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的教育方法對嗎,有什麼危害影響能不能補救

2020-12-23 夜芒星

歡迎閱讀,我是夜芒星。近年來,學校和社會一直在倡導「不要對孩子進行武力教育」,但是有些孩子太頑皮,總是會使父母發狂,又不能出手打,於是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大吼大叫,其實這樣的教育方法是錯誤的。一些父母說,因為過去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膽小和內向,該怎麼辦?其實這是因為其他人的吼叫,使孩子產生了恐懼,表現出來就是畏手畏腳,害怕犯錯誤。

對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的教育方法對嗎?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曾經做過一個小型的阿爾伯特實驗,通過訓練條件反射,參加實驗的孩子產生了條件反射的恐懼,前面孩子的表現是在類似於此實驗的狀態下形成的,也就是說,在大吼大叫期間,孩子會逐漸變得內向和膽小。父母此時該做的不是批評孩子或跟他講道理,而是要更多地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到安全,在孩子小心翼翼試探時,給孩子鼓勵,平時給孩子做主的機會,讓孩子重新獲得自信心,此外,我們還可以經常帶孩子出去戶外活動,不僅可以減壓,還可以鍛鍊孩子。

發脾氣吼罵有什麼危害影響能不能補救?

1.在孩子小心翼翼試探時,給孩子鼓勵。我們知道兒童對事物的感知通常源於大人的反應,因為成人過去對孩子的大吼大叫,使孩子變得膽小和內向。孩子們並不知道,有時候大人大吼大叫是因為擔心,而不是因為他們做錯了什麼。因為之前的經歷,孩子們將避免去嘗試來防止再犯錯誤,而在成年人眼中,這就是問題所說的膽小。因此,如果我們想恢復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就必須給他們更多鼓勵。可以回想一下之前因為什麼會對孩子大吼大叫,例如,吃飯時孩子們想自己用筷子,父母擔心孩子弄得到處都是,就用吼叫來制止。如果你希望孩子繼續嘗試,可以把筷子給孩子,並教孩子如何使用它,在此過程中要有耐心,在孩子小心翼翼試探時,給孩子鼓勵。當孩子發現自己的嘗試不會帶來批評,反而會學習到新技能時,他將恢復信心。

對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的教育方法對嗎?

2.給孩子做主的機會,讓孩子恢復自信心。如果想讓孩子不那麼膽小,則必須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那麼如何讓孩子邁出這一步呢?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在決策中能積累自信,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我們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給孩子做主的機會,讓他們在點滴小事中重拾自信。例如,問你的孩子一日三餐要吃什麼,每天要穿什麼衣服,想讀哪本書,要和誰一起玩。從這樣瑣碎的事情開始,不管孩子的決定是否讓你滿意,都不要嚴厲批評孩子。當孩子習慣於自己做出決定而且不會遭受粗暴的打斷時,孩子會從中獲得自信心。對於父母來說,我們要克制自己替孩子做主的衝動,耐心地呵護孩子成長。

發脾氣吼罵有什麼危害影響能不能補救?

3.多陪伴孩子,使孩子感到安全。當大吼大叫使孩子感到害怕時,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停止這種行為,讓孩子擺脫壓力大的環境,放鬆身心。由於年齡的原因,兒童的認知通常與成年人的反應高度相關,父母大喊大叫,孩子會表現出服從,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理解父母的意思。孩子只是被大人的反應嚇壞了,老是這樣的話會使孩子缺乏安全感。而安全感,是每個人生命的底色,缺乏安全感將使孩子一生都在恐懼中掙扎。所以,如果要補救,就必須讓孩子感到安全,父母可以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恢復對父母的依賴和信任。當孩子感到安全時,他們將充滿信心和力量,並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所有困難。孩子的安全感不是一天培養出來的,而是需要高質量的陪伴,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而穩定的環境,孩子有了堅實的情感後盾,足夠的感覺刺激,會成長為一個有安全感的孩子。

對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的教育方法對嗎?

4.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不僅減壓還能鍛鍊孩子。哈佛醫學院教授約翰·瑞迪(JohnReddy)在《運動改造大腦》中曾提到,運動可以提高壓力閾值,從而提高抗壓能力。我們都有切身體會,戶外活動可以放鬆身心並減輕壓力,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帶孩子到戶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僅可以釋放壓力,而且可以讓孩子開心。而且在戶外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可以與大自然接觸,還可以結識其他朋友並進行更多的社交活動。這些都有助於改變孩子的膽怯。

發脾氣吼罵有什麼危害影響能不能補救?

