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這4件事情更易受傷,比打罵還可怕的教養,你是不是也在做

2020-11-02 艾米麗育兒小達人

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快樂幸福的那一個,誰也不會想要去傷害他們。但很多時候,因為缺乏知識,父母常常在不經意間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讓孩子不得不帶著稚嫩的傷疤艱難成長。

其實小孩子可能不害怕失去美味的糖果、也不害怕得不到最新的玩具,他們擔心的部分始終來源於父母,爸爸媽媽的每一個眼神和動作,才是他們內心深處最深的羈絆。比起"棍棒底下出孝子",一些更"有毒"的教養觀念和與之對應的行為,而且發生得更普遍,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也更深刻、更隱蔽。

因為當父母情緒上來時,他們很難同時去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有什麼不妥,在這裡我們特意整理出四種常見的誤區,以供家長們參考:

對孩子嘲諷、貶低。

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總是給孩子預設一個承載成年人希望的目標,但是對於小孩子來說,那往往是不可承受之重,免不了做不好、或是比不過別人,結果父母就表現出大為光火的態度,理直氣壯地數落小孩。他們經常這麼說:"你看誰誰誰家的誰,人家做得這麼好,都是一個班上老師教出來的,怎麼你就不如別人呢?"

這句話即使是對成年人說,也會像一把利刃,給心靈造成深刻的傷害。因為家長缺乏全面、客觀地去分析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案,不僅無視孩子的自我存在以及其獨特的成長過程,只是單純地製造壓力然後全盤扔給一個沒有相應承受力的小孩。

這樣會使孩子產生否定自己的想法,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真的很差勁,久而久之他的自我認同感會支離破碎,然後扭曲地發展出一個喜歡自我貶低的自卑人格。

還有一些孩子會感到世界是不真實的,因為他已經付出了極大的努力,而重要他人人給予的評價竟然那麼不堪,孩子會逐漸強化自我衝突,變得敏感、過度自責。

這些從家長身上傳遞過來的負能量,會讓小孩在性格的塑造過程中越走越偏,當他長大以後,會很難去和外界磨合,因為他總是得到不可靠的參考,當他獨自面對一切的時候,就會不知該如何是好。在本來屬於他的年代,也許,他會找不到哪怕一丁點棲身之所。

把苦水倒給孩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伴隨大腦的情緒核心的發育,需要從父母身上獲得處理各種情緒的經驗。如果父母都不會好好處理屬於自己的負面情緒,就會給孩子形成錯誤的示範。尤其是那些把孩子當成"樹洞",抱怨訴苦的父母,他們不僅沒有去承載、包容孩子的負面情緒。

在安全的引導下教導孩子成長。相反,這樣做反而讓沒有處理情緒能力的孩子更加手足無措。當他遇到困難和挫折產生痛苦時,只會不停地往自己的精神內部壓抑,因為他深深地懂得"把痛苦傳遞給別人,會給別人帶來怎樣的痛苦",因為他就是父母傳遞痛苦的受害者啊。

時間一長,孩子會越來越內斂,積累許多負面情緒無法釋放會讓他看上去"怪怪的",那是一種根植於內心的恐懼:由於害怕傷害別人,而選擇對自己施加虐待的不健康習慣。

真正聰明的父母會明白這個道理:如果成年人都負擔不起,就更加不要流露給孩子,他們更加脆弱無力。孩子自有孩子的世界,那個世界應該是簡單純淨的;父母在這個"完全"的世界裡,付出屬於父母的努力,而孩子只需要不遺餘力地去成長,就已經足夠了。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階梯,要穩定地去支撐他們最初的一段路。不要把成人世界的壓力過早地施加在一個小孩身上,才能讓他們快樂無憂地長大。

用冷暴力對待孩子。

很多父母覺得只要不打罵孩子就可以了,但當他們想要懲罰孩子時,會採取一些更加偏向精神虐待的方法。比如說,有的父母會在大街上扔下孩子、任由他哇哇大哭,說:"不要你了!"還有些父母會用對孩子一言不發、不理不睬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生氣",讓孩子一頭霧水、擔驚受怕卻又不敢詢問,只知道在內心不斷地生起越來越多對於父母的恐懼。

