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總是對孩子發火,家長如何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

2020-10-11 媽心理

閱讀前請先點擊關注,以免錯過每日的內容更新哦~

經常會在後臺收到一些家長們的留言和提問,其中不缺一些共性難題。

最近一位家長的留言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這位家長說:自己也想做一位溫柔的媽媽,可是在看到孩子做錯事或者不聽話的時候,一些情緒會控制不住的爆發,之後就是兇孩子,吼孩子。

事後自己也會反思,可是再次遇到問題的時候仍然會重蹈覆轍。

這類問題對於家長們來說,真的很常見。

現在很多媽媽現在都很愛學習,聽課,經過學習知道和孩子溝通要講技巧,總是對孩子發火對孩子的心理髮育不好,可是,一到事兒上,一看到孩子不順自己的意,就忍不住兇孩子,兇完孩子又特別後悔,該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忍不住兇孩子是什麼原因呢?

是我們產生了憤怒的情緒。

知己知彼,在說怎麼控制自己的憤怒之前,我們先來和憤怒親密一下,我們來看看憤怒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會憤怒,憤怒是如何產生的。憤怒具有什麼影響?只有了解了憤怒,我們才能知道如何和憤怒相伴,如何控制憤怒。

什麼是憤怒?

憤怒是一種負面情緒,是人在受到外界刺激後產生的一種情緒感受,是客觀存在的,就像是我們餓了產生想吃飯的感受,渴了想喝水的感受一樣。

憤怒的表達通常會表現為一種暴力,具有巨大的攻擊性、強迫性、恐嚇性、懲罰性。

憤怒的表達對象有他人、也有自己。當把憤怒指向他人時,會破壞關係,因為對別人表達出憤怒要承擔後果,可能會傷害別人,有危險。經常對孩子發洩憤怒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創傷:造成創傷。

當憤怒的表達對象是自己時,容易憋屈、心累。不表達出憤怒自己難受、人會抑鬱、焦慮。

我們的憤怒是怎麼產生的?

憤怒的原因是想改變別人,讓別人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改變別人而不能!改變別人失敗了,就產生了憤怒。

憤怒的產生有兩個要素:

一是自己感覺不爽了、不舒服了;二是想改變別人而不能。

每個人都想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生活,這是人性。

當周圍環境不如自己意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要改變,要麼適應環境,改變自己,要麼改變別人。

大到對國家、對自己生活的城市不滿意,小到對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家庭不滿意,都會想要改變。

外面的世界、大的環境不如自己的意,我們就調整自己適應環境,或者會通過移民、到其他城市生活,換工作,我們會有一些不滿,但是不會產生太多太大的憤怒,我們知道外人不聽我們的話是正常的,是無法改變的。

但是對丈夫和孩子就不同,當看到丈夫或孩子的一些行為不如自己意的時候,當自己覺得恐懼難受不舒心的時候,就想改變孩子,改變丈夫。

很多父母在無意識情況下做的事情都要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生長,當孩子不聽話,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時,就會想改變孩子、控制孩子。

但是,孩子也是人,也願意按照自己的天性生活,一旦被改造就不舒服,就難受,小的時候有委屈憤怒不敢發洩出來,長大了,有力量了,就會反抗,就會不聽話,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感覺到一種改變不能的無力感,挫敗感,就會產生憤怒,試圖用憤怒的力量來改變孩子。

如何減少對孩子的憤怒?如何讓自己的憤怒不傷到孩子?

