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父母切忌情緒勒索,給孩子造成傷害

2020-09-04 蓓蓓育兒經

作者/蓓蓓

編輯/蓓蓓

導語

在每個人的印象中,肯定都有這樣的經歷。小時候,父母總是會拿那些優秀的孩子與自己比較,想以此達到激勵自家孩子的目的,但父母卻沒有想到這樣的做法,會讓這個&34;成為自家孩子的噩夢。

所以,&34;、&34;等這些就變成了從小聽到大的語言,父母自認為是為我們好,可殊不知到了長大成人後的我們再聽到這些話,也會有些許反感。

其實,這類話語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對孩子構成了&34;,但這是一種新型暴力形式,稱為&34;,只是父母們並沒有察覺。

分析

什麼是軟暴力?

軟暴力就是一種不同於肢體對別人造成傷害的行為,同時也叫做&34;,通過讓對方的精神出現焦慮,讓對方產生害怕或者恐懼心理的行為。

軟暴力通常有一個非常&34;的特點,&34;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對別人使用了軟暴力,所以軟暴力的危害經常會被人們忽視,這也是軟暴力為什麼這麼可怕的原因。

軟暴力最初始的樣子就是語言暴力,而這正是大多數家長都會犯的錯誤。家長試圖通過用自己認為正確的語言來激勵孩子,可是家長們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行為往往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的方法針對孩子的教育非常有效,之後屢試不爽,但這種傷害是積少成多的,孩子最終會在某個點徹底爆發。

那麼軟暴力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傷害呢?

軟暴力無時無刻都存在著,只要父母自己沒有發現,那麼這種暴力將會伴隨孩子的成長過程,影響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長期受到軟暴力對孩子容易陷入自卑,甚至喪失和外界的溝通,陷入自閉。

當孩子被父母實施&34;之後,他們沒有辦法擺脫,也沒有辦法抗拒,所以他們會將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不和任何人說話,僅僅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在自己的世界裡騰出一片空地。

研究表明:從小自卑的孩子,長大後成功的機率會更低。所以父母需要反思自己是否已經對孩子實施了軟暴力,如果有,就應該立馬停止對他們的傷害,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

此外,孩子還有可能會對親情產生恐懼。

如果父母讓孩子開始感到厭煩或者孩子對自己的教育產生了抗拒,那麼孩子很有可能已經對親情產生了恐懼的心理。

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所以一旦父母開始否定孩子的努力,甚至否定孩子的存在,那麼他們就會失去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共情能力也會變差,長此以往,孩子很容易變得暴躁、喜怒無常。

所以,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儘量避免對孩子實施軟暴力。

如何杜絕軟暴力的發生?

首先,從改變語言開始。

想要激勵孩子,讓他們變得更加努力和優秀,家長要改變自己的激勵語言。大多數人所用的方式都是對比別人家的孩子,但是這種方式卻是孩子最不喜歡的,所用家長一定要杜絕這樣的激勵方式,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其次,學會鼓勵和肯定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給予相應的鼓勵,肯定孩子的成就。有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給孩子適當的物質獎勵,無需擔心過多的鼓勵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只要家長把握好度,運用正確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這樣孩子才會不斷地進步。

最後,試著成為孩子的朋友。

家長們在孩子面前,總是覺得自己是個過來人,總覺得孩子什麼都得聽自己的。

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想讓教育事半功倍,家長們可以試著像和朋友相處一樣和孩子溝通,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和父母是平等的。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當孩子有了最基本的自我認知之後,他們才有動力去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也許我們覺得再平常不過的一句話或者一個舉動,可能就會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就像軟暴力一樣,慢慢地侵略孩子的思想、慢慢腐蝕孩子的內心。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我們要運用科學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進行教導,切忌對孩子情緒勒索,給他們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我是,想了解更多育兒經驗,可以關注我,每天為為您分享育兒趣事!

