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總是控制不住,怎麼辦?情緒管理了解一下

2020-09-04 小C育兒家

小孩子是非常淘氣的,但由於孩子的身心發育還比較有限,很多事情並不是他故意去搗亂的,而是在不經意間做出的這些舉動,然而父母雖然知道這些舉措並不是孩子有意形成的,但是還是忍不住會大吼大叫,甚至還會對孩子採取一些更加不正當的措施,這些措施對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不小心就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在之後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危害。

甜甜的媽媽曾經和我說,她也知道這些大吼大叫的方式對孩子是非常不利的,但有時候看見孩子的一些行為就是忍不住火冒三丈,已經告訴自己要壓抑情緒了,但是情緒就是壓抑不住,一不小心就把怒氣發在了孩子的身上,看見孩子大哭的樣子,才覺得自己是有多麼的混蛋。

01、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將會出現這些特徵,父母不得不知道

古人常言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很多年輕人雖然已經接受了新的思想,但是他們在骨子裡還是對孩子管理還是比較嚴厲的,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但是父母可以發現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總是會有一些缺陷,而這些缺陷可能將會原因伴隨他們一輩子,終生都不能夠從中走出來。

1、變得自卑懦弱

耶魯大學有一個非常典型的特徵就是,他們大學的每一個人無論學習成績好壞或者家庭背景是否強大,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是有一種強大的自信氣場,即使走在路上也馬上就能夠一眼看出他們與別人的區別,這就是自信給人帶來的好處。

而經常被父母大吼大叫的孩子,他們就會變得自卑懦弱,總是想通過這種自卑懦弱的表現讓父母消氣,結果不僅不會讓父母消氣,反而會讓自身變得更加的失敗。

2、與父母之間變成了陌生關係

雖然同在一個屋簷下,但父母可以發現,如果自己平時對孩子經常大吼大叫,孩子往往是敢怒不敢言的狀態,他們慢慢的就會遠離父母。

心裡邊有什麼想說的話,也只會憋在心裡,或者寫在日記本上,從來都不會想通過父母這個渠道來進行消解,所以自己與孩子的關係會變來越來越疏離,看見別的孩子與父母在一起遛彎,但是自家的孩子卻情願一個人待在屋子裡,都不願意與父母交流一句。

3、孩子變得不會處理自己的情緒

常言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暗示孩子的一言一行,當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不懂得控制時,孩子也往往不會學到怎麼樣去控制情緒,因此他們在與外人進行交流時,也不知道應該怎麼樣去把握自己的情緒,情商低的孩子在社會中是很容易吃虧的,而且在學校也很難獲得知心的朋友,很容易變成一個孤獨的人。

02、想要有目標的去管理情緒,父母應該這樣做

如果想要去管理好自身的情緒,給孩子帶來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父母必須要有一個管理情緒的目標,每天進步一小步,一年之後就是一大步,看見自身情緒的改變,不僅會讓身體變得更加舒適,也會讓孩子與自身的距離變得越來越小,是一個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1、早晨醒來,先靜想幾分鐘

早晨起來是一個非常值得反思與規劃全天事情的好機會,在這幾分鐘的時間內,父母可以試想一下今天需要做哪些事情,並暗示自己一定要做情緒的管理者,不能夠被情緒自身去控制。

如果每天早上醒來都能夠去想像一下自身應該去做什麼,並且暗示自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麼這一天的情緒是很有可能被自身控制的。

2、在最警醒的地方貼上標識

儘管每天都要說自己要做情緒的管理者,但是工作過於碌時或自己的情緒將失控時,是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警醒的地方貼上標識,時刻的告誡自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個標識的地方可以是經常工作的辦公室或者是手機殼或者是手機的壁紙的,只要是平時人們經常要看到的地方就可以了。

3、讓家人做自己的監督者

武志紅心理學家曾經表明過人們總是會把自身最差的情緒發洩在最親愛的人身上,所以很多人都是喜歡把自身的情況最差的情緒發洩在家人的身上,在這個時候,如果想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那麼,家人就是一個很好的監督者,大家可以讓家人做自己的監督者,如果發現自己的情緒不穩定時,讓家人記得提醒一下,慢慢的,自身就知道怎麼樣去控制自己的情緒。

03、將情緒更好的表達出來

一些時候壞情緒長時間憋在心裡是很容易憋出心理疾病的,所以當情緒不佳時一定要表現出來,但不一定要通過大吼大叫的方法,有很多的方式都是可以把情緒給表達出來的。

1、一起去外面遊玩

無論是去親近大自然,還是去一些遊樂場所去玩一玩,回來之後的心情都是非常不一樣的,在緩解了自己內心的壓力之後,心情自然會開朗許多,所以,如果自己的心情不佳,可以和家人一起去外面玩一玩,或者自己去一個公園裡邊坐一坐想一想,這都是釋放壓力最好的方式。

