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被媽媽大吼大叫,長大後,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2020-12-23 兩口育兒

文 | 齊麗娟

在沒有孩子的時候,媽媽就是溫柔安靜的弱女子,但是當有了孩子之後,就會經常控制不住想要吼孩子。有些孩子確實調皮,能把一個沒有脾氣的人惹得炸毛,但是你知道嗎,吼孩子一定不能成為常態,否則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會讓孩子性格和心理都變得扭曲起來。

比如說孩子如果從小就被媽媽吼大,孩子就會變得膽小自卑,對孩子社交也會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

有個寶媽說,我也是這樣,現在我孩子十歲了,我真後悔當時火過之後沒有告訴他因為什麼吼的,沒有告訴他錯在哪裡,以至於現在他連對錯都分不清。不知道怎麼和人交往,極度自卑。勸誡各位年輕的家長,最好的方法就是訓過之後你要告訴他錯在哪裡,指出他的錯誤。讓他及時改正。如果不改,就加上體罰(視情節),讓他意識到這次的錯誤,下次決不能再犯。

還有個網友說,我是一個自閉症兒童的母親,我也吼孩子,也打孩子,但是為了孩子沒有更好的辦法。他不理解,不懂道理,唯一的辦法是讓他痛。以前帶他在馬路邊走,他會掙脫你的手,跑到馬路中間。我也想向專家說的那樣,和風細雨的去說,可是沒有用,打過他就記住了。雖然他不懂道理,但是他知道再也不能跑到馬路中間去。不久前我們這裡就有一個自閉症兒童跑到馬路中間被撞傷了,有時候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目前確實沒有太好的辦法,但是對於一個正常的孩子來說,對孩子大吼大叫絕對是不可取的,因為孩子能夠明白為什麼要這樣,也能明白道理,大吼大叫並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法。

媽媽對孩子大吼大叫,親子關係越來越差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對孩子未來家庭的影響。現在媽媽怎麼對孩子,孩子長大成家後就很有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孩子,這樣就成了惡性循環。

有人說,小時候自己就這樣,有時候真懷疑自己為什麼和別人不一樣。讀書的時候確實自卑,很怕爸媽,直到現在才有所好轉,但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不可磨滅。到現在啦我的一些決定與想法都不會給父母說,後來父母怪我為什麼不說,其實我也不知道。

只有父母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可以自己做決定,而不是對孩子大吼大叫,一定要讓孩子聽自己的,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優秀,也才能自由的做自己。

我是齊麗娟,一名高級育嬰師,在嬰幼兒教育領域從業17年,幼兒園園長,同時我也是3個孩子的媽媽,如果遇到關於育兒問題可以留言告訴我,希望我的一些育兒經驗可以幫到你。