這些都屬於冷暴力行為,而對孩子會產生非常惡劣的影響。通常,遭到冷暴力的人如果沒有好好地處理這段經歷,也會變成下一個冷暴力的施暴者,會把這種令人痛苦的壓抑不斷傳遞給身邊其他人。當孩子變得對人冷漠、麻木沒有同情心,父母卻在一旁惋惜,以為孩子性格不好是天生的,完全不知道其實那是自己親手造成的結果。

無論孩子有什麼過錯,不管是用暴力來表達憤怒、還是用冷暴力來做虛偽的掩飾,都不是父母正確的對應策略,只有溝通和教導才是真正可取的。父母當然可以懲罰孩子,但那必須是一種不帶情緒中立行為,否則懲罰並不會奏效,只會造成更加不妙的後果。

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執和暴力行為

對孩子來說最恐怖的畫面莫過於父母之間針鋒相對地吵架甚至大打出手,這會讓孩子心中原本由家庭帶來的安全感瞬間崩塌,他幼小的心靈根本經不起這樣的激烈衝擊,許多早期建立起來的正面認知都會突然破碎。

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到發生如此嚴重的交鋒,有時候確實無法控制。但是事後父母一副不負責任的態度,對造成的結果聽之任之,完全不打算對孩子做任何解釋,那就大錯特錯了。

不管發生了什麼,結束後都要好好地向孩子交待,向孩子承認自己行為的錯誤,並拿出真正理智的態度來解決問題。不然,如果讓孩子自己經由內心活動來完成對這些事件的認知,他要麼會強行認同、然後以後對同樣的情況複製同樣的做法;要麼會覺得父母不可靠,產生極大的孤獨感和不安

正所謂,對孩子最好的愛的教育始於"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身教往往重於言傳,孩子們需要的是穩定可靠的父母來提供安全幸福的家庭氛圍。

總結:對孩子來說,父母的言行就是一切的判斷標準,父母做的就是好的、要去學習和模仿;父母排斥的就是壞的、要去拒絕和抵制;在正式接觸社會之前,家庭這個小社會的規範,就是他的立身之本;如果早期習得錯誤的規範,會讓他在進入社會後備受煎熬

沒有誰是完美的,我們都在通向更好的自己的路上,看完這篇文章,希望父母們能回顧自己的行為,看看是否有可以得到改進的地方,有則改之,孩子也會受到你誠懇態度,變得願意直面自己的錯誤。

