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情緒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2020-07-27 爸媽精讀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作者:spirit(爸媽進化論主筆)

今天,在餐廳吃飯,偶然聽到一對母女的對話。

母親:補課班已經給你報好了,你要按時去上,聽到了嗎?

女兒:知道了。

母親看了一眼女兒,嘆了口氣說到:媽媽這輩子就這樣了,什麼都沒有,你一定要好好學習,給媽媽爭氣呀!

女兒沒吭聲,抿了一下嘴唇,繼續吃飯。

母親或許想用這句話激勵孩子更努力地學習,但她卻不知道這句話會給予孩子太多的精神壓力。

這種看似示弱的話語其實也是語言暴力的一種,俗稱「軟暴力」。

這種軟暴力看似無害,卻要求另一方滿足自己的願望,而且被要求者從未發覺,這樣所導致的結果就是被要求陷入要求者的情緒勒索中,無法逃脫。

被要求者總是害怕要求者對自己失望,他們通過別人的肯定建立自信,正因為過度在意別人的評價,他們的自我價值感極低。

其實比暴力更可怕的,是中國式情緒勒索:軟暴力。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不是只有打人才叫暴力

相信作為孩子,我們從父母口中聽到的最多的話是:

我每天起早貪黑,辛辛苦苦,都是為了你,你一定要給我爭氣呀!

我把這輩子希望都放在你身上了,你怎麼忍心讓我失望。

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難道不能給我一點成績回報嗎?

而父母這樣的話,尤如一座大山,壓得我們喘不過來氣,但卻令我們無法逃脫。

記得黃執中曾在《奇葩說》中,講過一個「媽媽吃魚頭」的故事。

一個媽媽每次吃魚頭的時候,都會把魚肉留給孩子,自己只吃魚頭。

她告訴孩子:「其實我一點都不喜歡吃魚頭,只是為了把魚肉全給你吃,才故意這麼說。」

黃執中說:「小的時候聽到這個故事,我覺得母愛好偉大,但是長大後,我卻覺得這個兒子太難了。」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媽媽的語言看似對兒子用情至深,卻給予了孩子極大的負罪感,將孩子拽入無邊的深淵。

中國式父母總會營造一種情緒勒索,感動自己,更感動孩子,但是孩子所感受到的並不是愛,而是控制和深深地負罪感。

他們每一句「我為你付出那麼多」「我活的那麼辛苦」背後的潛臺詞,都是「你必須達到我期望的要求」「你必須這麼做」。

這些語言遠比暴力更可怕。暴力攻擊的是肉體,而它攻擊的卻是精神,軟暴力其實是語言暴力的一種,它會使孩子墜入無底的自責深淵,遭受永久精神壓迫。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軟暴力的影響

鄰居家的哥哥,比我大一歲,從我記事起,總是聽到他們家傳來的尖叫與責罵聲。

後來才知道那是他的父母在吵架,他父母不太管他,每次吵完架總把怒氣發洩在他身上。

他的爸爸經常對他說:「我每天工地幹活這麼累,要不是為了你,為了這個家,我一個人不知道有多舒服,你一定要給我爭氣呀!」

他的媽媽也對他說:「媽媽這輩子除了你誰也指望不上,你一定要努力學習,出人頭地啊!」

鄰居家的哥哥曾親口對我說,媽媽的話就像壓在心裏面的石頭,內心很難快樂,因為壓力過大,他常常忘記了單詞,忘記了數學公式。

他確實很努力,但是不見任何效果,成績一路下滑。

爸媽的「軟暴力」給予他太過沉重的壓力,這種過度的壓力要麼把人壓垮,要麼為了躲避這種壓力,孩子對父母產生嚴重的叛逆。

那個哥哥很活潑,可是漸漸地,他越來越不愛說話。

我記得很清楚,有一次我們路過湖邊,他對我說,他真的很想死在這個湖裡面,這樣就不用承受這麼大的壓力了。

後來他沒有考上大學,也沒有自殺,但是卻患上了重度抑鬱症,整個人呆呆的,感覺不到任何朝氣。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一切都為了孩子好,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讓他背負這一切,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了。

