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吼大叫」使親子關係更僵化

2020-09-21 育聯網


有的家長經常對犯了錯的孩子大吼大叫,脾氣倔的孩子當時就會和家長頂嘴,以示自己對這種教育方式的不滿,而性格內向的孩子當時不敢說什麼,但心裡卻想,「媽媽(爸爸)真討厭!&34;的一聲響。聞聲而來的爸爸媽媽衝進廚房,看到女兒雲朵呆呆地愣在原地,緊張地看著地上的碎碗片。

爸爸沒有在意這件事,但媽媽卻覺得好像發生了一件天大的事,她手扶額頭大喊道:「你怎麼這麼笨手笨腳的,&34;雲朵為自己辯解道。不過話剛說完她就後悔了,因為晚上是媽媽刷的碗,這麼一說,不是怪她沒有把碗刷乾淨嗎?

她的擔心一點都不多餘,話音剛落,媽媽又大嚷起來,而且聲音比剛才高了很多:「你還有理了,難道還要怪我不成?你不好好睡覺,大半夜跑到廚房來做什麼?&34;雲朵很不喜歡媽媽大聲叫嚷的習慣,回答時也故意和媽媽大聲嚷嚷。

媽媽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吃飯的時候叫你多吃點,你偏不聽,現在又跑到廚房裡來搗亂,我看你是成心讓我不痛快!也不知道你的腦子裡整天都在想些什麼,學習也不好,做事也不讓人放心,你到底還能幹什麼啊?&34;爸爸有點嚴肅地說:「只不過是摔壞了一個碗,你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

聽了爸爸的話,媽媽也覺得自己有點過了,不免有些心虛,輕咳一聲,擺著手說道:「行了,行了,你們快出去,我來收拾這個爛攤子。」

於是,爸爸拉著雲朵走出了廚房。

「朵朵,你媽媽是刀子嘴豆腐心,剛才她也只是太擔心你才會小題大做的,別往心裡去,知道了嗎?&34;雲朵勉強對爸爸擠出一個笑容,但還是一臉的怒氣。

爸爸拍拍她的頭,指著冰箱笑道:「別生氣了,晚上爸爸剛買了麵包,你去拿來吃吧。」

「謝謝爸爸&34;抒發完內心的不痛快後,雲朵這才覺得有了困意,躺在床上一會兒就睡著了。

故事中的雲朵明明只犯了一個小錯誤,但媽媽卻小題大做地對她大吼大叫,這讓雲朵很不痛快,於是就和媽媽頂了幾句嘴。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雲朵媽媽這樣的遭遇,教訓了孩子之後,孩子非但不認錯,還對自己說「媽媽(爸爸)真討厭&34;的教育方式,用愛心和耐心去引導孩子、幫助孩子。

在教育孩子時,有的家長總是不能言出必行,所以不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當孩子淘氣不聽話時,家長就會說出「你要是再不聽話,小心我「你下次再這樣,我就不客氣了。&34;這些話家長往往也只是隨口說說,並沒有真正實踐過。次數多了,孩子就會把家長的話當作耳旁風,因為他們心裡清楚,即使自己真的犯了錯也不會受到懲罰。所以,家長不能隨便對孩子「放狠話&34;,家長是什麼樣子,孩子就有可能是什麼樣子。因為孩子的模仿意識很強,經常會模仿父母的各種言行,如果父母經常對他大吼大叫,他就會覺得大吼大叫是很正常的行為,並且學得有模有樣,,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發脾氣,對別人大吼大叫。

所以說,孩子不懂事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家長沒有起到榜樣的作用。作為家長,首先要改掉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壞習慣。而且不要帶著情緒教育孩子,當心情不好時要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想辦法使自己平靜下來,然後再冷靜地管教孩子。比起大喊大叫,孩子更願意接受這種心平氣和的教導。如果家長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了,事後一定要真誠地向孩子道歉,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不可以隨便學習。

批評孩子時家長要注意措辭和語氣,既不要大喊大叫,也不能諷刺挖苦,否則會嚴重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面對犯了錯的孩子,家長應該用平和的語氣告訴他到底錯在了哪裡,並告知他這種做法是要受到懲罰的,有了這次經歷後,孩子下一次就懂得「三思而後行&34;,說「下次再這樣就揍你&34;,孩子就會習慣性地認為自己不會受到懲罰。

2.無論自己的心情有多糟糕,家長都不要帶著情緒教育孩子,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經常大吼大叫、摔門、拍桌子,時間長了,孩子也會養成亂發脾氣、大吼大叫的壞習慣。

3.家長教育孩子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辭和語氣,不要對孩子進行諷刺和挖苦,應該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

