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對孩子「吼叫」,孩子更自卑,父母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2020-12-16 毛豆媽媽育兒說

前言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更加重視孩子的精神培養,從孩子小的時候起,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性格和內心,孩子有一個陽光,開朗的性格、樂觀的心態和強大的內心,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著很積極的影響,有很多父母對此都非常重視,並且也投入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有目的性的對孩子進行培養。

但是理論和現實總是會有一些差距,很多父母明明知道經常對孩子吼叫和訓斥,會打擊孩子的內心,但是有的時候也因為孩子淘氣,調皮搗蛋,不懂事,或者因為自己的情緒原因和孩子發火,很多父母經常抱怨: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那樣聽話,懂事,自己的孩子卻又吵又鬧或者不願說話,性格內向等等,其實,孩子的性格除了受父母基因影響的一小部分,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外界的環境影響和父母的培養有關。

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曾經說過:孩子身上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很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改變孩子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外部環境,但是父母卻可以改變自己,認真的反省和檢討自己教育的錯誤之處,因為我們自身就是孩子最大的鼓勵和力量,孩子的性格養成和父母有直接的關係。

案例

劉女士(化名)在沒有生寶寶之前,是一位上市公司的白領,因為平時工作認真負責,所以受到了領導的重視,所以職位和級別都在上升,最後做到了主管的位置,在有了寶寶之後,因為平時照顧寶寶非常繁忙,再加上工作上的事情很多,劉女士也感到自顧不暇,經常身心疲憊,總是要熬夜加班,時間久了,劉女士也感到非常焦慮和煩躁,有時候被孩子們磨得不耐煩的時候,劉女士也總是對孩子大吼大叫。

最近,劉女士在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時候發現,原本活潑好動的兩個孩子突然好像變得非常聽話一樣,性格也內向了很多,也不再搗亂了,剛開始,劉女士還以為兩個孩子是突然間懂事了,為此也感到非常欣慰,但是時間久了,劉女士卻發現孩子不僅內向,而且膽子很小,經常沉默寡言,而且還有一些自卑。

看到孩子的性格變得這樣沉默寡言,劉女士也非常困擾,所以在很多方面開始找原因,最後,劉女士也自我反省,覺得自己在有了孩子之後,沒有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總是因為工作的原因心情很煩躁,經常對孩子大呼小叫,因為自己的工作壓力大,所以把暴躁的情緒,展現給了孩子。

本來孩子是很淘氣,也經常調皮搗蛋,讓家裡弄得一團糟,還會不聽自己的話,甚至會頂撞自己,對此,劉女士也總是經常抱怨孩子不省心,但是現在看到孩子和之前的性格判若兩人,這也讓劉女士感到非常心酸和愧疚,看到孩子的性格發生變化,劉女士也幡然醒悟,自己應該投入更多把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的性格更加陽光和開朗。

分析

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呼小叫、訓斥和打罵孩子,可能在短時間內比較有效果,讓原本不聽話的孩子變得聽話和懂事,但是時間久了卻可能讓孩子的性格發生改變,經常暴力性的對待孩子,不僅會讓孩子的內心感到非常害怕和恐懼,和父母產生隔膜和距離,另外,還會讓孩子感到非常自卑,膽小,還有可能會形成討好型人格,這樣對孩子的將來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是很多父母都經常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也會對孩子大吼大叫,那麼在父母在平時通過哪些方法可以進行相應的改進呢?

和孩子好好的溝通

嚴厲的教育過孩子之後,如果孩子在情緒上會產生一些叛逆或者,委屈的心理,不願意接受父母的教育,但是又不得不接受,這時候孩子的心理上肯定會有一些難過,父母在事後也要和孩子好好的溝通,給孩子足夠的關愛說明自己的原因,幫助孩子分析利弊,這樣孩子也會更加理解父母,知道父母還是愛自己的,這樣也會將孩子的心房慢慢打開,同時也會和父母更好的溝通,這樣父母也會針對性的去教育孩子,如果父母總是暴力性的要求孩子聽自己的話,不聽孩子的內心,那麼,也可能會讓孩子和自己的距離越來越遠,導致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難。

在平時不要批評式的教育孩子

在平時,很多父母總是對孩子要求很多,害怕孩子犯錯或者受到傷害,所以不讓孩子做這做那,甚至還限制孩子的自由,但是這樣反而會讓孩子缺少更多的鍛鍊,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害怕孩子出錯,要讓孩子大膽的去做,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孩子犯錯了,父母也要給予一定的肯定,不要總是批評式的去教育孩子,即便孩子犯錯了,或者有一些不足的地方,父母也要溫和的指出,這樣的孩子在內心上也很容易接受。

