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人都對孩子使用過的冷暴力,這種傷害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大

2020-08-27 陳美媽談育兒

今天去接孩子,看到了特別令我感觸的一幕:孩子不知道什麼原因在那裡哭鬧,媽媽很生氣丟下了一句話:「你要是想哭就在這裡哭吧,我回家了!」然後媽媽轉身走了,孩子哭的更厲害了,拉著媽媽的衣服追著,嘴裡說著:「媽媽,對不起。」「媽媽,我錯了。」「媽媽,你抱抱我!」孩子的媽媽就像沒有聽見一樣繼續往前走,孩子跟在後面哭著、喊著,看著好讓人心疼。

看到這一幕,我突然有些淚目,讓我想到了我家孩子,原來每個孩子都是這樣,每個家長也都是這樣。在育娃的道路上,我們難免不會被氣瘋,這個時候怎麼辦?忍住,決不能打罵孩子,可是我們自己心裡憋啊,於是多數會像上面那個媽媽一樣,採用冷暴力。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給我聊天說過:我最不喜歡我的家,那裡讓我生活的壓抑,從小到大我稍微做錯一點事情,我媽就會生氣,不理我,不管怎樣求她她都當做聽不見,還不如罵我、打我,那種感覺真的很令人窒息。直到現在,我也不想回家,因為回到那個家不管做什麼都要很謹慎,生怕我媽生氣不理我,沒有一點家的感覺。

其實,家長的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真的一點也不比打、罵孩子小。

首先,冷暴力會使孩子沒有安全感。

為什麼你越是不理孩子,孩子就越會哭鬧的厲害,孩子會道歉,會求抱抱,因為孩子的唯一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你越是不理,孩子就會越害怕,怕自己的爸爸媽媽不要我了,所以孩子會放下一切,說自己錯了,來討好家長。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孩子沒了安全感。孩子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中會對其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心理也會產生巨大的壓力。

其次,冷暴力會使孩子自卑。

很多時候我們生氣不理孩子,不去回應孩子,只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不要我了,大一些的孩子更會覺得因為我無藥可救,所以爸爸媽媽放棄我了。其實小孩子的自信很多時候都來源於家長的表揚與鼓勵,而當家長不理不睬什麼也不做的時候,這種狀態會讓孩子很快的失去自信心,從而變得自卑。

最後,冷暴力會使孩子變得沉默寡言。

當父母生氣不理孩子的時候,孩子不管說什麼父母都無動於衷,在氣頭上的父母不聽孩子的解釋,不管孩子怎麼說都沒有用,長此以往的話,孩子大一些就會慢慢接受和適應父母的冷暴力,他們知道此時不管給父母說什麼都沒有用,所以乾脆不解釋、不理,等父母消氣了就好了,時間久了孩子大多數孩子都會變得很沉默,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做。

冷暴力真的很傷孩子,或許我們在氣頭上時感覺不到什麼,但真正站在旁人的角度,看看別人家孩子傷心哭泣道歉的樣子,再想想我們自己的孩子,你們是不是也有些心酸了呢?在我們生氣不理孩子的時候,想想我們冷暴力過後的後悔,還是忍忍吧!教育方式有很多,除了打、罵以及冷暴力,我們一定還會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我是【陳美媽談育兒】,關注我,每天持續更新育兒「乾貨」哦!