2、和家人經常傾訴

小孩子搗亂的時候真的是讓很多的家長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有的時候不知覺間脾氣就上來了,如果發現自己無能為力去照看孩子的全部生活起,父母應該把自己的想法提出來,讓另一半試著去分擔或者讓自己父母試著去分擔一半,當自身的壓力變小時,心情也自然會緩解許多。

照顧孩子是一個責任重大的事情,孩子的未來也就是家庭的未來,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變得更加健康,與自己的關係變得更加親近的,但由於自己的情緒管理方式不當,教育方式存在一些誤差,往往會事與願違,希望父母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家長脾氣暴躁、總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怎麼辦?情緒管理了解一下
    很多人在設想自己做父親或母親的時候,總是非常溫柔細緻的,但當他真正成為父親或者母親時,由生活的壓力、工作的煩惱以及孩子的調皮等各種原因夾雜在一起,可能會變得脾氣非常暴躁,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 總是控制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怎麼辦?跟我學點高級情緒管理課
    就拿家長教育孩子來說,如果他們感覺孩子的表現適應了自己的想法,那麼這些家長就會表示滿意,覺得心裡舒暢開心,但是如果有些孩子逆著家長的想法去行為,這些家長就會不滿,就會大吼大叫的面對孩子。,慢慢的就會有意識的去控制自己的情緒了。
  • 總對孩子大吼大叫後自責?父母學會「情緒追蹤」,告別吼叫式育兒
    說起吼叫他人,相信很多父母都對孩子做過這個行為,當孩子犯了錯誤、或者是孩子行為屢教不改的時候,那麼,有些父母情緒激動就無可避免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其實,有很多父母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控制不住的對孩子大吼大叫,等到自己情緒平復下來,就會十分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父母本意不是想要傷害孩子,可是控制不住的情緒噴湧而出,就會讓孩子害怕。每次對孩子發脾氣後,就會特別愧疚、自責,可是下次還是無法自控,繼續吼,吼完更加自責,陷入一個死循環。
  • 大吼大叫的父母,毀的卻是孩子!3招教你如何控制情緒
    每次叫孩子做什麼事情,一開始語氣還算溫和,但叫了兩次沒反應後,小麗但火山就感覺要隨時爆發似的,控制不住地總想吼孩子,而孩子這個階段又有點叛逆,不怎麼聽話,吃飯不認真吃,睡覺不好好睡,越忙的時候孩子越搗亂......
  • 找到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原因,還孩子以溫柔
    我在這本書裡找到了答案,這就是美國作家羅娜雷納的《不吼不叫》,作為一個親手帶大了三個孩子的媽媽,以及專業的育兒師資歷,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對孩子大吼大叫是有很多原因的,造成的影響也是讓人心驚的,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吧。
  • 總是忍不住對孩子吼叫,知道不對,卻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怎麼辦?
    一位書友給我留言:在逛街時經常會遇到一個媽媽剛開始跟孩子好好說話不停,到最後,媽媽會在大庭廣眾之下吼孩子,然後孩子被嚇住的場景。很多的寶媽反饋我結婚之前的脾氣特別好,自從有了孩子以後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吼,可是在吼完之後自己還特別內疚。
  • 對孩子大吼大叫,所造成的傷害,足以毀掉他們的人生
    美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羅娜雷納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在家庭裡,父母的大吼大叫仿佛是「代代相傳」的,因為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經歷過這個階段或者時刻,而這些在我們長大之後,組建了家庭,當你的孩子不如意的時候,你或許也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和情緒,衝著他們重複著「大吼大叫」。
  • 總是對孩子大吼大叫,教你兩招,控制情緒有奇效!
    培養孩子是一個很需要耐心的事情,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們就會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有時候甚至會對孩子大吼大叫。許多家長在事後又非常後悔,怕一時的衝動給孩子產生心理陰影。但在情緒上頭的時候,控制不了自己。今天小編就教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做一個溫柔的父母。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種教育方式不建議採取
    孩子只要稍微的一淘氣或者是不聽話,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人們都知道對孩子打罵,大吼大叫是不對的,可是面對孩子的淘氣不聽話,有些家長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很多的家長也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更為直接可以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防止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可是父母在對孩子大吼大叫之前,有沒有想過你的吼叫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許多家庭迎來了第二個寶寶,教育問題也隨之而來,原本生活壓力就很大的父母,面對大寶的作業和小寶的淘氣不懂事,時常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但是,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給孩子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傷害,特別是容易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自卑和內向,這是為什麼呢?
