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比暴力更可怕的傷害,家長沉默不語,慢慢的把孩子逼入絕境

2020-11-27 團團的育兒小百科

我的朋友和其他的小朋友不一樣,他們都有「汙點」,就像我一樣。一個小男孩抱著籃球平靜地說著。

他們4個有的腰上留下了紅色的傷痕、有的手臂上留下了紅色的傷痕、有的眼睛上留下了紅色的傷痕;而男主卻是與他們不一樣的藍色。但是小男孩並不在意,總覺得這是上天給予他們與眾不同的證據。

因為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著與旁人不一樣的記號,常常要忍受旁人異樣的眼光和捉弄。

每當晚上的時候他總是自己一個人靜靜地欣賞著自己身上的這些閃著點點星光的藍色,他總覺得這是上天給自己的禮物,就像是天上的點點繁星那麼美好......

直到有一天他看見了自己的同伴都不願意把自己的這些「汙點」暴露出來,甚至還想辦法去遮擋,他就去全力地制止,沒想到換來的卻是同伴的冷漠和轉身走開。

終於有一天小男孩明白了,他身上的還是和其他同伴不一樣,他們是被打後的「紅色」,而自己是被冷落的「藍色」。

他立馬跑回家去,但是家裡除了電視機傳出來的聲音,再沒有別的了。

他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的身上會有汙點?我的朋友都說我身上的汙點很醜。你覺得醜嗎?」

媽媽非但沒有回答他的話,還把電視機的音量調到了最大的聲音。

小男孩不死心,又繼續問道:「有汙點是我的錯嗎?我的汙點很醜嗎?」

這時媽媽卻伸出手把小男孩推開。小男孩頓時癱坐在地上,他的內心世界徹底崩塌了,所有的一切美好畫面都化作了他曾經認為最美好的「藍色星辰」。這些「藍色星辰」徹底「腐蝕」了他的身體。

等到再次見到這些同伴時,他變得沉默寡言,似乎全世界都不再跟他有關係......

有一種傷害比暴力更加的可怕,父母調成靜音模式,把孩子慢慢的逼入絕境。

「冷暴力」的威力摧殘的不是身體,而是心理上的。這種傷害遠遠比你能看見的傷害要大很多。

現在的家長因為工作的壓力過大,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已經沒有太大的精力去打罵孩子了,唯一能選擇的就是對孩子使用冷暴力,把自己的情緒調成「靜音模式」,用這種方式去懲罰孩子,會把孩子慢慢的逼上絕境,讓孩子用以後的一生去治癒童年。

其實冷暴力無處不在,不單單是在父母教育孩子上,情侶和婚姻中同樣會有這種現象發生。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的家庭都存在著多多少少的冷暴力,很多新聞事件中,都是因為冷暴力而產生的矛盾,導致最後破裂,甚至嚴重一點的,不理智的一方還去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自殺」。

一個成年人在面對冷暴力的時候都會受不了這種煎熬,更何況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呢?

所以永遠不要小看「冷暴力」帶給人的傷害,有時候它所帶來的威力往往不堪設想。

有可能在平常你覺得不值一提的小事情,對孩子幼小的心靈來說就是冷暴力。

當孩子一遍一遍地喊著爸爸媽媽,但是他們卻沒有反應時

可能孩子在剛剛學會說話時,喊出的第一聲爸爸媽媽,每個做父母的心裡都是欣喜若狂的,但是等到孩子慢慢長大後,當孩子在不停地喊爸爸媽媽時,可能家長就不會覺得那麼開心了。

有時候可能家長在忙於別的事情,孩子還不停地去喊自己,家長只會覺得不耐煩。

當孩子興高採烈地跑來向你分享今天自己遇見的開心的事情。

而你的反應就是:哦,這樣啊......

當有些時候孩子一些事情沒有做好,犯了錯誤,並且主動向你承認了錯誤。

而你:既然知道這樣不對,那你早幹什麼去了!

其實這些對孩子的冷暴力相信很多的家長都在使用,甚至都把這種變成了習以為常的事情,可能在你看來這些小事根本沒有什麼,但是如果長時間讓孩子成長再這樣的環境下,對孩子的心理是一種摧殘。

其實這一切的一切,跟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很多父母受到自己家庭的影響,在面對自己孩子的時候,總是會表現得不知所措,那麼他就會去選擇冷暴力的方式去解決。

這種沒有感情投入的教育方式,最終會養育出一個感情匱乏,心理扭曲的孩子。

不得不提醒現在的父母,有沒有真正地去反思過自己的教育方式,有沒有反思自己的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相關焦點

