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大吼大叫下,孩子變得膽小內向,怎麼辦?」(有乾貨)

2020-07-02 兔兒島

為人父母,我很抱歉

我是川川的媽媽,為人母的第七年,我只覺得很對不起我的孩子。

以前,我也是個溫柔好脾氣的人,但自從孩子上了學之後,越發調皮,稍有不合我心意的時候,我就喜歡用大吼大叫來試圖讓孩子聽話,很多時候甚至還會打孩子,這樣的情況已經維持兩年了。


「在我的大吼大叫下,孩子變得膽小內向,怎麼辦?」(有乾貨)


就拿昨天的事來說,我在廚房做飯的時候,孩子跑進廚房,一會兒摸摸鍋鏟,一會兒又問我為什麼還不開火,一邊說一邊還想按電磁爐開關,我的怒氣一下子就被點燃了,對他大吼:「給我出去,別添亂!」,只見孩子把手縮了回去,灰溜溜地走出了廚房。


我是怎麼發現孩子不對勁的?


前一段時間老同學來我家小聚,都帶著自家的孩子,我便把幾個孩子安排在川川的房間一起玩。

但沒過多久川川滿臉失落地出來。老同學還以為是自己家孩子欺負了川川,急忙起身去問個明白,她女兒說:「他都不理我們,自己坐在床邊,問他叫做什麼名字都不說哩!」

那一刻,我才開始意識到孩子性格出問題了,回想起四五歲的川川活潑跳脫的樣子,我十分內疚。


「在我的大吼大叫下,孩子變得膽小內向,怎麼辦?」(有乾貨)


後來,我會刻意去觀察孩子的情況。

帶他出去時,遇到同事,讓他叫阿姨,他也眼神躲閃,頭歪到一邊,不敢直面。

去沙灘玩時,明明很想加入其它小朋友一起堆沙,我鼓勵他加入,他卻搖搖頭,只是在一旁看著。

過年回老家,叔叔阿姨問考試成績怎麼樣,他也只是低頭,小聲地把分數說出來後便不再說話。

後來我打電話問了老師,川川在學校的情況,老師也說孩子在學校雖然很乖,但性格有點內向,不太愛交朋友,還叮囑我和他爸要多陪陪孩子。

現在川川有時候也會調皮,但只要我一吼,就聽話了,但讓我擔憂的是孩子膽小內向的性格,還有辦法補救嗎?




相信很多家長和川川媽媽一樣,有著同樣的擔憂,孩子不聽話,只能吼、罵,甚至還動手打,慢慢地導致孩子膽小內向,不愛說話,還有的孩子則可能正好相反,越吼越罵反而更皮。

這兩種情況如何補救呢?

這裡為大家提供了幾個小方法:

家長成為情緒的主動管理者

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是人常見的兩種情緒表現,以往對孩子大吼大叫是在向孩子發洩消極情緒,而這種情緒並不能讓家長自己帶有好心情。與其這樣,為何不能用積極情緒去面對孩子呢?當你微笑地看著孩子時,會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欣賞或讚許。當你用嚴肅的表情盯著孩子時,孩子能從你的眼神中理解你的內心感受,根本沒必要大吼大叫。


「在我的大吼大叫下,孩子變得膽小內向,怎麼辦?」(有乾貨)


和孩子約定好管教時的手勢動作

在管理孩子時多用一些手勢輔助,比如看到孩子在家裡跳來跳去,就約定暫停手勢。如看到孩子在客廳地板上打滾時,約定好馬上停止手勢等。多一些肢體語言的輔助管理,容易讓孩子馬上知錯並停止胡鬧。


「在我的大吼大叫下,孩子變得膽小內向,怎麼辦?」(有乾貨)


用溫和的語氣和孩子聊天說話

正如川川媽媽那樣,生硬而帶有強制命令性的吼,對孩子來說內心是非常恐懼的。與其這樣,倒不如用溫和的語氣,蹲下身來,或彎下腰下,目光和孩子平視說話。說話時再面帶微笑,極容易讓孩子內心感受特別舒適,這樣就擁有了心理安全感。


「在我的大吼大叫下,孩子變得膽小內向,怎麼辦?」(有乾貨)


鼓勵孩子根據場合與時機大聲說話

只要你降低了高分貝音量,也改變了大吼大叫的習慣,你會發現孩子膽子會一天比一天大起來。在這個過程中要鼓勵孩子根據場合大聲說話,也可以結合平時帶孩子閱讀時,利用大聲朗讀,有節奏朗讀,或者互講故事等環節,讓孩子學會掌握適合的音量說話。


「在我的大吼大叫下,孩子變得膽小內向,怎麼辦?」(有乾貨)


