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2020-08-22 庭爸談育兒

很意外的,這兩天有非常多的父母們給我在後臺留言,詢問自己家孩子的各種情況,想知道如何去面對。仔細一看,原來大家都是因為看到了我之前在問答裡回復一位媽媽的提問,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所以紛紛前來詢問。


這種情況很多,這讓我覺得,有必要將大家的反饋和想了解的情況,做一個梳理與說明,以便更多的家長和媽媽們,能從我的這篇文章中獲得更多的幫助和啟發。

如果是那樣的話,就是我最開心的事情!因為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孩子可以說是整個家庭關係的紐帶和聯結,唯有在育兒和教育上有改善,我們與家人的關係才能同步改善。


說得更直白些,對於很多媽媽來說,她的「工作」和「業績」,就是孩子的教育。在這方面出了問題,老公責備,婆婆不滿,公公生氣。而咱們自己呢,卻是一周七天,全天24小時,全年無休的狀態在儘自己所能的撫養與教育孩子。不僅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還會得到很多的委屈與痛苦。

這不是我們應該有的狀態,所以解決問題,或許需要從育兒方面提升自己,也挽救自己與整個家庭。

這麼說太重了嗎?我知道,對於一些家庭來說,這就是事實。哪怕我們是上班族,並不需要通過育兒來證明自己,但孩子教育問題,也是橫亙在我們面前的一道檻。


可能有很多父母沒看過我的這篇回答,下面先將全文附上,再針對大家提得最多的幾個焦點問題再做進一步的詳解。



這位媽媽的問題是: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膽小,有什麼補救的辦法沒有?

我的回覆:

相信對孩子大吼大叫,發現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是很多媽媽都遇到和困惑的問題,今天我們來說說有什麼補救的辦法。



站在媽媽的角度來說,對孩子大吼大叫不是自己的本意,甚至可以說,是「被逼的」,因為孩子「不聽話、任性、總是叫不聽」。

媽媽無計可施之下,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提高音量,黑起臉來,惡狠狠的對孩子吼叫。這樣的方式肯定是有效果的,只是這個效果卻不是我們想要的。


哪種效果呢?一種效果是孩子變得內向膽小,碰到什麼事情都可憐巴巴的看著你,等你的命令;另一種效果則是耳邊風,孩子完全不理會你的吼叫,這種時候就是我們對抗升級,下一步有可能就是體罰和打孩子了。


實際上,兩者是同一個方向,程度輕的是內向膽小,程度重的是直接把你屏蔽,當你是空氣。走到這一路,問題就比較嚴重了。



站在孩子的角度呢?他對於媽媽對自己的一些誤會、缺乏溝通、沒有給予及時的回應很是惶恐。

所謂不聽話,很多時候是媽媽的指令不清,或者要求過高。他和媽媽總感覺有隔閡,無法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似乎媽媽也不想了解這些想法,媽媽要的是一個「聽話、乖巧」的孩子,不是一個總有自己想法的孩子。

被批評教育得多了,他就會變得內向膽小,因為害怕出錯,所以怎麼做,他都要得到媽媽指令才能行動。

這時候,孩子成為提線木偶,媽媽發現這一點時,就得趕緊補救了。


具體要怎麼做呢?

1、既然問題主要來自於溝通,媽媽和孩子就需要提升溝通。溝通兩個方向,一個是溝通的頻次,經常性的溝通會讓孩子有更多與媽媽表達的機會;另一個是溝通的質量,也就是說,能讓孩子說出自己發自內心的話。

2、所以,溝通一定要跟提升親子關係聯繫起來,沒有關係就沒有教育。我們和孩子之間的很多問題,表面上是各種各樣的,往深層次來看,卻能尋到親子關係的這條根源。所以解決問題的思路,就跟中醫一樣,並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該是對症下藥,從根源來來入手。



