式」育兒,也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
  • 被父母「情緒勒索」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懂得正確地愛孩子。當父母的愛夾雜了「情緒勒索」的時候,孩子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被「情感勒索」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變化?孩子在「情緒勒索」中,感受到了父母帶來的壓力和恐慌,但他們並不知道應該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在短暫的順從後,他們發現「聽話」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個時候,就會站在父母的對立面,來抗議這無形中的「勒索」,比如和父母頂嘴,或者故意不按父母要求做事等等。
  • 被父母「情緒勒索」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最終,朱朝陽變成了表面聽話、骨子逆反的孩子。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懂得正確地愛孩子。當父母的愛夾雜了「情緒勒索」的時候,孩子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被「情感勒索」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變化?孩子在「情緒勒索」中,感受到了父母帶來的壓力和恐慌,但他們並不知道應該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在短暫的順從後,他們發現「聽話」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個時候,就會站在父母的對立面,來抗議這無形中的「勒索」,比如和父母頂嘴,或者故意不按父母要求做事等等。
  • 淺析中國式「情緒勒索」對孩子心智的影響
    情緒勒索——」軟暴力」這種看似訴苦式的示弱實則是一種「情緒勒索自己在多玩了半個小時,心理就不停地自責,甚至,在玩樂的過程中頭頂仿佛有一雙眼睛在看著自己,眼睛裡面飽含幽怨、期盼,指責……這種軟暴力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背負著很大的負罪感,仿佛自己如果沒做好,就是父母失望的「原罪」。
  • "軟暴力"正在幼兒園蔓延,很多孩子"中招",多數家長沒有察覺
    和校園暴力一樣,在學校裡"軟暴力"的施加主體,也不僅僅是學生,還有可能是老師。和小學初中等相比,更為自由的幼兒園,成了"軟暴力"蔓延的地方。很多孩子紛紛"中招",但由於跡象不明顯難察覺,多數家長沒有察覺!
  • 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比肢體打罵更可怕,可能每天在傷娃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陷入一種誤區,那就是喜歡用情緒控制孩子,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話語——「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你要是不好吃吃飯,我就不帶你出去玩……」其實,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情緒勒索」。
  • 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比肢體打罵更可怕,可能每天在傷娃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陷入一種誤區,那就是喜歡用情緒控制孩子,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話語——「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你要是不好吃吃飯,我就不帶你出去玩……」其實,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情緒勒索」。什麼是情緒勒索?
  • 自作多情的「軟暴力」,比暴力更可怕,壓垮孩子的往往是父母自己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多數孩子已經和父母站在了對立面,處於一種既不想讓家長管,又因為生活技能的不足,不得不「受制於」父母的尷尬處境。問過周圍的許多朋友,在報考大學的時候,很多人都卯足了勁,想要考到一所遙遠的高校,逃避父母的管教。
  • 「我都是為了你好」,常被父母情緒勒索的孩子,應該如何擺脫困境
    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上演這樣的情況,而用這種手段勒索我們的,往往是親密的父母、子女、夫妻或者上司,讓你不知所措。而被情緒勒索的人,通常都會有巨大的心理負擔,時刻告訴自己:不要讓人失望。若父母有情緒勒索的傾向,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負面影響,影響人格形成甚至生活的所有細節。
  • 遇到孩子「情緒勒索」,為人父母該不該「冷處理」?
    在這種溫室家庭環境裡長大的孩子,他們往往不知道挫折和懲罰是什麼,一旦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即便是一些小事也會容易讓他們抓狂。很多父母覺得只有家長才會情緒勒索,但其實並不是這樣子的,我們要注意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很強,他們也會對家長進行情感勒索。孩子的要求不能得到滿足的時候,他們 也很容易對身邊的人發脾氣或者大哭大鬧,他們採用這樣的方式對家長進行情感勒索。
  • 「情緒勒索」是孩子的慣用手段,為避免掉坑,父母要學會適時冷落
    現在有些孩子在溺愛中長大,從小被捧在手心裡,儼然家裡的「小皇帝」,長輩、父母都對他有求必應、百依百順,脾氣便驕縱、任性得過頭了。父母的處理方式越柔和,他們就越變本加厲。又由於接受的一直都是全家人的關注以及最好的物質生活,因此稍有不如意就容易發脾氣。
  • 父母情緒勒索並不等於愛!三個原則修正你的情緒勒索管教(幼教篇)
    父母情緒勒索並不等於愛!3原則修正你的情緒勒索管教父母情緒勒索常是許多網友探討的議題,受到情緒勒索的孩子,除了可能在長大後習慣貶低自己去滿足他人的需求,也可能誤以為順從父母、犧牲自己,才是展現愛的方式。情緒勒索到底怎麼界定,父母又可以怎麼在管教的過程中,避免無意間對孩子施加精神壓力?
  • 並非只有家長才會情緒勒索,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家長要警惕
    面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朋友選擇了自己先到一邊,讓孩子自己冷靜下來。很多人會覺得大人才有情緒勒索,但其實孩子也會。兩到三歲的孩子就會對周圍的事物進行察言觀色,他們可以從父母的一些表情和行為感受到父母的情緒,對於一些比較聰明的孩子,還可能會成為情緒勒索的高手。所以父母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大人才會情感勒索,要警惕孩子的情感勒索。
  • 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令人窒息的情緒勒索
    這篇文章是寫給職場人士的,但裡面的建議也能拿來用在家人之間的情緒勒索。希望我們都能學會在我們的各種人際關係中認知情緒勒索的特徵,也能學會擺脫情緒勒索的束縛,成為我們自己情緒的主人,跟別人的情緒病毒進行隔離,建立我們對情緒病毒的免疫力,讓我們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健康。「情緒勒索」可能在任何情境中發生,職場上也不例外,常常是痛苦及壓力的來源,我們究竟該如何擺脫被勒索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