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pirit(爸媽進化論主筆)
今天,在餐廳吃飯,偶然聽到一對母女的對話。
母親:補課班已經給你報好了,你要按時去上,聽到了嗎?
女兒:知道了。
母親看了一眼女兒,嘆了口氣說到:媽媽這輩子就這樣了,什麼都沒有,你一定要好好學習,給媽媽爭氣呀!
女兒沒吭聲,抿了一下嘴唇,繼續吃飯。
母親或許想用這句話激勵孩子更努力地學習,但她卻不知道這句話會給予孩子太多的精神壓力。
這種看似示弱的話語其實也是語言暴力的一種,俗稱「軟暴力」。
這種軟暴力看似無害,卻要求另一方滿足自己的願望,而且被要求者從未發覺,這樣所導致的結果就是被要求陷入要求者的情緒勒索中,無法逃脫。
被要求者總是害怕要求者對自己失望,他們通過別人的肯定建立自信,正因為過度在意別人的評價,他們的自我價值感極低。
其實比暴力更可怕的,是中國式情緒勒索:軟暴力。
相信作為孩子,我們從父母口中聽到的最多的話是:
我每天起早貪黑,辛辛苦苦,都是為了你,你一定要給我爭氣呀!
我把這輩子希望都放在你身上了,你怎麼忍心讓我失望。
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難道不能給我一點成績回報嗎?
而父母這樣的話,尤如一座大山,壓得我們喘不過來氣,但卻令我們無法逃脫。
記得黃執中曾在《奇葩說》中,講過一個「媽媽吃魚頭」的故事。
一個媽媽每次吃魚頭的時候,都會把魚肉留給孩子,自己只吃魚頭。
她告訴孩子:「其實我一點都不喜歡吃魚頭,只是為了把魚肉全給你吃,才故意這麼說。」
黃執中說:「小的時候聽到這個故事,我覺得母愛好偉大,但是長大後,我卻覺得這個兒子太難了。」
媽媽的語言看似對兒子用情至深,卻給予了孩子極大的負罪感,將孩子拽入無邊的深淵。
中國式父母總會營造一種情緒勒索,感動自己,更感動孩子,但是孩子所感受到的並不是愛,而是控制和深深地負罪感。
他們每一句「我為你付出那麼多」「我活的那麼辛苦」背後的潛臺詞,都是「你必須達到我期望的要求」「你必須這麼做」。
這些語言遠比暴力更可怕。暴力攻擊的是肉體,而它攻擊的卻是精神,軟暴力其實是語言暴力的一種,它會使孩子墜入無底的自責深淵,遭受永久精神壓迫。
鄰居家的哥哥,比我大一歲,從我記事起,總是聽到他們家傳來的尖叫與責罵聲。
後來才知道那是他的父母在吵架,他父母不太管他,每次吵完架總把怒氣發洩在他身上。
他的爸爸經常對他說:「我每天工地幹活這麼累,要不是為了你,為了這個家,我一個人不知道有多舒服,你一定要給我爭氣呀!」
他的媽媽也對他說:「媽媽這輩子除了你誰也指望不上,你一定要努力學習,出人頭地啊!」
鄰居家的哥哥曾親口對我說,媽媽的話就像壓在心裏面的石頭,內心很難快樂,因為壓力過大,他常常忘記了單詞,忘記了數學公式。
他確實很努力,但是不見任何效果,成績一路下滑。
爸媽的「軟暴力」給予他太過沉重的壓力,這種過度的壓力要麼把人壓垮,要麼為了躲避這種壓力,孩子對父母產生嚴重的叛逆。
那個哥哥很活潑,可是漸漸地,他越來越不愛說話。
我記得很清楚,有一次我們路過湖邊,他對我說,他真的很想死在這個湖裡面,這樣就不用承受這麼大的壓力了。
後來他沒有考上大學,也沒有自殺,但是卻患上了重度抑鬱症,整個人呆呆的,感覺不到任何朝氣。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一切都為了孩子好,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讓他背負這一切,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了。
那些被家長實施「軟暴力」的孩子,身上不僅背負自己的未來,更要背負父母的未來,背著沉重擔子行走的他們,舉步維艱。
綜藝節目《少年說》中的一期節目讓我記憶猶新。
男孩名叫李楚豪,是一名初三學生,十年前,他的父母離婚了,他跟著母親生活。
母親獨自帶著他搬離農村老家,來到城市生活。
可是學費、生活費、住宿費,一筆筆都是龐大的開支,母親承擔不起。
為了讓孩子在城市生活下去,為了多賺一點錢,她在足浴館當過按摩師,在酒店做過服務生,實在入不敷出的時候,就放下面子到處借錢。
母親不敢多花錢,只有孩子回來的時候,她才會買點貴的菜,平時都是隨便吃點,生活極其簡樸。
說到這裡,男孩流下了眼淚,他一邊哭一邊喊著說:
「媽媽,我求求你了!多補補身子,多買幾件好點的衣服吧,我能自己做飯、買菜,能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我不會羨慕那些有錢的同學,因為我知道,我有一個特別愛我的媽媽。」
聽到兒子這番懂事的告白,臺下的媽媽也忍不住哭出來聲,她眼眶通紅,用牙齒輕輕咬住手指。
我原本以為接下來的對話,會是我們習以為常的,媽媽這麼辛苦、這麼累把你養大,所以你要懂事、要努力學習……
然而這位母親並沒有,她說了兩句令人意外,又讓人由衷敬佩的話:
「這十年裡,在外人看來,都認為媽媽過得很辛苦,其實媽媽一點都不辛苦,因為媽媽有你。
媽媽請你永遠記住一句話:你是一隻快樂的小鳥,你不屬於我,你屬於你自己,你屬於藍天,好嗎?」
一個單親媽媽獨自將兒子撫養長大,默默地咽下了所有痛苦,不用悲情的姿態去綁架兒子,她做好了從兒子世界裡退出的準備。
這樣的教育方式,著實讓人驚豔。
有人說過:真正的愛是不要求回報的。
我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這種愛不應該是軟暴力下的枷鎖與控制,而是深愛下的自由與放飛。
願每位家長都可以停止軟暴力,讓孩子為自己成長。
作者簡介:spirit,富書專欄作者,富書親子寫作營第6期入門1班學員,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