提升親子關係,常用的可以是陪孩子做親子共讀,陪孩子玩親子遊戲,睡前陪孩子說說話。挺簡單的,只要家長願意,都是可以做到的。要注意的是,在陪伴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是全身心投入,而不是一邊陪著一邊玩手機。


3、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情緒

你很傷心,是嗎?你不想去那個地方,對嗎?你能幫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孩子就覺得你懂他。原來的情緒與感受就大大的緩解,我們就有機會對孩子做引導,讓他走出情緒。


4、情緒好了,就很容易取得孩子的配合,孩子並沒有這麼複雜,他的觸動點在於情緒。好情緒觸發好行為,壞情緒觸發壞行為。解決了情緒的問題,孩子天然就願意配合父母來做很多事情。


5、允許孩子說不

家長對孩子嚴厲的氛圍中,是禁止孩子說不的,因為說不就是在跟家長對抗,就是不配合,就是不聽話。這種思維方式是把問題擴大化,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而允許孩子說不,是對他的一種平等與尊重,是認可他有自己的觀念和想法。說不是合作的開始。這麼說是因為,當他說了不,而你同意了之後。孩子會覺得自己已經獲得了認可和勝利,那麼做為回報,你提出的另的建議,他會更傾向於接受與執行。

所以,同意說不,卻讓事情往我們希望的方向前進了。


說了這麼多,最重要的還是尊重這個孩子,他是一個獨立的人,他可以有情緒,有自己想法,有消極的時候。當你願意接受這一點,他就會在你的接納中,逐步恢復到自我正常髮長的狀態。當然,這個需要時間,也需要你的耐心。



以上,是這個問題我所給的回覆。

看看大家的問題,這裡我也做個回復



1、孩子7歲,改變教育方式是會讓孩子改變的。這方面不用擔心,唯一擔心的是我們是否能做到。因為我們自己已經形成現在的這種教育習慣和模式,要改變是需要時間的,也需要專門的訓練,這方面後面我會說。



2、孩子不聽話就只能吼嗎?你對孩子具體怎麼要求的?是所有的問題都要聽你嗎?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總是不聽話,我們需要看看,是否指令明確?是否禁止的同時給出該做的事?(比如:不準不洗手就吃東西!後面有沒有說,咱們要洗手後才能吃東西?)另外,總是兇狠對待孩子,以後孩子也會兇狠對待小朋友,對待父母,他跟你學來的,何況,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對他的鎮壓力度要不斷提升才能壓得住,但到一個臨界點,他會徹底爆發,你會完全無法教育他。



3、什麼都會對著幹,往往代表了我們什麼都在控制他。小到遊戲要怎麼玩,大到說話要怎麼說,事無巨細的控制下,他會用對著幹來表達自己的憤怒。這裡要注意,並非不能打罵,我們提倡的教育,並非只能對孩子和顏悅色,要有界限感非常重要。但在你這裡,要反思的是,我們對孩子的控制太嚴了,這方面一定要改變。



4、6歲的孩子,是在讀學前班嗎?不願意寫作業,現在就已經有厭學了。想想以後讀書,的確會讓父母緊張。但如此強迫,不符合孩子天性,因為孩子都是順毛驢,可以引誘、勾引他來學,但強迫著學,他會把學習=挨打挨罵=壞事的公式記在腦子裡,換句話說,我們這種教育,這個方向不太對哦。而說了多少遍都不聽,就是明顯的溝通不暢,你說的是你以為說清楚有道理的,但是不是孩子聽得懂聽得進的,那就未必了。



5、活生生從溫柔小姐姐,變成河東老大媽,吼完孩子自己也很煩燥,這說明咱們育兒沒有什麼有效的方法,建議還是要系統的做這方面的學習和訓練。



6、這也是很多父母的典型看法,以前我們都是被打大的怎麼沒問題?不打孩子反而會自閉抗壓力差。這種看法,往輕裡說是缺乏科學育兒理念,往重裡說是主觀臆斷。不打孩子得出孩子不會更容易自閉,這樣的邏輯是值得商榷的。同時,以前的生活環境與現在,變化巨大,我們不能由此推出現在這麼育兒也不會有問題,教育一定是與孩子的先天個性、後天習慣和環境結合,才能有效果。



