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中國家庭中,很多父母都會給孩子樹立一個嚴厲的父母形象,讓孩子尊師長有規矩,在生活中會顯得更有教養。但是往往也有很多父母在對孩子嚴厲的這件事情上沒有把握好一個度,常常把嚴厲理解為對孩子責罵和指責。這孩子做得好的時候,不但沒有適當的誇獎,反而總是詆毀孩子;在孩子做錯的時候更加言語相向,態度激烈。
小編覺得這樣的家庭可能表面看起來孩子是比較聽話懂事的,但是也會存在著一些心理問題的隱患,很容易在某一瞬間就爆發,引起孩子更多的過激行為,這樣也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小編身邊也有許多走兩個極端的父母,一個是過分的寬容和寵愛,另一個就是過激的責罵和否定。但小編覺得這兩種方法都不可取,父母應該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孩子肯定和讚美,而在違反原則的情況下,也應該嚴厲的懲罰孩子,並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後果,這樣才是對孩子真正的負責任。
像小編的小侄子,家人對他很寬容寵愛,只要小侄子想要什麼都會盡力滿足,慢慢的等到小侄子長大之後,欲望也越來越大。而當小侄子提出某一些不太能夠滿足自己的要求的時候,就會開始抱怨並且貶低自己的父母,久而久之就會變得非常橫行霸道。
而像小編的同事小青,他對女兒就十分嚴厲,覺得自己從小也是在這樣嚴厲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不論孩子做得好與不好都會都沒有讚賞過孩子。孩子在學校的成績也十分優異,但是小青卻沒有讚賞過一次。慢慢的女兒也開始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得不到其中的成就感,成績也開始下滑。那麼對於經常打罵孩子和不經常打罵孩子相比較,到底在以後孩子的性格和觀念養成中會有一些什麼差距呢?
首先孩子的性格會有一定的差異。父母經常打罵的孩子,以後會比較容易躁怒;而父母比較冷靜很溫和的對待的孩子,以後也會更加理性的思考問題,行為舉止也會更從容。小編覺得如果父母總是打罵孩子,孩子其實會有一定的模仿能力,慢慢的會形成這樣的觀念,以後不僅僅脾氣會比較暴躁,而且對待事物也沒有一個很好的處理方法。
其次對於孩子的受挫能力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如果經常打罵孩子,孩子會形成一種恐懼的心理,當面對困難的時候,挫折感會淹沒孩子的積極感,久而久之就會選擇退縮,形成自卑的心理;而選擇溫和冷靜的處理方式,不打罵孩子,並且跟想要跟孩子一起面對困難的父母,以後的孩子會更加的有信心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難題,也會有自我修復和自我鼓勵的能力。
當然對於孩子的暴力傾向,會有一定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小編覺得長期打罵孩子的父母,自然會在孩子心目中形成一個不好的形象,也會讓孩子效仿,認為只有這樣的解決方式才是正確的,到孩子長大之後,也會形成這樣的觀念和性格。經常打罵孩子,孩子的怨氣比較多,久而久之抑鬱在心裡,等某一天爆發之後,後果也不敢想像了。
小編認為父母應該學會正確的跟孩子相處,不僅僅能夠提升溫馨的家庭和親子關係,也能夠讓孩子在從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樣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也歡迎在下面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