相關焦點

  •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對孩子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其實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之中已經不知不覺的形成了「軟暴力」,只是家長沒有發覺而已。這種「軟暴力」容易對孩子造成「情緒勒索」,從而使得他們的成長受到影響。但是除了家暴以外,不通過打罵也能對他人產生暴力,「軟暴力」就是其中一種,又稱為「精神暴力」。那「情緒勒索」又是什麼呢?情緒勒索是知名心裡學家蘇珊·佛沃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情緒勒索常見於許多人際關係中,包含親子、夫妻、朋友等。
  •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母親或許想用這句話激勵孩子更努力地學習,但她卻不知道這句話會給予孩子太多的精神壓力。這種看似示弱的話語其實也是語言暴力的一種,俗稱「軟暴力」。其實比暴力更可怕的,是中國式情緒勒索:軟暴力。中國式父母總會營造一種情緒勒索,感動自己,更感動孩子,但是孩子所感受到的並不是愛,而是控制和深深地負罪感。他們每一句「我為你付出那麼多」「我活的那麼辛苦」背後的潛臺詞,都是「你必須達到我期望的要求」「你必須這麼做」。
  • 家庭教育中,比打罵更可怕的是父母「軟暴力」,家長切勿情感勒索
    生活在和睦的家庭和生活在暴力的家庭裡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現在的家庭教育中,有一種"新型暴力"比打罵更可怕,那就是父母"軟暴力"。那什麼又是"軟暴力"呢?"軟暴力"又被稱作精神暴力,是一種通過精神上的傷害來打擊孩子的方式,最經常在親子關係中見到。"軟暴力"通常有哪幾種方式?
  • 將孩子越推越遠的「軟暴力」,多數父母難逃「情緒勒索」的陷阱
    甚至為她想好要考哪個大學、學習什麼專業,不顧英子的個人想法一味地要求孩子妥協。最後,喬英子得上了抑鬱症想要跳海自殺,好在最後媽媽意識到了自己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改正孩子以往對孩子的態度言語,幫助孩子走出陰影。不過,電視劇裡的結局很多時候都是美好的、圓滿的,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不一定有這麼好的結局。
  • 比暴力更可怕的「情緒勒索」,你可能正無形中在傷害著自己的孩子
    換句話說,這就是所謂的「情緒勒索」。一種無形中讓孩子永遠被禁錮在父母「情緒」中的枷鎖。作為父母,給予孩子壓力可以,但是不應該以「情緒勒索」的方式,用自己的犧牲來給予孩子壓力。沒有任何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因為自己而承受著各種「不好」。他們也希望父母能夠過的更好。
  • 自作多情的「軟暴力」,比暴力更可怕,壓垮孩子的往往是父母自己
    好的父母會和孩子好好溝通,彼此舒緩壓力;而糟糕的父母僅僅只是通過這些「軟暴力」來達到「情緒勒索」的目的,孩子看起來是更聽話了,但內心深處卻埋藏著一顆想要逃離的心。,而父母選擇看到孩子不足的一面。,認為他應該比自己更好、更出色,憑什麼呢?
  • 6種「情緒勒索」句型比暴力更可怕,有效但卻透支著孩子的幸福
    父母的這種付出是沒有私心的,但是很多父母卻不知道,這種付出會讓孩子無形之中被禁錮上一道精神枷鎖。換句話說,這就是所謂的「情緒勒索」,一種無形中讓孩子永遠被禁錮在父母「情緒」中的枷鎖。情緒勒索是一種讓人窒息的互動模式,勒索者使用某些話術和手段,讓被勒索者即使感覺很痛苦,也還是不得不勉強答應他們的要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利用「情緒勒索」,讓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
  • 6種「情緒勒索」句型比暴力更可怕,有效但卻透支著孩子的幸福
    換句話說,這就是所謂的「情緒勒索」,一種無形中讓孩子永遠被禁錮在父母「情緒」中的枷鎖。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利用「情緒勒索」,讓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很多父母認為,採用以牙還牙的方式回懟孩子,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平等意識,讓自己能與孩子成為「朋友」。其實,這是在以親情做賭注,期待孩子能夠乖乖聽話。父母這樣對孩子說話,自己的情緒找到出口了,但讓孩子感受到的是「媽媽不要我了。」
  • 中國式父母的「情緒勒索」有多可怕?孩子輕則逃避,重則「自閉」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引路人角色。但有一些父母採取了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例如我們所熟知的「棍棒交加型」暴力式育兒。但實際上還有一種「軟暴力式」育兒,也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這種「軟暴力式」育兒,也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
  • 軟暴力:一種比肢體暴力危害更甚的校園欺凌
    較之影片中觸目驚心的暴力場面,校園中還有一種隱蔽卻更可怕的暴力――軟暴力。軟暴力可以說是殺人不見血,傷人於無形,且對人的傷害可能會伴隨終生,成為受害者一生揮之不去的陰影!軟暴力更具隱蔽性,容易被老師、家長,甚至當事人忽略。
  • 成都女人遭同學扇耳光:相比校園硬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父母的心頭肉,而校園暴力每一天在不同的地方發生著。而受害者的傷害卻遠未停止,校園暴力會對受害者造成心理的創傷,留下不可泯去的陰影。而相對於硬暴力,&34;對孩子們的傷害來得更深遠、深刻。
  • 示弱教育有利也有傷,有種情緒勒索帶來的傷害,總讓孩子無法逃脫