7、讓孩子有界限感是沒有錯的,同時一味的只強調尊重也並非最好的方式。但孩子玻璃心就是因為一味的不讓孩子受委屈所導致,這樣的推論是有問題的。對於這位家長來說,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是非常好的事情,我的建議是完全可以讓這種科學的精神有一個更具體的落地,如何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把握好分寸,也是值得更仔細的學習和實踐。怎麼做?下面講到。



8、是的,這就是孩子已經徹底站到家長的對立面,打吧罵吧,隨便你。頗有破罐子破摔的表現。


9、這也是很多家長的理解,道理誰都明白但實踐中卻不是那麼一回事。為什麼呢?是道理的問題嗎?為什麼很多家長卻能運用好呢?是不是說明道理運用得好還是有作用的對嗎?同時孩子可以和家長交流並聽懂大人的話,就什麼都解決了。這種說法背後,是抱有問題在孩子不是家長,是孩子不溝通不聽大人的話的意思。事實真是這樣嗎?

不過,這位家長也在證明一件事情,那就是與孩子溝通有多重要,同樣,怎麼讓道理在實踐中運用出來,是有一整套的學習和訓練體系的。

還有很多,這裡也就不一一的摘錄出來,相信很多家長或多或少都有以上的疑惑或者認識。而所有的問題,歸結在一起,都在指向一個方向:

如何讓育兒和教育理念修正?應該怎麼做才可以?有什麼方法讓自己和孩子有實實在在的變化和成長呢?



首先要說明一下,親子教育中的問題,都是累積下來的,並且是互相影響、互為因果。解決問題,則需要父母先改變,再來帶動孩子改變,這是一條已經證明非常有效的途徑。

同時,解決教育問題,一定先提升親子關係,先有關係,後有教育。

我們家長最常犯的毛病是:

只教育,不重視關係!(你就是我兒子/女兒)

只批評,不肯給誇獎(誇了會飄...)

只要方法,不要理念(給幾招試試看,理論都是紙上談兵)

只要現在立法見效,不願稍微幾天沉澱(方法立刻要有效,否則就是騙人的)


你也會有上面的情況嗎?

當然了,說了這麼說,這篇文章也到尾聲,一直說解決辦法是什麼,現在來告訴大家。

請給自己一點點時間,試著找個家長教育的學習課程,跟著學一下,感受一下。

我們有這樣的一場公益課,可以純免費,但考慮到免費的課程人性是不會珍惜的,所以定個9塊9,目的,讓真正願意改變的父母試著學一學,訓一訓,用一周的時間來看到孩子和自己的變化。



也或者,你覺得說半天是賣自己的課程的,那就無視最後這二段話,說實在的,我不需要這9塊9來盈利,整個課程是公益性質的,還有專門的指導老師一對一的解決問題。

只是看到大家有這麼多問題,我後臺私信回復不過來,於是寫了這篇文,算是統一回復吧。


如果想參與,可以加入我的圈子,我會把如何學習的課程在圈裡告訴大家。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至此,本文也就結束了。希望給大家一點幫助和啟發。