面對頑皮的孩子,父母需要耐心地教育他們,而不是對他們大吼大叫。家長們不僅要考慮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心發育,還要教孩子辨別是非,懂事聽話,始終陪伴孩子以讓他們感到安全,鼓勵你的孩子,平時給孩子做主的機會,讓孩子重新獲得自信心,並且經常帶孩子去戶外活動,可以逐漸恢復孩子的活潑和自信。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必擔心,讓孩子慢慢成長,子女的教育問題,父母就是最重要的老師,不要忽略他們。希望以上補救措施對你有所幫助。感謝閱讀感謝關注,我是夜芒星。

相關焦點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4種補救方法
    老公長期在外忙著掙錢,很少能幫忙照顧家庭,更不要說能幫忙帶孩子了。自己一個人照顧孩子,導致張女士長期睡眠不良,精神衰弱。時間一長,張女士變得性格暴躁,容易發怒。每次孩子做錯事,她總是沒法控制自己的脾氣,對孩子大吼大叫。比如她剛剛收拾房間,沒一會兒孩子就把東西翻亂了,所以她會朝孩子吼。比如孩子在外面玩得一身髒兮兮的,她也會衝孩子吼。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
    導讀: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嘗試3這三種補救方法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嘗試3這三種補救方法寶媽們是不是常常有這種感慨?在還沒有孩子之前,經常看到媽媽教訓孩子的時候大吼大叫,就暗自下定決心以後一定會好好對待孩子,努力做一個溫柔的媽媽。再比如,寶寶明明已經很困了就是哄不睡,自己就盼望孩子睡了趕緊休息會,這個時候你常常會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當你每次都很累的時候,再遇上孩子做錯了一點小事,你立馬就能火冒三丈,河東獅吼。什麼科學育兒,專家說的,育兒書上寫的都拋之腦後了。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導讀: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或許來得及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不信咱先來個調查:不管是因為什麼,相信半數以上的家長一定是,前一秒吼完下一秒後悔。因為我們比誰都清楚,吼罵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後果。如果父母都用極端方式和孩子溝通,自卑、冷酷、暴躁這三種特質就會集中表現在孩子身上。所以,我們有必要搞清楚,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以及除了吼罵孩子,家長真正該做的是什麼。
  • 李玫瑾: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用這3種補救方法
    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很多問題光靠吼是解決不了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甚至會深刻地影響孩子的這4點:1、影響孩子智力父母吼叫只會令孩子產生恐懼緊張的情緒,這種情緒會讓孩子思維變的遲緩,大腦一片空白,邏輯和理智基本上為零,無論是孩子的組織能力、演講演說能力,還是團隊合作能力都會因為這個原因遜色於他人。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大部分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脾氣往往都會越來越暴躁,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小孩子都會比較淘氣,家長們認為「打」才會聽話,孩子沒有經過磨練,沒有接受過懲罰, 就不知道聽話。這也是在告誡我們,在告誡整個社會,在教育的過程當中不要走極端。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很多問題光靠吼是解決不了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導致出現內向、膽小等心理問題。
  • 爸媽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3種補救方法
    例如,寶寶明明已經很困了,但卻不想睡覺,自己卻盼望早一點睡覺,這樣我們就可以進行休息,孩子難以入睡,會讓我們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當一天工作結束回到家很是疲憊不堪,遇上孩子做錯事的小事情,我們馬上就會大發雷霆。
  • 大吼大叫的父母,畏畏縮縮的孩子,3種補救方法要牢記
    要知道,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們能很快地分辨出你在講話中所要傳達的真正意思和態度。而我們成年人往往並不敏感,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同孩子講話時運用了不適度的語氣,更沒有考慮出這種語氣會對孩子的內心產生怎樣的效果。
  •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這位媽媽的問題是: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膽小,有什麼補救的辦法沒有?我的回覆:相信對孩子大吼大叫,發現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是很多媽媽都遇到和困惑的問題,今天我們來說說有什麼補救的辦法。小到遊戲要怎麼玩,大到說話要怎麼說,事無巨細的控制下,他會用對著幹來表達自己的憤怒。這裡要注意,並非不能打罵,我們提倡的教育,並非只能對孩子和顏悅色,要有界限感非常重要。但在你這裡,要反思的是,我們對孩子的控制太嚴了,這方面一定要改變。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膽小、內向,可試試這4種方法補救
