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嘗試3這三種補救方法

2020-08-28 伊伊媽媽育兒經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嘗試3這三種補救方法

寶媽們是不是常常有這種感慨?在還沒有孩子之前,經常看到媽媽教訓孩子的時候大吼大叫,就暗自下定決心以後一定會好好對待孩子,努力做一個溫柔的媽媽。但是話是這麼說,等到真正孩子出生之後,你就會控制不住對孩子吼叫!

你費盡心思做了一頓好看的輔食端上桌,發現孩子不是無動於衷就是吃了兩口開始玩起來,這個時候你的火肯定會立刻冒出來了!再比如,寶寶明明已經很困了就是哄不睡,自己就盼望孩子睡了趕緊休息會,這個時候你常常會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當你每次都很累的時候,再遇上孩子做錯了一點小事,你立馬就能火冒三丈河東獅吼。什麼科學育兒,專家說的,育兒書上寫的都拋之腦後了。

也許對你來說,吼叫只是一瞬間的事,發洩出來你也就好多了。但是作為弱小無助的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是非常不好的,可以說是伴隨著孩子的一生都揮之不去。

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好,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兒子是小小男子漢,女兒是自己的小棉襖,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很多問題光靠吼是解決不了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

大吼大叫對孩子的傷害

  • 影響孩子智力

父母吼叫只會令孩子產生恐懼緊張的情緒,這種情緒會讓孩子思維變得遲緩,大腦一片空白,邏輯和理智基本上為零,無論是孩子的組織能力、演講演說能力,還是團隊合作能力都會因為這個原因遜色於他人。

  • 產生自卑心理

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當父母對他吼叫時,他首先會不自覺地認為肯定是自己犯錯了才惹得父母生氣,然後他們會自責內疚。

如此便使孩子更多地否定自己、降低了對自己的認同,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總是不能讓父母滿意,不斷責怪自己,自我評價也會越來越低。

  • 性格變懦弱、優柔寡斷

面對吼罵,孩子內心會產生排斥感,因此會想盡辦法去迴避,那麼,他在處理事情時亦會更加謹小慎微,甚至變得優柔寡斷,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會變得懦弱,在日後遇到困難時容易產生畏懼、抗拒心理,缺乏應有的擔當以及強烈的責任感。

  • 情緒控制能力變差

情緒是具有極強的感染性的,父母常吼孩子,孩子也會慢慢變得沒有耐心、漸漸地越來越易怒、衝動、缺乏耐心。

事實上,大多數習慣衝孩子吼叫的家長,小時候也是這樣被自己父母對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力真的非常巨大,因此,吼叫不僅沒帶來任何的好處,最後會適得其反,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通過這3種補救方法

  • 1、學會尊重孩子,並懂得換位思考

再小的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父母長期對孩子大吼大叫,是一種對孩子人格不尊重的表現,如果父母能學會尊重孩子,那就能養出一個健康、自信、快樂的人。

  • 2、在給予孩子批評的同時更要注重鼓勵

我們小時候最討厭父母說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當我們成為父母時,也要避免將同樣的傷害施加給我們的孩子。

懂教育的父母都會做到恩威並施,孩子做錯時批評,孩子有進步時積極鼓勵,既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又讓孩子明白做事的尺度與是非,這樣才能成長為積極上進、樂觀開朗的人。

  • 3、給予其自主決定權,將命令改為選擇

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讓孩子陷入自我否定中,一步步變得自卑、懦弱。想要讓孩子重拾自信,那就嘗試讓他自主決定一些事情。

當他做事拖沓猶豫時,父母可以改往日命令的口吻變為選擇,讓孩子嘗試自己做決定,時間一長,他就會實現自我肯定,重拾自信。

管理情緒是門學問,這也是現在年輕的父母最應該學習的,我們還沒到那個「千帆看盡,心如止水」的年紀,不知道怎麼排解在工作、生活中積攢的壞情緒,但是孩子卻等不及,等我們學會控制情緒了,孩子的性格缺陷已經養成了!

就像斯坦福教授所說:注重孩子早期教育與陪伴,是父母這一生最划算的投資!

