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圖圖爸爸(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和收藏)
打罵式教育孩子對於現代教育來說是已經在面臨淘汰了,但是各位家長可能不知道,打罵孩子還不是最嚴重的情況,在「這件事」面前,其他的都是浮雲。
還有什麼事情是比打罵孩子更嚴重的呢?小編先來為各位讀者講個故事吧。我同學的女兒叫朵朵,她在幼兒園早教班裡認識了一個叫陽陽的小女孩兒,她邀請陽陽到家裡一起玩玩具。
兩個小女孩玩得很開心,一起玩芭比娃娃,還給芭比娃娃做了一件衣服,非常好看,她們還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做「粉紅芭比」,朵朵非常開心,想馬上把這份快樂分享給媽媽,而此時的媽媽正在玩手機,聽到女兒叫她,只是淡淡地應了一句,就再也沒有說其他的話了。
很多人肯定覺得,「這個媽媽玩手機也太專心了吧,自己女兒叫她都聽不見嗎?」其實這件事情背後還是有原因的,因為之前朵朵因為發脾氣對奶奶說了不好聽的話,還沒有認錯,
所以,媽媽為了讓朵朵意識到錯誤給奶奶道歉,已經將近一周沒有跟她說話了。但是事後,同學卻告訴我說,她非常後悔她的做法,她說:「我永遠忘不了孩子那種失落的眼神。」
原來,朵朵遭受媽媽的冷落之後大眼睛裡的神採一下子就黯淡了下來,後面和同學玩玩具也無精打採的,吃晚飯的時候也感覺胃口很不好,這一天晚上,朵朵出奇地安靜,沒有哭也沒有黏著家長,到時間就乖乖地睡覺了。
不知道各位了解事情經過之後,心裏面有什麼想法,但是小編認為,家長為了懲罰孩子而不理孩子肯定是錯誤的,這是「冷暴力」!雖然父母不能因為孩子犯錯誤就打罵孩子,但是「冷暴力」往往也是不可取的,「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句話用在這裡再合適不過了,有些時候爸爸媽媽們往往會忽略,不說話才是最尖銳的武器。
之前看過一本心理書,上面寫到:「對於孩子來說,最可怕的不是打他、罵他,而是無視他」。也有一些著名的社會學家做過一個統計,有50%心理有問題的兒童,都是因為在家庭中經歷了冷暴力。
這個世界永遠是平等的,所以當父母對孩子使用了冷暴力手段之後,孩子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你,甚至是延伸到其他人身上,比如自己的朋友,甚至是自己的後代,自己的後代再受到影響,這樣一代傳一代可以說是一個連鎖反應了。
「冷暴力」可能會讓一個孩子走入無盡深淵。刷消息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個13歲的小男孩從二十多層的樓縱身躍下,原因是因為自己犯了錯,父母對他很冷漠,雖然沒有打罵他,但是不跟他說話,不給他做飯,就仿佛根本沒有他這個人一樣,男孩由於受不了這樣的無視,於是乎就發生了這樣的悲劇。
有科學家還做過一個實驗,科學家讓三個人一起玩遊戲,分別是小紅,小明和小剛,小剛最先拿到球,他把球傳給小紅之後,小紅傳給了小明,但是小明並沒有傳給小剛,而是一直在和小紅兩個人傳球,很快小剛就感覺不到這個遊戲的意義了,他覺得自己被忽視了。
就在這時,科學家發現小剛的核磁成像表示,他的腦袋正有一處特別活躍的區域,而那個區域是孩子最敏感的區域,會讓孩子感到不適,感到痛苦。
由此可見,冷落對於一個人來說可能是比身體傷害更為嚴重的打擊,更何況是一個孩子呢?誰都希望自己的付出會得到別人的回應,特別是爸爸媽媽這種和孩子最親近的人,若沒有得到回應,只會讓他們的心靈遭到重創,甚至於像新聞中的那個小男孩一樣,對人生已經不再充滿希望。
有實驗證明,在冷暴力家庭下成長的孩子,情感都非常容易淡漠!統計學家做過這樣一個統計,大約有55%的抑鬱症患者都是由於在童年的時候遭到冷落而導致的,實施冷暴力的人當中包括了他們的同學,老師,朋友,但是家長佔的比例是最大的。所以有些時候最親近的人帶來的傷害往往是最大的。
一位童年被家庭冷暴力的人說:「家一點也不像家,那裡像是一個監獄,我感受不到愛,只有冰冷。」家本來應該是溫馨的,和諧的,但是卻由於父母錯誤的觀念,錯誤的做法導致一個好好的家變得支離破碎。哪個孩子生來就是完美的呢?
