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種無意識的「冷暴力」,你對孩子做過嗎?

2020-12-19 寶寶知道

寫在前面

很多時候家長無意識的行為,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不折不扣的冷暴力,並且這種冷暴力可能會對孩子產生不可挽回的傷害。

我們統計了5種最容易發生在家長身上的冷暴力方式,並分析了帶來的嚴重後果,也列出了解決辦法。希望對各位爸爸媽媽有所幫助。

01你很忙,當孩子呼喚你的時候你選擇忽視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家長比較忙,或者自己正沉浸在自己的事情的時候,無意的忽視孩子的呼喚,有的乾脆就是對孩子不耐煩,故意裝作不存在。

不良後果

孩子受到忽視,會採用粘人,淘氣和破壞性行為吸引家長的注意,或者放棄獲得父母的關注,親子關係走向疏遠。

正確做法

當你很忙,或者已經不耐煩的時候,孩子呼喚你,也請你做出及時響應,哪怕是這樣回應:

爸爸/媽媽現在有點忙,稍後來陪你,好嗎?

爸爸/媽媽有點手頭的急事,稍微等我一下,可以嗎?

請注意,回應孩子的時候請看著孩子,做出正面的回答。

02你正在生孩子的氣的時候,孩子呼喚你,你不想理他,想給他點顏色看看

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孩子淘氣,犯錯後,爸爸媽媽怒氣未消的時候,這個時候,很多父母選擇故意拒絕應答孩子,以示懲罰。

孩子可能意識不到爸爸媽媽冷淡的原因跟自己的錯誤行為有關,無法有效反思自己的錯誤,但是由於父母的冷漠行為產生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從而影響親子關係。

看著孩子的眼睛,平靜的對孩子說,因為你剛才的錯誤,我很生氣,需要自己冷靜一會,希望你也想一下自己做錯了什麼,並且道歉獲得我的原諒,在獲得我的原諒之前,我需要自己待一會。

03當你帶著情緒與孩子相處,對於孩子提出的建議響應不熱情或者乾脆拒絕

孩子無從了解你消極情緒背後的原因,他們會歸結於自己的原因,或者父母不愛自己,從而缺乏自信,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和內疚的感覺,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忘記其他與孩子無關的不良情緒,珍惜與孩子相處的美好時光,全情投入到與孩子的活動中,表現出興趣和熱情,並且及時讚揚孩子的奇思妙想。

04表面與與孩子玩耍,陪伴孩子,其實心猿意馬,心不在焉

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都會處於這種狀態,看著電視,低頭看著手機,看起來在陪伴孩子,實際上是心不在焉的應付孩子。

孩子會模仿這種心猿意馬的做事方式,導致專注力下降,影響學習,並且會模仿這種與人相處的行為模式,從而形成不良的社交習慣,長大後會用這種模式對待自己的孩子和家人。

要麼不陪孩子,如果陪伴就一定要高質量的,全身心的陪伴。如果確實暫時不能陪伴孩子,那麼就告訴孩子現在有點事情,稍後來陪他獲得孩子的理解。

05孩子犯錯後向爸爸媽媽道歉,爸爸媽媽直接拒絕或者冷漠對待

這種情況,一般都是父母怒氣沒有消,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還想繼續懲罰孩子的做法。

孩子就是孩子,犯錯是正常的,完美才是不正常的。而且孩子能夠認識錯誤,並且能夠做到道歉,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因為孩子的認識能力有限,自控能力有限,自尊心很強。

如果爸爸媽媽不能給出積極響應,孩子對於自己承認錯誤,承擔責任的做法產生質疑,影響以後類似問題的處理。或者導致孩子過於沉浸在自責和內疚情緒中不能自拔,影響身心健康。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及時給出正面的響應,告訴孩子犯錯就改是很好的行為,能夠用勇於對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和道歉是非常棒的。對孩子做出積極的鼓勵和引導。

心理學家認為,在家庭教育中,長期遭受冷漠的孩子容易產生孤僻性格,不願和別人交流溝通,心理不能健康地發展;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很冷漠,對他人也是漠不關心,甚至有可能成為冷暴力這個「接力棒」的傳遞者,尤其是他們在處理自己家庭問題時也可能出現障礙。

其實,這還只是比較常見的幾條不是非常嚴重的冷暴力。

相對於家暴,嚴重的冷暴力對孩子的心靈傷害更大,家暴時被打的屈辱性只是暫時的,而冷暴力產生的陰影則有可能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嚴重的甚至影響性格,成年後抑鬱,自殺自殘……