庭爸,8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總監,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相關焦點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導讀: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
    導讀: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嘗試3這三種補救方法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嘗試3這三種補救方法寶媽們是不是常常有這種感慨?在還沒有孩子之前,經常看到媽媽教訓孩子的時候大吼大叫,就暗自下定決心以後一定會好好對待孩子,努力做一個溫柔的媽媽。再比如,寶寶明明已經很困了就是哄不睡,自己就盼望孩子睡了趕緊休息會,這個時候你常常會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當你每次都很累的時候,再遇上孩子做錯了一點小事,你立馬就能火冒三丈,河東獅吼。什麼科學育兒,專家說的,育兒書上寫的都拋之腦後了。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膽小、內向,可試試這4種方法補救
    有多少個孩子在默默地當著父母面前出氣筒,但到孩子只有被罵才會聽話嗎?其實,很多的時候,你的焦慮或者容易發洩往往比孩子的問題更可怕,帶著不良的情緒教育是最無用的教育,反而會導致孩子產生內向膽小、自卑的性格,這樣會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4種補救方法
    張女士結婚不久就生了孩子之後,一個人負擔起了照顧孩子跟家庭的責任。老公長期在外忙著掙錢,很少能幫忙照顧家庭,更不要說能幫忙帶孩子了。自己一個人照顧孩子,導致張女士長期睡眠不良,精神衰弱。時間一長,張女士變得性格暴躁,容易發怒。每次孩子做錯事,她總是沒法控制自己的脾氣,對孩子大吼大叫。比如她剛剛收拾房間,沒一會兒孩子就把東西翻亂了,所以她會朝孩子吼。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或許來得及
    她收拾家沒一會,孩子就把家翻亂了,於是她就衝孩子吼;孩子在外面玩的髒兮兮的,她也衝孩子吼;孩子和小朋友打架了,她也衝孩子吼……她總是說這孩子太讓人操心了,為什麼不能讓人省心些呢!現在孩子已經要上幼兒園了,王女士也快解脫了,但她最近發現原來還比較活潑好動的孩子逐漸變得沉默、內向、膽小,有時孩子不小心弄壞了什麼,還沒等王女士批評呢,自己就躲在角落裡不敢出來了。
  • 李玫瑾: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用這3種補救方法
    其實很多家長都有共同的感受,覺得孩子就是「打」才會聽話,自己認為孩子沒有經過磨練,沒有接受過懲罰, 就不知道聽話。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很多問題光靠吼是解決不了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甚至會深刻地影響孩子的這4點:1、影響孩子智力父母吼叫只會令孩子產生恐懼緊張的情緒,這種情緒會讓孩子思維變的遲緩,大腦一片空白,邏輯和理智基本上為零,無論是孩子的組織能力、演講演說能力,還是團隊合作能力都會因為這個原因遜色於他人。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大部分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脾氣往往都會越來越暴躁,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小孩子都會比較淘氣,家長們認為「打」才會聽話,孩子沒有經過磨練,沒有接受過懲罰, 就不知道聽話。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很多問題光靠吼是解決不了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導致出現內向、膽小等心理問題。
  • 爸媽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3種補救方法
    例如,寶寶明明已經很困了,但卻不想睡覺,自己卻盼望早一點睡覺,這樣我們就可以進行休息,孩子難以入睡,會讓我們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當一天工作結束回到家很是疲憊不堪,遇上孩子做錯事的小事情,我們馬上就會大發雷霆。
  • 對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的教育方法對嗎,有什麼危害影響能不能補救
    近年來,學校和社會一直在倡導「不要對孩子進行武力教育」,但是有些孩子太頑皮,總是會使父母發狂,又不能出手打,於是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大吼大叫,其實這樣的教育方法是錯誤的。一些父母說,因為過去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膽小和內向,該怎麼辦?其實這是因為其他人的吼叫,使孩子產生了恐懼,表現出來就是畏手畏腳,害怕犯錯誤。