相關焦點

  • 「媽媽別不理我」,你無意識的「冷暴力」,對孩子傷害其實更大
    恰恰有些父母的冷暴力,冷漠的擊碎了,孩子想需要的這份關注。有一句話說,一個人最大的失望是沉默,是無言。那麼是父母對孩子,失望了嗎?在父母實行冷暴力的那段時間,應該是。在傷害孩子的前提下,獲得的成功,這算是解決了問題嗎?在爸爸媽媽對孩子進行冷暴力的時候,不過是選擇了一種他們認為正確且簡單的方式,最快速的達到目的。
  • 家庭中要杜絕冷暴力,這對孩子的傷害不可估量,比打罵孩子更可怕
    也有一些著名的社會學家做過一個統計,有50%心理有問題的兒童,都是因為在家庭中經歷了冷暴力。這個世界永遠是平等的,所以當父母對孩子使用了冷暴力手段之後,孩子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你,甚至是延伸到其他人身上,比如自己的朋友,甚至是自己的後代,自己的後代再受到影響,這樣一代傳一代可以說是一個連鎖反應了。
  • 被忽視的校園冷暴力:比很多人想像的要嚴重
    校園冷暴力這種看似無形的傷害,往往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嚴重的甚至影響一生資料圖片人們往往震驚於校園內的暴力行為,卻總是忽視了冷暴力。那麼,一個每天努力健身,在朋友圈裡曬肌肉與陽剛的人,可能小時候曾經因瘦小,被同學欺負;一個性格內向軟弱不善言辭的人,可能是在某次公開講話中,因為效果不佳被人嘲笑;一個以「孤傲」的形象示人的人,可能因為小時候的優秀和特立獨行,而被同學孤立過。其實,校園冷暴力的現實與危害,比你想像的要嚴重得多。
  • 冷暴力的傷害有多大
    冷暴力:不是只有打才叫暴力。冷暴力,暴力的一種,其表現形式多為通過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家庭內冷暴力更多的是通過暗示威脅、語言攻擊、經濟方面的控制等方式,達到用精神折磨摧殘對方。這種方式產生的巨大心理壓力會使對方接近崩潰。
  • 這5種無意識的「冷暴力」,你對孩子做過嗎?
    寫在前面很多時候家長無意識的行為,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不折不扣的冷暴力,並且這種冷暴力可能會對孩子產生不可挽回的傷害。我們統計了5種最容易發生在家長身上的冷暴力方式,並分析了帶來的嚴重後果,也列出了解決辦法。希望對各位爸爸媽媽有所幫助。
  • 幼兒園中的4種「冷暴力」,每一個都在傷害孩子的內心,不可忽視
    其實,起外號這種情況不僅在學校中經常發生,在工作上也會被同事起外號的,只不過,當孩子步入社會時心境都已經很成熟了幼兒園中的4種「冷暴力」,每一個都在傷害孩子的內心1)受到不公平對待大部分的幼兒園都是1-2個老師,對一個班級的孩子,有些孩子調皮,有些孩子聽話,當玩具不夠或者吃的不足時,老師會選擇讓聽話的孩子先玩或先吃,而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孩子內心裡就會出現波動,甚至是受到傷害。
  • 幼兒園中的4種「冷暴力」,每一個都在傷害孩子的內心,不可忽視
    其實,起外號這種情況不僅在學校中經常發生,在工作上也會被同事起外號的,只不過,當孩子步入社會時心境都已經很成熟了,知道如何去面對,不過,在學校裡被同學起外號,無疑是「冷暴力」的舉動。幼兒園中的4種「冷暴力」,每一個都在傷害孩子的內心1)受到不公平對待大部分的幼兒園都是1-2個老師,對一個班級的孩子,有些孩子調皮,有些孩子聽話,當玩具不夠或者吃的不足時,老師會選擇讓聽話的孩子先玩或先吃,而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孩子內心裡就會出現波動,甚至是受到傷害
  • 家長這3種無意識的行為,對孩子帶來的冷暴力想像不到,該反思了
    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種,其表現形式多為通過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冷暴力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家庭冷暴力,二是職場冷暴力,實際上都是一種精神虐待。身體上的痛苦可以忍受,但精神上的折磨可是致命的。
  • 停止「中國式逗娃」,這種開玩笑的方式對孩子的傷害,比想像更大
    每到過年過節的時候,相信每一個人的家裡都非常熱鬧,不管大的,小的都聚在一起。但是有寶寶的媽媽也就變得苦惱了,因為自己的長輩總是用「中國式逗娃」來讓寶寶著急,用這種方式去滿足自己的開心。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聽到過「你看你媽媽走了,不要你了」「你是你媽媽在垃圾桶裡撿來的」等諸多這樣的的話,殊不知這在大人們看似開玩笑的話,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傷害。
  • 《冷暴力》:心理學家總結的精神虐待伎倆,每個人都深受其害
    其實我們完全不必詫異,如果我們知道冷暴力這樣的精神虐待是如何普遍地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就會明白,每一個人都曾經受到過精神虐待,並為此痛苦、煩惱。只是有些人需要承受的虐待時間更持久,方式更隱蔽,而在法律上又缺乏明確的規定製止精神虐待,導致我們忽視了精神虐待的嚴重性。
  • 《冷暴力》:心理學家總結的精神虐待伎倆,每個人都深受其害
    其實我們完全不必詫異,如果我們知道冷暴力這樣的精神虐待是如何普遍地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就會明白,每一個人都曾經受到過精神虐待,並為此痛苦、煩惱。只是有些人需要承受的虐待時間更持久,方式更隱蔽,而在法律上又缺乏明確的規定製止精神虐待,導致我們忽視了精神虐待的嚴重性。