很可怕?那我們就要注意好自己日常的言行了,不要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喵姐高壽巖)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家長這3種無意識的行為,對孩子帶來的冷暴力想像不到,該反思了
    文 | 齊麗娟現如今,家長打罵孩子的暴力現象已經不多了,都是千方百計寵著孩子,可是你知道現在有種暴力叫做冷暴力嗎?什麼叫冷暴力?陳醫生前幾天接待一個病人,媽媽說「孩子一直不願意開口說話」,醫生對身體各個部位做了詳細檢查後發現並沒有什麼問題,智力,聽力也做了明確的檢查分析,都顯示正常,然後問孩子媽媽「孩子平時都跟著誰一起,身邊環境怎麼樣?」
  • 你對孩子冷暴力嗎?父母的冷暴力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影響
    朋友剛開這個工作室的時候,就非常的焦慮,擔心自己做不好。不過這些年經過朋友的不斷努力,工作室也迎來了穩定的收入,但是朋友卻越來越焦慮。前幾天見到朋友,隨口問了一句「你為什麼這麼焦慮?」朋友這才告訴我,小時候她媽媽是一個老師,對自己要求特別嚴,嚴厲到什麼程度呢?每次考試只要不是第一名,回家她媽媽就不會和自己講話。
  • 警惕冷暴力,父母這樣對孩子,比打罵更可怕
    而有些父母在孩子主動道歉之後,仍舊怒氣未消,這個時候,選擇拒絕接受道歉,或是漠視這一行為,以示懲罰。孩子便可能意識不到父母這樣的行為是跟自己的錯誤有關,無法有效反思自己的錯誤。而且,由於父母的冷漠行為更加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從而影響親子關係。
  • 冷暴力比暴力還可怕,對孩子不聞不問,傷的不止是孩子心
    我們常說,不要對孩子使用家庭暴力,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都已經認識到了不能打罵孩子。但家庭暴力遠不止這一種,對孩子不聞不問的冷暴力也是一種家庭暴力,帶給孩子的傷害一點不比肢體暴力少。
  • 你有沒有意識到你對孩子的冷暴力行為已經成為日常了呢?
    當孩子叫你幫他看題的時候,你只知道捧著手機打遊戲;孩子興衝衝拿著自己剛完成的畫畫作品跑到你跟前,興奮的叫著「媽媽快看我,快看我」,你因為孩子打擾到你玩手機,怒吼一句「哎呀,你別來煩我」,這些都是冷暴力行為,你可能當時真的被遊戲吸引到無心給孩子講題,可能你玩手機的時候被孩子興奮的喊叫擾了興致所以拒絕接收孩子的興奮,但是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有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迫切想要跟人家分享,結果沒有得到及時回應
  • 「媽媽別不理我」,你無意識的「冷暴力」,對孩子傷害其實更大
    恰恰有些父母的冷暴力,冷漠的擊碎了,孩子想需要的這份關注。有一句話說,一個人最大的失望是沉默,是無言。那麼是父母對孩子,失望了嗎?在父母實行冷暴力的那段時間,應該是。打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問石頭「還走嗎?還參加節目嗎?」石頭乖巧的說參加。問題就這麼被簡單的解決了。可是這個解決的方式真的是正確的嗎? 明明是把孩子獨自關在外面,讓他感到了恐懼。在傷害孩子的前提下,獲得的成功,這算是解決了問題嗎?在爸爸媽媽對孩子進行冷暴力的時候,不過是選擇了一種他們認為正確且簡單的方式,最快速的達到目的。
  • 請父母停止對孩子的「冷暴力」,這樣做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而由於父母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過重,經常會忽視了孩子,甚至多數情況下,會在無意中對孩子使用了「冷暴力」。何為「冷暴力」,百度百科上是這樣解釋的: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種,其表現形式多為通過冷淡、輕視、疏遠和漠不關心等行為,致使他人精神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
  • 真正毀孩子的,是這4種「家庭冷暴力」,尤其是最後一個
    導讀:真正毀孩子的,是這4種「家庭冷暴力」,尤其是最後一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真正毀孩子的,是這4種「家庭冷暴力」,尤其是最後一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對孩子的三大冷暴力,爸爸們都有嗎?
    媽媽們多半時間對孩子都是小心呵護,把所有的目光與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希望能給孩子世界上最好的母愛。然而,有研究表明,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爸爸的愛對孩子的成長相對更為重要,因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些事情必須是爸爸參與的。
  • 家庭中要杜絕冷暴力,這對孩子的傷害不可估量,比打罵孩子更可怕
    看完之後,各位爸媽再也不敢這麼做了之前看過一本心理書,上面寫到:「對於孩子來說,最可怕的不是打他、罵他,而是無視他」。也有一些著名的社會學家做過一個統計,有50%心理有問題的兒童,都是因為在家庭中經歷了冷暴力。