相關焦點

  • 摒棄大吼大叫,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正在興起,娃身心更健康
    低聲教育是如今非常流行的一種教育方式,是指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對孩子進行非常溫和的教導,是和大吼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大部分家長和老師在面對孩子犯錯誤的時候,通常都會不自覺地對孩子進行大吼大叫,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孩子影響是非常大的,對於孩子性格的養成和心理的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 | 深析大吼大叫,做《不吼不叫》的父母
    原本溫柔恬靜的自己,面對兩歲多的女兒開始大吼大叫。怎麼就變成了一個大吼大叫的媽媽?為人父母是最好的"職業",亦是最壞的"職業",當娃"不熊"的時候,甜到心都化了,可當他們"熊"起來的時候,似乎變成了小怪獸,這個時候的父母很容易就開始大吼大叫,但過後,看著孩子一臉驚恐的大哭,自己又開始滿心愧疚。
  • 管教孩子無需大吼大叫,試試這三招,孩子會更聽話
    導讀:管教孩子無需大吼大叫,試試這三招,孩子會更聽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管教孩子無需大吼大叫,試試這三招,孩子會更聽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淘氣時,家長千萬別大吼大叫,孩子太「受傷」了
    老師把豆豆父母請到學校了解情況,原來豆豆性格的改變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直接關係。豆豆的媽媽平時在家照顧豆豆和妹妹,因為照顧兩個孩子很辛苦,看到豆豆調皮搗蛋的時候,媽媽就會用吼叫的方式來管教豆豆。爸爸平時工作很忙,回家後看到豆豆不聽話,更會大聲地斥責孩子。
  • 孩子淘氣時,家長千萬別大吼大叫,孩子太「受傷」了
    家長們看在眼裡就難免怒火中燒,很難保持平和的情緒,所以對孩子大吼大叫也成了家常便飯。有些孩子漸漸在父母的吼叫聲中變得膽小、內向,而有些孩子則變得叛逆,不但對父母的話熟視無睹,還會跟父母對著幹。老師把豆豆父母請到學校了解情況,原來豆豆性格的改變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直接關係。豆豆的媽媽平時在家照顧豆豆和妹妹,因為照顧兩個孩子很辛苦,看到豆豆調皮搗蛋的時候,媽媽就會用吼叫的方式來管教豆豆。爸爸平時工作很忙,回家後看到豆豆不聽話,更會大聲地斥責孩子。
  • 樊登:情感引導式教育,遠遠比家長大吼大叫罰站,對孩子更有效
    一、你的吼叫、懲罰對孩子產生的負面影響遠遠超出你的想像:1、常常大吼大叫、懲罰孩子的父母,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之前聽到一個很有教育經驗的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好孩子是教出來的,不是喊出來的或者打出來的。
  • 找到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原因,還孩子以溫柔
    可是膩歪兩天之後,就開始相見生厭,一有不和,我媽就對我輕則訓斥,重則大吼大叫。我都這麼大了,她還是如此,她有一句經典的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子裡:我生了你,還不能夠罵你嗎?每次聽到這句話我都會火冒三丈,現在回家的欲望也越來越低了。作為一個從小被吼到大的孩子,我受到了深深地傷害,內心也充滿了疑惑,難道我媽媽真的不愛我嗎?我也不想這樣的事情再發生在我養育下一代的身上。
  • 對孩子大吼大叫很後悔?讓這個法則來幫你
    真的沒辦法了,最後只能對他大吼大叫。可是,每次吼,孩子肯定是大哭一場,鄰居看著心裡又心疼又後悔。這樣的情況,在每個有小孩的家庭都發生過,我們家也不能倖免於難。我家孩子只有兩歲多,還沒有到輔導作業的時候,可我還是有很多大吼大叫的時候。比如,吃飯的時候不是想看電視,就是玩食物;到了睡覺的時間,又不肯睡,任由你怎麼哄,都無濟於事等等。
  •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告別大吼大叫,父母學會這3招事半功倍
    孩子對於父母的指令無動於衷,做出與父母的期待相反的舉動,對此父母會覺得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過於溫柔,因而不起作用,對此父母決定在孩子的面前樹立權威,對孩子大吼大叫想讓孩子乖乖聽話,父母大吼大叫管用嗎?吼叫教育之下,就能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期待發展嗎?或許一時之間,聊有成效,但是從長期來看,卻會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一、對孩子大吼大叫,教育效果將背道而馳1.
  • 經常衝孩子大吼大叫,其實是沒有解決兩件事
    有研究表明,90%的家庭都曾經都對孩子大吼大叫過,這說明無論我們有多麼高的知識水平,多麼好的工作,和收入,在孩子面前我們都不止一次犯過錯,失去理智。育兒過程中我們難免會留下一些傷痕,有時不是我們刻意要去傷害孩子,是因為壞情緒戰勝了理智,在衝動的情況下對孩子大吼大叫,事後又特別後悔自責,然後又加倍的對孩子好,來補償對孩子的傷害。更要命的是,這種暴力行為,周而復始的不斷循環。憤怒---吼叫---自責---討好。
  • 家長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用嗎?#小模範 #育兒經驗