英國作家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可見,閱讀書籍對人類的重要性

孩子的一些壞毛病都是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而孩子會長成什麼樣,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壞習慣都與父母的培養教育脫離不了關係,因此,儘早給孩子立規矩,以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質。

在教育孩子講規矩時,父母一定要利用好繪本這個教育孩子的好工具。

在孩子對文字的理解不是那麼敏感的時候,圖畫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孩子可以通過圖畫的形式,從中學到知識,慢慢改正自己的行為。

而繪本中故事主人公的做法也會讓孩子進行模仿和學習。

而繪本就是讓孩子接受知識最快最有效的好助手。近幾年,繪本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庭所認可接受。

通過對繪本的學習,孩子體驗到了生活中的恐懼、焦慮、擔心、羨慕、生氣、沮喪、無助等負性情緒。也學習到了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的處理辦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伊伊小時候看了很多繪本,這套《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就很不錯,一套共有8冊。家長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養成好習慣》、《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並且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若不注意引導,壞習慣極易養成,壞習慣一但定型可就很難再改。所以,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溫和而堅持」的改正過來!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導讀: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或許來得及
    照顧孩子導致王女士長期睡眠紊亂,精神衰弱,久而久之,王女士變得暴躁、易怒,每次孩子犯錯,她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對孩子經常是大吼大叫。她收拾家沒一會,孩子就把家翻亂了,於是她就衝孩子吼;孩子在外面玩的髒兮兮的,她也衝孩子吼;孩子和小朋友打架了,她也衝孩子吼……她總是說這孩子太讓人操心了,為什麼不能讓人省心些呢!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
    導讀: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大部分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脾氣往往都會越來越暴躁,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小孩子都會比較淘氣,家長們認為「打」才會聽話,孩子沒有經過磨練,沒有接受過懲罰, 就不知道聽話。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很多問題光靠吼是解決不了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導致出現內向、膽小等心理問題。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4種補救方法
    自己一個人照顧孩子,導致張女士長期睡眠不良,精神衰弱。時間一長,張女士變得性格暴躁,容易發怒。每次孩子做錯事,她總是沒法控制自己的脾氣,對孩子大吼大叫。比如她剛剛收拾房間,沒一會兒孩子就把東西翻亂了,所以她會朝孩子吼。比如孩子在外面玩得一身髒兮兮的,她也會衝孩子吼。比如孩子跟其他小朋友打架了,她也吼……她總是說孩子太讓人操心,為什麼不能省點心呢?
  • 李玫瑾: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用這3種補救方法
    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很多問題光靠吼是解決不了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甚至會深刻地影響孩子的這4點:1、影響孩子智力父母吼叫只會令孩子產生恐懼緊張的情緒,這種情緒會讓孩子思維變的遲緩,大腦一片空白,邏輯和理智基本上為零,無論是孩子的組織能力、演講演說能力,還是團隊合作能力都會因為這個原因遜色於他人。
  • 爸媽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3種補救方法
    例如,寶寶明明已經很困了,但卻不想睡覺,自己卻盼望早一點睡覺,這樣我們就可以進行休息,孩子難以入睡,會讓我們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當一天工作結束回到家很是疲憊不堪,遇上孩子做錯事的小事情,我們馬上就會大發雷霆。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膽小、內向,可試試這4種方法補救
    其實,很多的時候,你的焦慮或者容易發洩往往比孩子的問題更可怕,帶著不良的情緒教育是最無用的教育,反而會導致孩子產生內向膽小、自卑的性格,這樣會影響了孩子的一生。2、對孩子容易產生恐懼感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對於造成了孩子變得膽小,還會在孩子的心裡埋下恐懼感,慢慢地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和父母越來越不親,親子關係越來越冷淡,甚至連交友的勇氣都沒有,只能孤零零的一個人。
  •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這位媽媽的問題是: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膽小,有什麼補救的辦法沒有?我的回覆:相信對孩子大吼大叫,發現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是很多媽媽都遇到和困惑的問題,今天我們來說說有什麼補救的辦法。他對於媽媽對自己的一些誤會、缺乏溝通、沒有給予及時的回應很是惶恐。所謂不聽話,很多時候是媽媽的指令不清,或者要求過高。他和媽媽總感覺有隔閡,無法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似乎媽媽也不想了解這些想法,媽媽要的是一個「聽話、乖巧」的孩子,不是一個總有自己想法的孩子。被批評教育得多了,他就會變得內向膽小,因為害怕出錯,所以怎麼做,他都要得到媽媽指令才能行動。