  • 你對孩子冷暴力嗎?父母的冷暴力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影響
    孩子沒有進入到大學社會以前,心思都是非常單純的。孩子的心理沒有那麼多的想法,而我們很多家長,對於孩子使用「冷暴力」,就是想讓孩子自己反思自己的錯誤。事實上,想讓孩子自己反思孩子是做不到的,如果真的愛孩子,就要學會對於孩子的錯誤直接指出來,幫助孩子正確的改正錯誤。孩子犯錯誤或者沒有達到家長的要求,家長對於孩子不理不睬,孩子只會變得暴躁、愛生氣。
  • 避免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長不該讓孩子生活在「冷暴力」中
    ,其實對人傷害更大,精神上的痛苦,只會越積越深。知識分子往往自尊心強,好面子,不善於表達,精神層面也比常人細膩,冷暴力在這類人身上得到的反饋更大。二、「冷暴力」給孩子帶來了什麼創傷?1.不是身體的創傷而是精神的傷害家庭的和諧受到了傷害,對孩子而言,這個家庭的環境已經變得不再是溫馨,而是冷漠到害怕,孩子變得不愛回家,整天在外面遊蕩,在同學面前也變得孤僻,不願意與人交流。認為這個世界不值得,只要自己好好的就行。孩子受到的傷害不被父母所看見,家長也不會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 請父母停止對孩子的「冷暴力」,這樣做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而由於父母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過重,經常會忽視了孩子,甚至多數情況下,會在無意中對孩子使用了「冷暴力」。何為「冷暴力」,百度百科上是這樣解釋的: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種,其表現形式多為通過冷淡、輕視、疏遠和漠不關心等行為,致使他人精神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
  • 對孩子的三大冷暴力,爸爸們都有嗎?
    寶寶們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愛缺一不可。媽媽們多半時間對孩子都是小心呵護,把所有的目光與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希望能給孩子世界上最好的母愛。然而,有研究表明,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爸爸的愛對孩子的成長相對更為重要,因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些事情必須是爸爸參與的。
  • 你有沒有意識到你對孩子的冷暴力行為已經成為日常了呢?
    ,這時候你的心裡是不是也會有些許挫敗感呢,你也會想:這人是不是不愛我了。如果家長總是冷暴力對待孩子,他會覺得爸爸媽媽怎麼那麼容易生氣發脾氣,也不理解自己到底是哪裡錯了,又害怕再次惹到爸爸媽媽生氣,於是只能假裝乖巧來討好父母。我們是沒辦法去要求孩子完美的,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多多少少犯過大大小小的錯誤,我們是在經歷了這些挫折才能成長起來的,對孩子使用的冷暴力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長久下去還會讓孩子覺得得不到父母的關愛,缺失家庭的溫暖。
  • 冷暴力比暴力還可怕,對孩子不聞不問,傷的不止是孩子心
    我們常說,不要對孩子使用家庭暴力,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都已經認識到了不能打罵孩子。但家庭暴力遠不止這一種,對孩子不聞不問的冷暴力也是一種家庭暴力,帶給孩子的傷害一點不比肢體暴力少。
  • 面對能把人「逼瘋」的冷暴力,我們該怎麼辦?
    冷暴力之所以讓人抓狂,因為它是一種被動型攻擊的形式。面對普通暴力,我們可以直接對抗,而使用冷暴力的人,會通過沉默的方式,以達到懲罰對方或控制對方的目的。面對著一面沉默的牆,自己反而更像那個無理暴躁的人……簡直要被逼瘋!
  • 遭遇家庭冷暴力應怎樣收集證據,家庭冷暴力的離婚賠償
    家庭冷暴力——遭遇家庭冷暴力應怎樣收集證據1精神虐待等家庭冷暴力比顯性暴力造成的危害更大有專家指出,精神暴力對人的傷害不亞於身體暴力,長期遭受精神暴力,容易出現情緒表達障礙和性格扭曲。無論是誰發起家庭家庭冷暴力,也無論是哪個人的責任,或夫妻之間誰對誰錯,尤其身為父母,要對孩子抱有一份責任,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每對父母的心願。但家庭冷暴力傷害的不僅是夫妻雙方,對孩子的心理也會產生不良影響,長時間的家庭冷暴力已經使孩子的性格發生了改變。遭遇家庭冷暴力怎麼收集相關證據?
  • 警惕冷暴力,父母這樣對孩子,比打罵更可怕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有一件非常想和別人分享的事,別人沒有及時回應,我們是不是也有挫敗感呢。孩子經常得不到回應,便會覺得孤獨、感覺自己並不重要,有被拋棄的感覺,日後和人交往都會很受影響。>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父母如何避免對孩子使用冷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