給孩子一定的尊嚴

孩子在三歲之後就開始慢慢有了自己的尊嚴,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也要注意給孩子留一些臉面,不要覺得孩子小,就不用注意孩子的心理,作為父母,也要懂得換位思考,孩子的內心是非常脆弱的,很多時候要考慮到孩子的尊嚴,在人多的地方,不要劈頭蓋臉地訓斥孩子,說一些傷害內心孩子的話,更不要經常否定孩子、嫌棄孩子,這樣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一定的傷害,孩子的心理也可能不會很好的發展,性格也可能會變得更加孤僻和冷漠。

家長要控制好情緒

很多家長可能很多時候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發火,可能很多時候孩子都是無辜的,父母因為自身的情緒不好或者工作上不順利,導致心情低落,這個時候孩子稍微有一點不讓人滿意的地方,父母的火就上來了,但是父母要記得時刻提醒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僅僅是對孩子,對待周圍的人也要溫和謙遜,這樣孩子才會受到父母的影響,成為一個性格穩定的人,如果家長不以身作則,我孩子也可能會模仿父母一些不好的東西,可能也會經常暴力的對待他人。

孩子的一言一行總是反映著父母的教育和引導,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行為舉止,那麼也可能會讓孩子的性格發展受到一定影響,為了孩子的身心能更好地發展,父母也要注意改善自己,成為一個更合格的父母,關於上面的內容,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的留言和評論。