  • 幼兒園的5種「冷暴力」,孩子默默承受心裡苦,家長卻一無所知
    其實是老師看玲玲的兒子太皮了,所以隨口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其他這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冷暴力。老師的這個外號讓玲玲兒子慢慢對幼兒園產生排排斥心理,早上起床時經常說不想上學了,而玲玲自己哥哥的孩子也有不愛上學的毛病,所以玲玲也沒有在意。
  • 幼兒園的5種「冷暴力」,孩子默默承受心裡苦,家長卻一無所知
    其實是老師看玲玲的兒子太皮了,所以隨口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其他這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冷暴力。老師的這個外號讓玲玲兒子慢慢對幼兒園產生排排斥心理,早上起床時經常說不想上學了,而玲玲自己哥哥的孩子也有不愛上學的毛病,所以玲玲也沒有在意。
  • 99%的人都對孩子使用過的冷暴力,這種傷害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大
    今天去接孩子,看到了特別令我感觸的一幕:孩子不知道什麼原因在那裡哭鬧,媽媽很生氣丟下了一句話:「你要是想哭就在這裡哭吧,我回家了!」然後媽媽轉身走了,孩子哭的更厲害了,拉著媽媽的衣服追著,嘴裡說著:「媽媽,對不起。」「媽媽,我錯了。」「媽媽,你抱抱我!」孩子的媽媽就像沒有聽見一樣繼續往前走,孩子跟在後面哭著、喊著,看著好讓人心疼。
  • 這5種幼兒園的「冷暴力」,家長們切記留意,或許孩子正在受苦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化,幼兒園為了能夠讓家長們放心的把孩子放在園中,園內的一些設施也愈加規範起來,現今幾乎每家幼兒園都有著監控設備,這些監控設備的存在能對老師的一些不當行為起到制止的作用,但監控也並非全能,幼兒園中的一些冷暴力行為,往往能夠對孩子造成不小的傷害。
  • 這5種幼兒園的「冷暴力」,孩子心裡默默受苦,父母卻還一無所知
    其實幼兒園中也存在著一些家長看不到的冷暴力現象。但是宋亮覺得老師做得不錯,起碼有問題都會和自己反饋,自己也對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宋亮也發現比較開朗的兒子總是悶悶不樂,性格也沒以前活潑了。就連原來孩子最好的小夥伴叫他一起去踢球,孩子也不太愛去了,宋亮也不知道兒子怎麼了,於是決定和兒子好好談談,經過了解後才發現,原來老師在幼兒園裡經常忽視孩子,還給孩子起外號,讓同學和他少接觸。
  • 這5種類型的爸爸,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你可千萬不要當
    那些沒有責任心的父親,他們通常藉口很多,總會用一些話語試圖掩蓋自己的不負責,更有一些人做了一些對孩子不負責的事,但自己還不知情。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一個不合格的爸爸,影響孩子的一生,甚至影響整個家庭。這幾種最傷孩子的爸爸,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你可千萬不要當。
  • 這3種幼兒園「冷暴力」,孩子可能在默默承受,而家長卻一無所知
    這3種幼兒園「冷暴力」,孩子可能在默默承受,而家長卻一無所知雖然孩子多,應該多多理解老師,但一次兩次還好,要是次數多了,要麼就是沒盡到責任,要麼就是老師故意對孩子使用冷暴力。平常對孩子視而不見,即使是發現了問題但也不會主動關心照顧孩子,家長問就各種找理由。
  • 這些日常行為都屬於「冷暴力範疇」,只不過家長沒在意,看你有嗎
    導讀:這些日常行為都屬於「冷暴力範疇」,只不過家長沒在意,看你有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些日常行為都屬於「冷暴力範疇」,只不過家長沒在意,看你有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5種幼兒園的「冷暴力」,讓孩子心裡默默受苦,家長卻還一無所知
    5種幼兒園的「冷暴力」,讓孩子默默受苦家長一無所知宋先生的兒子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上幼兒園的期間沒少因為調皮搗蛋被請去學校,宋先生覺得老師能及時反映孩子的情況,還是很不錯的,可是沒過多久,原本活潑開朗的兒子開始變得悶悶不樂了。
  • 三個方法,教你避開「冷暴力」的坑,做一名合格的媽媽
    這就是一種冷暴力。通俗的說,不打你,不罵你,但就表現出冷淡、嫌棄、疏遠的樣子,甚至用諷刺挖苦的語氣,讓孩子自己對自己產生懷疑、厭惡,然後最後孩子妥協了,聽話了,很可能還會主動去討好父母。冷暴力我覺得就是童年逆境的一種,誰能說自己小的時候完全沒有經歷過?那真的恭喜你,你真幸運。而大多數的時候,我們的父母,還有現在作為父母的我們,對冷暴力的認識和重視都不夠。記得之前看過一個採訪,一個是自述小時候被爸爸揍的經歷,另一個則說「我真的寧願被揍」,因為他就在長期經受著父母的冷暴力對待,自述者說那滋味比身上疼還難受。為什麼寧願挨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