相關焦點

  • 被吼大的孩子和沒被吼過的孩子有什麼區別?長大後,差距不是一點
    孩子溫順聽話時,皆大歡喜;可當孩子犯錯或是未達到父母要求時,有的父母忍無可忍,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吼過後效果如何呢?孩子會變成父母所期望的那樣嗎?真實的情況是完全相反,父母再不控制自己,停止吼叫,將後悔一生。一、大吼大叫對孩子成長有哪些影響? 1、孩子會更膽小和懦弱,可能會得自閉症。
  • 找到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原因,還孩子以溫柔
    可是膩歪兩天之後,就開始相見生厭,一有不和,我媽就對我輕則訓斥,重則大吼大叫。我都這麼大了,她還是如此,她有一句經典的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子裡:我生了你,還不能夠罵你嗎?每次聽到這句話我都會火冒三丈,現在回家的欲望也越來越低了。作為一個從小被吼到大的孩子,我受到了深深地傷害,內心也充滿了疑惑,難道我媽媽真的不愛我嗎?我也不想這樣的事情再發生在我養育下一代的身上。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你可知道?
    關注成長樹若是你問一個媽媽,孩子在什麼時候最省心?
  • 「天天被吼」和「從沒挨過吼」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明顯
    有不少女人當媽之後,由於生活中的各種煩惱,再加上帶寶寶的各種煩惱,總會有很多無名的火氣,這些無名之火多數被發洩到孩子身上了,有時候甚至因為孩子犯一點小錯誤,自己就氣不打一出來,忍不住的對孩子大吼大叫,但吼完之後看到孩子委屈巴巴的樣子,又有點後悔了,在自己心裡不斷反思:「我剛才是不是太過分開了?是不是對孩子太兇了?」
  • 兒時常被吼的孩子,長大後易養成這三類性格
    印象很深的一本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只有幾張簡單的圖片,但是看著那些畫面,很多媽媽都淚流滿面。面對強大的大吼大叫的媽媽,小企鵝的頭飛向了宇宙,肚子落入了大海,翅膀掉進了熱帶雨林,嘴巴插在高山上,尾巴在鬧市裡找不到了。
  • 「大吼大叫」,聰明的媽媽都會這麼做
    偶爾還會聽到大寶「別人家的媽媽就不會天天罵自己的孩子」的抱怨聲,就這樣,作業終於做完了,一天也結束了,我鬆了一口氣,孩子也如釋重負。晚上向老公抱怨,這樣的生活,真是一地雞毛,什麼時候大寶才能獨立完成作業?什麼時候小寶長大?這樣的生活真是煩死了……老公沒有立即回應,只是靜靜的聽著我的抱怨,最後問了我一句「你之前學的育兒知識都到哪去了?」
  • 3年的時間,一個人帶孩子,大吼大叫瘋了似的,怎麼變成了這樣?
    送到幼兒園,回來在車上大哭一場,不是我要變成這樣的媽媽,可情緒上來的那一刻真的是要爆發!為什麼我的脾氣不好,管教孩子只會用「大吼大叫」的方式?為什麼我家裡的人脾氣也都不好,沒耐心、大吼大叫、愛發火?後來才知道,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麼重要。家裡的長輩都是這樣發洩不良情緒的,都是用這樣的語氣去交流的。我是一個被吼大的孩子,而今我又這樣對待著妞妞……經常對寶寶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你可知道?
  • 那些被父母吼大的孩子,長大後變成了什麼樣?父母要重視
    孩子從小就被吼,長大後性格如何?1.懦弱內向,膽小自卑叮叮是張女士的大女兒,被吼是家常便飯,作業寫錯了一個字就被媽媽吼「這麼簡單的字都寫不對?」衣服疊不好也被吼「連衣服都疊不好,要你有什麼用?」,同樣被媽媽吼著長大,噹噹和姐姐的性格截然相反。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但是,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給孩子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傷害,特別是容易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自卑和內向,這是為什麼呢?2、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容易沒有自己的想法。像我姐姐那樣,一點點沒有順她的意,就批評孩子,罵孩子笨了,潛意識裡,孩子的心理也覺得自己真的很笨,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慢慢就會扼殺孩子的天性。
  • 被吼大的孩子,長大後會出現這2種「性格缺陷」,家長要反思
    導讀:被吼大的孩子,長大後會出現這2種「性格缺陷」,家長要反思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被吼大的孩子,長大後會出現這2種「性格缺陷」,家長要反思!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教育好孩子,從媽媽停止大吼大叫開始……