  • 我總是控制不住對孩子發脾氣怎麼辦?
    內疚 控制不住家長提問雲朵老師,我總是因為一些事情對孩子發脾氣,把孩子大吼一頓,事後又覺得非常內疚後悔,但是也總是控制不住,我該怎麼調整自己控制自己發脾氣呢?如果你已經動了氣,強行控制自己,壓抑怒火,必然讓你很不舒服,不舒服的事情,做起來總是比較難,也不是最好的辦法,長期壓抑負面情緒的結果必然是更大的爆發。
  • 爸媽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3種補救方法
    家長通常會有這樣的感想:在自己還沒帶孩子之前,看到別人教訓孩子總是大喊大叫,便暗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好好對待自己的孩子,努力做一個溫柔的母親。但是,等到自己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也會控制不住地咆哮。例如,寶寶明明已經很困了,但卻不想睡覺,自己卻盼望早一點睡覺,這樣我們就可以進行休息,孩子難以入睡,會讓我們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當一天工作結束回到家很是疲憊不堪,遇上孩子做錯事的小事情,我們馬上就會大發雷霆。
  •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大吼大叫完就後悔?用這3招控制情緒很有效
    養育孩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孩子如果不懂事或者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就可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甚至會對著孩子吼叫。有許多家長都知道對孩子大喊大叫可能會讓孩子心裡產生陰影,但是有時候情緒上來了又很難控制。今天小編就告訴您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成為一對溫柔的父母。
  • 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對孩子發火,大吼大叫?
    話語中已經帶了情緒。直到老師讓同學們做課前小練習,橙子才舉起手。老師走過來問什麼事。橙子小聲和老師說了。老師說,好的,我知道了。這孩子,太慫!看著前排橙子小小的背影,我心裡有些煩躁。氣橙子的膽小,也氣自己沉不住氣,一點小事就急成這樣。2、為什麼會這樣?我細細察覺自己的內心,想看清楚這急這氣是從哪裡來。
  • 經常衝孩子大吼大叫,其實是沒有解決兩件事
    有研究表明,90%的家庭都曾經都對孩子大吼大叫過,這說明無論我們有多麼高的知識水平,多麼好的工作,和收入,在孩子面前我們都不止一次犯過錯,失去理智。育兒過程中我們難免會留下一些傷痕,有時不是我們刻意要去傷害孩子,是因為壞情緒戰勝了理智,在衝動的情況下對孩子大吼大叫,事後又特別後悔自責,然後又加倍的對孩子好,來補償對孩子的傷害。更要命的是,這種暴力行為,周而復始的不斷循環。憤怒---吼叫---自責---討好。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你可知道?
    關注成長樹若是你問一個媽媽,孩子在什麼時候最省心?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嘗試3這三種補救方法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嘗試3這三種補救方法寶媽們是不是常常有這種感慨?在還沒有孩子之前,經常看到媽媽教訓孩子的時候大吼大叫,就暗自下定決心以後一定會好好對待孩子,努力做一個溫柔的媽媽。但是話是這麼說,等到真正孩子出生之後,你就會控制不住對孩子吼叫!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些傷害到成年後依然存在,看完你還吼嗎
    五歲的孩子最是好動,愛探索的時候,跳跳這個孩子經常在家裡折騰,一會翻翻書架一會開開玩具箱,媽媽收拾的速度永遠追趕不上他弄亂的節奏。無奈的媽媽,只要一看到兒子要翻箱倒櫃,便急忙大吼大叫:「你這個壞小孩!」時間一長,竟然有了效果,兒子再也不敢到處翻東西了,變成了一個「安靜」的寶寶。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膽小、內向,可試試這4種方法補救
    情緒作為人類情感的基礎,它的作用可以說是非常大,但是我們能真正控制情緒的人卻少之又少,絕大多數人一遇到一些生氣或者不順心的事情就會情緒失控,從而說出一些不經思考的話語,而這些話語落到孩子身上,那麼將會對他們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
  • 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總是對孩子發火,家長如何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
    最近一位家長的留言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這位家長說:自己也想做一位溫柔的媽媽,可是在看到孩子做錯事或者不聽話的時候,一些情緒會控制不住的爆發,之後就是兇孩子,吼孩子。事後自己也會反思,可是再次遇到問題的時候仍然會重蹈覆轍。這類問題對於家長們來說,真的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