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先點擊關注,以免錯過每日的內容更新哦~
經常會在後臺收到一些家長們的留言和提問,其中不缺一些共性難題。
最近一位家長的留言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這位家長說:自己也想做一位溫柔的媽媽,可是在看到孩子做錯事或者不聽話的時候,一些情緒會控制不住的爆發,之後就是兇孩子,吼孩子。
事後自己也會反思,可是再次遇到問題的時候仍然會重蹈覆轍。
這類問題對於家長們來說,真的很常見。
現在很多媽媽現在都很愛學習,聽課,經過學習知道和孩子溝通要講技巧,總是對孩子發火對孩子的心理髮育不好,可是,一到事兒上,一看到孩子不順自己的意,就忍不住兇孩子,兇完孩子又特別後悔,該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忍不住兇孩子是什麼原因呢?
是我們產生了憤怒的情緒。
知己知彼,在說怎麼控制自己的憤怒之前,我們先來和憤怒親密一下,我們來看看憤怒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會憤怒,憤怒是如何產生的。憤怒具有什麼影響?只有了解了憤怒,我們才能知道如何和憤怒相伴,如何控制憤怒。
憤怒是一種負面情緒,是人在受到外界刺激後產生的一種情緒感受,是客觀存在的,就像是我們餓了產生想吃飯的感受,渴了想喝水的感受一樣。
憤怒的表達通常會表現為一種暴力,具有巨大的攻擊性、強迫性、恐嚇性、懲罰性。
憤怒的表達對象有他人、也有自己。當把憤怒指向他人時,會破壞關係,因為對別人表達出憤怒要承擔後果,可能會傷害別人,有危險。經常對孩子發洩憤怒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創傷:造成創傷。
當憤怒的表達對象是自己時,容易憋屈、心累。不表達出憤怒自己難受、人會抑鬱、焦慮。
憤怒的原因是想改變別人,讓別人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改變別人而不能!改變別人失敗了,就產生了憤怒。
憤怒的產生有兩個要素:
一是自己感覺不爽了、不舒服了;二是想改變別人而不能。
每個人都想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生活,這是人性。
當周圍環境不如自己意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要改變,要麼適應環境,改變自己,要麼改變別人。
大到對國家、對自己生活的城市不滿意,小到對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家庭不滿意,都會想要改變。
外面的世界、大的環境不如自己的意,我們就調整自己適應環境,或者會通過移民、到其他城市生活,換工作,我們會有一些不滿,但是不會產生太多太大的憤怒,我們知道外人不聽我們的話是正常的,是無法改變的。
但是對丈夫和孩子就不同,當看到丈夫或孩子的一些行為不如自己意的時候,當自己覺得恐懼難受不舒心的時候,就想改變孩子,改變丈夫。
很多父母在無意識情況下做的事情都要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生長,當孩子不聽話,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時,就會想改變孩子、控制孩子。
但是,孩子也是人,也願意按照自己的天性生活,一旦被改造就不舒服,就難受,小的時候有委屈憤怒不敢發洩出來,長大了,有力量了,就會反抗,就會不聽話,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感覺到一種改變不能的無力感,挫敗感,就會產生憤怒,試圖用憤怒的力量來改變孩子。
了解了憤怒之後,我們就知道了,憤怒是控制不住的,我們需要分三步走:
一是把無覺知的憤怒變成有覺知的憤怒。
沒覺知的憤怒,就是你在憤怒的時候是完全失控的,完全跟著你的感覺說你想說的,做你想做的,忍你想忍的。
這時候憤怒跟你融為一體,就像一個邪惡的靈魂佔據了你的身體一樣,你在被憤怒使用著,或者說憤怒控制著你。
有覺知的憤怒,就是你在憤怒的時候,能覺察到自己正在生氣,你知道你的憤怒不完全是來源於孩子,更多的是來源於你對孩子行為的看法,而你的看法未必是正確的,是孩子真正的想法。
二是調整憤怒的表達方式。
憤怒不需要控制,但是需要發洩。不能壓抑在那裡,但是我們要通過合理的方式表達出來,表達和發洩憤怒的方式就是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傾訴自己的痛苦。
三是找到自己內在容易憤怒的源頭,一個一個地清理。
我們前面說過,憤怒不是因為別人做了什麼,而是你理解為了什麼。
你的世界裡標準規矩越多,你能夠容忍的東西越少,你的世界就越狹窄。你對別人的要求就越苛刻,你想改變別人的念頭就越多,你就越容易憤怒。
所以,了解自己世界裡的規矩是不是必須的,是不是就是絕對正確的,是不是就是真理。
了解孩子的心理髮育規律,了解每個年齡階段孩子心裡在想什麼,他行為背後真實的意圖是什麼,就可以做到少給孩子貼標籤,對孩子多一些理解,我們的憤怒也就會少一些,對孩子的傷害也就少一些。
四是和孩子在心理上劃清界限。
孩子來源於我們,但是並不屬於我們,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他有他的想法,他生活在和我們不同的時代,他有自己成長的規律和節奏,我們要尊重孩子自己的內在節律,而不是武斷地用我們自己的標準和規矩去要求孩子。
時代早已經變了,很多老一輩的教育方式早已不再適用於這個時代的孩子,唯有父母不斷的學習和成長,才能跟上孩子的節奏。
關於青春期孩子的厭學、沉迷遊戲、拒絕溝通、脾氣暴躁等問題,默薇老師在《青春期叛逆破解訓練營》中都有講到,通過心理學的角度剖析青少年行為背後的根本原因,幫助家長真正的看見孩子,理解孩子。
點擊下方進入專欄,可免費試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