    很多媽媽在面對自己懷胎十月生下的寶貝時甚是沒轍,習慣了大吼大叫~儘管事後小有後悔,但當時卻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效的教育應該是以身作則,不吼不叫。媽媽即是孩子的朋友又是孩子的老師更是他的指路人,想要教育好孩子需要先從自己停止大吼大叫開始。
  • 媽媽經常對娃情緒失控大吼大叫,孩子長大後,這個變化最可怕
    孩子情緒不可控,從父母身上總能找到影子小斌10歲,最近卻變得非常暴力,不僅在學校對同學暴力相向,回到家也經常對父母大吼大叫,還拳打腳踢。父母無奈帶著孩子來做心理諮詢,在了解小斌日常生活的過程中,寶媽一句話給心理諮詢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性格上這幾個缺點,越長大越難改掉
    經常被媽媽吼,孩子也學會了大吼大叫小愛今年五歲了,已經上幼兒園一年了,但是今年小愛的幼兒園生活特別的不開心,老師發現班上的小朋友沒有人願意跟小愛說話,做遊戲也不願意和小愛一組,老師發現了這樣的現象,就叫來了班裡最懂事的孩子詢問,小朋友表示之所以不願意和小愛一起玩是因為小愛經常對著小朋友們大喊大叫,老師一聽立刻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兒
  • 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性格有這3個缺點,越長大越難改正
    不難發現,那些在和睦融洽的環境氛圍裡成長的孩子,一般都比較活潑開朗,熱情自信,而孩子的父母總是大吼大叫,那麼在家長的吵鬧中長大的孩子,性格上一般也會有這3個缺點,而且孩子越長大越難改掉,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
  • 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性格有這3個缺點,越長大越難改正
    不難發現,那些在和睦融洽的環境氛圍裡成長的孩子,一般都比較活潑開朗,熱情自信,而孩子的父母總是大吼大叫,那麼在家長的吵鬧中長大的孩子,性格上一般也會有這3個缺點,而且孩子越長大越難改掉,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
  • 媽媽大吼大叫不是孩子惹得禍,是自己腦海裡的遺留問題沒有被解決
    01 不懂孩子成長的內在規律,大吼大叫是情緒發洩,不是教育方法爸爸正在專注地拖地,三歲的小果突然興奮地繞著水桶轉圈,怪笑。憑經驗,小果應該是偷偷地幹壞事兒了。媽媽發現桌子上的手機不見了。「看我不揍扁你!」媽媽大吼一聲,一把拽過小果,噼裡啪啦的掌聲落在小果的屁屁上,小果的喜悅瞬間變成了眼淚。
  • 從小被吼大的孩子,長大後會有這2種"缺陷",家長不要不以為意
    其實,遇到調皮又不聽管教的孩子,家長一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定要把握這其中的分寸,一味地吼孩子,讓這種方式變成習慣,會對寶寶的性格造成很大的影響。經常被爸爸媽媽吼的孩子,長大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從繪本角度讓家長理解「低聲教育」
    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因為孩子不聽話發脾氣,甚至有時候脾氣一上來沒控制住,就對孩子大吼大叫。事後回想起來的時候覺得自己太衝動了,但是又拉不下臉來和孩子道歉。《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這本繪本就講述了媽媽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傷害有多大,讓我們對大吼大叫有更深的認識,也更加理解"低聲教育"是多麼必要的。
  • 經常被媽媽大吼的孩子,和從沒被媽媽吼過的孩子,10年後差距明顯
    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感到害怕,當時會變得很乖,但實際上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偶爾吼一次沒什麼關係,如果經常吼孩子,孩子長大後,與那些從沒被媽媽吼過的孩子之間會產生很大的差距。不一會,黎黎媽又開始大吼,說黎黎回家之後就玩手機,也不知道去廚房幫忙,而黎黎似乎已經早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就像是沒聽到一樣,仍然在擺弄自己的手機。第二天上班,黎黎過來跟我說,她媽媽就是那樣的性格,這麼多年一直都是暴脾氣,經常大吼大叫,自己現在這種膽小內向的性格,就是受到了媽媽的影響。
  • 繪心理| 之一:《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父母的情緒管理
    有的媽媽理智、寬容,有的則愛大發雷霆,就如同繪本中的《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中的企鵝媽媽一樣,動不動就對孩子大喊大叫。面對這樣的媽媽,孩子會怎樣想,又會怎樣做呢?這是一個要從封面讀起的故事,因為,封面傳遞了媽媽大吼大叫的起因,這是故事的開端。而這個起因是每個媽媽都非常熟悉的:不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