哪個孩子沒犯過錯呢?孩子犯錯可以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父母可以採取很多科學有效的措施,為什麼偏偏要這個最不明智的行為呢?這樣做,只會給孩子帶來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
有一本書叫做《冷暴力》,猶如其名,是專門講冷暴力,其中有一段話讓小編非常印象深刻,「冷暴力的目的是造成對方的不安,而採取這種措施的父母,似乎想要讓孩子從不安中反思自己的錯誤。但『這種』精神虐待會破壞孩子的意志,只讓他們馴服聽話,卻不讓他們反抗。」之前說過,經常被使用冷暴力的孩子可能會用同樣的行為來傷害別人,傷害自己,這對他們以後的社交,還有組建家庭都會造成不良後果,所以作為家長,就應該及時止損。
家庭出現了冷暴力不可怕,只需要從此刻打破冷暴力!杜絕冷暴力是防止造成嚴重後果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其實冷暴力存在於很多角色之間,夫妻之間也是很明顯的,我們不如從這裡開始分析。
之前採訪過一位妻子,她說自己長期對丈夫使用冷暴力,本想著可以平息自己的怒火,但是沒有想到她越發不想和丈夫說話,她明白這樣下去只會讓家庭破裂,所以她就給自己制定了一條規定,「堅決杜絕冷暴力!及時止損。」
作為父母也是一樣,也可以給自己制定一個規定,不管孩子犯了什麼錯,也許嚴重到你忍不住想打罵,也許嚴重到你忍無可忍,但是你一定要記住,千萬不能不理孩子。
一些父母將冷暴當作是自己冷靜情緒的一種方法,但是其實這是父母失敗的體現,教育孩子的時候,連自己的情緒都沒有辦法控制的父母,是永遠不會教育出一個成功的孩子的。
消除冷暴力,必須要從根本入手,那就是別把孩子想得太完美。父母出現冷暴力的行為,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生孩子氣,生孩子氣是因為孩子讓自己失望了,那為什麼孩子會讓自己失望呢?
其實把所有孩子做錯的事情統計下來,仔細看看都是一些非常小的事情,而且對於孩子來說是很正常的,但是很多父母喜歡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認為「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你不可以」,「為什麼我小時候可以,你現在不可以」,希望大家能夠清楚,今時不同往日,別把孩子想得太能幹,每個孩子都需要從錯誤中成長起來,別用你的完美主義思想去看待孩子!
麗麗已經很多天沒有理自己的孩子了,原因是因為自己教了很久孩子「師」字怎麼寫,但是孩子總是寫成「帥」,每次看到這種場面,麗麗就會氣不打一出來,想著隔壁家的孩子都會寫很多複雜的漢字,自己的孩子寫一個這麼簡單的字都要學幾天幾夜,所以麗麗才會越想越生氣,從而忍不住對孩子實施了冷暴力。
每個孩子的人格還有能力的發展是不同的,也許有些孩子就是天生會落後於別人,但是不代表孩子就是差的,龍應臺在小說中寫到:「孩子你慢慢來」,就是為了告誡天下父母,不要急於求成,不要把孩子想得太過完美,只要做到了,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可愛的。
與其每天都苛責孩子,冷暴力孩子,不如試著改變自己的想法,降低對孩子的期望,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等他慢慢長大,也許不是那麼優秀,但是至少是身心健康的,這何嘗不是一個孩子慢慢變優秀的過程呢?
孩子在一生中會犯很多錯誤,是不是家長每一次都要靠冷暴力去解決呢?可能一次兩次成功了,但是使用的次數越是多,對孩子的打擊和傷害越是強大,孩子遇到問題了,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協商解決,試著體會一些孩子的感受,讓孩子去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父母將會一直陪伴著孩子成長,有些時候說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成長都不為過,人無完人,希望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能夠溫柔相待,冷暴力只會帶孩子走入深淵,相信這是每個父母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