那些被家長實施「軟暴力」的孩子,身上不僅背負自己的未來,更要背負父母的未來,背著沉重擔子行走的他們,舉步維艱。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停止軟暴力,讓孩子為自己成長

綜藝節目《少年說》中的一期節目讓我記憶猶新。

男孩名叫李楚豪,是一名初三學生,十年前,他的父母離婚了,他跟著母親生活。

母親獨自帶著他搬離農村老家,來到城市生活。

可是學費、生活費、住宿費,一筆筆都是龐大的開支,母親承擔不起。

為了讓孩子在城市生活下去,為了多賺一點錢,她在足浴館當過按摩師,在酒店做過服務生,實在入不敷出的時候,就放下面子到處借錢。

母親不敢多花錢,只有孩子回來的時候,她才會買點貴的菜,平時都是隨便吃點,生活極其簡樸。

說到這裡,男孩流下了眼淚,他一邊哭一邊喊著說:

「媽媽,我求求你了!多補補身子,多買幾件好點的衣服吧,我能自己做飯、買菜,能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我不會羨慕那些有錢的同學,因為我知道,我有一個特別愛我的媽媽。」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聽到兒子這番懂事的告白,臺下的媽媽也忍不住哭出來聲,她眼眶通紅,用牙齒輕輕咬住手指。

我原本以為接下來的對話,會是我們習以為常的,媽媽這麼辛苦、這麼累把你養大,所以你要懂事、要努力學習……

然而這位母親並沒有,她說了兩句令人意外,又讓人由衷敬佩的話:
「這十年裡,在外人看來,都認為媽媽過得很辛苦,其實媽媽一點都不辛苦,因為媽媽有你。

媽媽請你永遠記住一句話:你是一隻快樂的小鳥,你不屬於我,你屬於你自己,你屬於藍天,好嗎?」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一個單親媽媽獨自將兒子撫養長大,默默地咽下了所有痛苦,不用悲情的姿態去綁架兒子,她做好了從兒子世界裡退出的準備。

這樣的教育方式,著實讓人驚豔。

有人說過:真正的愛是不要求回報的。

我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這種愛不應該是軟暴力下的枷鎖與控制,而是深愛下的自由與放飛。

願每位家長都可以停止軟暴力,讓孩子為自己成長。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作者簡介:spirit,富書專欄作者,富書親子寫作營第6期入門1班學員,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相關焦點

