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快樂幸福的那一個,誰也不會想要去傷害他們。但很多時候,因為缺乏知識,父母常常在不經意間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讓孩子不得不帶著稚嫩的傷疤艱難成長。
其實小孩子可能不害怕失去美味的糖果、也不害怕得不到最新的玩具,他們擔心的部分始終來源於父母,爸爸媽媽的每一個眼神和動作,才是他們內心深處最深的羈絆。比起"棍棒底下出孝子",一些更"有毒"的教養觀念和與之對應的行為,而且發生得更普遍,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也更深刻、更隱蔽。
因為當父母情緒上來時,他們很難同時去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有什麼不妥,在這裡我們特意整理出四種常見的誤區,以供家長們參考:
對孩子嘲諷、貶低。
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總是給孩子預設一個承載成年人希望的目標,但是對於小孩子來說,那往往是不可承受之重,免不了做不好、或是比不過別人,結果父母就表現出大為光火的態度,理直氣壯地數落小孩。他們經常這麼說:"你看誰誰誰家的誰,人家做得這麼好,都是一個班上老師教出來的,怎麼你就不如別人呢?"
這句話即使是對成年人說,也會像一把利刃,給心靈造成深刻的傷害。因為家長缺乏全面、客觀地去分析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案,不僅無視孩子的自我存在以及其獨特的成長過程,只是單純地製造壓力然後全盤扔給一個沒有相應承受力的小孩。
這樣會使孩子產生否定自己的想法,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真的很差勁,久而久之他的自我認同感會支離破碎,然後扭曲地發展出一個喜歡自我貶低的自卑人格。
還有一些孩子會感到世界是不真實的,因為他已經付出了極大的努力,而重要他人人給予的評價竟然那麼不堪,孩子會逐漸強化自我衝突,變得敏感、過度自責。
這些從家長身上傳遞過來的負能量,會讓小孩在性格的塑造過程中越走越偏,當他長大以後,會很難去和外界磨合,因為他總是得到不可靠的參考,當他獨自面對一切的時候,就會不知該如何是好。在本來屬於他的年代,也許,他會找不到哪怕一丁點棲身之所。
把苦水倒給孩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伴隨大腦的情緒核心的發育,需要從父母身上獲得處理各種情緒的經驗。如果父母都不會好好處理屬於自己的負面情緒,就會給孩子形成錯誤的示範。尤其是那些把孩子當成"樹洞",抱怨訴苦的父母,他們不僅沒有去承載、包容孩子的負面情緒。
在安全的引導下教導孩子成長。相反,這樣做反而讓沒有處理情緒能力的孩子更加手足無措。當他遇到困難和挫折產生痛苦時,只會不停地往自己的精神內部壓抑,因為他深深地懂得"把痛苦傳遞給別人,會給別人帶來怎樣的痛苦",因為他就是父母傳遞痛苦的受害者啊。
時間一長,孩子會越來越內斂,積累許多負面情緒無法釋放會讓他看上去"怪怪的",那是一種根植於內心的恐懼:由於害怕傷害別人,而選擇對自己施加虐待的不健康習慣。
真正聰明的父母會明白這個道理:如果成年人都負擔不起,就更加不要流露給孩子,他們更加脆弱無力。孩子自有孩子的世界,那個世界應該是簡單純淨的;父母在這個"完全"的世界裡,付出屬於父母的努力,而孩子只需要不遺餘力地去成長,就已經足夠了。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階梯,要穩定地去支撐他們最初的一段路。不要把成人世界的壓力過早地施加在一個小孩身上,才能讓他們快樂無憂地長大。
用冷暴力對待孩子。
很多父母覺得只要不打罵孩子就可以了,但當他們想要懲罰孩子時,會採取一些更加偏向精神虐待的方法。比如說,有的父母會在大街上扔下孩子、任由他哇哇大哭,說:"不要你了!"還有些父母會用對孩子一言不發、不理不睬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生氣",讓孩子一頭霧水、擔驚受怕卻又不敢詢問,只知道在內心不斷地生起越來越多對於父母的恐懼。
這些都屬於冷暴力行為,而對孩子會產生非常惡劣的影響。通常,遭到冷暴力的人如果沒有好好地處理這段經歷,也會變成下一個冷暴力的施暴者,會把這種令人痛苦的壓抑不斷傳遞給身邊其他人。當孩子變得對人冷漠、麻木沒有同情心,父母卻在一旁惋惜,以為孩子性格不好是天生的,完全不知道其實那是自己親手造成的結果。
無論孩子有什麼過錯,不管是用暴力來表達憤怒、還是用冷暴力來做虛偽的掩飾,都不是父母正確的對應策略,只有溝通和教導才是真正可取的。父母當然可以懲罰孩子,但那必須是一種不帶情緒的中立行為,否則懲罰並不會奏效,只會造成更加不妙的後果。
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執和暴力行為
對孩子來說最恐怖的畫面莫過於父母之間針鋒相對地吵架甚至大打出手,這會讓孩子心中原本由家庭帶來的安全感瞬間崩塌,他幼小的心靈根本經不起這樣的激烈衝擊,許多早期建立起來的正面認知都會突然破碎。
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到發生如此嚴重的交鋒,有時候確實無法控制。但是事後父母一副不負責任的態度,對造成的結果聽之任之,完全不打算對孩子做任何解釋,那就大錯特錯了。
不管發生了什麼,結束後都要好好地向孩子交待,向孩子承認自己行為的錯誤,並拿出真正理智的態度來解決問題。不然,如果讓孩子自己經由內心活動來完成對這些事件的認知,他要麼會強行認同、然後以後對同樣的情況複製同樣的做法;要麼會覺得父母不可靠,產生極大的孤獨感和不安。
正所謂,對孩子最好的愛的教育始於"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身教往往重於言傳,孩子們需要的是穩定可靠的父母來提供安全幸福的家庭氛圍。
總結:對孩子來說,父母的言行就是一切的判斷標準,父母做的就是好的、要去學習和模仿;父母排斥的就是壞的、要去拒絕和抵制;在正式接觸社會之前,家庭這個小社會的規範,就是他的立身之本;如果早期習得錯誤的規範,會讓他在進入社會後備受煎熬。
沒有誰是完美的,我們都在通向更好的自己的路上,看完這篇文章,希望父母們能回顧自己的行為,看看是否有可以得到改進的地方,有則改之,孩子也會受到你誠懇態度,變得願意直面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