相關焦點

  • 沒有教養的孩子比惡狼更可怕
    本以為這件事女孩會懺悔,會自責,但她的回應卻讓人大跌眼鏡,我們不得不再次懷疑她的人性、道德與教養。熊孩子的事例我們屢見不鮮,一個沒有教養的孩子比狼更可怕: 2014年6月8日,江陰市剛辦過喜酒的22歲王芳跟同事路過桃花源小區。
  • 家庭中要杜絕冷暴力,這對孩子的傷害不可估量,比打罵孩子更可怕
    文丨圖圖爸爸(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和收藏)打罵式教育孩子對於現代教育來說是已經在面臨淘汰了,但是各位家長可能不知道,打罵孩子還不是最嚴重的情況,在「這件事」面前,其他的都是浮雲。還有什麼事情是比打罵孩子更嚴重的呢?小編先來為各位讀者講個故事吧。
  • 對於孩子來說,比家長的打罵更可怕的,是家長的「軟暴力」
    ,比家長的打罵更可怕的,是家長的「軟暴力」:小慧是一名中學生,平時的小慧,非常內向,很少言語。然而,這些家長往往都意識不到這一點,還誤以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對孩子好,是從一種「為了孩子好」的角度出發的,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利、所以說,在現如今這個社會中,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喜歡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採用這種方式來教育孩子,以為就是給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 對青春期的孩子,比起學習,教會孩子做上面的4件事情更重要
    其實這兩種方式對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利的,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成功的進行家庭教育需要教給孩子這4件事。因為一個沒有主見的人,只能跟著別人想法走,只能任憑這個大環境的擺布,不管別人的想法是對是錯,不管環境是不是真的適合他。但是孩子的自主性很容易遭到破壞,父母都喜歡孩子按照父母的設想去發展,就是怕時間久了,會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可是好奇心是每個孩子天生都有的,什麼事情都想嘗試一下,而且初生牛犢不怕虎,什麼事情都想親身試驗一下,新鮮的事物刺激的感覺,讓他們覺得非常的快樂。
  • 實戰派美式育兒專家教你「不打罵不溺愛」優雅教養孩子的0-6歲
    在美國和日本有一種大受歡迎的「不打罵、不溺愛」優雅教養法——這種教養法提倡父母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法,從孩子的心理出發,家長應用科學的教養方法,對孩子不打罵不溺愛,優雅的教養孩子養成好習慣。這一理念是由美國教育家,家庭教育演說家,暢銷書作家伊莉莎白·克拉裡(Elizabeth Crary)提出來的。
  • 《教養的迷思》:你能改變孩子的人格?不能,但你可以做這兩件事
    傳統育兒觀點和哈裡斯的育兒觀點之爭還將繼續下去,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明各自的對錯。我們普通人就根據自家孩子的特點, 儘量培養就是了。其實, 不管你支持哪一種觀點, 《教養的迷思》中分析了孩子的世界, 父母可以為孩子做一些實際的事,所以這本書對於家長是非常實用的。
  • 不吼不叫不打罵的教養孩子?!修煉好這一招你就能做到!
    那麼,父母要如何才能做到不吼不叫不打罵的教養孩子呢?那就是:給孩子立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的內心與成長是需要規矩的,因為一個沒有規矩的孩子是很難有教養的,而沒有教養對孩子來說簡直是一種災難。在給孩子立規矩前,父母需要弄清楚三點:第一,孩子絕對不會是一個完美的個體,要允許孩子犯錯沒有人是完美的,孩子更不可能是完美的個體。在成長的道路上,孩子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不犯錯的孩子是沒有的。
  • 這三種教養方式會讓孩子焦慮不安
    這種愛的方式,雖然讓孩子得到了一時的「清閒」,可是,這份清閒讓孩子喪失了鍛鍊的機會,讓孩子失去了自我發展的能力。父母錯誤的認為這是對孩子好,是愛孩子的方式。然而,父母卻沒有想到,這也是另一種的操控行為,通過為孩子做一些事情,讓自己有了控制的主動權。  操控,父母做的多,孩子做的少,或者幾乎不作為。這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無能的,自己沒有能力去做任何事情。
  • 這幾件事父母常做!卻比打罵孩子更嚴重
    乖乖聽話,父母讓幹嘛就幹嘛更放肆地哭鬧,你不讓他做的他確實不做了,但你讓他做的他也不肯做了被嚇住,愣著不動了學父母的樣子發脾氣、買不同價位的衣服這樣的事情確實大量存在。考好了是應該的,爸爸媽媽可以帶你去隔壁市轉轉,出國不可能。」你能想像嗎?第一句話和第二句話出自同一個家長,給了孩子希望又讓孩子失望,這樣的事你做過嗎?