    在小編看來,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持續惡化,更甚者還會出現毆打孩子的現象。這樣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確實會使得親子間的關係跌至最低點,使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越發地緊張。孩子還會因為焦慮和恐懼而對學習心生厭惡和排斥,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厭學情緒。
  • 「當媽媽對我大吼大叫時,我嚇得全身都散開了」
    這個超長假期,更是讓無數父母已經忍不住身體裡的「洪荒之力」,然而,當我們大吼大叫的時候,孩子發生了什麼,你知道麼?媽媽大吼大叫的模樣,是孩子一生都無法磨滅的陰影。父母都認為自己吼叫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殊不知,這麼做不僅完全沒有教育意義,反而會對孩子的情緒造成傷害,影響親子關係。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有的時候便會對芽芽大吼大叫,可是每次看到芽芽委屈地流眼淚,心裡都是後悔不已,久而久之,反而覺得芽芽變得怎麼有點內向,反而對自己不夠親近了。美國哈佛大學Michael J.Sandel教授,通過十年的社會調查,持續跟蹤了經常被父母大吼大叫的和不經常被父母吼叫的青少年。經過對比,前者大腦發育中,負責語言和思考能力的區域連接較少,負責記憶和理解的區域也開始萎縮,智商也相對低一些。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有的時候便會對芽芽大吼大叫,可是每次看到芽芽委屈地流眼淚,心裡都是後悔不已,久而久之,反而覺得芽芽變得怎麼有點內向,反而對自己不夠親近了。美國哈佛大學Michael J.Sandel教授,通過十年的社會調查,持續跟蹤了經常被父母大吼大叫的和不經常被父母吼叫的青少年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有的時候便會對芽芽大吼大叫,可是每次看到芽芽委屈地流眼淚,心裡都是後悔不已,久而久之,反而覺得芽芽變得怎麼有點內向,反而對自己不夠親近了。 美國哈佛大學Michael J.Sandel教授,通過十年的社會調查,持續跟蹤了經常被父母大吼大叫的和不經常被父母吼叫的青少年。經過對比,前者大腦發育中,負責語言和思考能力的區域連接較少,負責記憶和理解的區域也開始萎縮,智商也相對低一些。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許多家庭迎來了第二個寶寶,教育問題也隨之而來,原本生活壓力就很大的父母,面對大寶的作業和小寶的淘氣不懂事,時常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但是,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給孩子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傷害,特別是容易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自卑和內向,這是為什麼呢?
  • 讀了那麼多的育兒書籍,還是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原因在這裡
    02、動不動就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危害1、 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父母一方脾氣急躁,遇事總是以吼叫的方式來溝通,這種方式無論是對伴侶還是對孩子都是一種傷害。,甚至和父母對著幹,使孩子的性格更叛逆也更難管束;而這些孩子無一例外,都會受父母大吼大叫的處事方法的影響,學不會高效有益的溝通方法,甚至影響成年後的親密關係;2、 影響親子關係 ;誰也不喜歡被人吼叫呵斥,孩子也是一樣。
  • 從小被媽媽大吼大叫,長大後,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文 | 齊麗娟在沒有孩子的時候,媽媽就是溫柔安靜的弱女子,但是當有了孩子之後,就會經常控制不住想要吼孩子。有些孩子確實調皮,能把一個沒有脾氣的人惹得炸毛,但是你知道嗎,吼孩子一定不能成為常態,否則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會讓孩子性格和心理都變得扭曲起來。比如說孩子如果從小就被媽媽吼大,孩子就會變得膽小自卑,對孩子社交也會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些傷害到成年後依然存在,看完你還吼嗎
    無奈的媽媽,只要一看到兒子要翻箱倒櫃,便急忙大吼大叫:「你這個壞小孩!」時間一長,竟然有了效果,兒子再也不敢到處翻東西了,變成了一個「安靜」的寶寶。跳跳經常會拿著一隻玩偶發呆,而這麼一發呆可以連續好幾個小時不動。家人心生疑惑,經過心理測試,孩子竟然患上了輕度的抑鬱症。
  • 媽媽大吼大叫不是孩子惹得禍,是自己腦海裡的遺留問題沒有被解決
    01 不懂孩子成長的內在規律,大吼大叫是情緒發洩,不是教育方法爸爸正在專注地拖地,三歲的小果突然興奮地繞著水桶轉圈,怪笑。憑經驗,小果應該是偷偷地幹壞事兒了。媽媽發現桌子上的手機不見了。「看我不揍扁你!」媽媽大吼一聲,一把拽過小果,噼裡啪啦的掌聲落在小果的屁屁上,小果的喜悅瞬間變成了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