利用親子遊戲鍛鍊孩子冒險精神

我們發現,在川川媽媽的敘述中,似乎沒有爸爸的存在,看來爸爸平時對孩子的教育還有缺失,想讓孩子突破膽小這一瓶頸束縛,就需要爸爸平時多陪伴孩子,多做一些親子遊戲。比如戶外運動時的攀爬,或者組織孩子和玩伴一起做一些小比賽的遊戲,通過孩子參與其中,爸爸適當鼓勵,會讓孩子自信心不斷提升。再加上平時多鼓勵與肯定孩子,會讓孩子不斷突破自我。


「在我的大吼大叫下,孩子變得膽小內向,怎麼辦?」(有乾貨)


你還有更好的建議或方法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這位媽媽的問題是: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我的回覆:相信對孩子大吼大叫,發現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是很多媽媽都遇到和困惑的問題,今天我們來說說有什麼補救的辦法。這樣的方式肯定是有效果的,只是這個效果卻不是我們想要的。哪種效果呢?一種效果是孩子變得內向膽小,碰到什麼事情都可憐巴巴的看著你,等你的命令;另一種效果則是耳邊風,孩子完全不理會你的吼叫,這種時候就是我們對抗升級,下一步有可能就是體罰和打孩子了。實際上,兩者是同一個方向,程度輕的是內向膽小,程度重的是直接把你屏蔽,當你是空氣。
  • 寶媽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又膽小,怎麼辦?
    有的時候,事情一多就不由得情緒失控,對兒子樂樂大吼大叫。可是,事後又往往後悔不已。10歲的男孩難免會調皮些,但是樂樂有的時候也挺心疼媽媽的。每次媽媽吼他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其實挺對不起媽媽的。想到媽媽一個人又要上班,又要兼顧自己,自己又幫不上什麼忙。樂樂覺自己真沒用!時間長了,樂樂也就漸漸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
  • 父母為什麼常用大吼大叫的方式管教孩子?深層原因有5點
    其實用大吼大叫教育孩子確有其深層原因:1、家長情緒不佳家長自身的心情,決定了他們的情緒走向,而情緒不佳,往往是孩子成為他們的「出氣筒」。這是出現對孩子「大吼大叫」的直接原因。有些孩子頑皮淘氣,特別是處在叛逆期的孩子,比如一歲半,三歲年齡段的孩子,你跟他講道理他聽不懂,有時孩子還會出現逆反心理跟你對著幹,於是家長直接罵過去,有的時候還打孩子,他們發現這樣非常有效果,孩子立馬變得乖了起來。這樣一二歲可能有效果,可是等到孩子長大懂事了,這樣的吼叫往往帶來非常負面的效果。
  • 大吼大叫的父母,毀的卻是孩子!3招教你如何控制情緒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看過德國的經典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主要講的是一隻可愛的小企鵝孩子和企鵝媽媽之間的一些非凡經歷。「今天早上,我媽媽發脾氣,衝著我生氣地大叫。結果,嚇得我全身都散開飛跑了。最後找到了我的腳,這下全縫好了。「對不起!」發脾氣大叫的媽媽對我說。然後我們就開船回家了。」故事的內容並不算複雜,但卻很值得我們深思、反省。企鵝媽媽的一句「對不起」,孩子就原諒了我們。但我們可曾想過,有些傷害即便是修補好了,卻依然有傷痕存在。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總是控制不住,怎麼辦?情緒管理了解一下
    小孩子是非常淘氣的,但由於孩子的身心發育還比較有限,很多事情並不是他故意去搗亂的,而是在不經意間做出的這些舉動,然而父母雖然知道這些舉措並不是孩子有意形成的,但是還是忍不住會大吼大叫,甚至還會對孩子採取一些更加不正當的措施,這些措施對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不小心就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在之後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危害。
  • 找到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原因,還孩子以溫柔
    我跟我媽就是這樣的例子,離家時間長了之後回家,兩人就如膠似蜜,你儂我儂。可是膩歪兩天之後,就開始相見生厭,一有不和,我媽就對我輕則訓斥,重則大吼大叫。我都這麼大了,她還是如此,她有一句經典的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子裡:我生了你,還不能夠罵你嗎?每次聽到這句話我都會火冒三丈,現在回家的欲望也越來越低了。
  • 對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的教育方法對嗎,有什麼危害影響能不能補救
    歡迎閱讀,我是夜芒星。近年來,學校和社會一直在倡導「不要對孩子進行武力教育」,但是有些孩子太頑皮,總是會使父母發狂,又不能出手打,於是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大吼大叫,其實這樣的教育方法是錯誤的。一些父母說,因為過去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膽小和內向,該怎麼辦?其實這是因為其他人的吼叫,使孩子產生了恐懼,表現出來就是畏手畏腳,害怕犯錯誤。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傷害的不僅是孩子的自尊,還有這個
    小玉跟我「求助」:「怎麼辦?我家孩子7歲了,該上學前班了,但是對新環境牴觸心理特別強,現在連學也不去上。在家待著也不和我們說話,我們打也打了,訓也訓了,還是不行,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他爸爸氣的,差點把他關小黑屋讓他反省。」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4種補救方法