了解了憤怒之後,我們就知道了,憤怒是控制不住的,我們需要分三步走:

一是把無覺知的憤怒變成有覺知的憤怒。

沒覺知的憤怒,就是你在憤怒的時候是完全失控的,完全跟著你的感覺說你想說的,做你想做的,忍你想忍的。

這時候憤怒跟你融為一體,就像一個邪惡的靈魂佔據了你的身體一樣,你在被憤怒使用著,或者說憤怒控制著你。

有覺知的憤怒,就是你在憤怒的時候,能覺察到自己正在生氣,你知道你的憤怒不完全是來源於孩子,更多的是來源於你對孩子行為的看法,而你的看法未必是正確的,是孩子真正的想法。

二是調整憤怒的表達方式。

憤怒不需要控制,但是需要發洩。不能壓抑在那裡,但是我們要通過合理的方式表達出來,表達和發洩憤怒的方式就是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傾訴自己的痛苦。

三是找到自己內在容易憤怒的源頭,一個一個地清理。

我們前面說過,憤怒不是因為別人做了什麼,而是你理解為了什麼。

你的世界裡標準規矩越多,你能夠容忍的東西越少,你的世界就越狹窄。你對別人的要求就越苛刻,你想改變別人的念頭就越多,你就越容易憤怒。

所以,了解自己世界裡的規矩是不是必須的,是不是就是絕對正確的,是不是就是真理。

了解孩子的心理髮育規律,了解每個年齡階段孩子心裡在想什麼,他行為背後真實的意圖是什麼,就可以做到少給孩子貼標籤,對孩子多一些理解,我們的憤怒也就會少一些,對孩子的傷害也就少一些。

四是和孩子在心理上劃清界限。

孩子來源於我們,但是並不屬於我們,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他有他的想法,他生活在和我們不同的時代,他有自己成長的規律和節奏,我們要尊重孩子自己的內在節律,而不是武斷地用我們自己的標準和規矩去要求孩子。


時代早已經變了,很多老一輩的教育方式早已不再適用於這個時代的孩子,唯有父母不斷的學習和成長,才能跟上孩子的節奏。

關於青春期孩子的厭學、沉迷遊戲、拒絕溝通、脾氣暴躁等問題,默薇老師在《青春期叛逆破解訓練營》中都有講到,通過心理學的角度剖析青少年行為背後的根本原因,幫助家長真正的看見孩子,理解孩子。

