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如果說寶寶們最大的天性是什麼,會有很多答案,比如好奇、探索,但是要每次辛苦回家,看到寶寶什麼行為最生氣,那麼一定是調皮搗蛋。
芽芽媽每次回家,芽芽都異常興奮,異常活潑,一會爬高上低,一會把玩具全都倒出來,一會又不小心把東西弄亂,真的是讓芽芽媽崩潰到極點。有的時候便會對芽芽大吼大叫,可是每次看到芽芽委屈地流眼淚,心裡都是後悔不已,久而久之,反而覺得芽芽變得怎麼有點內向,反而對自己不夠親近了。
吼叫的危害
每天上班疲憊回家,看見家裡的寶寶調皮搗蛋,大部分家長都會很生氣,而吼叫的確會立竿見影,讓寶寶立馬安靜下來,可是長期的吼叫卻會給寶寶帶來創傷。
01阻礙大腦發育
爸爸媽媽不分青紅皂白地大吼大叫,會阻礙他們大腦的正常發育,甚至影響他們的智商,久而久之,會減弱他們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記憶力。
美國哈佛大學Michael J.Sandel教授,通過十年的社會調查,持續跟蹤了經常被父母大吼大叫的和不經常被父母吼叫的青少年。經過對比,前者大腦發育中,負責語言和思考能力的區域連接較少,負責記憶和理解的區域也開始萎縮,智商也相對低一些。
所以,大吼大叫只能減輕父母的壓力,發洩了自己的焦慮情緒,根本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孩子要麼在吼叫中變得膽小、內向,要麼反而會越來越叛逆,對父母的管教開始熟視無睹。
02偏激的性格
爸爸媽媽的吼叫,會讓孩子們的性格越來越極端。
膽小的孩子,會更加不自信,太習慣看父母的眼色反而會越來越唯唯諾諾,壓抑自己的天性、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嚴重的時候還會導致心理扭曲。
而另一類孩子,會越來越像父母的性格,覺得大吼大叫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不開心的時候暴跳如雷,生氣的時候會大吵大鬧,被訓斥的時候會激烈反駁。這些不願意被爸爸媽媽負面情緒壓制的孩子,會缺乏理智,不管對錯,只會激烈反抗,久而久之,斷裂的親子關係也將無法修復。
更好的教育方式
從心理學上分析,吼叫本身就是語言暴力,會對人造成嚴重的精神傷害。
吼叫是最錯誤的教育方式,也是最不可取的方式,但是如何克制自己的疲憊和怒火,爸爸媽媽們要如何找到正確的教育方式?
01理解共情
在媽媽眼裡,愛玩水、玩沙子、扔東西,這些都是調皮搗蛋的行為,可是換個角度想想,寶寶玩水、玩沙子,難道不是探索周圍環境的過程麼?難道不是在感知不同事物帶給自己不同的體驗嗎?難道不是在發揮自己獨特的想像力嗎?如果僅僅是因為洗衣服太麻煩、或者影響了自己刷手機的時間而怒斥孩子,那麼這根本不是教育孩子的方式。
02冷靜緩衝
爸爸媽媽如果遇到了忍不住想大吼大叫的時候,最好先離開現場,想一想,是孩子的錯,還是自己將工作、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宣洩給了孩子。除了吼叫,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很好地教育他們。
03及時改錯
如果沒有忍耐住,對孩子宣洩了負面情緒,這種錯誤要及時補救。不要因為是長輩,就拒絕溝通,要及時放下父母的架子,嘗試真誠地和孩子道歉,並且讓孩子在自己宣洩情緒的時候監督自己,不要破壞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芽芽媽叨叨
我知道,媽媽爸爸們一直在努力成為合格的父母,培養優秀的孩子;
我知道,每個家庭都有忙不完的家務,處理不完的人際關係;
我也知道,每天忙忙碌碌,996的工作,回到家已是身心俱疲;
我還知道,寶寶早上不起,晚上不睡,調皮搗蛋是有多麼的煩躁。
我們每天都會面臨各種問題,可是這些都不是我們大吼大叫對待孩子的理由。善待我們的孩子,一如他們愛我們這樣。
參考文獻
【1】阿德勒,王童童,《兒童教育心理學》,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7【2】Tony Wagner,Ted Dintersmith,《為孩子重塑教育》,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3】肯·羅賓遜,盧·阿羅尼卡,《什麼是最好的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