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更加重視孩子的精神培養,從孩子小的時候起,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性格和內心,孩子有一個陽光,開朗的性格、樂觀的心態和強大的內心,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著很積極的影響,有很多父母對此都非常重視,並且也投入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有目的性的對孩子進行培養。
但是理論和現實總是會有一些差距,很多父母明明知道經常對孩子吼叫和訓斥,會打擊孩子的內心,但是有的時候也因為孩子淘氣,調皮搗蛋,不懂事,或者因為自己的情緒原因和孩子發火,很多父母經常抱怨: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那樣聽話,懂事,自己的孩子卻又吵又鬧或者不願說話,性格內向等等,其實,孩子的性格除了受父母基因影響的一小部分,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外界的環境影響和父母的培養有關。
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曾經說過:孩子身上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很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改變孩子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外部環境,但是父母卻可以改變自己,認真的反省和檢討自己教育的錯誤之處,因為我們自身就是孩子最大的鼓勵和力量,孩子的性格養成和父母有直接的關係。
案例
劉女士(化名)在沒有生寶寶之前,是一位上市公司的白領,因為平時工作認真負責,所以受到了領導的重視,所以職位和級別都在上升,最後做到了主管的位置,在有了寶寶之後,因為平時照顧寶寶非常繁忙,再加上工作上的事情很多,劉女士也感到自顧不暇,經常身心疲憊,總是要熬夜加班,時間久了,劉女士也感到非常焦慮和煩躁,有時候被孩子們磨得不耐煩的時候,劉女士也總是對孩子大吼大叫。
最近,劉女士在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時候發現,原本活潑好動的兩個孩子突然好像變得非常聽話一樣,性格也內向了很多,也不再搗亂了,剛開始,劉女士還以為兩個孩子是突然間懂事了,為此也感到非常欣慰,但是時間久了,劉女士卻發現孩子不僅內向,而且膽子很小,經常沉默寡言,而且還有一些自卑。
看到孩子的性格變得這樣沉默寡言,劉女士也非常困擾,所以在很多方面開始找原因,最後,劉女士也自我反省,覺得自己在有了孩子之後,沒有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總是因為工作的原因心情很煩躁,經常對孩子大呼小叫,因為自己的工作壓力大,所以把暴躁的情緒,展現給了孩子。
本來孩子是很淘氣,也經常調皮搗蛋,讓家裡弄得一團糟,還會不聽自己的話,甚至會頂撞自己,對此,劉女士也總是經常抱怨孩子不省心,但是現在看到孩子和之前的性格判若兩人,這也讓劉女士感到非常心酸和愧疚,看到孩子的性格發生變化,劉女士也幡然醒悟,自己應該投入更多把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的性格更加陽光和開朗。
分析
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呼小叫、訓斥和打罵孩子,可能在短時間內比較有效果,讓原本不聽話的孩子變得聽話和懂事,但是時間久了卻可能讓孩子的性格發生改變,經常暴力性的對待孩子,不僅會讓孩子的內心感到非常害怕和恐懼,和父母產生隔膜和距離,另外,還會讓孩子感到非常自卑,膽小,還有可能會形成討好型人格,這樣對孩子的將來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是很多父母都經常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也會對孩子大吼大叫,那麼在父母在平時通過哪些方法可以進行相應的改進呢?
和孩子好好的溝通
嚴厲的教育過孩子之後,如果孩子在情緒上會產生一些叛逆或者,委屈的心理,不願意接受父母的教育,但是又不得不接受,這時候孩子的心理上肯定會有一些難過,父母在事後也要和孩子好好的溝通,給孩子足夠的關愛說明自己的原因,幫助孩子分析利弊,這樣孩子也會更加理解父母,知道父母還是愛自己的,這樣也會將孩子的心房慢慢打開,同時也會和父母更好的溝通,這樣父母也會針對性的去教育孩子,如果父母總是暴力性的要求孩子聽自己的話,不聽孩子的內心,那麼,也可能會讓孩子和自己的距離越來越遠,導致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難。
在平時不要批評式的教育孩子
在平時,很多父母總是對孩子要求很多,害怕孩子犯錯或者受到傷害,所以不讓孩子做這做那,甚至還限制孩子的自由,但是這樣反而會讓孩子缺少更多的鍛鍊,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害怕孩子出錯,要讓孩子大膽的去做,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孩子犯錯了,父母也要給予一定的肯定,不要總是批評式的去教育孩子,即便孩子犯錯了,或者有一些不足的地方,父母也要溫和的指出,這樣的孩子在內心上也很容易接受。
給孩子一定的尊嚴
孩子在三歲之後就開始慢慢有了自己的尊嚴,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也要注意給孩子留一些臉面,不要覺得孩子小,就不用注意孩子的心理,作為父母,也要懂得換位思考,孩子的內心是非常脆弱的,很多時候要考慮到孩子的尊嚴,在人多的地方,不要劈頭蓋臉地訓斥孩子,說一些傷害內心孩子的話,更不要經常否定孩子、嫌棄孩子,這樣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一定的傷害,孩子的心理也可能不會很好的發展,性格也可能會變得更加孤僻和冷漠。
家長要控制好情緒
很多家長可能很多時候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發火,可能很多時候孩子都是無辜的,父母因為自身的情緒不好或者工作上不順利,導致心情低落,這個時候孩子稍微有一點不讓人滿意的地方,父母的火就上來了,但是父母要記得時刻提醒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僅僅是對孩子,對待周圍的人也要溫和謙遜,這樣孩子才會受到父母的影響,成為一個性格穩定的人,如果家長不以身作則,我孩子也可能會模仿父母一些不好的東西,可能也會經常暴力的對待他人。
孩子的一言一行總是反映著父母的教育和引導,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行為舉止,那麼也可能會讓孩子的性格發展受到一定影響,為了孩子的身心能更好地發展,父母也要注意改善自己,成為一個更合格的父母,關於上面的內容,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的留言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