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比肢體打罵更可怕,可能每天在傷娃

2020-09-22 母嬰參考

情緒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陷入一種誤區,那就是喜歡用情緒控制孩子,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話語——「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你要是不好吃吃飯,我就不帶你出去玩……」其實,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情緒勒索」。


什麼是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指的是在人際關係中,一個人喜歡用自己或者對方的情緒來控制別人,正如在親子關係中,多數家長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束手無策時,喜歡說不要你、不愛你之類的話來管制孩子,利用孩子的恐懼心理讓其乖乖就範,完成自身的掌控欲。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其實,喜歡用情緒勒索的人多半是因為無法控制和處理自身的情緒,總是試圖通過別人就範的方式來處理自身的感受和解決問題,實際上是無能為力的表現。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多數父母都慣用這一手段,如下幾種方式最為常見。

父母的情緒勒索有哪些表現 ?

1、以暴制暴

「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再接一句嘴,試試?」「你不乖乖吃飯,警察叔叔會把你抓走……」這種採用恐嚇、威脅話語逼迫孩子就範的方式,會降低孩子內心對父母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甚至模仿父母的行為,比如「你不給買那個玩具,我就賴著不走」、「你不讓我玩手機,我就不好好學習……」

2、男兒有淚不輕彈

「你是男子漢,不可以流眼淚的」、「男孩子吃點兒苦怎麼了」「不要像個女孩子一樣嬌滴滴的……」多數父母在教育兒子時,總是刻板化地要求男孩要自立自強、勇敢不服輸、不能哭等等,其實,男孩內心也很脆弱的,他們也有需要被呵護的柔軟面,父母強制性剝奪孩子哭的權利,容易使他們的情緒表達出現障礙。

3、給孩子隨意貼標籤

「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簡直笨死了」、「真是個愛哭鬼」、「怎麼生了你這樣一個蠢孩子……」,如果父母經常給孩子貼上「蠢」「笨」「不聽話」「討厭鬼」等負面標籤,只會誤導孩子對自身的評價,產生錯誤的自我認知,變得越來越自卑、敏感、焦慮。

4、對孩子冷嘲熱諷

「不就是考了九十分嘛,有什麼可高興的?和隔壁孩子比差遠了」、「你看你又做錯了吧,我不是早就提醒過你嗎?」有的父母喜歡採用這種打擊式的教育,經常忽視孩子的進步,當孩子傷心難過時又會在一旁冷嘲熱諷的說教,這樣只會扼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實,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當你試圖用情緒去掌控孩子的成長時,他們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最終用同樣的方式「回報」給你。

為此,父母對自身情緒的管理和控制至關重要,當遭遇育兒難題時,你其實可以這樣做——

如何避免情緒勒索?

1、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

父母很多時候喜歡忽視孩子的情緒源頭,無法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總是習慣性將自身的想法強加給娃,而孩子又不懂得如何應對,只好以撒潑、哭鬧、叛逆等方式對抗。

想要解決這種問題,父母首先要學會傾聽,用同理心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可這不代表放任他們的行為,你需要讓孩子知道的是所有的情緒可以被接納,但是不當行為必須被規範。

2、幫助孩子紓解不良情緒

父母對情緒的管理和處事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只有幫助孩子認清自身的情緒,讓其正確表達情緒,並尋找產生壞脾氣背後的原因,掌握孩子內心的真實需求,他們才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