    張女士結婚不久就生了孩子之後,一個人負擔起了照顧孩子跟家庭的責任。老公長期在外忙著掙錢,很少能幫忙照顧家庭,更不要說能幫忙帶孩子了。自己一個人照顧孩子,導致張女士長期睡眠不良,精神衰弱。時間一長,張女士變得性格暴躁,容易發怒。每次孩子做錯事,她總是沒法控制自己的脾氣,對孩子大吼大叫。比如她剛剛收拾房間,沒一會兒孩子就把東西翻亂了,所以她會朝孩子吼。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
    導讀: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膽小內向的孩子怎麼辦?爸媽做到以下這幾點,孩子變得開朗又活潑
    寶寶挨著她坐在沙發上,一動也不敢動,朋友的孩子叫他去玩,他藏在自己的身後,也不敢去。所以王女士覺得很尷尬,也很著急。這樣的孩子以後上幼兒園、長大了走向社會可怎麼辦呢?於是我問了一些孩子日常生活,以及平常誰帶孩子多一點?
  • 從小被媽媽大吼大叫,長大後,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有些孩子確實調皮,能把一個沒有脾氣的人惹得炸毛,但是你知道嗎,吼孩子一定不能成為常態,否則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會讓孩子性格和心理都變得扭曲起來。比如說孩子如果從小就被媽媽吼大,孩子就會變得膽小自卑,對孩子社交也會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導讀: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我也不想大聲吼孩子,好好說他又不聽!」試試這4招簡單又有效
    阿華知道,因為自己重新返工,工作壓力大,看到孩子調皮就控制不住發火。其實不僅是阿華,幾乎90%的家長都曾經吼叫過孩子。尤其碰上孩子磨蹭、頂嘴、功課不好、調皮貪玩,父母無計可施,內心就會湧現出煩躁或憤怒,大吼大叫。「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就後悔」,成為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惡性循環。
  • 孩子淘氣時,家長千萬別大吼大叫,孩子太「受傷」了
    好奇和探索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會經常做出各種淘氣的行為。家長們看在眼裡就難免怒火中燒,很難保持平和的情緒,所以對孩子大吼大叫也成了家常便飯。有些孩子漸漸在父母的吼叫聲中變得膽小、內向,而有些孩子則變得叛逆,不但對父母的話熟視無睹,還會跟父母對著幹。
  • 孩子淘氣時,家長千萬別大吼大叫,孩子太「受傷」了
    好奇和探索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會經常做出各種淘氣的行為。家長們看在眼裡就難免怒火中燒,很難保持平和的情緒,所以對孩子大吼大叫也成了家常便飯。有些孩子漸漸在父母的吼叫聲中變得膽小、內向,而有些孩子則變得叛逆,不但對父母的話熟視無睹,還會跟父母對著幹。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或許來得及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不信咱先來個調查:不管是因為什麼,相信半數以上的家長一定是,前一秒吼完下一秒後悔。因為我們比誰都清楚,吼罵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後果。如果父母都用極端方式和孩子溝通,自卑、冷酷、暴躁這三種特質就會集中表現在孩子身上。所以,我們有必要搞清楚,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以及除了吼罵孩子,家長真正該做的是什麼。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從繪本角度讓家長理解「低聲教育」
    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因為孩子不聽話發脾氣,甚至有時候脾氣一上來沒控制住,就對孩子大吼大叫。事後回想起來的時候覺得自己太衝動了,但是又拉不下臉來和孩子道歉。《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這本繪本就講述了媽媽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傷害有多大,讓我們對大吼大叫有更深的認識,也更加理解"低聲教育"是多麼必要的。
  • 經常衝孩子大吼大叫,性格上造成的傷害,遠比父母想像的更嚴重
    一、衝孩子大吼大叫,後果真的很嚴重為人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保護孩子健康成長。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過,父母難免會有力不從心和焦慮的階段,這時憤怒上頭往往會消滅理智,從而對孩子大吼大叫,嚴重時還會動手教訓。反正他是我親生的,他是什麼性格我知道,不會有問題的!」要知道,孩子的內心本就沒大人成熟,他們聽到家長吼罵時下意識的行為就是緊張和恐懼,久而久之會影響性格塑造,容易讓孩子出現情感障礙,甚至不敢提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形成一種膽小內向的懦弱性格,而這種傷害將跟隨孩子一生。
  • 稍有不順就暴躁、對家人大吼大叫都是什麼樣的人
    站在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稍有不順就對家人大吼大叫的人,一般有以下特點: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具有嚴重的自卑情結,在家庭裡沒有得到應該有的關注與關心。在生活當中,我們都會產生一個誤解,就是自卑的人,一定都要表現得安靜內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