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作為人類情感的基礎,它的作用可以說是非常大,但是我們能真正控制情緒的人卻少之又少,絕大多數人一遇到一些生氣或者不順心的事情就會情緒失控,從而說出一些不經思考的話語,而這些話語落到孩子身上,那麼將會對他們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
有多少個孩子在默默地當著父母面前出氣筒,但到孩子只有被罵才會聽話嗎?其實,很多的時候,你的焦慮或者容易發洩往往比孩子的問題更可怕,帶著不良的情緒教育是最無用的教育,反而會導致孩子產生內向膽小、自卑的性格,這樣會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一、 帶有情緒的教育也是一種傷害
1、 語言暴力
佛洛伊德:人的精神疾病與性格缺陷往往是童年時期造成的。美國一個幼兒心理專家曾做過一項長達十年的研究,結論表明:父母如果經常用語言辱罵孩子,那麼會對孩子的心理和性格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像有些孩子缺乏安全感,愛哭、膽小怕事等等都和童年時父母的語言暴力有著直接的關係,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脾氣。
2、對孩子容易產生恐懼感
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對於造成了孩子變得膽小,還會在孩子的心裡埋下恐懼感,慢慢地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和父母越來越不親,親子關係越來越冷淡,甚至連交友的勇氣都沒有,只能孤零零的一個人。
3、對孩子容易缺乏夢想
夢想是人類最大的驅動力之一,每個孩子都懷抱著最純真的夢想才有可能成功的,而兒童期被父母大吼大叫、嚴格地管教孩子,孩子的潛意識裡失去了對夢想的勇氣,一個喪失夢想的孩子註定一生的生活在一個平淡的世界。
二、對於內心受到創傷的孩子,我們應該怎樣補救
1、在孩子批評的同時也要鼓勵一下
我們小的時候,父母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和我們對比,但是我們成為父母之後,自然不能走咱們家長的老路,再教育的孩子的過程中也要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獎罰並施,才能讓孩子更好的進步。
2、學會尊重孩子,並懂得換位思考
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父母長時間這樣對孩子大吼大叫,是對他們極其不尊重的表現,如果父母能夠尊重孩子,並且真正懂得換位思考,那麼就能輕鬆培養出一個健康,快樂,有自信的孩子。
3、家長不要命令孩子,讓孩子自主選擇
經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容易變得特別聽話,一旦孩子陷入這種聽話的狀態,就很難再進行改變,這樣的孩子沒有主見、也沒有自己的想法,將來很難成功,所以我們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不要用生硬的語氣去命令,可以說出兩個選擇,讓孩子自己進行選擇,這樣的孩子面對生活往往會更加自信,也更容易成功。
4、聆聽孩子的想法
作為父母,應該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因為孩子所想的東西和我們所想的是完全不一樣的,若是家長總用自己的想法來控制孩子,早晚會出現問題。只有多聽取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內心,共同探討才是教育的本質。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有出息,但是也不能盲目地對孩子吼叫,拿孩子撒氣,只有正確的教育方式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這一點希望家長們能夠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