  • 寶媽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又膽小,怎麼辦?
    有的時候,事情一多就不由得情緒失控,對兒子樂樂大吼大叫。可是,事後又往往後悔不已。10歲的男孩難免會調皮些,但是樂樂有的時候也挺心疼媽媽的。每次媽媽吼他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其實挺對不起媽媽的。想到媽媽一個人又要上班,又要兼顧自己,自己又幫不上什麼忙。樂樂覺自己真沒用!時間長了,樂樂也就漸漸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
  • 「在我的大吼大叫下,孩子變得膽小內向,怎麼辦?」(有乾貨)
    為人父母,我很抱歉我是川川的媽媽,為人母的第七年,我只覺得很對不起我的孩子。以前,我也是個溫柔好脾氣的人,但自從孩子上了學之後,越發調皮,稍有不合我心意的時候,我就喜歡用大吼大叫來試圖讓孩子聽話,很多時候甚至還會打孩子,這樣的情況已經維持兩年了。
  • 內向的孩子是因為被父母大吼大叫導致的,父母可以這樣做,來補救
    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個性特徵,有的人從小活潑好動而有的人則從小就比較內向,其實每一個人的個性特徵的形成都有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內因主要指的是家庭教育。通常內向的孩子都有可能是因為從小就被父母大吼大叫導致的,父母可以通過這樣做來進行補救。
  • 父母控制不住經常吼孩子?如果他變得內向膽小,試試3種補救措施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讓很多父母接受不了的是,原來孩子的乖巧聽話,之後演變成了叛逆執拗。當孩子每次都在挑戰父母的底線,終有一日父母就會爆發。對於急性子的寶媽,更容易被孩子氣得火冒三丈。有些孩子也會因為家長的大吼大叫出現改變,父母經常這樣做,還容易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
  • 孩子內向膽小,其實是因為父母的吼罵,家長可以採取一些補救措施
    在生活中,特別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總是會用吼罵的方式解決問題,而孩子變得膽小內向,就是因為家長平時不注意的吼罵。站在媽媽的角度來說,對孩子大吼大叫不是自己的本意,甚至可以說,是「被逼的」,因為孩子「不聽話、任性、總是叫不聽」。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但是,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給孩子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傷害,特別是容易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自卑和內向,這是為什麼呢?3、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因為長期被否定,使得孩子不敢展示自己的天性以及跟外界進行正常交流,容易變得內向,這會影響它孩子長大後處理社會關係的能力。很多父母,錯誤地以為對孩子大吼大叫,他就能好好聽了,就不會再犯錯,事實正好相反。父母越不好好說話,孩子越不會學好。
  • 孩子淘氣時,家長千萬別大吼大叫,孩子太「受傷」了
    好奇和探索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會經常做出各種淘氣的行為。家長們看在眼裡就難免怒火中燒,很難保持平和的情緒,所以對孩子大吼大叫也成了家常便飯。有些孩子漸漸在父母的吼叫聲中變得膽小、內向,而有些孩子則變得叛逆,不但對父母的話熟視無睹,還會跟父母對著幹。
  • 孩子淘氣時,家長千萬別大吼大叫,孩子太「受傷」了
    好奇和探索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會經常做出各種淘氣的行為。家長們看在眼裡就難免怒火中燒,很難保持平和的情緒,所以對孩子大吼大叫也成了家常便飯。有些孩子漸漸在父母的吼叫聲中變得膽小、內向,而有些孩子則變得叛逆,不但對父母的話熟視無睹,還會跟父母對著幹。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有的時候便會對芽芽大吼大叫,可是每次看到芽芽委屈地流眼淚,心裡都是後悔不已,久而久之,反而覺得芽芽變得怎麼有點內向,反而對自己不夠親近了。所以,大吼大叫只能減輕父母的壓力,發洩了自己的焦慮情緒,根本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孩子要麼在吼叫中變得膽小、內向,要麼反而會越來越叛逆,對父母的管教開始熟視無睹。爸爸媽媽的吼叫,會讓孩子們的性格越來越極端。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有的時候便會對芽芽大吼大叫,可是每次看到芽芽委屈地流眼淚,心裡都是後悔不已,久而久之,反而覺得芽芽變得怎麼有點內向,反而對自己不夠親近了。,發洩了自己的焦慮情緒,根本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孩子要麼在吼叫中變得膽小、內向,要麼反而會越來越叛逆,對父母的管教開始熟視無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