點擊下方進入專欄,可免費試聽哦~

相關焦點

  • 父母忍不住對孩子發火,事後又後悔,這是「情緒管理」出了問題
    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總是很難控制自己的脾氣。雖然知道這麼做不好,但還是忍不住。在我們生活中常常會出現父母遇到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胡亂對自己的孩子發脾氣的現象,這種現象似乎很普遍。昨天在鄰居家玩的時候,鄰居家的孩子不小心把茶水倒在地上了,杯子也隨之破碎了。
  • 為什麼父母總控制不住的想對孩子發火?
    你是一個愛對孩子發火的父母嗎?不管你是不是,我想說:我是。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說經常遭受語言暴力的孩子,大腦會受損傷。我的天那!我的孩子不知道被我損傷到什麼程度了!不管這種結論對於否,其實我也知道大吼大叫等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我相信絕大多數父母和我一樣,明明知道不該對孩子發火、吼叫,但就是控制不住。
  • 父母控制不住脾氣對孩子發火,爽了自己,但卻讓孩子蒙上陰影
    ,但要控制住不發脾氣真的太難了。相信小鄂的狀態也是很多家長的真實寫照,想罵人的時候是真控制不住,但罵完了孩子就又後悔了語言暴力也是暴力,這3大影響,孩子承受不起缺乏安全感家長罵孩子時難免有說重話的時候,家長當然知道這些都是氣話,說完以後不能當真,但孩子卻會留下很深的印象,從而認為父母不喜歡自己,自己很讓人討厭。
  • 父母情緒對孩子的影響,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育兒的必修課
    我們經常說,要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非常重要,因為這關乎孩子之後的成長。但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卻總是忘記「教育」自己。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大,有些父母工作在外,回到家之後脾氣就變得陰晴不定。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折磨。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總是控制不住,怎麼辦?情緒管理了解一下
    ,已經告訴自己要壓抑情緒了,但是情緒就是壓抑不住,一不小心就把怒氣發在了孩子的身上,看見孩子大哭的樣子,才覺得自己是有多麼的混蛋。01、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將會出現這些特徵,父母不得不知道古人常言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很多年輕人雖然已經接受了新的思想,但是他們在骨子裡還是對孩子管理還是比較嚴厲的,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但是父母可以發現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總是會有一些缺陷,而這些缺陷可能將會原因伴隨他們一輩子,終生都不能夠從中走出來
  • 孩子總是不「聽話」?淺談父母情緒控制對孩子的影響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01`之前很多期文章討論的都是關於如何應對孩子的各種狀況和父母的各種需求,這一期我們就來談一談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情緒管理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適應社會現實環境的過程。它使人的情緒反應具有適應性、能動性以及靈活性,能夠快速有效地適應社會情景,實現自身健康持續發展。而家長的情緒管理能力,應該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主要是父母)對自己和孩子情緒狀態的識別、理解與控制,並利用此來解決問題、指導自己的思維和行為的能力。
  • 父母做好這幾點,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這讓人不禁感慨,大多數孩子在生活中,情緒總是難以控制,喜歡鬧情緒,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過於蠻橫粗暴,並沒有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簡單易懂地說,就是用正確的方式去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調整和放鬆,這並不是壓制情緒的宣洩,而是把表達的方式進行調整。因為對於每個人而言,情緒本身並無好壞之分,關鍵在於你如何表達。在適當的情況表達適當的的情緒,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情緒管理之道。
  • 為什麼總是對孩子發火,這是真相
    養育孩子過程中,常有忍不住對孩子發火的時候:◆ 動不動就哭鬧◆ 吃飯磨磨蹭蹭,非要看電視才肯吃◆ 一讓練樂器就不情不願,東張西望◆ 寫作業不專心,教了好幾遍都學不會在孩子小時候,惹家長發火通常是孩子哭鬧
  • 建立信息傳輸開關,可以有效幫助父母控制情緒,避免對孩子發火
    本章專欄《父母情緒管理》第四章,本專欄的目的是在於教父母控制住自己情緒,避免對孩子發火。在上一章中我們已經針對我們的情緒理論模型,對第一個環節進行了講解,歸根結底是一種預防的措施,相信對大家控制自我情緒會有所幫助的,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本章我們將針對情緒理論模型的第二個環節——信息傳輸,進行分析解讀,教大家如何通過這個環節來避免對孩子發火。
  • 父母總是情緒失控,對孩子成長很不利,控制好情緒很重要