  • 對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的教育方法對嗎,有什麼危害影響能不能補救
    近年來,學校和社會一直在倡導「不要對孩子進行武力教育」,但是有些孩子太頑皮,總是會使父母發狂,又不能出手打,於是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大吼大叫,其實這樣的教育方法是錯誤的。一些父母說,因為過去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膽小和內向,該怎麼辦?其實這是因為其他人的吼叫,使孩子產生了恐懼,表現出來就是畏手畏腳,害怕犯錯誤。
  • 內向的孩子是因為被父母大吼大叫導致的,父母可以這樣做,來補救
    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個性特徵,有的人從小活潑好動而有的人則從小就比較內向,其實每一個人的個性特徵的形成都有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內因主要指的是家庭教育。通常內向的孩子都有可能是因為從小就被父母大吼大叫導致的,父母可以通過這樣做來進行補救。
  • 寶媽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又膽小,怎麼辦?
    有的時候,事情一多就不由得情緒失控,對兒子樂樂大吼大叫。可是,事後又往往後悔不已。10歲的男孩難免會調皮些,但是樂樂有的時候也挺心疼媽媽的。每次媽媽吼他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其實挺對不起媽媽的。想到媽媽一個人又要上班,又要兼顧自己,自己又幫不上什麼忙。樂樂覺自己真沒用!時間長了,樂樂也就漸漸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
  • 父母控制不住經常吼孩子?如果他變得內向膽小,試試3種補救措施
    有些孩子也會因為家長的大吼大叫出現改變,父母經常這樣做,還容易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如果你曾經傷害過孩子,就不妨用用以下這3種補救方式。補救方式1:跟孩子說「對不起」可能很多家長在平時的時候,跟孩子說的比較多的都是「我愛你」、「寶貝、爸爸媽媽愛你」,從來很少說的則是「對不起」。
  • 對孩子吼叫導致他性格變內向、自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是一對可愛的龍鳳胎,可最近上幼兒園發現,原來比較活潑好動的兩個孩子,漸漸變得沉默寡言,膽小。小劉漸漸從自身找原因,莫非是自己長期大吼大叫,兩個孩子性格出現了問題 ,難道是自己的教育方式走了彎路。小劉不禁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沒有耐心。慢慢細細回想,兩個孩子經常把家裡弄得一團糟,自己就會衝孩子大吼,自己老是說為什麼不能讓人省心些,經常抱怨孩子。這時女士小劉不禁潸然淚下。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許多家庭迎來了第二個寶寶,教育問題也隨之而來,原本生活壓力就很大的父母,面對大寶的作業和小寶的淘氣不懂事,時常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但是,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給孩子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傷害,特別是容易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自卑和內向,這是為什麼呢?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有的時候便會對芽芽大吼大叫,可是每次看到芽芽委屈地流眼淚,心裡都是後悔不已,久而久之,反而覺得芽芽變得怎麼有點內向,反而對自己不夠親近了。所以,大吼大叫只能減輕父母的壓力,發洩了自己的焦慮情緒,根本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孩子要麼在吼叫中變得膽小、內向,要麼反而會越來越叛逆,對父母的管教開始熟視無睹。爸爸媽媽的吼叫,會讓孩子們的性格越來越極端。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有的時候便會對芽芽大吼大叫,可是每次看到芽芽委屈地流眼淚,心裡都是後悔不已,久而久之,反而覺得芽芽變得怎麼有點內向,反而對自己不夠親近了。美國哈佛大學Michael J.Sandel教授,通過十年的社會調查,持續跟蹤了經常被父母大吼大叫的和不經常被父母吼叫的青少年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有的時候便會對芽芽大吼大叫,可是每次看到芽芽委屈地流眼淚,心裡都是後悔不已,久而久之,反而覺得芽芽變得怎麼有點內向,反而對自己不夠親近了。 美國哈佛大學Michael J.Sandel教授,通過十年的社會調查,持續跟蹤了經常被父母大吼大叫的和不經常被父母吼叫的青少年。經過對比,前者大腦發育中,負責語言和思考能力的區域連接較少,負責記憶和理解的區域也開始萎縮,智商也相對低一些。
  • 父母經常吼孩子?如果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試試3種補救措施
    尤其對於很多急性子的父母,雖然明知道吼孩子傷自己也傷孩子,但是還是忍不住把這件事情當成家常便飯。但是越是這樣,孩子的性格就越容易出現改變,很多孩子因為父母對自己的責罵過度,形成了內向膽小的性格。而身為父母的我們也總是在事後後悔自責,卻又不知如何改變。
  • 孩子內向膽小,其實是因為父母的吼罵,家長可以採取一些補救措施
    在生活中,特別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總是會用吼罵的方式解決問題,而孩子變得膽小內向,就是因為家長平時不注意的吼罵。站在媽媽的角度來說,對孩子大吼大叫不是自己的本意,甚至可以說,是「被逼的」,因為孩子「不聽話、任性、總是叫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