相關焦點

  • 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比肢體打罵更可怕,可能每天在傷娃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陷入一種誤區,那就是喜歡用情緒控制孩子,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話語——「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你要是不好吃吃飯,我就不帶你出去玩……」其實,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情緒勒索」。什麼是情緒勒索?
  • 家庭教育中,比打罵更可怕的是父母「軟暴力」,家長切勿情感勒索
    家庭教育可以說是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自身的家庭教育沒有做好,那麼即使學習再好都沒有用,所以原生家庭教育的影響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在和睦的家庭和生活在暴力的家庭裡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現在的家庭教育中,有一種"新型暴力"比打罵更可怕,那就是父母"軟暴力"。
  •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對孩子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就這樣「別人家的孩子」充斥著我們的一生,家長可能覺得這種教育沒有問題,用優秀的案例激勵自己的孩子。其實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之中已經不知不覺的形成了「軟暴力」,只是家長沒有發覺而已。這種「軟暴力」容易對孩子造成「情緒勒索」,從而使得他們的成長受到影響。
  • 「我都是為你好」,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毀掉了自主天性
    一、在生活中有哪些行為,是家長對孩子進行的情緒勒索1)動輒就非打即罵在很多父母的眼裡,孩子無異於自己的私有物品,往往孩子並沒有犯什麼大錯,甚至只是因為父母心情不好,就找來理由對孩子進行任意的打罵。二、家長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會造成哪些傷害上文中幾種方式,許多家長們屢試不爽,而且效果立竿見影,孩子們馬上就會聽話,但是家長們往往忽略了,這背後所要付出的代價——情緒勒索的方式,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
  • 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父母切忌情緒勒索,給孩子造成傷害
    其實,這類話語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對孩子構成了&34;,但這是一種新型暴力形式,稱為&34;,只是父母們並沒有察覺。軟暴力就是一種不同於肢體對別人造成傷害的行為,同時也叫做&34;,通過讓對方的精神出現焦慮,讓對方產生害怕或者恐懼心理的行為。軟暴力通常有一個非常&34;的特點,&34;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對別人使用了軟暴力,所以軟暴力的危害經常會被人們忽視,這也是軟暴力為什麼這麼可怕的原因。
  • 比暴力更可怕的「情緒勒索」,你可能正無形中在傷害著自己的孩子
    你知道什麼是情緒勒索嗎?你是否對孩子有過「情緒勒索呢」?1、大家一定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媽媽為了把魚肉讓給孩子吃,總是說自己喜歡吃魚頭。換句話說,這就是所謂的「情緒勒索」。一種無形中讓孩子永遠被禁錮在父母「情緒」中的枷鎖。
  • 警惕冷暴力,父母這樣對孩子,比打罵更可怕
    為了擺脫孩子的糾纏,不回應有些父母可能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而這時,恰巧孩子有什麼事情想和你分享,父母在這個時候如果被情緒影響,很有可能為了擺脫孩子的糾纏,不予理睬,甚至完全不回應。父母可以在處理完要緊事,平復情緒後與孩子溝通,表明我們很喜歡、很欣賞孩子的努力、幫助、體諒、創造或者成就。這同時也是在向孩子傳達一個信息:你對我很重要,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感受。
  • 6種「情緒勒索」句型比暴力更可怕,有效但卻透支著孩子的幸福
    父母的這種付出是沒有私心的,但是很多父母卻不知道,這種付出會讓孩子無形之中被禁錮上一道精神枷鎖。換句話說,這就是所謂的「情緒勒索」,一種無形中讓孩子永遠被禁錮在父母「情緒」中的枷鎖。情緒勒索是一種讓人窒息的互動模式,勒索者使用某些話術和手段,讓被勒索者即使感覺很痛苦,也還是不得不勉強答應他們的要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利用「情緒勒索」,讓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
  • 6種「情緒勒索」句型比暴力更可怕,有效但卻透支著孩子的幸福
    換句話說,這就是所謂的「情緒勒索」,一種無形中讓孩子永遠被禁錮在父母「情緒」中的枷鎖。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利用「情緒勒索」,讓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很多父母認為,採用以牙還牙的方式回懟孩子,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平等意識,讓自己能與孩子成為「朋友」。其實,這是在以親情做賭注,期待孩子能夠乖乖聽話。父母這樣對孩子說話,自己的情緒找到出口了,但讓孩子感受到的是「媽媽不要我了。」