  •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對孩子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其實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之中已經不知不覺的形成了「軟暴力」,只是家長沒有發覺而已。這種「軟暴力」容易對孩子造成「情緒勒索」,從而使得他們的成長受到影響。但是除了家暴以外,不通過打罵也能對他人產生暴力,「軟暴力」就是其中一種,又稱為「精神暴力」。那「情緒勒索」又是什麼呢?情緒勒索是知名心裡學家蘇珊·佛沃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情緒勒索常見於許多人際關係中,包含親子、夫妻、朋友等。
  • 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父母切忌情緒勒索,給孩子造成傷害
    其實,這類話語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對孩子構成了&34;,但這是一種新型暴力形式,稱為&34;,只是父母們並沒有察覺。軟暴力就是一種不同於肢體對別人造成傷害的行為,同時也叫做&34;,通過讓對方的精神出現焦慮,讓對方產生害怕或者恐懼心理的行為。軟暴力通常有一個非常&34;的特點,&34;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對別人使用了軟暴力,所以軟暴力的危害經常會被人們忽視,這也是軟暴力為什麼這麼可怕的原因。
  • 家庭教育中,比打罵更可怕的是父母「軟暴力」,家長切勿情感勒索
    生活在和睦的家庭和生活在暴力的家庭裡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現在的家庭教育中,有一種"新型暴力"比打罵更可怕,那就是父母"軟暴力"。那什麼又是"軟暴力"呢?"軟暴力"又被稱作精神暴力,是一種通過精神上的傷害來打擊孩子的方式,最經常在親子關係中見到。"軟暴力"通常有哪幾種方式?
  • 中國式父母的「情緒勒索」有多可怕?孩子輕則逃避,重則「自閉」
    但實際上還有一種「軟暴力式」育兒,也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這種「軟暴力式」育兒,也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在很多家庭的飯桌上,都經常有下面這種情形:媽媽:「女兒啊,舞蹈班已經給你報好了,你一定要好好學,知道嗎?」
  • 6種「情緒勒索」句型比暴力更可怕,有效但卻透支著孩子的幸福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利用「情緒勒索」,讓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6大情緒勒索句型,別說你沒用過1、綁架式「我們這麼做還不是為你好,我還能害了你嗎?」4、以牙還牙式「媽媽,我討厭你。」「我也很討厭你。」很多父母認為,採用以牙還牙的方式回懟孩子,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平等意識,讓自己能與孩子成為「朋友」。其實,這是在以親情做賭注,期待孩子能夠乖乖聽話。
  • 6種「情緒勒索」句型比暴力更可怕,有效但卻透支著孩子的幸福
    換句話說,這就是所謂的「情緒勒索」,一種無形中讓孩子永遠被禁錮在父母「情緒」中的枷鎖。很多父母認為,採用以牙還牙的方式回懟孩子,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平等意識,讓自己能與孩子成為「朋友」。其實,這是在以親情做賭注,期待孩子能夠乖乖聽話。父母這樣對孩子說話,自己的情緒找到出口了,但讓孩子感受到的是「媽媽不要我了。」
  • 比暴力更可怕的「情緒勒索」,你可能正無形中在傷害著自己的孩子
    許多父母們習慣了犧牲,特別是許多中國式的父母更是為了孩子換句話說,這就是所謂的「情緒勒索」。一種無形中讓孩子永遠被禁錮在父母「情緒」中的枷鎖。4、 有人說:一切都為了孩子好,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讓他背負這一切,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了。無論是親情還是愛情,愛本身是美好的。特別是親子之間,如果經常利用「情緒勒索」來強迫或者逼迫孩子去做一些事情,即便他們願意,他們也會感覺到​痛苦和折磨。
  • 淺析中國式「情緒勒索」對孩子心智的影響
    情緒勒索——」軟暴力」這種看似訴苦式的示弱實則是一種「情緒勒索」,俗稱「軟暴力」。這種軟暴力不像我們常說的暴力那樣帶來了肉體上的疼痛,而是一種精神的壓迫和情感的綁架。小孩子心智尚不成熟,對這種言語上的軟暴力,根本就不具備分辨能力,更別說是抵抗了。因此這種「軟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對孩子的打罵大都是有理由,比如說「考試沒考好」,「和別人打架」,「偷東西了」……這種打罵孩子能夠理解,也容易接受,留下來的很大部分是正面的影響。
  • 自作多情的「軟暴力」,比暴力更可怕,壓垮孩子的往往是父母自己
    這些話來自電視劇《小歡喜》,可以說是最最經典的家庭「軟暴力好的父母會和孩子好好溝通,彼此舒緩壓力;而糟糕的父母僅僅只是通過這些「軟暴力」來達到「情緒勒索」的目的,孩子看起來是更聽話了,但內心深處卻埋藏著一顆想要逃離的心。
  • 將孩子越推越遠的「軟暴力」,多數父母難逃「情緒勒索」的陷阱