相關焦點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導讀: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長期遭受吼叫會變得自卑,父母想要彌補,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
    孩子長期遭受吼叫會變得自卑,父母想要彌補,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是第一次做孩子的家長,在教育孩子上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難題,很多家長都很難以平和的心態去教育孩子,在遇到孩子不聽話,做事拖拉,調皮甚至是做錯事的時候,90%的家長都會用吼叫,甚至是體罰來教育孩子。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大部分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脾氣往往都會越來越暴躁,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小孩子都會比較淘氣,家長們認為「打」才會聽話,孩子沒有經過磨練,沒有接受過懲罰, 就不知道聽話。新聞也時常報導,父母在大庭廣眾之下就責罵孩子,甚至是毆打孩子,而導致孩子離家出走的新聞,甚至有的孩子還會做出更極端的行為。這也是在告誡我們,在告誡整個社會,在教育的過程當中不要走極端。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4種補救方法
    孩子的這些改變,讓張女士不禁反省:自己是否不應該對孩子大吼大叫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父母長期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危害?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容易導致孩子長期得不到尊重,內心充滿恐懼,情緒不穩定。並且容易讓孩子得不到有效的教育,讓他們成為內向、懦弱、暴躁和孤僻的人。父母千萬別覺得自己對孩子吼叫,他就能好好聽進去了。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膽小、內向,可試試這4種方法補救
    有多少個孩子在默默地當著父母面前出氣筒,但到孩子只有被罵才會聽話嗎?其實,很多的時候,你的焦慮或者容易發洩往往比孩子的問題更可怕,帶著不良的情緒教育是最無用的教育,反而會導致孩子產生內向膽小、自卑的性格,這樣會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或許來得及
    因為我們比誰都清楚,吼罵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後果。如果父母都用極端方式和孩子溝通,自卑、冷酷、暴躁這三種特質就會集中表現在孩子身上。所以,我們有必要搞清楚,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以及除了吼罵孩子,家長真正該做的是什麼。
  • 對孩子吼叫導致他性格變內向、自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把自己易怒暴躁的情緒展示給了孩子。小劉不禁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沒有耐心。慢慢細細回想,兩個孩子經常把家裡弄得一團糟,自己就會衝孩子大吼,自己老是說為什麼不能讓人省心些,經常抱怨孩子。這時女士小劉不禁潸然淚下。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嘗試3這三種補救方法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嘗試3這三種補救方法寶媽們是不是常常有這種感慨?在還沒有孩子之前,經常看到媽媽教訓孩子的時候大吼大叫,就暗自下定決心以後一定會好好對待孩子,努力做一個溫柔的媽媽。但是話是這麼說,等到真正孩子出生之後,你就會控制不住對孩子吼叫!
  • 吼叫對孩子的傷害很大,用這3種方法比你吼一千遍更有效
    這樣對孩子不好,對孩子傷害很大,我可以溫柔對待孩子的,下次一定要溫柔,再溫柔。媽媽們是不是都有這樣的心理獨白啊?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想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你第一次吼完孩子,他會被嚇到了,接著就大聲哭泣,這時他的心裡是十分委屈「為什么爸爸媽媽要大聲吼我?我做錯了什麼?」你經常吼叫,次數多了,孩子就不再做出任何反應,只是默默地低著頭,靜靜地聽你說。
  • 父母經常吼孩子?如果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試試3種補救措施
    尤其對於很多急性子的父母,雖然明知道吼孩子傷自己也傷孩子,但是還是忍不住把這件事情當成家常便飯。損壞心理健康家長一般吼孩子總是會把話說重,孩子的心智還未成熟,也沒有做到全面地認識自己,面對父母說的傷人的話,他們很容易當真,久而久之他們會變得自卑,不敢認同自己。
  • 被證實了,經常被父母吼叫,孩子會變笨
    就拿吼叫來說,90%以上的父母或多或少對孩子做過,吼叫在所難免,因為父母也不是聖人;若能及時改正自然是好。那些經常對著孩子吼叫的家長,除了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外,就是不知道吼叫孩子的危害。而哈佛教授曾做過實驗,經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會變笨。
  • 媽媽半夜訓斥孩子,經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會怎麼樣?
    鄰居都聽不下去了,可想而知,被吼的孩子心裡是多麼的害怕。「吼孩子」這件事,90%以上的父母或多或少對孩子做過,吼叫在所難免,因為父母也不是聖人,若能及時改正自然是好。可悲的是,有的家長總是說:「忍不住啊,有時候太氣了,不吼他不會聽話。」但家長是吼完後,後悔,下次又吼,又後悔,陷入了無效的死循環。
  • 父母控制不住經常吼孩子?如果他變得內向膽小,試試3種補救措施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讓很多父母接受不了的是,原來孩子的乖巧聽話,之後演變成了叛逆執拗。當孩子每次都在挑戰父母的底線,終有一日父母就會爆發。對於急性子的寶媽,更容易被孩子氣得火冒三丈。有些孩子也會因為家長的大吼大叫出現改變,父母經常這樣做,還容易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
  • 李玫瑾: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用這3種補救方法
    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很多問題光靠吼是解決不了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甚至會深刻地影響孩子的這4點:1、影響孩子智力父母吼叫只會令孩子產生恐懼緊張的情緒,這種情緒會讓孩子思維變的遲緩,大腦一片空白,邏輯和理智基本上為零,無論是孩子的組織能力、演講演說能力,還是團隊合作能力都會因為這個原因遜色於他人。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
    導讀: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爸媽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3種補救方法
    也許對父母來說,咆哮甚至動手教育都只是一瞬間的事,發洩一下我們的情緒就會好很多,但作為弱小無助的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心理會有非常壞的影響,可能伴隨孩子一生。事實上,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許多問題不能靠暴力來解決,對一些暴力的處理方式,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膽小懦弱。
  • 媽媽半夜訓斥孩子鄰居差點報警!經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會怎麼樣?
    鄰居都聽不下去了,可想而知,被吼的孩子心裡是多麼的害怕。「吼孩子」這件事,90%以上的父母或多或少對孩子做過,吼叫在所難免,因為父母也不是聖人,若能及時改正自然是好。可悲的是,有的家長總是說:「忍不住啊,有時候太氣了,不吼他不會聽話。」但家長是吼完後,後悔,下次又吼,又後悔,陷入了無效的死循環。
  • 在打罵吼叫中長大的孩子,自卑的比率有多大,這個數據很真實!
    在打罵吼叫中長大的孩子,自卑的比率有多大,這個數據很真實!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8年的報告顯示:成長階段遭受過經常遭受監護人打罵、吼叫的孩子,性格自卑的佔79.25%,而這部分孩子在各領域中工作出色的不到4%,遭受侵害不敢報警、反抗的佔94.16%,而他們這些人一生的犯罪比率高達42.59%。大家是否記得,18年年底爆出的「深圳女童事件」?
  • 「吼叫教育」不可取:父母不講究方法,對孩子的將來有很大危害
    吼叫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傷害:第一:孩子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吼叫教育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對孩子施加暴力,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心理影響,最典型的就是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在學校不愛說話,看到人就覺得自卑的孩子,一般家教都比較嚴厲,在家裡他們服從家庭的權威,在學校服從老師的權威,總是按照別人的意志活著,這是典型的自卑心態。
  • 經常進行「吼叫教育」的家庭,會養出怎樣的孩子?父母別不當回事
    有些家長總喜歡用吼叫的方式對待孩子,認為吼叫能讓孩子乖乖聽話,並且服從自己的安排和指令,只不過經常進行"吼叫教育"的家庭,多半會對孩子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父母別不當回事。①自卑的孩子因為喜歡吼叫孩子,那麼,孩子脆弱的心靈就會嚴重受到打壓,甚至會不斷地矮化自己。蓋因在父母的高壓教育下,孩子的心靈會經常被父母的吼叫"嚇破膽",時間一持久,就會對孩子造成諸多惡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