  • 淺析中國式「情緒勒索」對孩子心智的影響
    情緒勒索——」軟暴力」這種看似訴苦式的示弱實則是一種「情緒勒索小孩子心智尚不成熟,對這種言語上的軟暴力,根本就不具備分辨能力,更別說是抵抗了。因此這種「軟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對孩子的打罵大都是有理由,比如說「考試沒考好」,「和別人打架」,「偷東西了」……這種打罵孩子能夠理解,也容易接受,留下來的很大部分是正面的影響。但「軟暴力」不同,它是莫名地就加上孩子身上,看起來和他密切相關,實質根本就沒有一點因果聯繫的。
  • 忽略比打罵更可怕!家庭暴力不一定是拳頭,這種行為對娃影響更大
    導讀:忽略比打罵更可怕!家庭暴力不一定是拳頭,這種行為對娃影響更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忽略比打罵更可怕!家庭暴力不一定是拳頭,這種行為對孩子影響更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中國式父母的「情緒勒索」有多可怕?孩子輕則逃避,重則「自閉」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引路人角色。但有一些父母採取了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例如我們所熟知的「棍棒交加型」暴力式育兒。但實際上還有一種「軟暴力式」育兒,也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這種「軟暴力式」育兒,也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
  •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這種軟暴力看似無害,卻要求另一方滿足自己的願望,而且被要求者從未發覺,這樣所導致的結果就是被要求陷入要求者的情緒勒索中,無法逃脫。其實比暴力更可怕的,是中國式情緒勒索:軟暴力。中國式父母總會營造一種情緒勒索,感動自己,更感動孩子,但是孩子所感受到的並不是愛,而是控制和深深地負罪感。他們每一句「我為你付出那麼多」「我活的那麼辛苦」背後的潛臺詞,都是「你必須達到我期望的要求」「你必須這麼做」。
  • 家庭教育出現四種情況,會將孩子逼入絕境,比肢體打罵更傷娃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原先教育有棍棒下出孝子的古訓,可如今棍棒教育早已被民主教育取締,多數家長不會再對孩子實施肢體暴力,可是卻衍生出幾種新型的問題,比肢體打罵更傷娃,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難以抹去傷痕,很可能會把孩子推向深淵。
  • 示弱教育有利也有傷,有種情緒勒索帶來的傷害,總讓孩子無法逃脫
    所以,示弱教育有利也有傷,這種訴苦、把自己說的很慘的情緒勒索,帶來的傷害總讓孩子無法逃脫!,因為生活各方面的壓力齊聚一堂,所以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喜歡使用情緒勒索。比如,「我每天起早貪黑地辛苦,都是為了讓你過的好、能夠學的更好」,這樣一切都是為了你的壓力,讓孩子不敢懈怠努力地變得更優秀,生怕家長總是嘮叨自己的付出得不到什麼,然而家長卻忽略了情緒勒索實則對孩子不公,所謂的起早貪黑是為了工作、生活,即便是沒有孩子難道就不用起早貪黑嗎?
  • 遇到孩子「情緒勒索」,為人父母該不該「冷處理」?
    很多父母覺得只有家長才會情緒勒索,但其實並不是這樣子的,我們要注意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很強,他們也會對家長進行情感勒索。孩子的要求不能得到滿足的時候,他們 也很容易對身邊的人發脾氣或者大哭大鬧,他們採用這樣的方式對家長進行情感勒索。孩子的眼淚對家長起效之後,家長開始選擇妥協退讓,由則以後哭鬧成為了孩子向父母討價還價,用來滿足自己內心需要的籌碼。
  • 新手父母掌握「4部曲」,制服娃的壞情緒
    是不是孩子想要什麼東西,又或者孩子只是想多得到父母的陪伴,當知道了原因,家長才能根據問題所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進行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學到更多。2、不能對孩子進行暴力教育,把打罵教育「踢」出家庭教育中。
  • 家庭中要杜絕冷暴力,這對孩子的傷害不可估量,比打罵孩子更可怕
    文丨圖圖爸爸(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和收藏)打罵式教育孩子對於現代教育來說是已經在面臨淘汰了,但是各位家長可能不知道,打罵孩子還不是最嚴重的情況,在「這件事」面前,其他的都是浮雲。還有什麼事情是比打罵孩子更嚴重的呢?小編先來為各位讀者講個故事吧。
  • 情緒失控的父母,對孩子意味著什麼?以下傷害可能毀掉娃一生
    但只有我這位老鄰居知道這家人的相處模式,並堅定地認為他們家遲早要散,只因為高先生的性格非常暴躁,三五不時就能聽到打罵孩子的聲音,連物業都不願意管了。後來聊天得知,高先生的成長環境更加惡劣,聽說他父母當年的手段放到如今是要坐牢的,因此,他有一種「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頑固理念,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才。卻沒想過情緒失控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以下傷害可能毀掉娃一生。
  • 冷暴力比暴力還可怕,對孩子不聞不問,傷的不止是孩子心
    我們常說,不要對孩子使用家庭暴力,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都已經認識到了不能打罵孩子。但家庭暴力遠不止這一種,對孩子不聞不問的冷暴力也是一種家庭暴力,帶給孩子的傷害一點不比肢體暴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