    有多少個孩子在默默地當著父母面前出氣筒,但到孩子只有被罵才會聽話嗎?其實,很多的時候,你的焦慮或者容易發洩往往比孩子的問題更可怕,帶著不良的情緒教育是最無用的教育,反而會導致孩子產生內向膽小、自卑的性格,這樣會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有的時候便會對芽芽大吼大叫,可是每次看到芽芽委屈地流眼淚,心裡都是後悔不已,久而久之,反而覺得芽芽變得怎麼有點內向,反而對自己不夠親近了。,發洩了自己的焦慮情緒,根本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孩子要麼在吼叫中變得膽小、內向,要麼反而會越來越叛逆,對父母的管教開始熟視無睹。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有的時候便會對芽芽大吼大叫,可是每次看到芽芽委屈地流眼淚,心裡都是後悔不已,久而久之,反而覺得芽芽變得怎麼有點內向,反而對自己不夠親近了。 所以,大吼大叫只能減輕父母的壓力,發洩了自己的焦慮情緒,根本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孩子要麼在吼叫中變得膽小
  • 樊登:情感引導式教育,遠遠比家長大吼大叫罰站,對孩子更有效
    很多家長雖然在孩子犯錯誤或者沒有達到目標的時候對孩子吼叫或者懲罰孩子,是出於愛之深責之切的心理.但實際上家長想用對孩子斥責、懲罰孩子的方法,來讓孩子改正錯誤或者督促孩子進步,是起不到很好的作用的,樊登提倡的家長用情感引導式的教育來培養孩子更有效,你知道嗎?
  • 媽媽,你就不能好好和我講話嗎?幹嘛大吼大叫
    可是面對孩子的闖禍,不同的父母就會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有一種教育方式卻是家長萬萬要不得的,那就是不分青紅皂白、大吼大叫。很多家長以為採取提高音量的方法,孩子就會乖乖的聽話,服從自己。但是媽媽們不知道,衝著孩子亂發火,不論是對孩子還是媽媽都是有危害的,甚至不利於家庭和諧,教育寶寶的方法千千萬,何必要大吼大叫,不能好好說話嗎。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種教育方式不建議採取
    可是父母在對孩子大吼大叫之前,有沒有想過你的吼叫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事實上不管是打罵式教育還是好叫教育,很多時候只是父母情緒上的宣洩,對孩子的教育引導卻是非常有限的。很多的時候,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希望孩子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但是每當和孩子在溝通出現障礙的時候,大多數父母的情緒會被影響,甚至會擔心孩子不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會往壞的方向發展,所以就會對孩子大吼和大吼大叫,呵斥指責。我最近工作比較多,下了班以後需要把工作帶回家做。可是兒子一天沒見我,總是有說不完的話。一次兩次我就忍了,假裝聽不到就行了。可是連著好幾次,兒子在耳邊說起來沒完沒了。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從繪本角度讓家長理解「低聲教育」
    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因為孩子不聽話發脾氣,甚至有時候脾氣一上來沒控制住,就對孩子大吼大叫。事後回想起來的時候覺得自己太衝動了,但是又拉不下臉來和孩子道歉。《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這本繪本就講述了媽媽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傷害有多大,讓我們對大吼大叫有更深的認識,也更加理解"低聲教育"是多麼必要的。
  • 讀了那麼多的育兒書籍,還是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原因在這裡
    02、動不動就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危害1、 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父母一方脾氣急躁,遇事總是以吼叫的方式來溝通,這種方式無論是對伴侶還是對孩子都是一種傷害。,甚至和父母對著幹,使孩子的性格更叛逆也更難管束;而這些孩子無一例外,都會受父母大吼大叫的處事方法的影響,學不會高效有益的溝通方法,甚至影響成年後的親密關係;2、 影響親子關係 ;誰也不喜歡被人吼叫呵斥,孩子也是一樣。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有的時候便會對芽芽大吼大叫,可是每次看到芽芽委屈地流眼淚,心裡都是後悔不已,久而久之,反而覺得芽芽變得怎麼有點內向,反而對自己不夠親近了。所以,大吼大叫只能減輕父母的壓力,發洩了自己的焦慮情緒,根本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孩子要麼在吼叫中變得膽小、內向,要麼反而會越來越叛逆,對父母的管教開始熟視無睹。爸爸媽媽的吼叫,會讓孩子們的性格越來越極端。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你可知道?
    關注成長樹若是你問一個媽媽,孩子在什麼時候最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