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蓓蓓
編輯/蓓蓓
在每個人的印象中,肯定都有這樣的經歷。小時候,父母總是會拿那些優秀的孩子與自己比較,想以此達到激勵自家孩子的目的,但父母卻沒有想到這樣的做法,會讓這個&34;成為自家孩子的噩夢。
所以,&34;、&34;等這些就變成了從小聽到大的語言,父母自認為是為我們好,可殊不知到了長大成人後的我們再聽到這些話,也會有些許反感。
其實,這類話語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對孩子構成了&34;,但這是一種新型暴力形式,稱為&34;,只是父母們並沒有察覺。
什麼是軟暴力?
軟暴力就是一種不同於肢體對別人造成傷害的行為,同時也叫做&34;,通過讓對方的精神出現焦慮,讓對方產生害怕或者恐懼心理的行為。
軟暴力通常有一個非常&34;的特點,&34;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對別人使用了軟暴力,所以軟暴力的危害經常會被人們忽視,這也是軟暴力為什麼這麼可怕的原因。
軟暴力最初始的樣子就是語言暴力,而這正是大多數家長都會犯的錯誤。家長試圖通過用自己認為正確的語言來激勵孩子,可是家長們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行為往往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的方法針對孩子的教育非常有效,之後屢試不爽,但這種傷害是積少成多的,孩子最終會在某個點徹底爆發。
軟暴力無時無刻都存在著,只要父母自己沒有發現,那麼這種暴力將會伴隨孩子的成長過程,影響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長期受到軟暴力對孩子容易陷入自卑,甚至喪失和外界的溝通,陷入自閉。
當孩子被父母實施&34;之後,他們沒有辦法擺脫,也沒有辦法抗拒,所以他們會將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不和任何人說話,僅僅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在自己的世界裡騰出一片空地。
研究表明:從小自卑的孩子,長大後成功的機率會更低。所以父母需要反思自己是否已經對孩子實施了軟暴力,如果有,就應該立馬停止對他們的傷害,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
此外,孩子還有可能會對親情產生恐懼。
如果父母讓孩子開始感到厭煩或者孩子對自己的教育產生了抗拒,那麼孩子很有可能已經對親情產生了恐懼的心理。
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所以一旦父母開始否定孩子的努力,甚至否定孩子的存在,那麼他們就會失去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共情能力也會變差,長此以往,孩子很容易變得暴躁、喜怒無常。
所以,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儘量避免對孩子實施軟暴力。
首先,從改變語言開始。
想要激勵孩子,讓他們變得更加努力和優秀,家長要改變自己的激勵語言。大多數人所用的方式都是對比別人家的孩子,但是這種方式卻是孩子最不喜歡的,所用家長一定要杜絕這樣的激勵方式,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其次,學會鼓勵和肯定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給予相應的鼓勵,肯定孩子的成就。有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給孩子適當的物質獎勵,無需擔心過多的鼓勵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只要家長把握好度,運用正確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這樣孩子才會不斷地進步。
最後,試著成為孩子的朋友。
家長們在孩子面前,總是覺得自己是個過來人,總覺得孩子什麼都得聽自己的。
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想讓教育事半功倍,家長們可以試著像和朋友相處一樣和孩子溝通,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和父母是平等的。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當孩子有了最基本的自我認知之後,他們才有動力去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也許我們覺得再平常不過的一句話或者一個舉動,可能就會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就像軟暴力一樣,慢慢地侵略孩子的思想、慢慢腐蝕孩子的內心。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我們要運用科學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進行教導,切忌對孩子情緒勒索,給他們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我是,想了解更多育兒經驗,可以關注我,每天為為您分享育兒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