  • 有一種傷害比暴力更可怕:父母調成靜音模式,孩子慢慢被逼入絕境
    有一種傷害比暴力更可怕:父母調成靜音模式,孩子慢慢逼入絕境父母對孩子的冷暴力,也是新型家庭暴力的一種,其殺傷力比起打罵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育兒上,很多父母意識到打罵孩子是不對的,但卻轉為用更為隱蔽的方式來懲罰孩子——&34;。
  • 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父母切忌情緒勒索,給孩子造成傷害
    其實,這類話語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對孩子構成了&34;,但這是一種新型暴力形式,稱為&34;,只是父母們並沒有察覺。軟暴力就是一種不同於肢體對別人造成傷害的行為,同時也叫做&34;,通過讓對方的精神出現焦慮,讓對方產生害怕或者恐懼心理的行為。軟暴力通常有一個非常&34;的特點,&34;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對別人使用了軟暴力,所以軟暴力的危害經常會被人們忽視,這也是軟暴力為什麼這麼可怕的原因。
  • 是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嗎?家長們: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語言暴力
    自從當了媽媽,就看不得孩子被傷害的新聞,哪怕是影視作品也會覺得分外壓抑,因為我們看見的只是一個角落,他所代表的的一個群體世界正在悄無聲息的演變,有的變好,有的變壞,這種壞是所有家長所不能承受之痛。每次一有孩子出事人們就會分成兩派:一部分人在指責大人,為孩子也為自己曾經的遭遇痛心,認為中國式教育下的父母和孩子常處於一種劍拔弩張的狀態,這種狀態會一直持續到孩子成人經濟獨立後甚至更久。
  • 如何克服孩子返校路上的「心理攔路虎」?專家:家長的言語暴力比肢體暴力更可怕
    而在汪貝妮看來,如果不試著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只是一味勸說孩子返校,很容易徹底關上與孩子溝通的大門,更難找到解決孩子心理問題的鑰匙。手機不僅是家長的大敵,也給病房裡的醫護人員帶來煩惱。不管是哪一種心理問題,病房裡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手機依賴的情況,怎麼管手機,醫生也很頭疼。
  • 有一種傷害比暴力更可怕:不和孩子說話,是在將他們逼入絕境
    打著「冷處理」的旗號,實施的卻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冷暴力」懲罰。 然而,現實中,這樣做的父母還真不少。 「媽媽現在說什麼你都不會聽,那就先讓你冷靜下來。」將自己與孩子徹底隔絕開,無論孩子說什麼做什麼,都不回應。沒有打,沒有罵。
  • 新型「家庭暴力」已出現,正在慢慢傷害孩子,很多家長卻渾然不知
    文丨飯飯媽很多家長都知道,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如果對孩子使用暴力,這將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好,但是很多家長卻忽視了新型家庭暴力的危害。說起新型家庭暴力,在我們身邊出現的概率並不低,甚至被很多家長忽視了,所以這種暴力可能已經對孩子造成了傷害,家長卻渾然不知。
  • 「校園暴力」不僅限於動手打架,這一種校園暴力,傷孩子更深
    在校園生活中,比起爭得面紅耳赤的正面&34;,另一種校園暴力——語言暴力也在迅速在校園蔓延。被同學起綽號,因一些小事被同伴嘲笑,甚至用髒話攻擊,孩子的身體沒有受到傷害,但是語言暴力卻給孩子造成了更嚴重的傷害。身上的傷疤會恢復,但是記憶深處的恐懼卻難以消除,一旦回想起痛苦的經歷,孩子仍舊會不寒而慄留下陰影。
  • 比「棍棒式教育」還可怕?愛孩子,父母請不要使用「語言暴力」
    但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家長們漸漸摒棄了這種落後的暴力教育方式,不再輕易體罰孩子,而是注重培養孩子綜合素質。但不是每位家長都能對孩子保持著足夠的耐心,特別是孩子做錯事或者成績不理想的時候,父母就會變得無計可施,所有積累的情緒都會爆發,於是企圖用諷刺、教訓、挖苦等「語言暴力」來激勵孩子。
  • 有一種傷害叫——語言暴力
    作者:寶寶知道 鍾皮皮的禮物如今,有一種暴力,不會在你身上留下傷痕,卻能在心上投下永不散去的陰影,甚至毀掉一個人的一生。那便是語言暴力。這種暴力比起外表的傷痕來說更為嚴重和可怕。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 家長千萬別用語言暴力傷害孩子|家庭教育|語言暴力|傷害_網易親子
    很多家長認為,打孩子就是家庭暴力。其實不然。在現代社會,很多家長在沉重的經濟壓力下,在「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影響下,在學校應試教育的挾持下,經常對孩子使用「軟暴力」。其中,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在很多家庭裡隨處可見。很多家長也許不以為然:孩子不聽話罵一下又如何,又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何必大題小做?然而,孩子若長期生活在不平等、不被尊重的環境中,語言暴力將給孩子帶來的嚴重的危害。