    這種教育方式雖然讓父母的心情在一段時間內得到了緩解,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會造成特別大的傷害。由於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出現了情緒失控的情況會對孩子造成這麼大的影響,所以父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只有這樣才能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也能讓我們的孩子更加聽話。
  • 總是忍不住對孩子吼叫,知道不對,卻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怎麼辦?
    很多的寶媽反饋我結婚之前的脾氣特別好,自從有了孩子以後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吼,可是在吼完之後自己還特別內疚。2、當你有情緒時,請給孩子一個逃跑的時間當你感覺快控制不住自己時,你可以跟孩子說「媽媽控制不住自己情緒了
  • 孩子總是控制不住情緒?別慌,家長都該懂吧『』負面情緒具象化『』!
    孩子要是一時不合意的話,就會爆發出情緒來,孩子的額情緒就會隨意地爆發出來,做出不好的行為出來。孩子總是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總是一有什麼就會去亂發情緒,然後就讓父母很是無奈,父母對於孩子無法控制情緒的行為是很擔憂的,要是孩子總是沒辦法控制住情緒的話,是會讓孩子的成長受到阻礙的。其實孩子控不住情緒是因為孩子的負面情緒正在具象化,這是孩子負面情緒具象化的表現。
  • 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但卻做不到,其實我也和你一樣發了脾氣之後又特別後悔所以我就很好奇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呢?,這就是底層的爬行腦發揮作用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即使知道現在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做,但仍然不會行動,因為情緒腦比理智腦更加底層,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的原因當你感覺到安全和愉悅的情緒時,理智腦就會更好的發揮作用,所以現在對孩子的教育都很強調這兩點所以,我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是因為情緒腦比理智腦優先級更高
  • 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對孩子發火,大吼大叫?
    話語中已經帶了情緒。直到老師讓同學們做課前小練習,橙子才舉起手。老師走過來問什麼事。橙子小聲和老師說了。老師說,好的,我知道了。這孩子,太慫!看著前排橙子小小的背影,我心裡有些煩躁。氣橙子的膽小,也氣自己沉不住氣,一點小事就急成這樣。2、為什麼會這樣?我細細察覺自己的內心,想看清楚這急這氣是從哪裡來。
  • 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怎麼辦?很簡單,這樣做
    很多人說自己平時心境平和,可是一陪孩子學習,心裡的火氣真是壓不住,感覺隨時都要爆發,平時樂觀積極的父母,為什麼一陪孩子學習火氣就這麼大?為什麼平時母慈子孝,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真的是孩子讓我們生氣嗎?所以,當陪孩子學習,火氣已經堵在胸口時,我們一定要去覺察自己內心的情緒,我們真的只是因為孩子學習磨蹭而憤怒嗎?不是,在憤怒下面還有著一層很重要的情緒—挫敗感:我覺得我做不到,我管不好孩子,我沒有辦法讓他高效率學習。面對這種挫敗感時,我們會努力想辦法去控制教導他,責罵他,恨不得手把手教孩子去寫,可是,都沒有用,孩子不會因為我們的著急發火有所改變,這種失控感就會讓我們覺得挫敗,更想發火。
  • 父母對自己情緒的妥善管理,是給予孩子最好的「家庭風水」
    於是,閨蜜孩子立馬就發火了,他用手指著小夥伴,衝著小夥伴大喊:「你快把遙控器給我」。那語氣讓人聽起來分外刺耳,同時又感覺到孩子的情緒似乎要崩潰了一般。閨蜜先是心裡一驚,而後又想到了自己,孩子剛才的那種咆哮和失控情緒讓她感覺就是自己發火時的樣子,這個發現令她坐立難安。所以,才有了開頭的那一段痛苦的傾訴。
  • 掌握「情緒ABC理論」後,我終於學會了控制自己,不對孩子發火了
    本章是《父母情緒管理訓練》第9章,能否有效控制情緒是教育好孩子的基本前提,本專欄通過理論和具體可操作的方法,指導父母有效控制情緒。根據我們的情緒理論模型和前幾章的分析,我們應該明白了,父母情緒的來源於孩子的問題。
  • 總是控制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怎麼辦?跟我學點高級情緒管理課
    >1、情緒管理目標大部分的家長都知道,跟孩子發脾氣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有的時候事情發生了,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正在發脾氣,或者是等他發了脾氣之後,他們才回想起來剛才不應該這樣做,這就是因為家長根本沒有對於情緒有進行任何的管理,而是隨意的釋放消極的情緒。
  • 對孩子失去耐心,總是控制不住發脾氣?家長要通過這兩招來修煉
    於是孩子不再像以前那麼快樂了,親子關係也不再像以前那麼親密了,這個時候作為我們家長,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失落,也會有一些無奈,雖然知道不應該經常對孩子發火,可是很多時候卻控制不住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第二個原因就是家長關注的焦點總是聚焦在孩子的不足上。家長常常能夠看到孩子身上的毛病或者是缺點,但是想改變的時候又改變不了,於是在家長內心當中可能會產生很多的排斥,不理解,生氣或者是挫敗的情緒。這是導致家長失去耐心的第二個重要的原因。
  • 輔導學習時,總對孩子發火,父母應該如何管住情緒?
    輔導孩子學習,已經變成了一部分父母的噩夢。不知為什麼?在客廳還平心靜氣,一走近孩子房間開始輔導作業,情緒就變得易怒;一看到孩子的寫字的樣子,就感覺有個小火苗在胸口燃燒...... 似乎每次不嘶吼兩聲,輔導過程就不完整。而最令父母難受的,卻是事後每每的愧疚、自責、後悔。說好的不要打擊孩子,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