  • 熊孩子亂按電梯寫檢討刷爆業主群:父母的教養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細看這個官二代素察被殺前的所作所為:他下藥迷奸女同學,拍下視頻,還讓朋友觀看,又做惡戳瞎其他同學的眼睛……能讓人看到的種種情節也只是冰山一角,劇情外他做的惡,絕對不止這一兩件。而素察此前犯下的罪行,之所以沒受到懲罰,是因為他那當警官父母的姑息縱容,濫用權勢及金錢幫他掩蓋了所有罪,填平了所有坑。
  • 在親子教育中,比打罵孩子更可怕的是「軟暴力」,家長別不以為意
    大家都知道打罵孩子是一種暴力教育,可能會對孩子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雖然林同學並沒有打罵孩子,但是這其實也是一種暴力教育,不過是一種軟暴力,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並不比暴力教育小。軟暴力,也叫精神暴力,區別於肢體暴力造成的傷害他人的行為,都可以算作「軟暴力」。
  • 新型「家庭暴力」正悄悄腐蝕孩子童年,不是打罵,反比打罵更可怕
    導讀:新型「家庭暴力」正悄悄腐蝕孩子童年,不是打罵,反比打罵更可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新型「家庭暴力」正悄悄腐蝕孩子童年,不是打罵,反比打罵更可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沒考好爸爸當街打罵:比起孩子的成績,暴力的父親更「差勁」
    父母和孩子是世界上關係最親密的家人,他們之間應該存在著無限地關心與愛護。可是有的家長卻並不是非常的稱職,他們沒有在孩子受傷或者需要得到鼓勵時給予幫助,而是在一旁傷害孩子。對於孩子小青採取的教育方式是非常正確的,所以她培養出來的孩子不僅十分懂事而且成績優異。在平時孩子如果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時,小青總是溫柔地告訴孩子什麼才是正確的做法,對於孩子她從來都是非常的有耐心,從不打罵孩子。在她的關心與愛護下,她的兒子樂觀向上,自信陽光。與小青形成鮮明對比的有這樣一位家長是小青兒子同學樂樂的爸爸。
  • 別再吼罵孩子了!孩子犯錯後,父母只需說這1句話,比打罵更管用
    別再吼罵孩子了!孩子犯錯後,父母只需說這1句話,比打罵更管用疫情期間,鄭州的一位大姐被兒子氣得幾近崩潰。「我裝一袋水泥是1塊錢,4萬多塊錢,我得裝4萬袋子水泥啊!」原來,大姐是做水泥生意的,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工作。
  • 寶寶「可怕的2歲」叛逆期,善用這4個方法,比你打罵更管用
    感受一個乖乖的寶寶突然變成小惡魔,蠻不講理、亂發脾氣,我還以為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現了方式。翻了很多育兒書才知道是寶寶「可怕的2歲」到了。進入2歲的孩子,因為自我意識的增強,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並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想要決定或完成一件事。所以,這時候你會發現,孩子不管做什麼都會反駁你的決定。
  • 別總是打罵孩子,父母懂得這3點,對孩子嚴厲更有方法更有效
    在傳統的中國家庭中,很多父母都會給孩子樹立一個嚴厲的父母形象,讓孩子尊師長有規矩,在生活中會顯得更有教養。但是往往也有很多父母在對孩子嚴厲的這件事情上沒有把握好一個度,常常把嚴厲理解為對孩子責罵和指責。
  • 寶寶「可怕的2歲」叛逆期,善用這4個方法,比你打罵更管用
    感受一個乖乖的寶寶突然變成小惡魔,蠻不講理、亂發脾氣,我還以為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現了方式。翻了很多育兒書才知道是寶寶「可怕的2歲」到了。2歲是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2歲」是兒童心理學上的專業名詞,專門指孩子2歲時的心理變化。
  • 致家長:這4件事情父母越能「忍」,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離不開父母的教育方式,其教育方式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其實,想要讓孩子真正成長起來,父母應該要學會「忍」。做父母的只要「忍」住這四件事,孩子未來將會很優秀。前段時間,有個13歲男孩因離家出走的原因登上了熱搜。
  • 孩子總和你頂嘴?與父母做這4件事脫不了干係!
    實際上,這些想法都是不客觀的,唯有我們先從自身找找問題,反省反省,才能區分孩子到底是具備獨立思維,還是不尊重家長?孩子總和你頂嘴?往往與父母做這4件事脫不了干係!1、父母「孩子就是一切」的觀念我們想思考一個問題,孩子為何會頂嘴?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在發洩不滿情緒,我們首先要接收這種情緒,然後再根據背後表達的訴求,給予正確引導。
  • 三伏天別帶孩子做這4件事,父母早知道,孩子少受傷!
    三伏天到了,孩子本來代謝旺盛,容易出汗,這下汗液更控制不住了。看著孩子每天汗流浹背,心疼又心塞。其實很多是可以做的?但這六件事情,堅決不能做!芽兒媽媽建議,可以給寶寶多準備幾件寶寶內褲,雖然尿褲子,收拾起來比較麻煩,但安全衛生,還不至於在炎熱的夏天太過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