  • 軟暴力:一種比肢體暴力危害更甚的校園欺凌
    較之影片中觸目驚心的暴力場面,校園中還有一種隱蔽卻更可怕的暴力――軟暴力。軟暴力可以說是殺人不見血,傷人於無形,且對人的傷害可能會伴隨終生,成為受害者一生揮之不去的陰影!軟暴力更具隱蔽性,容易被老師、家長,甚至當事人忽略。
  • 新型「家庭暴力」正悄悄腐蝕孩子童年,不是打罵,反比打罵更可怕
    導讀:新型「家庭暴力」正悄悄腐蝕孩子童年,不是打罵,反比打罵更可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新型「家庭暴力」正悄悄腐蝕孩子童年,不是打罵,反比打罵更可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上學被欺負,是一種愈演愈烈的校園暴力,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
    「不傷害他人是一種教養,而不被他人傷害更是一種氣場。」編 輯:柔山「我家孩子在學校總是被同學欺負,該怎麼辦?」孩子上學被欺負,愈演愈烈的校園暴力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上說道:當前世界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校園暴力,尤其出現在孩子上小學後期到初中的階段。
  • 早起和熬夜哪個更可怕?家長要分清,否則傷害的是孩子
    對於早起和熬夜,許多家長依舊無法進行選擇,認為孩子處於學習階段,熬夜是必須的,不過,也有的家長認為熬夜會傷害孩子的身體,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期對孩子更有益。01早起和熬夜哪個更可怕?家長要分清著名作家赫胥黎就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時間是最公平的,給任何人的時間都是二十四小時。既然每個人的時間都是24小時,那麼就需要最大的利用時間,發揮到最佳的地方。早起和熬夜相比,熬夜對孩子的傷害更大,更可怕一些。
  • 幼兒園的3種「隱形暴力」,比打罵孩子傷害更大,家長別不當回事
    」,比打罵孩子傷害更大,家長別不當回事蔡女士的兒子自從上幼兒園之後,每天都興衝衝地,還跟爸爸媽媽說幼兒園裡真好玩。蔡女士聽到這件事後生氣極了,即刻就將孩子的遭遇告訴了園長,提出要更換老師,否則就給孩子轉學了。不少聽說了這件事的孩子家長也表示,幼兒園老師這種行為是「隱形暴力」,比打罵孩子更可怕,身為家長的別不當回事。
  • 忽略比打罵更可怕!家庭暴力不一定是拳頭,這種行為對娃影響更大
    導讀:忽略比打罵更可怕!家庭暴力不一定是拳頭,這種行為對娃影響更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忽略比打罵更可怕!家庭暴力不一定是拳頭,這種行為對孩子影響更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有一種傷害比暴力更可怕:當家調成了靜音,孩子就被逼入絕境
    打著「冷處理」的旗號,實施的卻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冷暴力」懲罰。 然而,現實中,這樣做的父母還真不少。 「媽媽現在說什麼你都不會聽,那就先讓你冷靜下來。」將自己與孩子徹底隔絕開,無論孩子說什麼做什麼,都不回應。沒有打,沒有罵。
  • 「沉默不是金」 冷暴力與肢體暴力誰更可怕?
    冷暴力的表現是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致使他人精神和心靈上受到侵犯和傷害。還有人說:冷暴力只是不說話,比拳打腳踢的肢體暴力要好一點,傷害也小,真的是這樣嗎?18年前的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讓很多人開始關注家庭暴力中的肢體暴力。但實際上,還有一種暴力,它不動手,不吵架,不關心,不溝通,不和解,那就是冷暴力。
  • 「新型家暴」誕生,帶給孩子的傷害比打罵更嚴重,家長卻渾然不知
    在過去,很多父母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認為孩子不聽話,必須得打到聽話為止。如今,這種暴力的教育方式,已被無數人捨棄,不再用棍棒教育孩子,現在的父母,更加注重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講究科學育兒,「新型家暴」也隨之誕生。
  •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對孩子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我們會常常在第一時間聯想到「家暴」,一種肢體攻擊行為。但是除了家暴以外,不通過打罵也能對他人產生暴力,「軟暴力」就是其中一種,又稱為「精神暴力」。那「情緒勒索」又是什麼呢?情緒勒索是知名心裡學家蘇珊·佛沃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情緒勒索常見於許多人際關係中,包含親子、夫妻、朋友等。