    所以,示弱教育有利也有傷,這種訴苦、把自己說的很慘的情緒勒索,帶來的傷害總讓孩子無法逃脫!,因為生活各方面的壓力齊聚一堂,所以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喜歡使用情緒勒索。比如,「我每天起早貪黑地辛苦,都是為了讓你過的好、能夠學的更好」,這樣一切都是為了你的壓力,讓孩子不敢懈怠努力地變得更優秀,生怕家長總是嘮叨自己的付出得不到什麼,然而家長卻忽略了情緒勒索實則對孩子不公,所謂的起早貪黑是為了工作、生活,即便是沒有孩子難道就不用起早貪黑嗎?
  • 淺析中國式「情緒勒索」對孩子心智的影響
    情緒勒索——」軟暴力」這種看似訴苦式的示弱實則是一種「情緒勒索這種軟暴力不像我們常說的暴力那樣帶來了肉體上的疼痛,而是一種精神的壓迫和情感的綁架。小孩子心智尚不成熟,對這種言語上的軟暴力,根本就不具備分辨能力,更別說是抵抗了。因此這種「軟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對孩子的打罵大都是有理由,比如說「考試沒考好」,「和別人打架」,「偷東西了」……這種打罵孩子能夠理解,也容易接受,留下來的很大部分是正面的影響。
  • 在親子教育中,比打罵孩子更可怕的是「軟暴力」,家長別不以為意
    每次都會驕傲地告訴我們:「孩子嘛,哪有不犯錯的,你得跟他講道理啊。」精神傷害也是一種暴力,你了解過嗎?其實我見過林同學的育兒方式,有一天我帶著兒子去她家玩,剛進門便聽到孩子哇哇直哭,林同學一邊領我們進門,一邊跟我說:「這孩子太欠了,剛買的玩具又給弄壞了,但我肯定不會打他的。」
  • 父母這幾種「軟暴力」,對孩子傷害很大,希望你沒做過
    你對「軟暴力」這個詞了解多少?「軟暴力」,學名是精神暴力,區別於身體暴力對他人造成的傷害。那麼有哪些行為屬於父母對孩子的「軟暴力」呢?這些「軟暴力」又能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呢?你都了解嗎?常見的父母對孩子的「軟暴力」形式主要有這幾種:言語責罵孩子、貶低孩子、抱怨孩子、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等等
  • 被父母「情緒勒索」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懂得正確地愛孩子。當父母的愛夾雜了「情緒勒索」的時候,孩子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被「情感勒索」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變化?有的孩子在父母的「情緒勒索」中,會擴大內疚,覺得父母的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自己有責任去彌補這一切。在這樣的心理驅使下,孩子會不斷反省自己的行為,放大自己的錯誤,從而對自己失去信心,開始以父母的意願為準,形成過度依賴的相處模式,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媽寶」。
  • 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學會正確的溝通方法,做合格的父母
    ,語言暴力,會在孩子的心靈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而更可怕的是語言暴力往往被冠以「為你好」的名義,這類家長常常以「刀子嘴豆腐心」來為自己開脫。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刀子嘴豆腐心,嘴巴如果如同軟刀子一樣在傷人,心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你對孩子的咒罵、侮辱、鄙視,都是實實在在地在給孩子造成傷害。比如有家長對孩子說:「你這個樣子哪一點像我,一身壞毛病都隨你爹了,真是後悔生了你。」
  • 被父母「情緒勒索」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最終,朱朝陽變成了表面聽話、骨子逆反的孩子。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懂得正確地愛孩子。當父母的愛夾雜了「情緒勒索」的時候,孩子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被「情感勒索」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變化?孩子在「情緒勒索」中,感受到了父母帶來的壓力和恐慌,但他們並不知道應該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在短暫的順從後,他們發現「聽話」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個時候,就會站在父母的對立面,來抗議這無形中的「勒索」,比如和父母頂嘴,或者故意不按父母要求做事等等。
  • 被情緒暴力傷害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很多父母在情緒上來的時候,不管不顧地對孩子一通發洩,我們總以為發洩完就沒事了,卻不想這樣的情緒暴力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有太多孩子因為父母的情緒暴力而變得戰戰兢兢,膽小甚微。他們面對父母的情緒暴力,不敢還嘴,不敢反擊,甚至一個反抗的眼神都不敢有。
  • 不打孩子就是不傷害孩子?這樣的「軟暴力」更狠,父母們卻都在用
    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現在的父母教育孩子不再信奉之前傳統的"棍棒教育",都希望通過對話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只是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他們言語上的"軟暴力"有時候同樣傷人,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