    最後,喬英子得上了抑鬱症想要跳海自殺,好在最後媽媽意識到了自己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改正孩子以往對孩子的態度言語,幫助孩子走出陰影。不過,電視劇裡的結局很多時候都是美好的、圓滿的,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不一定有這麼好的結局。很多家長都不了解「情緒勒索」的含義,更別提能發現自己對孩子的言語態度是一種「情緒勒索」了。
  • 軟暴力:一種比肢體暴力危害更甚的校園欺凌
    較之影片中觸目驚心的暴力場面,校園中還有一種隱蔽卻更可怕的暴力――軟暴力。軟暴力可以說是殺人不見血,傷人於無形,且對人的傷害可能會伴隨終生,成為受害者一生揮之不去的陰影!軟暴力更具隱蔽性,容易被老師、家長,甚至當事人忽略。
  • 成都女人遭同學扇耳光:相比校園硬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而受害者的傷害卻遠未停止,校園暴力會對受害者造成心理的創傷,留下不可泯去的陰影。而相對於硬暴力,&34;對孩子們的傷害來得更深遠、深刻。可怕的是,校園軟暴力的施行者可能是教師,也可能是同學,甚至是家長。&34;表現在語言傷害、心理懲罰、環境孤立、揪住&34;等現象上。
  • 情緒勒索有多可怕?
    這就是 Susan Forward(2004)所說的「情緒勒索」( Emotional blackmail )。 指的是有些時候我們為了維繫與重要的人的關係,為了不想要自己被貶低、為了降低焦慮,會重複被迫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 《情緒勒索》| 你也被中國式親密關係困擾嗎?
    我寫《情緒勒索》最重要的就是,將美國學者提出的概念放到華人社會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下進行分析思考。所謂「情同此心,心同此理」,在面對困境時,如果有更加「接地氣」的事例來做參照,有更加具有可行性的方法來指導,那麼受困者或許就能夠更早地獲得救贖。
  • 有一種暴力叫「情緒勒索」
    作者周慕姿準確地剖析了情緒勒索的全貌,精心設計了積極應對情緒勒索的各類練習,以期幫助每一個身陷其中的讀者有效地擺脫情緒勒索困境。情緒勒索者非常擅長做一件事,那就是貶低你的能力或自我價值,引發你的罪惡感,進而剝奪你的安全感。自我價值感、罪惡感與安全感,也正是「情緒勒索」得以發生的三要素。很多被勒索者有這樣一種思維模式:我自己的感覺不重要,而他們(勒索者)的感覺才是更重要的。只有我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我才「足夠好」。
  • 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比肢體打罵更可怕,可能每天在傷娃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陷入一種誤區,那就是喜歡用情緒控制孩子,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話語——「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你要是不好吃吃飯,我就不帶你出去玩……」其實,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情緒勒索」。什麼是情緒勒索?
  • 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比肢體打罵更可怕,可能每天在傷娃
    」「你要是不好吃吃飯,我就不帶你出去玩……」其實,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情緒勒索」。情緒勒索指的是在人際關係中,一個人喜歡用自己或者對方的情緒來控制別人,正如在親子關係中,多數家長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束手無策時,喜歡說不要你、不愛你之類的話來管制孩子,利用孩子的恐懼心理讓其乖乖就範,完成自身的掌控欲。
  • 示弱教育有利也有傷,有種情緒勒索帶來的傷害,總讓孩子無法逃脫
    所以,示弱教育有利也有傷,這種訴苦、把自己說的很慘的情緒勒索,帶來的傷害總讓孩子無法逃脫!比如,「我每天起早貪黑地辛苦,都是為了讓你過的好、能夠學的更好」,這樣一切都是為了你的壓力,讓孩子不敢懈怠努力地變得更優秀,生怕家長總是嘮叨自己的付出得不到什麼,然而家長卻忽略了情緒勒索實則對孩子不公,所謂的起早貪黑是為了工作、生活,即便是沒有孩子難道就不用起早貪黑嗎?
  • 對於孩子來說,比家長的打罵更可怕的,是家長的「軟暴力」
    對於孩子來說,比家長的打罵更可怕的」,更為可怕。」比打罵還要可怕?雖然說,打罵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非常之大,是一種極為可怕的教育方法。但是,這種「軟暴力」的可怕程度,絲毫不比打罵孩子弱。這是因為家長採用這種教育方式,就是在控制孩子的思想。
  • 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學會正確的溝通方法,做合格的父母
    1很多家長都認為:只有打孩子才會傷害孩子,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語言暴力而更可怕的是語言暴力往往被冠以「為你好」的名義,這類家長常常以「刀子嘴豆腐心」來為自己開脫。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刀子嘴豆腐心,嘴巴如果如同軟刀子一樣在傷人,心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你對孩子的咒罵、侮辱、鄙視,都是實實在在地在給孩子造成傷害。比如有家長對孩子說:「你這個樣子哪一點像我,一身壞毛病都隨你爹了,真是後悔生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